1、滑板 功能:调节 前庭感觉 、 触觉 和 本体感觉 ,引发 平衡反应 。 训练时间: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方法: 1、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 6 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30 秒钟。 2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 6 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 2030 秒。 3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 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
2、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 180 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 绷直。 5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 100 次以上。 尤其适用于 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 (旋转时手不过
3、中线,而且很少引起头晕)。 6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7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 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8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 9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
4、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 (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 ),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尤其适用于 本体感觉失调 的儿童。 10火车厢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 尤其适用于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的自闭症儿童。 11滑板上投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 (小皮球或乒乓球 ),前方 23 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增进 前庭平衡、颈部张
5、力、手眼协调 。可每天安排儿童投球 200400 次。 12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30 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增进手部的 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动 。 13滑板上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 23 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 3050 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增进 视觉的立体判断 ,特别有益于 眼手协调、左右手协调 ,改善 前庭功能 和 整体感觉系统 都很重要。 14双人推球比赛 当儿童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 一组,进
6、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增强 眼球控制能力 ,改善 视觉、听觉 。 15双人拍球比赛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 增进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 -空知觉 . (二)滑 梯 功能: 维持身体姿势 的稳定;维持高度的 平衡感觉 ;促进身体 保护伸展反应 的成熟;促进 脑干体系的活跃化 。 训练时间: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1俯卧滑滑梯 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 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
7、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 延伸的活动: (1)推球 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取物 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3)扔物 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 (4)取物 扔物序列 活动 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5)击打 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
8、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木棒或纸棒或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 (6)穿帘 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 (7)推墙 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 “墙壁 ”。 (8)穿隧道 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 (9)捡球 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 (10)捡球 抛球序列活动 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
9、箱中去。 滑板和滑梯上所体验到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可以 纠正异常的触觉系统 ; 减少活动过量或不安、集中注意力。 2坐姿滑滑梯 适用于较小的儿童。延伸 活动同俯卧滑梯。 3.蹲姿滑滑梯 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4立位滑滑梯 可以增强儿童 空间认知能力 、 肌肉同时收缩能力 ,强化 前庭感觉、平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延伸活动: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 4逆上滑梯 (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 (2)仰卧
10、逆行 (3)坐姿或站立逆行 实践证明,滑板和滑梯游戏,有 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阅读和行为。 (三)网兜吊缆 功能:强化儿童的 前庭感觉 ;纠正儿童的 触觉系统 ;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意力 。适用于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1摇篮游戏 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地左右摇晃。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儿童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 2吊缆秋千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 或旋转。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 20 厘米为宜。 3吊缆插棍游戏
11、让儿童俯卧在吊缆中,前后晃动吊缆,在吊缆下方放置一套小木棍子和有着相应小孔的木板,要求儿童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按顺序插入孔中。 4坐立吊缆游戏 让儿童可以坐在吊缆中,两手抓住吊缆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指导者晃动吊缆做前后左右的摇动或 360 度的大旋转。 5.直立吊缆游戏 让儿童直立在吊缆上,双脚撑住吊缆底端,双手扶住吊缆上面的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由指导者推动吊缆作前后、左右的摇摆和 360 度大旋转,对 前庭平衡和身体形象认知 帮助较 大。 (四)圆筒毛吊缆 功能:活化 前庭 固有体系 ;强化 触觉体系 ;矫正 重力平衡 。 训练时间: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
12、坐姿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坐在底板上,双手环抱圆柱,身体紧贴圆柱,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环绕圆柱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指导者在操作时,应控制好方向的变化和时间的间隔,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作 360 度以上的大旋转,此期间还应有数秒钟的间歇,这样可以 促使前庭体系保持清醒,强化它对感觉信息的过滤及选择能力。 2站立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 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前后、左右摇晃及 360 度以上的大旋转。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 促进手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难度较高
13、的运动企划能力。 3坐在圆筒帽上 让儿童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坐在圆筒的上面。可丰富 前庭固有感觉 。还可让儿童坐在上面做套圈圈游戏,促进 手眼协调 、 姿势运动协调 、 平衡能力 及 高度运动企划能力 。 (五)四足位平衡吊缆 由两块木板和一根绳索构成。上下两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用绳索 相联,由上面木板的中间用一根绳索作定点悬挂。 功能:促进 前庭固有感觉 、 平衡感及自我形象、视觉统合、眼球控制及运动感觉发展。 尤其适用于 重力感不良 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站立摇晃 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双手抓住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可让儿童自由晃动或帮助他
14、进行前后左右晃动或 360 度旋转。做 360 度璇转时,每次持续转动以不超过 10 圈为宜,转转停停对儿童前庭体系的苏醒帮助更大。 2、蹲、坐、跪、躺、卧 由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的晃动或旋转。还可在 一旁放置积木或小球、洋娃娃等玩具,让儿童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取。 3、滑行游戏 将四足位平衡吊缆上面的吊绳固定在可前后移动的滑道里。 ( 1)(站、坐)滑行中击打目标、抛、接、投物。 ( 2) 俯卧滑行捡、拾物品。 (六)圆木柱吊缆 功能:增加 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 的刺激;促进 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 增进平衡、视动协调、运动企划能力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
15、练方法: 1俯卧环抱圆木柱 让儿童俯卧在木柱上,用双手双脚环抱着木柱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先让儿童趴在木柱上体会木柱自然 摆动的感觉,再由指导者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摇晃3 分钟,停下来休息 3 分钟,再接着摇晃 3 分钟,如此循环 58 次,刺激儿童的前庭感受器,让儿童体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肌肉反应和前庭感觉输入。 延伸的活动: (1)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2)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混装在一个纸盒中,将纸盒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旁边放置一个空纸盒
16、,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 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一个纸盒中的小绒布娃娃全部取出来放人另一个空纸盒中。 (3)让儿童手中拿一个纸棒或木棒,在晃动的过程中对准目标物击打。 2骑木马 让儿童骑在圆木上,跟骑木马一样,大腿夹紧以保持身体平衡。这项游戏有助于姿势和平衡的建立。本体感觉不足,身体平衡能力差的儿童,一般不能自如地骑在上面进行活动,有的甚至连坐都不敢坐。 延伸的活动: (1)让儿童骑坐在木柱的一端,用手抓住绳索协助保持身体平衡,由指导者协助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可在木柱的一侧设置一块木板,要求 儿童每摆动一次,就自己用脚蹬木板一下,借助木板对蹬力的
17、反作用力来保持木柱的摆动。 (2)也可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圆木柱上,圆木柱两侧各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自己用脚蹬木板,依靠木板对脚的反作用力推动木柱的摆动,且两个儿童蹬木板的力度要接近,才能保持木柱较好摆动,若力量相差悬殊,则木柱总是歪向一侧。 (3)在圆木柱的一侧放置一个纸盒,里面装有积木或小球,要求儿童在晃动的过程中抓取指定的物品,并投掷到指定的位置。 (4) 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木柱的两端,进行上面的游戏,还可由一个儿童抓取目标物后交给另一个儿 童,由另一个儿童完成投掷任务,而后交换角色。 (5)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一手扶着绳索,一手拿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方的目标物一
18、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动木柱和身体运动。 3圆木柱秋千 让儿童抓住两侧的绳索,横坐在圆柱上自由晃动,也可像荡秋千样前后荡起来。 延伸的活动: (1)由指导者和儿童手牵手并排横坐在圆木柱上,让儿童另一只手抓紧绳索,可让圆木柱自由晃动,也可两人协同摇摆来,或借助手的力量和身体的左右摇摆使圆木柱左右 晃动。像荡秋千样前后荡起 . (2)可在圆木柱秋千的前方放置目标物,如悬挂气球或绒布玩具等,要求儿童在荡动的过程中用脚趾部踢指定的目标物。 4立位秋千 让儿童站立在圆柱上,双手抓住绳索,保持身体平衡,让圆木柱自由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
19、前后左右摆动或旋转。 延伸的活动: (1)平衡掌握得比较好的儿童,可尝试只用一只脚站立,并用另一只脚去踢指定的目标物。 (2)若有较大的圆柱木柱,可两人手牵手站立在圆柱上,各抓住一侧的绳索,一起前后荡起来或进行左右摆动。活动量可由 30200 次不等,摇动方向可由固定到 不固定。 (七 ) 旋转轮盘吊缆 功能:强化 前庭感觉和平衡反应的结合 ,发展 关节、肌肉等的本体感觉 ; 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的形成。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屈曲坐在轮盘上,双腿夹住绳索底端,用手抓住绳索,抬起双腿,任由轮盘自然晃引和旋转,或由指导者推动做旋转和摆动。 延伸
20、的活动: (1)在摇晃和旋转中,递小球、小圈圈或玩具给儿童,让他伸手来接; (2)让儿童手中拿着好几件东西,以尝试各种不同的肌肉感觉; (3)让儿童接过物品并将手中的物品抛向指定的 目标; (4)要求儿童将小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上,如红色的小圈圈套在红木棒上,绿色的小圈圈套在绿木棒上; (5)让儿童用脚或腿夹住东西摇晃和旋转; (6)设置一个色彩鲜艳的目标物,要求儿童在晃动或旋转中用脚去踢目标物。 2让儿童坐在轮盘上,双手握住绳索,身体向前屈曲,向后退几步后迅速抬起双腿,使身体随着轮盘晃动,还可用脚蹬墙,借墙壁的反作用力持续摇晃,通过蹬墙时的力量大小和方向来控制摆动的幅度和方向。 延伸的活动:
21、(1)指导者手拿小球或小圈圈等,让儿童自己借助墙壁的反作用力控制方向,荡到指导者身边并伸手拿取指导者手中的东西。 (2)设置几个目标物,要求儿童自己控制方向,在晃动中逐一踢倒它们; (3)晃动和旋转过程中,要求儿童伸手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小圈圈,并将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上; (4)轮盘晃动和旋转时,要求儿童伸手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小球,并将小球抛人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 (八)游泳圈吊缆 功能:强化 前庭固有感觉 ,促进 平衡能力 、 手部肌肉 及 运动企划能力 的发展。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吊缆内,由指导者推动吊缆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及顺时
22、针、逆时 针方向的旋转。 延伸的活动: (1)在吊缆内放置不同质地的毛巾、沙发垫、地垫等,让儿童体会不同的触觉刺激; (2)晃动时递东西给儿童,让他注视并伸手来接。 2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吊缆内,用手抓住呼啦圈,指导者拉动呼拉圈进行牵引。 3.把小球、绒布玩具、塑料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吊缆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吊缆内,摇晃吊缆,要求儿童在晃动中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4让儿童在晃动时将手中的球投入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或将小圆圈套在指定的木棒上,或将小木棍插入指定的小孔中去。 5 让儿童躺在吊缆内,手持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方的目标物一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躺在
23、吊缆内,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动吊缆和身体运动。 (九)平衡台(板) 功能:有助于 统合平衡感觉、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平躺摇晃 让儿童仰躺或俯趴在平衡台上面,手臂和腿放松,自然伸展,任平衡台自然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左右摇动。 2匍匐摇晃 让儿童匍匐在平衡台上,自己进行左右摇晃。还可在平衡台上放置物品,吸 引儿童自己爬过来取。 3跪坐或静坐摇晃 让儿童坐或跪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左右摇晃平衡台。 4平衡台互相扶持 指导者和儿童共同站在平衡台上,两人面对面,手拉手,互相保持平衡。 5被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24、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面,双脚分开,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使平衡台左右晃动。 6主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双脚分开,重心交替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自己控制平衡台进行晃动。 7平衡台上蹲起运动 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进行自主的摇晃时,由指导者发出口令并示范,让儿童随着 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以及伸手、屈臂等动作。 8平衡台上的移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先进行自主摇晃,然后指挥他移动身体,如往前进一步,往后退一步,向右转,向后转等等。 平衡台游戏刚开始时,可练习摇动 10-20 下,以后逐渐增加,到 60 下时,平衡效果较容易发挥 。再根据儿童的情况逐步增加到 100 或
25、 200 下。 (十)大、小笼球 功能:促进 前庭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 的发展,尤其 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儿童 。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大笼球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整。 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儿童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左右转动。 2俯趴小笼球 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腹部,让他趴在上面,双手双脚接触地面,自己操作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或转动,带动弹力球在腹
26、部下面滚动,以强化儿童身体各部对重力的协调感。 3仰卧大笼球 让儿童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儿童的双脚、大腿 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 4倚靠小笼球 将小型弹力球放在墙脚,让儿童颈、后背或腰部靠在上面,扭动身体使球在身体和墙壁之间滚动,或晃动身体使之受到挤压。也可将小型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背后或腰下,让儿童自己去滚动。 5坐上大笼球 将儿童扶坐在大笼球上,较小的儿童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腰部或手臂,进行前后左右推动。也可扶着儿童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些的儿童指导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体平衡,移动身体使大笼球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
27、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作 上下振动。 6坐小笼球 将小弹力球放在儿童的屁股下,鼓励儿童屁股使劲往下压,设法坐扁屁股下的弹力球,还可让儿童坐在球上做各种游戏,如跟儿童面对面坐在球上玩指眼、耳、口、鼻的游戏或拍手游戏等,及抛、接物品、套圈圈等游戏。 7大笼球压滚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指导者用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体上,慢慢地进行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上面进行轻轻压挤。尽量滚动和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滚动和压挤,对儿童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 8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 体平衡,将目标物 (小球、积木、绒布娃娃等 )放置于儿童前面,儿童向前滚
28、动时用手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协助儿童前后左右滚动,帮助他按要求抓取到目标物。帮助发展儿童语言展和自我控制能力。 9大笼球上跳跃 扶着儿童站立在大笼球上,先让他轻轻上下晃动,或双脚交替踩压,再扶他跳起来,体会落下去又弹起来的感觉。 (十一)球 池 功能:可用于 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强化前庭平衡、身体协调能力及脑干部机能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进入球池 让儿童以他自己的方式进 入球池,可以是轻轻地跨入,也可是用力跳入。 2藏身其中 让儿童慢慢坐下或躺下,将身体全部藏人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加强对全身触觉系统的刺激和锻炼,以修正其触
29、觉防御,强化触觉方面的本体感。 3球池中运动 (1)在球池中转动手、脚,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摆动头部、颈部,在浮力状态中,调整身体的重力感信息; (2)站在球池中,作踏步运动或跳跃运动,承受不同重心及身体运动的感觉,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儿童以某种规定的动作 (站着走、蹲着走、爬行、单脚跳、双脚跳 )或沿某条规定的路径达到目标; (3)在 球池中藏一种或几种其他质地或大小的物体,让儿童寻找。可将儿童分成两组,让他们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快,找得多; (4)还可在球池中作飞机起飞、火车开动、太空人漫步、抛接球等游戏,以强化他的运动企划能力。 4球池综合游戏 (1)在球池旁边放置一个高约 1 米的台子,
30、上方悬挂 3 个皮球,红、黄、蓝三种颜色各 1 个,让儿童自己登上高台,由高台上跳下,先用手打击吊在球池上方的皮球,再跳人球池中。 (2)在距离球池较远处放置一个高台,在球池与高台之中的上方悬挂一根绳索,让儿童登上高台,双手抓住绳索,像荡秋千一样荡 到球池的上方,跃人球池中。 (3)将球池与吊缆游戏结合起来进行,让儿童先在吊缆上做各种动作,然后再从吊缆上跳下球池,对儿童的重力感、触觉反应及运动企划能力帮助都很大; (4) 可用塑胶颗粒、泡绵粒或旧报纸揉成一团团放人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中代替球池,也可将干黄豆、绿豆、大豆、玉米粒等放人合适的容器中代替,发挥相同的功效。 (十二)羊 角 球 羊角球是带
31、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 功能: 强化儿童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能力发展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2指导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屈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如图)。 延伸的活动: (1)规定路线,让儿童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 (2)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儿童跳过去; (3)可让两个儿童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
32、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儿童往返跳若干次,看谁先 完成; (4)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在旁边绕圈,让儿童看着你手中的彩旗等作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他看,训练儿童的眼球控制能力。 (十三)蹦 床(跳跳床) 功能:促进 前庭感觉的统合 , 培养平衡感 , 训练手眼协调 。跳蹦床还有助于 儿童的情绪稳定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由指导者和儿童一起坐在蹦床上,利用蹦床的弹性,以身体为支撑进行上下摇动; 2对于不敢上去的儿童,为减少他的恐惧,开始可由家长或指导者背着儿童一起在蹦床上跳跃; 3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由指导者站立跳跃,将儿童 弹起,让儿童体会蹦床上下起
33、伏的感觉; 4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头颈部用力抬起,胸部尽量抬高。可以强化前庭体系的感觉,促进全身肌肉本体感的形成; 5让儿童在蹦床上进行自由的跳跃,或双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跃,或与指导者做抛接球的游戏; 6让儿童在蹦床上一边跳跃,一边将手中的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内; 7在蹦床的上方悬挂一个气球,让儿童每次跳起时击打目标。还可在蹦床上方悬挂一个网篮,让儿童跳跃时投球入网,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儿童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 固有感觉;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调及身体形象的帮助很大; 8.让两个儿童面对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跃,或共同拉着一个小呼啦圈一起跳跃,从而训练与对方协调运动的能力,通过跳动中的眼球对视,增
34、强视觉的稳定性。 (十四)时光隧道 功能:有助于儿童正确 判断自己身体的形象,调节前庭感觉 。尤其适用于 本体感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儿童。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头在前,脚在后,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见上图。提醒儿童注意自己手脚和身体的运用; 2让儿童采用脚在先,头在后的方式倒着爬进去,通过隧道从另一端爬 出来; 3在隧道内放置毛巾、积木、海棉垫等,让儿童以顺着或倒着的方式从一端爬进,另一端爬出,体会在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4在隧道内放置很多东西,要求儿童爬进去将指定的东西拿出来; 5让儿童一只手或双手拿着东
35、西从隧道的一端爬进,从另一端爬出; 6当儿童在隧道中爬行时,轻轻转动隧道,让儿童在滚动中练习手、肘、肩、膝等关节的固有感觉输入,加强前庭体系的刺激和调整,此时头部的转动对眼肌的成熟也有帮助。 (十五)滚 筒 功能: 促进儿童本体感的建立,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 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滚筒 让儿童俯卧在滚筒上,姿势与俯卧在大笼球上相同,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做前后晃动,要求儿童努力抬起头、颈部,伸展双臂。 2站立平衡游戏 将滚筒竖立,让儿童自己爬上滚筒上面,分开两脚,伸展双手,保持身体的平衡。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以建立他的运动企划能力,指导者在一旁
36、注意保护,有困难时适当给予帮助。 3滚筒隧道游戏 把滚筒当作隧道,自己玩爬进爬出的游戏,可以头在先,脚在后,顺着进去,倒着出来;也可以脚在先,头在后,倒着进去,顺着出来;还可以蹲在 里面转弯,掉头,提醒儿童注意手、脚和身体的运用。 延伸的活动: (l)在滚筒内放置毛巾、地垫、小塑胶颗粒等,让儿童在爬进爬出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2)在滚筒中放置一些积木、玩具小动物等,等他爬进去后,由指导者在筒外发出指令,请他将指定的物品扔出来或拿在手中爬出来 4筒内滚动游戏 让儿童爬进筒内,指导他将手指和手臂张开,注意保护头部,同时颈部用力支撑头部,不要把头靠在筒壁上,指导者轻轻推动滚筒转动
37、,可来回小幅转动,也可先顺着一个方向慢速转动若干圈后,稍作停顿,再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若干 圈。 5滚筒内摇晃 将滚筒口朝上立起来,让儿童蹲坐或站立其中,由指导者扶住筒口进行前后、左右摇晃或顺时针、反时针方向的旋转。 (十六)球 类 对于 发展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眼球注视能力、双手和脚的协调能力 都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趴地推球 让儿童趴在地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20 厘米,挺胸、抬头,双臂悬空,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从墙壁弹回后接住再推向墙壁,如此反复。 开始每天推球 100 次,一周后增加到 200 次,最多可增加至 600
38、800 次 。 促使颈、背部肌肉紧张收缩;加强眼球集中注视的能力,改善眼球跳跃不稳及好动不安的情况。增进眼手协调,使肢体运用更灵巧。尤其适用于运动障碍的训练。 2趴地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一米左右,双手抱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 3050 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这项活动有益于运用眼手协调时的脑神经内部反馈;还能有助于左右协调,使手脚更灵巧,动作更灵活,对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3对墙壁打球 让儿童手中拿一个小皮球,距离墙壁 12 米 ,面对墙壁站立,自己用力将球丢向墙壁,让球弹回,并尽量接住弹回的球。 培养儿童对外界生活中移动物体
39、进行控制和运用的能力。同时,在丢球和接球的过程中,可训练儿童惯用的手,特别有益于双侧大脑的分化,使身体形象更精确,改善脑内部的反馈等。 4对墙壁踢球 让儿童站着面对墙壁,用脚踢球,用脚接或再踢弹回的球。 这项活动需要适当的身体形象才能完成,也会促进更精细的身体形象,对促进较高难度的运动企划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拍球 教儿童把球抛向地面,当球从地上弹起时再往下拍,看看能拍多少个。对于刚开始练习拍球的儿童 ,可以允许他跟着球跑,只要能接住弹起来的球就行,逐渐熟练以后,则可增加难度,要求他站立在原地拍,或只能用规定的手推,或双手交替拍,或站在平衡台上拍等等。 6.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随着儿
40、童平衡能力、运动能力的提高,可鼓励他参加各种球类运动,如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可以几个人对打,也可以对墙练习。 (十七)旋转浴盆 功能:促进平衡和姿势的健全发展。对身体位置、视觉空间及眼球转动的控制帮助较大,并养成高度运动企划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多动及有孤独倾向的儿童。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坐或蹲在其中 让儿童平坐或蹲在旋转浴盆中,由指导者在一旁扶着盆沿帮他回转,速度不宜太快,约 23 秒钟转一圈,并注意儿童的反应。可先向左回转,稍做停顿后再向右回转,也可连续往左回转几次,再连续往右回转几次。回转的速度也可适当
41、变换。 延伸的活动: (1)投球; (2)套圈圈 2趴在旋转浴盆上 让儿童俯趴在旋转浴盆的盆沿上,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可以是双脚踩在盆沿、双手扶着盆沿的姿势,也可以是双手扶着盆沿、双腿跪在盆沿的姿势,还可以是四肢伸展,双上臂和大腿架在盆 沿上,呈飞机飞翔的姿势。尽量让儿童自己上去,指导者可帮助扶持旋转浴盆,协助儿童保持平衡,等儿童踩稳、扶好之后,再轻轻回旋。 旋转浴盆中的游戏每次可持续 1020 分钟,但每次连续回转的时间不要超过 30 秒。 (十八)独脚凳 功能:主要是锻炼身体 平衡感觉 ,强化 身体形象概念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坐独脚凳
42、让儿童用手扶起独脚凳,慢慢将屁股坐上去,放开手,双脚支撑保持平衡。 延伸的活动: (1)两人对坐着玩拍手游戏,看谁能够稳得住,不歪倒; (2)也可两人离得稍远一些玩抛、接球的游戏,两人一组,尽量抛得准、接得也好不失球,不歪倒,就算成功。 2踢腿运动 当儿童在独脚凳上坐稳后,让他双手叉腰,双腿轮流抬起。 延伸的活动: (1)双手伸展:双手伸展平举或上举,再交替踢腿, (2)手摸脚背:踢腿时伸手向前尽量去摸踢起来的脚背,先用对侧手摸,再双手一起摸。 (十九)鼠跳 功能:强化 前庭一固有感觉 ;促进 手脚协调、本体感觉 发展。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让孩
43、子进入袋中,双手提起袋沿,一起往前跳动。如图 。 身体平衡能力差,手脚协调不好的孩子,往往出现身体往前倾,双脚却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容易跌倒。先不宜要求孩子跳得太快,让他慢慢体会手足协调,重心平衡的感觉,然后再加大跳跃的幅度,改变跳跃的方向。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比赛跳,看谁先到达终点。 根据孩子的体力,每次训练跳 510 个 6 米左右的距离。 (二十)平衡木 功能: 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 。 训练时间 :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训练方法: 1将平衡木排成一排,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踏步前进。可要求孩子伸展双手,或双手抱球进行上述活 动; 2将平衡木排成平行的两排,让孩子两只脚各踏着一条平衡木前进; 3将高低不一致的平衡木交替排列成一条曲折的道路,中间还留有一定距离的空当,让孩子徒手或抱球踏步走过。 将平衡木两端用绳索吊在平行杠上,让儿童伸展双臂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