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一、 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免疫防御 _ 、_免疫稳定_和_免疫监视_。2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抗感染 _,如水平过高可导致_超敏反应 _的发生,如水平过低可导致_免疫缺陷_。3免疫稳定功能正常个体,对自身组织成分表现为 _自身耐受_,如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可导致_自身免疫(病)_。4 固有性免疫的表现方式是天然防御性屏障反应,包括_解剖 _屏障、_生理 _屏障、_吞噬细胞 _屏障和炎症屏障。5 固有性免疫的主要特点是_反应迅速_和_非特异性_。6 适应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_细胞_免疫应答和_体液_免疫应答。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
2、,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 D )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B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C机体识别、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D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 ”,并排除“非己”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B )A超敏反应B肿瘤C反复感染D免疫耐受3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C )A超敏反应B肿瘤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4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易发生(A )A超敏反应B肿瘤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5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D )A超敏反应B肿瘤C反复感染D自身免疫(病)6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A通过遗传获得2B特异性C反应缓慢D有记忆性7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C
3、 )A出生时即具有B反应迅速C特异性D无记忆性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传统与现代的免疫都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不是传统免疫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或现代免疫认为,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2现代免疫认为,免疫应答的结果总是有利于机体。不是现代免疫认为,免疫应答的结果可以对机体有利,如抗感染;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如超敏反应。或传统免疫认为,免疫应答的结果总是有利于机体。3固有性免疫是机体从环境中接
4、受抗原刺激后建立的。不是固有性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或适应性免疫是机体从环境中接受抗原刺激后建立的。4机体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免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不是机体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或通过遗传获得的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四、名词解释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 ,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和异常细胞的功能。五、问答题1简述免疫三大功能的正常和异常表现。免疫功能 正常表现(有利) 异常表现(有害)_免疫防御 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超敏反应、易受感染或免 疫缺陷病 免疫稳
5、定 对自身组织成分耐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_第二章 抗原一、填空题1 抗原的二个特性是免疫原性_和_反应原性_。2 具有反应原性性而缺乏免疫原性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3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能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全抗原。4 根据发生免疫应答是否需要 T 细胞辅助,抗原可分为 TD-Ag 和 TI-Ag 两类。5. 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有共同抗原。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C )A抗原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抗原不能
6、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D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2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A蛋白质B多糖C核酸D类脂3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B )A分子量大小B表位性质C结构复杂性D化学组成4关于 TD-Ag 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产生抗体不需 T 细胞的辅助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C不能引起再次应答D具有 T 细胞表位和 B 细胞表位5关于 TI-Ag 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产生抗体不需 T 细胞辅助B只有 B 细胞表位C不引起细胞免疫D可引起再次应答6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D )A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B与相
7、应抗体结合C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D与 MHC 结合7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经外毒素脱毒制成B只能中和外毒素4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所有自身成分对人体自身都不具抗原性。不是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自身成份(如精子、眼晶体蛋白等) 、经理化生物因素修饰过的自身成分均具有抗原性。 2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类结肠黏膜之间有共同抗原。不是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 基底膜之间有共同抗原。或 大肠杆菌 O
8、14 与人类结肠黏膜之间有共同抗原。四、名词解释1抗原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表位表位或称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般由58 个氨基酸、单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表位的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3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五、问答题1试比较 TD-Ag 和 TI-Ag 的特点TD-Ag TI-Ag_表位 T 细胞表位和 B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应答类型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T 细胞协助 需 不需抗体类型 IgM、IgG
9、等 IgM免疫记忆 有 无再次应答 有 无抗原举例 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 脂多糖、荚膜多糖、各类微生物、细胞、血清 聚合鞭毛素蛋白等 2举例説明异嗜性抗原的临床意义。1)与某些疾病的发病有关: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 基底膜之间有共同抗原。人体感染此菌后,所产生的抗体可与上述组织结合而引起组织损伤,以致引起心肌炎、风湿病或肾小球肾炎。2)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外斐反应可用于斑疹伤寒的诊断,因为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体与某些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就可用变形杆菌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以助诊断。5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一、填空题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Ig
10、是_ IgG _,含量最低的 Ig 是_ IgE _。2SIgA 是由 2 个_ IgA 单体 _,1 个 J 链和 1 个分泌片(或 SP)组成。3机体接受 TD-Ag 刺激后,最先产生的 Ig 是_。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哪一类 Ig 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B )AIgGBIgMCIgEDIgA2对 SIgA 的错误描述是( D )A是黏膜局部抗体B其 SP 能保护 SIgA 不被蛋白酶水解C初乳中含量最丰富D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3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 Ig 是( C )AIgGBIgMCSIgADIgD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g
11、是(B )AIgMBIgGCIgEDIgA5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脐血中升高的 Ig 是( A )AIgMBIgGCIgADIgD6参与型超敏反应的 Ig 是( D )AIgMBIgGCIgDDIgE7血清半衰期最长的 Ig 是( B )AIgMBIgGCIgADIgE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6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是同义词。不是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含义不同。免疫球蛋白包括抗体与非抗体,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所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而非抗体是缺乏抗体功能的,但两者均为免疫球蛋白。2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 IgG
12、。不是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 IgM。3IgA 是黏膜抗体。不是SIgA 是黏膜抗体。四、名词解释1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ADCC是指表达 IgG Fc 受体的 NK 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识别结合 IgG 的 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 IgG 包被的靶细胞。3McAb由一个 B 细胞克隆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所产生的高度特异的同源抗体,称为 McAb。五、问答题1IgG 有那些重要的生物学活性?1)IgG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半寿期长;2)能通过胎盘,起自然被动免疫作用;3)抗原-IgG 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4)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13、,是主要的抗感染抗体; 5)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 、型和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IgG。2IgM 的合成与结构特点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1)IgM 在胚胎晚期就能合成,不能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时 IgM 升高,因此脐血中 IgM明显升高时,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2)抗原刺激机体后,最先产生 IgM,其半寿期又短,因此,血清特异性 IgM 升高,表示有近期感染;3)IgM 为五聚体,分子量大,主要分布于血管内; G 菌的 LPS 刺激 B 细胞只产生 IgM;4)IgM 激活补体能力强,能溶解结合了抗体的 G 菌;3)与 4)使 IgM 在抗 G 菌 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第四章
14、补体系统一、填空题1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 MBL 途径。2感染早期,补体活化以旁路途径和 MBL 途径为主,感染后期则以_经典途径为主。3补体激活过程所产生的裂解产物中,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C3b,具有趋化作用的有C5a、C3a、C4a。74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是_抗原抗体复合物_。5补体系统各成分中,血清浓度最高的是 C3_。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C )AC4b2bBC567CC5b6789DC4b2b3b2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有关的补体成分是( D )AC1qBC9CC4aDC
15、2a3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 Ig 是( B )AIgAB凝聚的 IgACIgG1DIgM4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 C )A经典途径 MBL 途径 旁路途径B旁路途径 经典途径 MBL 途径C旁路途径 MBL 途径 经典途径DMBL 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5下列补体裂解成分中,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 )AC3aBC3bCC2aDC2b6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 D )AC2aBC2bCC5bDC3b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补体是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
16、免疫球蛋白。不是补体是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2补体是新鲜血清中一组耐热的蛋白质。不是补体是新鲜血清中一组不耐热的球蛋白。3补体的激活必须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不是只有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必须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或补体旁路和 MBL 途径的激活,都不需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8四、名词解释1补体补体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2过敏毒素C5a、C3a 、C4a 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局部
17、水肿等过敏症状,故称过敏毒素。五、问答题1补体系统有那些生物学活性?(1)溶菌、溶细胞作用感染早期,旁路途径和 MBL 途径可发挥溶菌作用,特异性抗体产生后,主要依靠经典途径溶菌 。 (2)调理作用C3b 分子的一端与靶细胞结合,另一端则与吞噬细胞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吞噬,此即 C3b 的调理作用。(3)免疫黏附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黏附是指 IC 激活补体后,通过 C3b 黏附于具有 C3b 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清除;IC 与红细胞结合后,可随血流进入肝、脾,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4)中和病毒指补体某些成分与病毒结合后,使病毒不能吸附或进入易感
18、细胞。(5)炎症介质作用1)激肽样作用C2a 具有激肽样作用,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性充血。如先天性缺乏 C1INH,血中 C2a 增高,可导致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2)过敏毒素作用C5a、C3a、C4a 又称过敏毒素,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局部水肿等过敏症状。以 C5a 的作用最强。3)趋化作用C3a、C5a 和 C567 具有趋化作用,以 C5a 作用最强,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填空题1人类 MHC 称为_ HLA 复合体,位于第_6_号染色体短臂。2类经典基因
19、包括 HLA-A、HLA-B 、HLA-C3 个基因座位。3类经典基因包括 HLA-DP、HLA-DQ、HLA-DR 3 个基因座位。4经典的类基因和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高度多态性_和其编码分子具有抗原递呈功能。5与强直性脊柱炎呈强相关的 HLA 分子是_ HLA-B27。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下列对 MHC 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C )A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B人的 MHC 称为 HLA 复合体CHLA 复合体位于第 17 号染色体9D与细胞间的识别及将抗原肽递呈给 T 细胞有关2下列对 HLA类分子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 D )AHLA类
20、分子的两条链都由 HLA类基因编码B抗原肽结合槽由 1 和 1 结构域组成C2 结构域与 T 细胞的 CD8 结合D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3下列对 HLA类分子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B )AHLA类分子的两条链都由 HLA类基因编码B识别与递呈内源性抗原肽C对 Th 细胞有限制作用D分布于 APC 表面4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 2 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 B )A0B25C50D1005活化 T 细胞表面表达的 HLA 分子有( C )A类分子B类分子CA 与 B 均有DA 与 B 均无6HLA类分子主要表达于( A )A树突状细胞B中性粒细胞CT 细胞DNK 细胞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
21、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HLA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成熟体细胞表面。不是HLA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2HLA 多态性是指个体的染色体上具有各种不同的基因。不是HLA 多态性是指在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3肿瘤细胞往往高表达 HLA类分子,造成肿瘤细胞逃逸 T 细胞对其的杀伤。不是肿瘤细胞往往低表达或不表达 HLA类分子,造成肿瘤细胞逃逸 T 细胞对其的杀伤。四、名词解释1MHC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其编码分子与细胞间识别和将抗原肽递呈给 T 细胞有关。2多态性在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
22、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导致不同个体在同一基因座位上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及由此产生不同的基因产物。10五、问答题1比较 HLA类分子和类分子在组织分布和功能方面的不同。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类分子分布于 APC,活化的 T 细胞。类分子的功能是识别和递呈内源性抗原肽,与 T 细胞的 CD8 结合,对 CTL 的识别起限制作用;类分子的功能是识别和递呈外源性抗原肽,与 T 细胞的 CD4 结合,对 Th 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2为什么 HLA 基因型和/或表型的检测可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1)HLA复合体的高度多态性,无亲缘关系个体间,HLA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机会几乎等于零;(2)个体所拥有
23、的HLA基因型别一般终身不变;(3)家庭内HLA以单元型方式遗传。因而HLA基因型和/或表型的检测在法医学上已广泛用于个体识别(如罪犯血渍鉴定,死亡者确认)和亲子鉴定.第七章 细胞因子一、填空题1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单核因子,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现统称为细胞因子,简称CK_。2通常将 CK 分为 IL、IFN、TNF、CSF、GF 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六类。3型 IFN 包括 IFN- 和 IFN-,其产生细胞是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4TNF 可分为 TNF- 和 TNF- 两型,TNF- 主要由活化 T 细胞产生。5具有抗病毒作用的 CK 有 IFN-/、IL-12 和 IL-1
24、5。 6CK 通常以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产生 CK 的细胞本身,或以_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7EPO 的中文名称是红细胞生成素,TPO 的中文名称是血小板生成素。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 C )A 特异性B 受 MHC 限制C 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D 主要以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2下列对 IFN 的描述是正确,除了( B )A 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B IFN-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C IFN-/,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产生D IFN-/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3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 CK
25、是( A )AIL-1BIL-2CIL-3DIL-44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 CK 是( D )11AIFN-BM-CSFCIL-4DTNF5TNF- 的主要产生细胞是( A )A单核/巨噬细胞BT 细胞CB 细胞DNK 细胞6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 CK 是( B )AIL-3BG-CSFCM-CSFDIL-1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静止状态和活化状态的免疫细胞均能分泌 CK。只有活化状态的免疫细胞能分泌 CK。或静止状态的免疫细胞不能分泌 CK。2CK 的分泌可长时期维持。CK 的分泌是短时间的自限性分泌。
26、3CK 的分泌方式以内分泌方式为主。CK 的分泌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为主。4CK 分泌量越多,生理效应越好。适量 CK 具有生理性调节作用,过量 CK 可致病理性损害。5CK 预存于胞浆内,细胞一经激活,便可分泌。CK 并不预存于胞浆内。细胞受刺激后 CK 基因才开始转录、翻译、分泌。四、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CK)CK 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2自分泌CK 作用于 CK 产生细胞,即 CK 的产生细胞与靶细胞为同一细胞,称为自分泌。五、问答题1CK 的作用特点与效应特点有哪些?作用特点:(1)非特异性,即细胞因子对靶细胞作用无抗原特异性。 (2)不受MHC限制
27、。 (3)通过靶细胞表面细胞因子受体(CKR)作用于靶细胞,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效应特点:高亲和性 、多效性、协同性、拮抗性、双向性、网络性等。2CK 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有哪些?12(一)介导天然免疫 此类 CK,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表现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的作用。(二)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如 IFN-、IL-2 有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作用。(三)诱导凋亡 如TNF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四)刺激造血 CSF有刺激造血作用,如G-CSF可刺激粒细胞增多、EPO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第九章 淋巴细胞一、填空题1T 细胞根据 CD4/CD8 分子表达不同,可分为_ CD4+
28、T 细胞和 CD8+T 细胞二个亚群。2TCR-CD3 复合体中,TCR 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肽-MHC 复合物,CD3 则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核内。3作为 T 细胞辅助受体,CD4 分子与 APC 表面的_ MHC类分子结合,CD8 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 MHC类分子结合,以加强 T 细胞与 APC 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4T 细胞表面的 CD28 分子与 APC 细胞表面的_ B7 分子的结合,是 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5B 细胞可分为 B1 细胞和 B2 细胞二个亚群,通常所说的 B 细胞指 B2 细胞。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 通常所指
29、 TCR 对抗原的识别是指( C )A. TCR 对抗原肽的识别B. TCR 对 MHC 分子的识别C. TCR 对 MHC:抗原肽的双识别D. TCR 对完整抗原的识别2. 对于 T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 又称协同刺激信号B. 有抗原特异性C. 如无第二信号,T 细胞成为无能D.CD28-B7 的结合是最重要的第二信号3.Th1 细胞的功能是( D )A. 分泌 IL-2、IL-4、IL-5B. 促进 B 细胞产生抗体C. 抗胞外感染D.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4. 对 NK 细胞的错误描述是( D )A. 胞内含嗜天青颗粒,故又称大颗粒淋巴细胞B. 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
30、胞C. 也可通过 ADCC 杀伤靶细胞D杀伤靶细胞受 MHC 限制5Th1 细胞通过分泌哪种 CK 抑制 Th2 细胞( A )AIFN- BIL-2CIL-4DIL-10136Th2 细胞通过分泌哪种 CK 抑制 Th1 细胞( B )AIL-3BIL-4CIL-5DIL-13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以抗胞内外一切病原体感染。不是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以抗胞内病原体感染。2经过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获得了自身耐受的能力。不是经过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获得了 MHC 限制性。或经过阴性选择的胸腺细胞
31、获得了自身耐受的能力3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是由于 NK 细胞的 KAR 表达增多所致。不是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是由于肿瘤细胞 MHC类分子表达缺如或低下,影响 KIR 对相应配体识别后杀伤抑制信号的转导,使 KAR 介导的杀伤活化作用占主导地位,从而杀伤肿瘤细胞4Th2 细胞分泌的 CK 主要有 IL-2、IFN- 和 TNF-。不是Th1 细胞分泌的 CK 主要有 IL-2、IFN- 和 TNF-。或Th2 细胞分泌的 CK 主要有 IL-4、IL-5 和 IL-10。四、名词解释1免疫活性细胞(ICC)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
32、称为 ICC,又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T 细胞和 B 细胞属于 ICC。五、问答题1根据细胞因子分泌情况,CD4+T 细胞分那几个亚群?各自功能如何?根据细胞因子分泌情况,CD4 +Th 细胞可分为 Th1 和 Th2 两个亚群。h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型超敏反应、抗胞内感染;h细胞辅助体液免疫、促进g产生、抗胞外感染。 2为何 NK 细胞只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对自身正常细胞却不杀伤? NK 细胞表面存在 KAR 和 KIR 两种受体,它们的胞浆区内分别存在 ITAM 和 ITIM,分别转导活化、抑制两种相反的信号,介导 NK 细胞杀伤活性或抑制活性。正常情况下,机体自身组织细胞表达 M
33、HC类分子,或因 IFN-等刺激,MHC类分子表达增加,从而使 KIR 介导的抑制作用占主导地位,阻断杀伤信号的转导,表现为 NK 细胞失活,自身组织不被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由于表面 MHC类分子减少或缺失,而影响 KIR 对配体的识别,使 KAR 介导的活化信号占主导地位,表现为 NK 细胞对上述两类靶细胞的杀伤。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一、填空题1专职 APC 包括 M、DC 和 B 细胞。142专职 APC 中能显著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的是_ DC _。3B 细胞既是免疫活性细胞( ICC)细胞,又是_专职 APC 细胞。4外源性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 _,通过 MHC类
34、分子递呈给 CD4+T 细胞。5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和肿瘤抗原,通过 MHC类分子递呈给 CD8+T 细胞。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 APC 是( A )AIDCBB 细胞CLCDM2IDC 的特点是( D )A分布于表皮和胃肠道上皮 B表达 FcR、C3bR 摄取抗原能力强C胞浆内有嗜天青颗粒D高表达 MHC 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3 LC 的特点是( C )A分布于淋巴结胸腺依赖区B高表达 MHC 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C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D形态与巨噬细胞相同4 MHC类分
35、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 D )A主要递呈内源性抗原B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成抗原肽C经 TAP 进入内质网腔D MHC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 CD4+ T 细胞5APC 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 B )AMHC类分子BMHC类分子CMHC类分子D抗原受体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LC 能积极摄取抗原并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不是LC 能积极摄取抗原,但不能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或IDC 不能摄取抗原,但具有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的功能。2红细胞表面有大量 IgGFc 受体,因而可结合和清除免疫复合物。不是红细胞表
36、面有大量 C3b 受体,因而可结合和清除免疫复合物。3具有吞噬功能的所有细胞都是 APC。不是中性粒细胞是吞噬细胞,但不是 APC。4外源性抗原经加工处理后,最终递呈给 CD8+T 细胞。不是外源性抗原经加工处理后,最终递呈给 CD4+T 细胞。或内源性抗原经加工处理后,最终递呈给 CD8 T 细胞。15四、名词解释1APC抗原递呈细胞的英文名缩写。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 MHC 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特异性 T 细胞的一类细胞。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填空题1TCR 的双识别是指既识别 APC 表达的自身的 MHC 分子,同时识别结合于 MHC 沟槽中的抗原肽_。2APC 与 Th
37、 细胞相互作用时受 MHC_类分子限制,而靶细胞与 CTL 相互作用时受 MHC类分子限制。3细胞免疫效应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D4+ T 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 CD8+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4活化 T 细胞表达的_ CD40L 分子,与 B 细胞表面的 CD40 分子结合,为 B 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5再次抗体应答的应答细胞是_记忆性 B 细胞,应答抗原是 TD-Ag,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 _。6体液免疫的效应功能有中和作用、调理作用、激活补体和 ADCC 作用。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下列对 T 细胞双识别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
38、 C )ATCR 识别抗原肽,CD4 识别 MHC类分子BTCR 识别 MHC:抗原肽,CD28 识别 B7 分子CTCR 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识别 MHC 分子DTCR 的 CDR3 识别 MHC 分子,CDR1 和 CDR2 识别抗原肽2CD8 +CTL 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 C )A无抗原特异性B 受 MHC类分子限制C 靶细胞发生裂解和凋亡D CTL 自身亦受损伤3下列对 T 细胞活化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 C )A第一信号来自 APC,由 TCR 接受并转导BCD3 分子的作用是协助 TCR 接受第一信号C第二信号是 T 细胞的 CD28 与 APC 的 B7 分子的结合D第二信号是
39、特异性的4CD4 +T 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炎症细胞是( A )A巨噬细胞BNK 细胞C中性粒细胞DCTL5再次免疫应答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是( D )A预防接种两次以上B血清学试验诊断传染病时,应在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各做一次,进行结果比较16C血清学诊断应鉴别非特异性回忆反应D以上全对6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 )AIgMBIgGCIgADIgD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在活化 CD4+T 细胞所释放的 CK 中,IL-2 是单核/巨噬细胞强有力的活化因子。不是在活化 CD4+T 细胞所释放的 CK 中,IF
40、N- 是单核/ 巨噬细胞强有力的活化因子。2CTL 杀伤 1 个靶细胞后,自身也受损死亡。不是CTL 杀伤 1 个靶细胞后,自身并不受损,能连续杀伤多个靶细胞。3再次抗体应答时,产生抗体的潜伏期与初次应答时相仿。不是再次抗体应答时,产生抗体的潜伏期明显缩短。4初次抗体应答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高亲和力的 IgG。不是初次抗体应答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低亲和力的 IgM。或再次抗体应答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高亲和力的 IgG四、名词解释1免疫应答指 ICC 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或失去活化潜能) 、克隆扩增、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五、问答题1细胞免疫有哪些生物学效应?(一)抗胞内感染 细胞免疫主要针
41、对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伤寒杆菌等) 、病毒、真菌及某些寄生虫感染。(二)抗肿瘤作用 主要指CTL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还包括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ADCC效应及直接杀伤作用、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的杀瘤作用等。(三)免疫损伤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参与型超敏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发展。(四)参与移植排斥反应2试比较初次抗体应答与再次抗体应答的特点。初次抗体应答与再次抗体应答比较性质 初次抗体应答 再次抗体应答应答细胞 初始 B 细胞 记忆性 B 细胞抗原刺激后的潜伏期 较长(47 天) 较短(13 天)到达应答高峰的时间 710 天 35 天应答高峰期的抗体量 随不同抗原而相
42、异 一般比初次应答高 100 倍1000倍17抗体类型 应答早期主要为 IgM 主要为 IgG应答抗原 TD-Ag 与 TI-Ag TD-Ag抗体亲和力 较低 较高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一、填空题1型超敏反应又称_过敏反应_,型超敏反应又称_免疫复合物型_。2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中,属于肥大细胞胞浆内预先储备的是组胺和激肽原酶,属于新合成(细胞膜分解产生)的是_白三烯_和_前列腺素 D2 等。3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产妇,其 Rh 血型为 Rh 阴性,新生儿 Rh 血型为_ Rh 阳性。4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_ IgG _和_ IgM _,效应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和_ NK 细胞。5在型超敏反应
43、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分子是_补体,免疫细胞是_中性粒细胞_。6型超敏反应又称_迟发性超敏反应,常见的微生物变应原有_病毒_、结核杆菌_和_麻风杆菌_等。7油漆、化妆品、药物等小分子变应原进入皮肤后与_表皮细胞角质蛋白 _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可诱发_接触性皮炎_。二、单选题 从下列 4 个被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填于题后括号内。1.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 D )A. 由抗体 IgG 介导B. 由补体、NK 细胞等破坏靶细胞C. 不引起组织损伤D.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2. 与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 B )A. T 细胞和 B 细胞B. NK 细胞C.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44、胞D. 嗜酸性粒细胞3. 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B. 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的方法C. 机体靶细胞分批脱敏,最后致敏状态全部解除D. 脱敏是暂时的4. 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 D )A. 血小板B. IgG、IgM 与补体C. 各种粒细胞与肥大细胞D. IgE5.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 C )A. 从未接触过结核杆菌B. 正在患严重的结核病C. 已感染过结核而获得了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能力D. 体内有抗结核杆菌的抗体186预防因 Rh 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措施是( A )A
45、在第一胎分娩后 72 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 Rh 血清B给患儿输入母亲血清C用抗 Rh 血清给新生儿进行被动免疫D用过量 Rh+ 红细胞中和母亲体内的抗 Rh 抗体7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与此有关的超敏反应是( C )A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型超敏反应8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B )AAb、C、CKBAg、Th1、M、CK CIC、C、中性粒细胞DIgE、Ag 肥大细胞三、更正题 下列各题都有错误,答题时,不要简单的答是或不是、有或无,应将正确的含义陈述于各题的下面。1. 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可用少量多次皮下注射脱敏。
46、不是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必须停用青霉素,改用其他药物。或抗毒素皮试阳性者可用少量多次皮下注射脱敏。2接触性皮炎与寻麻疹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不是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是型超敏反应,寻麻疹的发病机制属型超敏反应3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均由 IgE 介导。不是血清病是由 IgG、IgM 等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 IC 所致,属于型超敏反应;血清过敏性休克是由 IgE 介导的,属于型超敏反应。4体内一旦形成免疫复合物(IC) ,就可能引起型超敏反应。不是只有中等大小的 IC,才能引发型超敏反应。四、名词解释1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变应原刺激时所发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属于病理性免疫应答。2Arthus 反应Arthus 发现,用马血清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周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称为 Arthus 反应。这是局部形成抗原与抗体复合物所致的炎症反应。五、问答题1 试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