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陈情表 课件(60张).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07689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陈情表 课件(60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陈情表 课件(60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陈情表 课件(60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陈情表 课件(60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陈情表 课件(60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人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陈 情 表,晋 李 密,朗读提示,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

2、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写作背景,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历史是

3、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三、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

4、文”了。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这种封建意识本不足取,但由于这篇文章语言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构梳理,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孝之大理,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愿乞终养不能就职,“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凄苦,悲凉,感激,恳切,真挚,诚恳,忠诚,期待,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或:不想到晋朝为官),“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

5、己的一片孝心。),第1段,A.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

6、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相依为命:,凄苦:,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第2段,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

7、: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作用)?,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

8、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第3段,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9、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故

10、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研习第4段,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讨论,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表现: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能废远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

11、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

12、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乌鸟私情 、 结草衔环 、 人命危浅、皇天后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词类活用,夙遭闵凶,历职郎属,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猥以微贱,谨拜表以闻,则刘病日笃,臣之进退,是

13、以区区不能废远,凡在故老,名,忧患,不幸的事,状,向上,动,做官,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使动,使皇上闻,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名,年老之人,状,一天天地,动,远离,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古今异义,1.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今义:休息等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被缠着。多指重病 今义:婴儿。 指病。,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

14、今义:多指小。 6.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文言固定句式,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文言固定句式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

15、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省略句、判断句,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2. 实为狼狈。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3. 本图宦达。判断句,用副词“本”

16、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略宾语、主语 5. 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为)秀才。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6. 具以表闻(之)。 拜表以闻(之)。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状语后置句,1.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2.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如倾

17、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课堂小结,陈以往之情,陈现今之情,陈日后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愿乞终养,死当结草,进退狼狈,不能废远,李密,简洁朴实,古代官职,(1)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

18、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2)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19、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

20、“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

2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