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基本理论,一个母亲因孩子把他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的揍了一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教师幽默的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教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烛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教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教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能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选自傅道春主编教育学,第一编 教育学的一般原理,
2、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广义上说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上说 :主要指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普通学校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租住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体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是
3、教育实践的产物,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中。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 (一)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四、教育学是一门学科,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 1.时间跨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2.发展特征: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代表人物:“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昆体良、中国的孔子代表著作: 论语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
4、育思想的一部书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零散、片断、现象描述、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 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时间跨度:17世纪19世纪中期 2.发展特征: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标志: 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开始; 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1776年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5、 1.时间跨度: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2.发展特征: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如: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德国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产生 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 中国孟宪承的教育概论、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意义和方法,(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指导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三)指导教育改革 (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要学、思练结合 (四)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第二章 教育
6、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不断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教育起着最重要、最有效的作用。(P18),二、教育与经济,经济制约教育,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是教育依赖以发展的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越是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是密切。,三、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 一方面表现为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定社会的教育都隶属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国家,阶级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育对政治
7、的能动作用。任何社会和阶级的教育都是为维护特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同时,教育通过传播科学和民主,启迪真善美的观念,不断地推动社会的民主化。,四、教育与文化,(一)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中的一个大因素,教育的发展受文化的制约:1.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要“中介”;2.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二)教育对文化也有重要作用,第二节 我国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提高劳动者素质 二、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人
8、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理发展是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和社会适应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人的发展的特点: 顺序性和阶段性; 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互补性和协调性。,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天然的自然和人化的自然,教育应该归属于社会环境里。 人
9、类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是环境,是一种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狭义上来说: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要求被人接受转化为内在需求对人产生影响。 这种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展的; 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能否正确处理教育
10、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做到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第二节 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一、小学生的发展 (一)生理发展 1.身高体重 2.骨骼肌肉 3.心脏、血液循环系统 4.大脑和神经和系统 5.性腺和生殖系
11、统 (二)心理发展 1.感知觉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想象 6.情感 7.意志8.言语特征9.个性特征,二、初中生的发展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迅速成长 2.性成熟开始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巨大变化(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情感丰富,性的成熟 3.意志行为更为复杂 4.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三、高中生的发展 (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的发育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2.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3.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知发展有了深入的发展 2.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渐趋成熟 3
12、.自我意识发展渐趋成熟 4.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5.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第三节 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 一、小学生的教育 (一)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二)了解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客观环境,有条件地进行教育 (三)围绕班级保健为中心,有成效地进行教育 1. (四)抓住关键环节,有重点地进行教育 1.小学低段的入学指导 2.小学中段的行为矫正 3.小学高段的青春期教育,二、中学生的教育 (一)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有节奏 (三)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四)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纪律的教育 (
13、五)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重视生命科学教育并把它作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 (七)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第四节 青春期教育 一、有关青春期的界定 二、青春期的特点 (一)幼稚性与成熟性并存 (二)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 (三)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 (四)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三、青春期原因探索,四、青春期学生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二)生理机能的增强 (三)生殖器官的成熟 五、青春期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 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一)为青春期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情感的教育 (三)良好人格的训练 (四)以性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五)法制观念的确立
14、(六)性知识的教育 (七)学校、家庭和社会青春期教育合力的形成,第二编 全面发展的教育,第四章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德育 第六章 智育 第七章 体育、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八章 美育 第九章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第五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内涵与本质 (一)德育的内涵 (二)德育的本质1.品德概念 2.品德结构元素论 3.品德及其系统构建 二、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功能 (二)德育的个体功能 三、德育功能的学校实现 (一)对学校德育功能的逐步认同 (二)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三)学校德育的可能性,第二节 德育目标与内容 一、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一)制定
15、德育目标的依据 1.社会需要 2.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现代教育理论 4.法律政策依据 (二)制定德育目标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基础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科学性原则 二、德育目标的内涵与结构 (一)德育目标的内涵 (二)德育目标的特点 1.社会性 2.客观性 3.实践性 (三)德育目标的规定 (四)德育目标的层次和序列 三、德育内容的一般表述 (一)政治教育 (二) 思想教育(三) 道德教育 (四)法制教育(五)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 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特点 (一)德育过程的界说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二、德育过程是“内化”与“建构”相统一的过程(一)德
16、育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1.内化的含义 2.掌握交往的原则 3.学习社会适应(二)德育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 1.德育的建构观 2.道德的建构过程 3.品德结构的形成(三)“内化”与“建构”是统一的 三、德育过程的现代转换 (一)尊重与倾听 (二)接纳与同感 (三)理解与对话 (四)期待与等待,第四节 德育方法,一、道德学习的本质和特点(一)道德学习的本质(二)道德学习的特点:生成性 ;整合性 ;情感性 ;个别性 二、道德学习的主要方法 (一)体验感悟 (二)情境感受 艺术情境;人力情境 ;现实情境 (三)实践明理 (四)价值辨析 (五)道德反思 三、德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给传统德育方法注时代精
17、神 (二)多种德育方法组合运用 (三)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第六章 智育,第一节 智育概述 一、智育的概念(P87) 二、智育的意义 三、智育的任务 (一)掌握知识 (二)形成技能 (三)发展智能,第二节 智育过程,一、掌握知识的过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二、形成技能的过程(一)智力技能的形成(二)操作技能的形成,三、发展智能的过程 (一)智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二)智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三)智能在个性品质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 (一)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提炼能力 (二)加强创新方法指导、优化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享受创新乐趣,发展创新情
18、感,第七章 体育、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体育 学校体育的内涵(P101) 一、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意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等 二、学校体育的内容田径运动、体操、球类运动、武术等,三、体育的过程 (一)体育过程的特点 1.体育过程是身体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2.体育过程是掌握体育理论与认识活动现结合的过程 3.体育过程是增强体质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过程 (二)体育过程的阶段 1.开始阶段 2.基本阶段 3.结束阶段 四、体育的组织形式体育课;早锻炼和早操;课间活动和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各种
19、专项运动;体育运动竞赛 五、体育的基本要求全面性、循序性、经常性、差异性,第二节 学校卫生 一、学校卫生的意义和任务(一)学校卫生的意义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建设(二)学校卫生的任务 二、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环境和设备的卫生(二)教育教学的卫生(三)膳食卫生(四)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三、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一)建立学校卫生工作的组织(二)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三)健全卫生工作制度,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p114)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广义和狭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心理啊健康教育的功能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补救性功能,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0、(一)面向全体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原则(二)尊重与理解结合的原则(三)发展性与干预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全员性与专职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117)(一)学习心理辅导(二)心理健康知识(三)生活辅导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P117) (一)渗透性活动学科渗透性;班队活动法;班主任参与性 (二)专门性活动心理健康选修课;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第八章 美育 第一节 美育的意义与任务,一、美育的意义 二、美育的任务 (一)什么是美育(美育的涵义)(P123) (二)美育的特征 情感激励性;认知形象性;意志自由性 (三)美育的任务体验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第二节 美育的内容和实施
21、一、美育的内容 (一)自然美 (二)社会美(三 )艺术美 二、美育的实施 (一)美育的途径 主阵地是实施艺术教育 (二)美育实施的基本途径模式“情境教育”模式,第九章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早期思想家们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在我国的发展,第二节 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概述,一、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劳动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明确涵义P135) 二、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三、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
22、途径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 (四)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第三节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 一、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二、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的内容(P139)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 四、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在各科知识教学中进行渗透;在劳动技术课和职业技术课中进行专题、专项、专业教育;在各种形式的劳动中体验锻炼,第四节 中学生的职(专)业定向指导,中学生的职(专)业定向指导的涵义(P144) 一、职(专)定性指导的发展 二、职(专)定向指导的过程(一)研究学生:智力或学习能力倾向的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类型的测量(二)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专)业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专)业观(四)咨询 (五)推荐 三、职(专)业定向指导的途径各科教学;职(专)地指导课;劳动技术课、职业技术课和公益劳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第三编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载体与主体,第十章 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制 第十一章 课程 第十二章 教师与学生,第十章 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