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蔡历史人物传说.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10102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蔡历史人物传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蔡历史人物传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蔡历史人物传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蔡历史人物传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蔡历史人物传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蔡历史人物传说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admin 时间:2009/12/27 责编:admin(1)李斯的传说出 世上蔡县在战国的时候,叫做虎会郡。在郡东门,住有一户李姓的人家,主人姓李叫李营。李营的祖先为蔡候掌管金玉,积累了一批财物,置了几百亩田地,租给百姓耕种。到了李营这一辈,家道有些衰落了,只剩有二百多亩田地,可还算是一富户。李营的一大心病就是膝下无子,所幸妻子已怀孕将满十月,李营整日盼望妻子给自己生个儿子。那年的九月初五,忽听家人报说有客人前来拜访,李营出门一看,正是好友王存道。此人苦读诗书,有一肚子的好学问,与李营是磕头的把兄弟。李营把他迎入书房,倒上茶水谈古论今,

2、当谈到当今国事时,为排遣心中郁闷,便到后花园内观看花木,借以消愁。李营家的园内有口井,是浇花浇菜用的,井旁种有几棵菊花,开得正艳,周围用篱笆插着。李营与好友来到花园,猛然看到篱笆上有一只红冠高耸、眼睛圆实有神的大公鸡。李营心想:哪里来的公鸡这么壮?只见那只公鸡忽然拍了拍翅膀,凌空飞到篱笆旁的一根高杆上,朝着李营“喔喔喔”连叫三声,飞到前面住宅院中去了。李营觉着有点奇怪,就随即来到前院,那只大公鸡却不见了,这时突然听见后屋传来“格哇、格哇”婴儿的哭声。接生婆从屋中走了出来,连声向李营说:“恭喜老爷,得了大喜了,是个公子。 ”说罢,把门一关,又回到屋里去了。李营在门口兴奋了一阵,猛然想起王存道还在

3、园中,便把他邀回书房,说:“奇怪,刚才那只公鸡飞到前院就不见了,正巧你嫂子却在这时生下一个男孩。 ”王存道掐指一算:“这孩子的生辰是辛酉、酉月、酉日、酉时,酉为鸡,那只公鸡引颈长鸣,看来这孩子与鸡可能有关。李营知道王存道通晓易经 ,就要他给占一卦,看看孩子的命运如何。恰巧这时,案上有几根蓍草,王存道就按孩子的生辰八字,揲卦,运用阴阳八卦推算一番,算出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事,就给孩子取了个名李斯。流传地区:上蔡县讲述者:李 没 男 65 岁 农民 初中文化记录者:赵占明 男 30 岁 职工 大专文化采录时间和地点:2006 年 2 月 22 日采录于塔桥乡白圭庙村井 上 鸡 鸣上蔡县城东大街路北

4、上蔡一中院内有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井边竖有一碑,上有原省书协主席王澄题字曰:“李斯井。斯既没有鸡鸣于井上。 ”这是怎么回事呢?话还得从头说起。战国时,楚国上蔡城东门里路北住着一户殷实人家。宅院分前后两层。前院是家人的住房及客厅,后院种植花草、树木、蔬菜,建有三间书房和两个亭台。公元前 280 年 9月 5 日,主人李营正和好友王存道在书房谈古论今,忽听到门外“喔喔-喔喔-喔喔-”三声鸡叫。李营推门出来,见井栏杆上有只大公鸡,身高翅健,羽毛丰满,红光闪亮,红冠高耸,两眼虎圆有神。李营正纳闷哪来的这只大公鸡,忽见那鸡拍打着翅膀飞往前院去了。李营好奇地跟着公鸡来到前院,那只公鸡却不见了。只听见婴儿“

5、哇哇”哭啼声。接着一个 40 多岁的婆娘从屋中跑出来,边跑边喊:“老爷大喜 !老爷大喜!夫人生个王孙! ”李营听到喜不自禁,三步并作两步到书房告诉王存道。王存道凝神片刻说道:“这孩子生在辛酉年、酉月、酉时。酉为鸡,那只公鸡引颈高鸣,看来与鸡有缘。 ”王存道用蓍草筮了一卦,卦辞曰:斯人佐水,洋洋其京;西相嬴君,六合为一。王存道对李营说:“秦国嬴姓,水德。看来这孩子要辅助秦国统一天下了。 ”这个孩子就是李斯。李斯长大后,拜师荀卿学习帝王将相之术,学成后,西行事秦,辅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李斯也成为千古一相。 “翘翘者易折,晈晈者易污。 ”李斯遭赵高陷害,落得个身首分

6、离、家灭九族、地挖三尺的悲惨下场。李斯冤死之后,楚地阴雨连绵三月。上蔡城东大街故居草长莺飞,人迹罕至。在李斯及家人遗骸从长安运回经过上蔡城的那天,忽听李斯宅内雄鸡“喔喔喔-”高叫。李宅西边住着一位姓王的卖胡辣汤的邻居,听到鸡叫声心想,李斯院早已无人,一定是哪来的野鸡,正好捉来杀掉做一锅好汤卖钱。于是便越墙跳入了李宅内,循鸡声到井台边。见一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井边沉思。姓王的便向老者长揖问道:“敢问老人尊姓大名?”老者沮丧地长叹一声道:“老夫乃秦丞相李斯,受赵高陷害,魂归故里。 ”王氏一听拔腿想跑可腿不听话。老者又说:“不要害怕。我本是天宫的司晨星,诞生时高叫三声向天下显威。结果辅秦统一六国,功高

7、盖世却被奸佞陷害尸首异地,天理何在!”说罢忽然不见了,只见井台上一只高大的雄鸡羽毛残落、遍体血迹,引颈高叫:“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那叫声似说:“我冤枉-我冤枉-我冤枉- ”王氏把见闻传出,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古蔡大地。有好事者立碑以记之,使之流传至今。 “井上鸡鸣”也成为著名的“古蔡八景”之一。流传地区:上蔡县讲 述 者:聂 臣 男 54 岁 公务员 大学文化 记 录 者:梁国华 男 44 岁 公务员 大学文化 采录时间和地点:2006 年 4 月采录于县城东大街无 头 坟 茔千古一相李斯的故里上蔡城,西边的李斯楼村,清明节祭祖时有个很特别的习俗:其他姓氏的人在扫墓时都

8、在坟上添上个坟头,唯有李斯的后人包括本村的李姓人都不添坟头。关于 坟没头的事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曲折的故事。据说,秦丞相李斯被奸臣赵高残害车裂咸阳当天,其门生吴公感其恩德,满怀悲恸地委托狱卒张本、刘太二人看好李丞相的尸首。他们三人日夜轮流看护李斯遗尸,因当时兵荒马乱无法归葬故里,只待到暴尸后悄悄地把李斯及其家人的尸体掩埋在咸阳近郊的荒野。但由于暴尸时赵高拿李斯的头向秦二世请功后不知李斯头颅的下落,所以掩埋的只是李斯的躯干和四肢。入葬后,吴公给张本、刘太一些银两,张、刘二人知道李斯死得冤枉,也就不在狱中供职,在李斯墓旁的一个小村庄住下来,逢年过节给李斯烧些香火。后来,秦失李斯而骤亡,汉承民反而兴国。

9、西汉时,上蔡城已是汝南郡首府,人口稠密、商业繁华、民风纯朴。当年李斯的得意门生吴公因品学兼优被郡府举为孝廉。到汉文帝时又升迁为河南郡守。他为政清廉、爱民如子,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汉文帝又升他为当朝廷尉。吴公在咸阳当廷尉,离咸阳李斯墓很近,便带众人到李斯墓前祭奠恩师。这时,张本已是满头银发的八十老翁,刘太也年近花甲。三人相见,回首往事,不免另有一番感叹。祭祀完毕,吴公把有意将恩师及家人遗骸归葬上蔡故里的想法一说,张、刘交口赞成。于是立即派快马到上蔡告知李斯三公子李季。再说李斯的三子李季因从小在上蔡随外祖父母生活,没到过咸阳,李斯出事时吴公把他藏在上蔡的李各庄才保着了一条命。汉朝建立后,秦朝的通缉

10、令也自行取消。李季由李各庄移回李斯楼村居住。李家遭灭族横祸时,很多村民受过官府鞭笞和审讯,房屋被烧,良田毁坏,耕牛被抢,整个村庄是兔从狗窦出、雉从梁上飞,好不凄惨。李季回来带众人重建家园,慢慢又恢复了从前的富庶,因李季重整家业,人们又把李斯楼叫做李季楼,又因为强秦刚灭,人们心有余悸,为了保护李季,人们又把李季楼叫成了李七楼。李季虽说受到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但他心中病块未除,那就是父母葬身千里之外,何时魂归故里?一天李季正同家人谈论此事,忽听有人传告长安客人到。他惊魂未定地打开来函:吴公昧言:丞相李公遗骸,尚在咸阳。春秋虽有人祭祀,但异乡穷旅,孤魂无依,岂不思归乡土。今余奉职京都,欲送恩师、师母

11、遗骸归乡,以安亡灵。览函,仰来长安,共办此事。李季看罢感恩涕零。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到长安,当面向吴公深表谢意。吴公一面招待李季,一面重购棺椁,准备车马送李斯及家人遗骸上路。吴公怕路远有不测,又派数人扶助李季护送灵车。吴公送走恩师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他想:没有恩师当年的谆谆教诲,哪有今日的飞黄腾达。恩师虽魂归故里,但尸首不全,实是天大遗憾。他左思右想,最后下定决心:先生恩重如山,我找最好的金银匠铸个金头使之全身。金头铸成之后,吴公怕赶不上骸骨车队就让驿站快递。令吴公意想不到的是因为这头太珍贵了,引起了驿站驿使的贪财之邪心。驿使把金头换成银头,下一驿站又用铜头换走了银头,又用铁头换成了铜头,一

12、站一换,传到上蔡驿站时李斯的金头已成了木头。上蔡驿使心想这个木头像有啥主贵,没传的必要,就弃之不传了。再说李季一干人护着李斯及其家人的灵车缓缓进入李斯楼村时,人们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倾家而出迎接灵车。大家一齐跪拜在李斯及夫人的灵前,默哀祈祷。然后把李斯遗骸葬在村东的四十五里卧龙岗上。李斯葬后,前来祭祀的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当地风俗,每个前来祭祀的人都要往坟上添土,年复一年,李斯墓逐年增高,竟成了一座十几米高的大土冢。但因为李斯被斩首,下葬时驿使们又没把头传到就成了无首之尸。所以李斯修坟时不添坟头。李斯的后代为纪念此事,就一代代把这一风俗传下来,直到今天清明节扫墓时仍不添

13、坟头。流传地区:芦岗乡、邵店乡讲 述 者:聂 臣 男 54 岁 公务员 大学文化记 录 者:梁国华 男 44 岁 公务员 大学文化采录时间和地点:2006 年 4 月 3 月采录于芦岗乡李斯楼村李斯贡酒传奇古时候,在上蔡城东门里有一条东西大街,住着一户生活殷实的人家,这家的主人叫李瀛。李瀛的祖先曾在蔡侯府中做过官,为蔡侯掌管金玉、服装、工艺品、兵器,当时家业挺兴旺。到了李瀛的父亲那一代,家业衰落,只剩下几十亩薄田,李瀛的父亲为人忠厚,就用紧靠东大寺的四间祖房开了个名为“醉仙居”的酒店。有一年的冬天,赶上大雪纷飞,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来到醉仙居酒店门口。李瀛的父亲见他冻得发抖,就让李瀛舀了一大碗

14、酒给他喝,这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儿喝尽,没说二话,起身便走。李瀛见了老道不付酒钱连句客套话也不说,很恼火,父亲忙把儿子拉住说:“你看他衣不遮体,他哪有钱给我们?让他走吧?也算我们积点德。 ”李瀛只好听父亲的,不再多言。外面的风越刮越大,鹅毛大雪下得更紧,穷老道没走多远,转身又回到了醉仙居。李瀛的父亲迎上前去,把他扶到酒店里,接着吩咐老伴烫酒热菜,老道也没客气,接过两大碗全喝了,两盘菜也被他吃得净光。等到瞅瞅外面的风停了,雪也住了,穷老道还是二话没说,起身就走。第三天,穷老道又来到店里,李瀛的父亲仍然热情招待。老道一气喝了四大碗酒,这一次喝多啦。李瀛的父母亲端茶送水,一直守候在他的身旁。老道醒后,

15、坚决要走,李瀛的父亲扶住他走,经过院中水井旁时,老道酒气上涌, “哇”的一声,一口酒吐在了这口井里,老道吐完扬长而去。说来也怪,等老道走后,从这口水井中开始喷出浓郁的酒香味。从此,这口水井的水竟变成美酒,人们纷纷前来观看,都说这口井是神井,老道是神仙下凡。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买井里酒的顾客越来越多,醉仙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兴隆。此后,李瀛家又买了三百多亩庄田,家道渐渐殷实。几年以后,李瀛的父亲去世了。一天,穷老道又来到醉仙居,他问李瀛:“生意做得如何?”李瀛说:“生意是好,可是没有酒糟喂牲畜呀!”老道觉得他贪心不足,转身就走,经过水井边时,用袖子向井口一摆,从此这口井又不

16、再出酒,变成水了。 老道走后,李瀛发现墙壁上有老道留下的一首诗: 天高不算高, 人心高一稍。井水当酒卖,还嫌没酒糟。这首诗,对李瀛的教育很大,他下定决心继承父亲的善良朴实,以真诚对待顾客,就用这口井的水来酿酒,没想到酿出的酒依然浓香可口,醉仙居的酒从此天下闻名。可喜他晚年得子,取名“李斯” 。李斯资禀天赋,辅助秦始皇逐灭六国统一天下。李瀛所酿的美酒流传了下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斯的伟绩,便将此酒改叫“李斯贡酒”现在上蔡生产的“李斯贡酒”就是按古代的配方用那口神井的水酿造而成。流传地区:上蔡县讲 述 者:柳保财 男 58 岁 教师 中师文化记 录 者:尚志华 男 36 岁 干部 大专文化采录时间

17、和地点:2006 年 3 月 23 日采录于无量寺寺西村(2)铁头李阁老明朝年间,有一位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李逊学,字希贤,又叫李文简。可在他的老家上蔡,老百姓都不这样直接称呼,全管他叫 “铁头李阁老” ,这是咋回事呢?据说文简不大时,家里过的挺紧,只能凑乎着糊口。比起他那一发(f)的小孩,文简打记事起就挺争囊气,跟人家不比吃,不比穿,光比读书学习。由于他脑袋瓜好使,又爱学,教他的先生喜欢的不得了,不定夺哩还给他开开小灶。文简长到十八岁时,一表人才不说,还有着一肚子学问,大伙都夸他是个当官的材料。又过了几年,文简要进京赶考,临走这天,爹娘和村里的乡亲们一齐出城送他,都希望文简能考中。文简打小仔细

18、惯了,所以一路上吃饭,睡觉,他能不住店就不住。渴了,跟人要口茶,要么是就着河水啃点干粮,尽量节省盘缠。可就这样,约模出了河南地界时,他身上的钱也都花光了。这一天,文简走着走着,眼瞅着日头快悠西啦!为了能在天黑之前找到住处,文简紧脚往前赶, 可不知咋了,他冷不丁感到一阵心慌,两眼一黑,剥(b?)老盖子一软,板倒在路边。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等文简睁开眼一看,咋发现自个躺在一个茅草屋里?再看床前,还站着个老俩口和一个大闺女。看到文简醒了,大闺女忙说:“爹、娘!这后生醒过来啦!”文简张了张嘴问:“俺,俺这是咋了?”大闺女红着脸说:“亏你命大哩!夹气伤寒病倒在路边,是俺爹进城卖豆腐回来给瞅见了,才把你弄

19、过来哩!”文简想要起来道谢,老头笑着一按:“你这身板还虚着哩,躺这儿别动。俺问一下,您家是哪儿的?”文简没瞒,把自个姓啥?叫啥?家住哪和这次进京赶考都说了一遍。最后感动的说:“谢谢您一家救了俺,老人家,俺想问问你的尊姓大名?”“俺是一个卖豆腐的,也姓李,叫俺豆腐李就中” 。一指旁边那娘俩:“这是俺老伴刘氏,这是俺闺女翠兰。 ”说着又摸了摸文简的头,吩咐翠兰:“闺女,再弄一碗姜汤。 ”“哎!俺这就去熬。 ”翠兰害赖的瞟了文简一眼,又切姜,又添水,点柴禾熬起了姜汤。不大工夫,汤熬好了,李老汉亲自喂文简把姜汤喝下。文简喝完姜汤,鼻子头上马上见汗,身子也不冷了,暖乎乎的挺舒坦(11) 。瞅着他们一家三

20、口这么照顾自己,文简别提有多感动了。李老汉跟老伴盘算,文简的病还没全好,另外进京还缺少盘缠,热心肠的老俩口就把文简安置到了磨房里,死活留他再住几天。打这起,见天(12)由刘氏在家照看文简,李老汉就和翠兰一块进城卖豆腐。每次回来,卖豆腐钱分文不花,都给文简存了起来。这天夜里,瞅着屋外的月亮头(13) ,翠兰又是疲倦,又觉欢喜,不知咋的,眼前老是有文简的影子。她眯起眼许了个愿,做了个挺奇怪的梦,咋梦见在自家的磨房里,有一头大老虎趴在磨眼上睡哩。老虎吼叫一声,吓得翠兰惊醒坐起,一轱辘身,赶紧把爹娘叫醒,讲了这个怪梦。这老两口一听,都噫了一声,都说他们一家做的,都是这一个梦。为弄清这是咋回事,他们掂着

21、灯,悄悄赶到磨房一看,哪有啥大老虎趴在磨上哩,是李文简。李老汉经多见广,回屋里就说:“老伴,小兰,俺瞅这孩不简单,他往后指定是个贵人。 ”翠兰一听,红着脸说:“爹,您闺女想”瞅她吭吭哧哧,脸憋哩通红,老俩口咋会不懂她的心思,李老汉笑着一拍大腿:“闺女放心,你这事爹给他说,不过这是一辈子的大事,人家愿不愿意寻(音:x n)你,爹可不敢打保票。 ”翠兰笑着点了点头。第二天,李老汉把翠兰的婚事给文简提了出来,文简一想:像翠兰恁人彩(15)的大闺女上哪找?忙红着脸点点头。一家人一商量,干脆趁热锅下扁食,别等了,就让翠兰和文简当天成了亲。小两口恩恩爱爱,处哩别提有多亲热。不知不觉,又过了七天,文简担心耽

22、搁了考期,提出来要动身进京。一家人舍不哩他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文简送出去二十多里地文简走后,翠兰见天等见天盼,由春上、到秋里,眼瞅着九个月都过了,仍没有文简的一点消息。李老汉也纳闷,猜测说:“弄不好他是没考上,没脸见你哩!”刘氏也一个劲儿的叹气:“唉,兴许他当了官变了心哩!”不管爹娘咋说,翠兰都不相信。没过几天,从京城传来消息,坐了二十三年皇帝的明宪宗驾崩,新君登基,就是明朝的孝宗皇上。这货一坐上龙位,头件事就是下圣旨在民间挑选美女,可怜的翠兰也被抓进皇宫。再说文简进京后,没费啥劲,一举中了进士。做了三个月的翰林院。皇上一瞅他能干,一下子又升了会试月考官。没两个月,又提拔他做了浙江佥事。

23、由于文简当官两袖清风,爱护老百姓,所以他到哪哪的老百姓都夸。就这样,不到二十年,他的官越当越大,哧溜哧溜的往上长,最后一直当到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所以朝野上下,都管他叫“李阁老” 。说真哩!文简头八年当官,老挪窝,一会去陕西,一会到山东,一会又去京城,也根本没时间去接翠兰一家。等他有空时派人去接时,下人回来报信说没有这一家人,再找还是没有。咋恁得,老家的爹娘又再三催他回去成亲,文简没办法,只得又成亲。但在他内心深处,仍没忘了前妻翠兰。在京城里,有个太监姓唐,最服气文简的人品和学问,不定夺哩去文简府上串门。有一天,姓唐的太监向文简求诗,瞅文简不咋高兴,就问是啥原因,文简叹了一口气,一点没瞒,就把

24、他和翠兰的事说了一遍。这太监一听,低声说:“李大人,你说哩翠兰俺好像听过。 ”“在哪?” “俺说了你可别生气,俺听说宫里贵妃娘娘就叫翠兰。 ”文简听到这,简直是五雷轰顶,差点没摔板倒。姓唐的太监赶紧就劝:“李大人别急,这事真哩假哩还不好说,俺再找人摸摸底。 ”结果他找到贵妃娘娘的贴身宫女一问,正是翠兰。文简得知实情,气的早朝也没上,搁府里睡了一天。等醒来一想,心说:万岁呀万岁,你如此君乱臣妻,俺还保你有啥用?干脆,这官俺不干了。第二天早朝,文简脱去官袍,请求告老返乡,皇上瞅他挺认真,只得批准他辞官。临出京之前,文简一想,夫妻一场,得见见翠兰一面。在姓唐太监的帮助下,买通了宫女,趁皇上不在宫里,

25、文简跟翠兰终于又见了面。俩人哭了多时,翠兰擦擦眼泪说:“你在朝当官,俺咋会不知?可俺担心伴君如伴虎,这事真给皇上知道,你就会招来杀身大祸。 ”文简听到这儿,心里一阵难受,嗓子眼一痒,抬头一口浓痰吐出,巴叭!得(16)哩很,严可(17)粘在头顶三丈高的大梁上。出了东宫,文简一会儿也不敢耽搁,只带了一些银子,带家人赶着马车回了家乡上蔡。可巧这天孝宗皇帝回宫后就到翠兰那里去住,一仰头,发现了殿梁上的浓痰,就问翠兰是谁吐的?怕连累到文简,翠兰哄他说:“圣上,这是臣妾吐哩!“孝宗仔细瞅瞅房梁,三丈来高,哪能相信?说:“那么爱妃再吐吐试试。 ”翠兰吐了几口,都是四尺不到。孝宗前后一联系,李文简无故辞官,这

26、口痰指定跟他有关系,把脸一沉:“兰贵妃,这痰是李阁老吐哩吧,说,你跟李阁老是啥关系?”翠兰知道,这事早晚也得露馅,干脆豁出去算妥,就把她和文简的事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听翠兰如实一说,孝宗想到自个身为皇上,弄了个“君乱臣妻” ,也觉着害赖,赶紧安慰翠兰:“爱妃放心,朕对不住李阁老,我一定补偿他。 ”刷刷刷写了一道圣旨,让文简不管咋着也得回京做官,另外在北京赏赐文简豪府一座美女百名。这时的文简在老家除了教教书,还潜心在写一本叫做忏悔稿的书。等钦差来到一宣圣旨,哪知道文简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对豪府和美女都根本没有兴趣。谢过圣旨,他向钦差谎称自个体弱多病,说啥也不进京,钦差没办法,只好回京复命。钦差走后

27、,为防止朝廷再派钦差来找,文简就诈死埋名,憋在家里的地窑里写书。果然,没多久,钦差又来了,家人搉他说:“俺家老爷死了。 ”钦差回去跟孝宗一说,孝宗不相信文简真死了,就刷刷刷又传了第三道圣旨,声称:“李逊学生要见人,死了见头,人如果不进京,头得进京。 ”还给钦差一把天子尚方宝剑,让钦差无论如何,必须带着文简进京。这一次钦差带随从悄悄一个人来,到文简家时,见文简正坐在门口看书,钦差把圣旨一念,说:“阁老大人,万岁爷可是恼了,你不进京也得进京。他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头,你别拧了,还是跟我进京吧!”好好掂兑(19)掂兑。 ”“没啥说的,万岁非让俺进京的话,俺情愿让你把人头带走。 ”钦差向前一递天子剑:“

28、阁老大人,尚方宝剑在此。 ”文简伸手抢过,大笑了三声,真就抹了脖子当钦差带着文简的人头交给孝宗,想想文简当官所做的好事,孝宗也是后悔不及。咋办呢?孝宗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就让工匠给文简铸了一颗金头,诏令各府州县送往上蔡。到信阳州时,州官一见是金头,挺主贵(20) ,扣下金头又铸了银的。等银头转到汝宁府,府官一看,也挺主贵,扣下银头又铸了个铜的。接下来铜头也没保住,一路给人掉包,到上蔡时,就成了一颗铁头。消息一传开,老百姓可气坏了,为了怀念李文简,家乡的百姓就不再喊他的名字,从此都管他叫“铁头李阁老。 ”注:挺紧:紧张。一发:同岁。争囊气:有志气。 不定夺:不定时。就着:利用。快悠西:落山。 剥

29、(b?)老盖子:膝盖。 板倒:跌倒。 害赖:害羞、不好意思。 舒坦:舒服。 (12)见天:每天。 (13)月亮头:月光。(14)音(x n):娶。 (15)人彩:漂亮。 (16)得:准。 (17)严可:正好。 (18)拧:对着干。 (19)掂兑:考虑。 (20)主贵:值钱。流传地区:上蔡县讲 述 者:陈富礼 男 84 岁 农民 私塾采 录 者:陈群红 男 32 岁 职工 大专文化 采录时间和地点:2005 年 4 月 25 日采录于无量寺乡无量寺村(3)刘 都 堂“小光国和他娘,家穷无有隔夜粮。舅舅生日拜寿去,衣服破烂难进堂。舅舅让他坐磨道,光国拉娘哭断肠。口喃谷糠把学上,暗与舅舅打赌掌。熬过

30、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天下扬。陕西省里都堂坐,上蔡城西树牌坊。皇粮送到陕西去,舅舅认输变心肠。 ”上蔡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关于刘都堂的歌谣。刘都堂,本名刘光国,上蔡县人,因为曾做过都察院都御史、陕西巡抚,做过很多好事,是个清官,出于对他的尊敬,本县人都以官衔尊称他。后来告老还乡回到上蔡后,终日与四邻乡亲和睦相处,宽厚交往,扶贫济苦,又被上蔡人称为厚德君子。刘光国少年时期家里非常穷,父亲又死得早,仅靠他母亲日夜纺织维持生活,还得供养他上学读书。刘光国有个舅舅是个大财主,住上蔡城西黑姜村,家里非常富有,楼瓦雪片,牛马成群可是很看不起刘光国这一家穷亲威。在刘光国八岁那年,舅舅过大寿,小光国跟母亲去黑姜村

31、给他舅舅拜寿。中午,舅舅家高朋满座,所有客人都在客厅里吃酒席,刘光国母子二人却因为家里穷,身上衣服破烂被舅舅安排在磨房里不让出门见客。等到太阳落西了,才叫下人把中午待客吃剩下的饭菜给他们母子端上一碗。刘光国生气的问她舅舅:“为啥叫其他人都进屋吃饭,只让俺娘在磨道里吃剩饭?”他舅舅轻蔑地说:“你看你穷哩跟要饭花子样,能让你娘俩进门吃饭就够抬举你们了,你还想咋着 ?吃山珍海味坐高堂吗?” “你太欺负人了!” “欺负你了你又能咋着,你娘只有跟着你们刘家挨饿受冻得命,你家老坟上就没长那棵蒿子,能出啥排场人?”刘光国气愤的指着他舅舅说:“你先别兴,等我长大后再找你算账。 ”“小屁孩,口气还不小,你长大后

32、能咋着,还能把我的皇粮银子调陕西去?”刘光国见此情景,心如刀割,拉着他娘就走。当时天还下着雨,母子俩一天连一口饭也没吃,就冒着大雨哭着回家了。嫌贫爱富的舅舅对年小的刘光国刺激很大,从那时候小光国就立下大志,发奋苦读。由于家里穷,小光国晚上读书没有钱买灯油。一天,他发现对面财主家看大门的老家人屋里每天都点灯到深夜,小光国就想怎样才能去借他的灯光来读书。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小光国就拿扫帚把财主家大门口的地给扫了个干干净净,一连几天如此,财主发现门口的地每天就这么干净就夸老家人,老家人也不知道咋回事,这天清早特意早起,隔着门缝往外看,才发现是小光国做的,就特别喜爱小光国。于是,他向财主请求说:“

33、老奴年纪大了没火力,冬天怕冷,对门刘家那个小孩怪勤快,有时还能帮我点忙,我想叫他睡我这里给我暖个脚。 ”财主答应了老人家的请求。从此,小光国就和老人家一起睡在房里,每天借灯夜夜苦读,再也不用为没钱买灯油而发愁了。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吃不饱饭,刘光国就在每天上学前抓一把碾米,剩下的全部带谷糠,就着凉水吃谷糠,家里条件好的同学都笑话他说:“刘光国喃谷糠,嘴上抹油也不香。”刘光国毫不在乎,每天就知道拼命苦读。有一天,中午放学后,先生留刘光国打扫学馆,当时学馆设在一座古庙里,中间还摆放着很多小神胎,刘光国凭自己有把小力气,就把一个个小神胎都搬在门外边,学堂打扫完后,又把神胎一个个搬到屋里。下午上课时,老先

34、生就问刘光国:“怎么把神台也打扫的那么干净?” “是我打扫时嫌它们碍事,让它们自己出去,打扫完后又让它们回来的。”老先生虽然不相信刘光国说的话,但这一下他的同学们都说:“光国真了不起,神都听他的话。 ”有一回,刘光国和另外俩同学一起晚上看学馆,由于是在三伏天,庙院里墙高院小不进风,学馆里热得要命。睡觉时另外俩同学并排躺在地上,刘光国就躺在神台上,地上俩同学热得睡不着,刘光国睡得香甜得很,一滴汗也不出,同学就说:“刘光国真神,肯定是神在为他打扇子,不然怎么一滴汗也没,睡得那么香。 ”原来,刘光国在打扫神台时发现神台下面有一个蛇洞,凉风不断从下吹上来,所以根本不感到热。刘光国使唤神的事被传开了,越

35、传越神,乡里乡亲都知道光国这孩子不简单,将来一定有出息,就不断送米送面周济他们娘俩,娘俩的日子总算好过了一些。几年后刘光国连连考中秀才和举人,那一年,皇上开恩科,刘光国名列金榜,中了进士,后来逐渐升官当上了陕西巡抚。在巡抚位上,刘都堂可称得上清官,人们为了供颂他,就在他的家乡上蔡城西大街为他立了牌坊。刘都堂当上了陕西巡抚第二年,就向皇上奏本把河南上蔡城西黑姜村的皇粮划归陕西代管,被皇上恩准。刘都堂代管黑姜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舅舅每季亲自到陕西去交皇粮,每次交完皇粮舅舅都被累的半死,很为当年的轻慢后悔。远近乡亲就都劝刘都堂的舅舅说:“事到如今,只有硬着头皮,扛张老脸去找你外甥刘都堂了,请求他的谅

36、解。 ”这天,舅舅又到了陕西,进了巡府衙门。外甥刘都堂以贵客相待,格外亲热,好吃好住好招待,舅舅深感意外,老脸发烧,脸红的给红布一样。勉强住过几天,舅舅不好意思地对刘光国说:“光国啊,我当年嫌贫爱富,轻慢了你和众乡亲,现在想来,我也很后悔,现在老舅年迈,请你念起我和你娘是一奶同胞,对你,对众乡亲没做过啥坏事, 饶了我吧 !”刘都堂说:“我可以不再代管黑姜村,但我想劝一劝舅舅,有财应多做好事善事,别那么看不起穷人,多帮助穷人多给穷人一条路,你也会得到善报的。 ”舅舅连说:“行、行,我一定多做善事。 ”果然,舅舅回家以后,马上安排管家,在自家的麦秸垛前放钉耙和背筐,谁家铺床或烧锅做饭没麦秸任意背,

37、过年过节或青黄不接时常周济众乡里,借米借面借一斗还一斗,决不卡穷人的脖子。所以“刘都堂坐陕西代管黑姜”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注: 楼瓦雪片:楼多,建的漂亮。 就着:得用。 神胎:神像。流传地区:上蔡县讲 述 者:石廷珍 男 84 岁 教师 中师文化记 录 者:梁国华 男 44 岁 干部 大学文化采录时间和地点:2006 年 3 月采录于塔桥乡中心小学(4)李景梅与赵州桥李景梅是上蔡塔桥大李庄人,清朝官员。他的学问挺深,是当时名气很大的一位书法家。他和赵州桥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在清嘉庆年间,李景梅做赵州知州。他为官清廉,又爱民如子,逢个年、过个节,要么是办个庙会啥的,李景梅总不忘与民同乐,

38、挨家挨户的去问寒问暖。有一次,李景梅来到赵州桥附近,就见赵州桥纵看像苍龙吸水,横瞧似新月出云,打心眼里感到称奇,忍不住脱口说道:“沧州狮子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真是巧夺天工!”这时,打对面跑过来几个小孩,一边蹦一边唱:“赵州桥啥人修?玉石栏杆啥人留?啥人骑驴桥上走?啥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一问一答,正是传唱的民间小调小放牛 。李景梅当然明白,赵州桥又叫“安济桥” ,俗称“大石桥” ,真正修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代名匠李春。有关玉皇大帝派啥天工、神匠助鲁班“一夜修桥”的故事,实际上都是些神话传说。不过,他对这个“小调”

39、挺感兴趣,忙拉住一个小孩子问:“小朋友,这歌儿谁教你哩?”小孩一指:“就前边不远,一个唱曲儿的爷爷教哩!”李景梅就走到唱曲的老汉跟前。看他的头发、胡子雪白雪白的,最少也有七八十岁了,他一身穿得破破烂烂哩尽是补丁,李景梅很可怜。老汉唱了几曲儿,围观百姓纷纷掏钱,搁在老汉脚下。李景梅正准备掏钱,冷不丁打桥上旋起一股子怪风,等风过后,再瞅老汉脚下的铜钱,一文没剩,全刮得无影无踪。这下老汉急了,站起来双手乱舞:“老天爷,俺一个穷老汉咋惹你了,你要这样对俺,钱没了,俺也不活了!”李景梅见他想要投河,赶上前一把抱住:“老人家,不可!那些钱刮没了,俺这里还有哩,说啥也不能死啊!”他掏出三十两银子安慰:“俺这

40、不够,俺家里还有哩!”随从们有掏五两的,有拿十两的,纷纷递给老汉。老汉感激得连连摆手:“哎呀!太多太多,俺可花不了。 ”向着李景梅一鞠躬:“恩人,您咋称呼?” “俺叫李景梅,原籍上蔡。 ”李景梅说着把银子给老汉装好,脱下外衣给老汉穿上,亲切地说:“老人家,你要是没啥依靠,就跟着俺吧!”老汉连连道谢:“不麻烦,不麻烦!有给的这些银子,就够俺买房子置地啦!恩人可有啥要求?”李景梅一笑:“没啥要求,俺就觉得您唱的曲儿怪好听。尤其是小放牛 ,是老人家给人学的,还是您自个儿编哩?” “这个啊!俺老汉编哩!不瞒恩人,就咱这赵州桥传的故事,都是俺老汉编的。 ”有人不信,说:“大爷,俺咋不信,有些故事流传都几

41、百年、几千年了,会是你编哩?”老汉挺犟:“咋?俺不管流传了多少年,反正都是俺编哩!”李景梅笑着向那人使了个眼色,转过身对老汉说:“老人家,俺信!你知道的故事多,给大伙讲个听听?”老汉就讲了个“古桥仙迹”哩事。传说在古时候,鲁班爷爷修造了这座桥之后,看到人人都夸桥造的好,慢慢就变骄傲了。他到处逢人就喷:俺这桥是天下第一桥哩!除了俺鲁班,就是天上的神仙也造不出。结果,这话儿让八仙中的张果老听说了,挺生气。他约了柴王和宋太祖一商量,决定要煞煞鲁班的骄傲劲儿。三人见了鲁班,当堂打赌,鲁班说,您仨要是压垮这座桥,俺今后改行,不修桥了。张果老一指小毛驴,中!压不垮,俺日后就倒着骑驴。柴王和宋太祖更不含糊,一齐说,压不垮,俺俩就管这桥是天下第一桥。结果,鲁班赢了,可等三人过了桥一报名儿,鲁班一听,乖乖!仨神仙,有俩是人王帝主。他恨自己有眼无珠,就抠出一个眼珠子扔在桥上。从此天下木匠都成了:“单眼吊线”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