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高考语文 必须知晓的 15 大语文锦囊跨过高三的门槛,一轮复习的浪潮已迎面涌来,你是否被这浪潮逼得措手不及?你是否羡慕那些英姿飒爽的弄潮儿?莫急,莫慌,试题调研来为你保驾护航。本期我们来看一下攻克文言文阅读的锦囊妙计。一、通假字的由来通假字是指在文言语句中,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那么,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了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义项,原来的字叫古字,另造的新字就叫今字。二、巧妙辨析不同语境中的文言虚词有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某些语句中可能不
2、再是虚词,而是实词,考生须要根据其具体语境加以区别。多数情况下,虚词与实词的意义相去甚远,根据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区分。分清实词与虚词,就能帮助考生更方便、更快捷地解答试题。三、运用比较法,明辨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统称倒装句,考生可通过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的比较进行辨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而言,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是这样的:主语+ 状语+ 谓语+定语+宾语。把文言句子和现代汉语的语序相对照,如果宾语在谓语之前,就是宾语前置句;如果定语在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就是定语后置句;如果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在所修饰的谓语之后,那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四、翻译时容易出错的文言句式1
3、.表示原因的判断句。2.用“是 ”作主语的判断句。3.由“ 见”、“见于”构成的被动句。4.以“是 ”、“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五、如何利用重要虚词巧妙翻译文言语句1.观察虚词在句子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翻译时要调整好句子结构。2观察虚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作用,翻译时要把握好句子语气。3.观察虚词对句子连接所起的作用,翻译时要注意逻辑关系。六、常见的文言句式1“不亦 乎 ”、“能无乎” 、“无乃乎(与)” 、 “得无乎(耶)”2“何如 ”、“如何”、“ 奈何” 、“若何”3“何为 ”、“何为”、“ 何以” 、“何以为”4“孰与 ”、“孰若”、“ 孰如”、 “与其孰若(无宁)”5“何 之有 ”、“
4、之谓也” 、“其之谓也”七、巧解人物传记类文章筛选信息类题目的方法1.读文段,明大意2.审题干,明要求3.入语境,明句意八、解答非传记类文章筛选信息类试题的技巧1.读,就是要以试题题干为依据,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材料的内容与层次,确定筛选的范围。2.找,就是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要从所给材料中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发掘其隐含信息。3.辨,就是要辨明信息的边界(信息的边界规定了信息的外延)。考生应根据试题题干的要求,对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要找准所选语句与文章内容的对应点。4.断,就是判断正误,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九、如何做到准确、全面地概括内容
5、要点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2 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十、通过细节准确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若文章为传记文,考生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对事件的叙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若文章为议论文,考生则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并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2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区分开来。 3把握文章主旨,理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十一、诗歌形象的分类1.人物形象: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
6、。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有别于小说中的“ 我” (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人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样,客观物象就成了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词)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词)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歌中出现多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大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词)人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而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咏物诗中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十二、分析语言特色类题目的解题技巧1.鉴赏诗歌中某一语句的语言特色时,要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2.鉴赏整篇诗歌的
7、语言特色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十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或变化)的过程。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价值、特点、作用等发表意见。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出具体描绘和刻画。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类型。十三、解答表现手法类试题的技巧1.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避免“ 无米之炊” 。2.以课文为依托,引入“ 源头活水” 。十四、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技巧1.解题切入点(1)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3)揣摩诗句的含蓄义和理趣义,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4)从辨析用典方面入手,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答题步骤第一步,归纳整合诗歌的主旨;第二步,亮明自己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应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价);第三步,找出诗歌中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分条具体作答。十五、考生在默写名句名篇时常见的识记误区1.语言习惯的误区。2.古今字写法不同的误区。3.关键字词的含义掌握不清的误区。4.生僻难写字把握不准的误区。5.同义异形词混淆的误区。锦囊妙计倾囊相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试题调研与你一路相伴,助你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