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1古诗歌鉴赏训练八491. 阅读下面一组唱和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梦微之 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州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4 分)(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
2、”哪种情况?为什么?(4 分)【参考答案】(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2)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49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 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
3、的?请简要分析。(4 分)【参考答案】(1)比拟(1 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 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比喻(1 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1 分)夸张(1 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 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2)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2 分)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
4、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的竞渡夺标热闹场面。(2 分)49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暑旱苦热 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这首诗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试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2)有人认为诗中“屠”字用得怪而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 分)【参考答案】(1)说明:解答此题能结合诗句两处作分析即可。诗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暑热的难耐,表现作者伤时忧民的情怀。“落日着翅”以新奇的比喻描写夕阳一反西下的常态,而是高
5、悬天空,不肯落山,极写骄阳毒如火。三四句写害怕江海枯竭,担心银河干枯,想象大胆奇特,以奇旱衬酷热,震撼人心。五六句联想丰富而出人意料,人间难以避暑旱苦热,索性上昆仑仙山,下蓬莱仙岛,去寻找清凉世界。“手提天下”更是极度的艺术夸张,天下在手中,似是荒诞,实写天下在心中,作者心怀黎民,伤时忧民之情蕴含期中。(2)切合诗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屠”字用得异趣,使人联想到“杀”,以拟人手法形象面会,清风满怀仇恨,视暑气为敌,只可惜力不足兮难以将其斩除,此字确实奇妙,表现了作者对暑旱酷热的极度怨恨,以此衬托热之烈。“屠”字可谐音“涂”,意为“涂盖”“清除”,清风似乎视想以己之绵力将这逼人的暑热涂抹掉、清
6、除掉,怎耐心有余而力不足,如火的灼热之气瞬间就将清风吞噬掉,表现了作者的愤懑、无奈与苦闷。49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 分)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313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 年),张孝祥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被谗落职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1)请说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中的“妙处”所指代的内容,并简
7、要分析。(4分)(2)请说出本词所使用的三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分)【参考答案】(1)“妙处”是指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或“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2 分,意思对即可。答“洞庭风光之妙”的不给分。”)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而“表里俱澄澈”,不仅仅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还标示了胸怀坦荡、表里如一等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洞庭湖月下景色是澄澈的,词人的襟怀也是旷达、豪迈的,天人自然融合。(2 分)(2)比喻:“玉鉴琼田” 比喻湖面澄澈明净。(“肝胆皆冰雪”,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夸张:“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以西江之水为酒
8、,以北斗星为杯,写出了词人的豪情。对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写出了洞庭湖湖天相映,上下交融的景色。(只写手法不给分)49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 分)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 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注】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请结合诗句谈一谈首句中的“自”和最后一句中的“空的艺术效果。(4 分)有人评价“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立意相仿,但在角度和写法上又有不同,试结合诗句分析。(6 分)【参考答案】A 描绘出了泉州军洗劫后,村落一切自生自灭,渺无人迹的荒凉
9、萧条的景象。B“自”与“落”不是前后对仗却在首尾呼应,使得整首诗都呈现一种空落之感。借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相仿之处:同是描写战乱过后残破的景象。不同之处:A杜诗从大处着笔,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写出国家残破的景象;而韩诗写的是“村破”从小处着笔,以一个村落作为整个国家的缩影,以小见大。B杜诗直接写出有什么,不说无什么,有草木而无人烟的空落荒凉之意令人思而得之;韩诗既写有什么又写无什么,将有的景色“鸣鸦”“花”与没有的景色“鸡犬”“人烟”进行对比,更鲜明的表现出了千村万落正常生活已如同“寒食”一样萧索的荒凉破败。(答衬托也可)496. 阅读下面两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越调小桃红 杨果
10、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越调平湖乐 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1)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4 分)(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4 分)【参考答案】(1)(4分)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2 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11、2 分)(答出思想感情计 1分,具体分析计 1分,共 4分)(2)(4分)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 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1 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1分)(如果只答到“以乐景衬悲情”而无分析,计 1分)497.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 分)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315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椽,又知广州,以事罢免。(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4 分)(2)试赏析“长使
12、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3 分)【参考答案】(1)政治上,正视社会现实,奋笔直陈民生疾苦;文学上,表现写作才华,作品流传千古。(2)同情贾谊的怀才不遇。抨击统治者的不用贤才;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的愤慨。498.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山雨 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注离坡:散乱的样子.(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3 分)(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4 分)【参考答
13、案】(1)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之情。(3 分,每点 1分;大意相同即可)(2)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自由的心态,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放”字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4 分,“任”“放”各 2分;大意相同即可)4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湖口送友人 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
14、“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1)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 分)(2)“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参考答案】(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 分)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 分)(2)此联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念友之情。(2 分)“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
15、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1 分)50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引 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 ,庾楼月 ,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请概括说明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表达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何
16、种表现手法。(5 分)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说明。(5 分)【参考答案】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一幅凄清哀婉、岑寂冷隽的秋光图。(2 分,只要答出两个角度即给 2分)表现了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2 分)反衬或对比。(1 分)。 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寄寓人在旅途的感叹;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一点 2分,三点全答到得 5分,意思对即可)50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 琬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樯边饱饭垂头睡
17、,也似英雄髀肉生。/ 317简注隼(s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樯:桅杆。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参考答案】这是只本该驰骋原野,却被养在舟中,吃饱了倒头就睡,白白羡慕鹰隼立功成名的猎犬(猎犬的形象:2 分)。诗人在这里托物言志(或答借物咏怀、借物抒怀等也给 2分,以猎犬自喻或用典
18、等,给 1分)(2 分)来表明自己像猎犬一样处非其境,用非所长,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虚度人生的感慨。(感慨:2 分)50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 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5 分)【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气氛静谧。(3 分,每个特点 1分)(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
19、写出了半山园主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5 分。答出“以动衬静”给 1分,分析恰当 2分;答出“寓情于景”1 分,分析恰当 1分)50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注:此诗为作者罢官闲居乡里之作。(1)此诗中,作者夏日所居村落的环境有何特点,请用诗中的文字作答。并请结合全诗,概括说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20、表现该特点的。(4 分)(2)吴之振宋诗钞说,张耒诗效白居易,“近体工警不及白,而蕴藉闲远,别有神韵”请以本诗颈联为例,分别找出这两句中最能表现“蕴藉闲远,别有神韵”的一个字,并作简要赏析。(6 分)【参考答案】(1)(4 分)(1)清。(1 分)(2)第二联写了环境的清净第三联写了心境的清闲。(3 分,答 1点得 1分,答全得 3分)(2)(6 分)邀、纳。(2 分,每字 1分)。月透疏帘而入,仿佛邀来婆娑的月影;溪声传至耳边,似被奇妙地纳入了枕函之中。环境之清虚寂静可见(1 分)。“邀”“纳”二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 分),把月影写成有情之物,把溪声写成似可装纳起来的实体,透露出诗人对于月
21、影、溪声的欣赏(1 分)。这种月影、溪声本已带清凉之感,而诗人又于枕上感受到这一切,则心境之清,更不言而喻(1 分)。(学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50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1 分)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 暮,彩笔 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1)“一川烟
22、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请试着赏析。(5 分)(2)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一生,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因此,有人认为作者是以此自比,也有人把它看作一首情词,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阐述自己的理由。(6 分)【参考答案】/ 319(1)(5 分)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 “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3 分)用烟草风絮梅雨等三种景物,将不可触摸的虚的感情
23、,转化为可见、可体味的实的景,形象、真切地表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2 分)(2)(6 分) 答案一:情诗。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锦瑟年华谁与度?”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下句自问自答,朋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的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
24、中来,提笔写F 柔肠寸断的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三者比愁之多,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答案二: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上片写相恋和怀念,开头两句写错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写美人”可望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
25、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以上两种说法,结合原诗言之成理即可)50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分)(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参考答案】“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
26、 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 分)。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虚写、想象任何一个即得分)(1 分)。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1 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 分)。送魏二鉴赏: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
27、,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亿”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506.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各题。(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