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动脉粥样硬化名医课件PPT.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91453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粥样硬化名医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动脉粥样硬化名医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动脉粥样硬化名医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动脉粥样硬化名医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动脉粥样硬化名医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 AS),概 念,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脂质沉积+ “纤维组织”增生,附:动脉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性疾病, 包括AS, 动脉中膜钙化和细动脉硬化。 以AS最常见,最重要,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如主A)和弹力肌型动脉(如冠状A、脑A) 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主要累及细小动脉,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 1.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 2. 高血压 3. 吸烟 4. 致高脂血症疾病 5. 遗传因素 6. 其他,血浆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异常增高。 LDL(尤氧化 LDL)、VLDL、胆固醇 与AS正相关 HDL 抗AS发病作

2、用,高血压患者与同龄、同性别组比,发病早、重。 可能与高压和冲击血管内皮致损伤有关,CO内皮损伤 SMC增生 使LDL易氧化,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 甲减 肾病综合症,年龄 性别 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有关的因素,二、病理变化,(一) 好发部位腹主动脉下段冠状动脉肾动脉胸主动脉颈内动脉脑动脉,累及大中型动脉,(二) 基本病变,1. 脂纹(fatty streak) 2.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3.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4. 复合性病变,要 掌 握 啊 !,1. 脂纹(fatty streak),(1) 肉眼 淡黄色条纹, 1-2mm, 或

3、帽针头大小 稍隆起 长短不一, 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正常,脂纹,1. 脂纹(fatty streak),(2) 镜下 泡沫细胞(foamy cells)巨噬C源性, 肌源性(少) SMC及较多细胞外基质 少量TC、WBC (3) 结局 可逆,2.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1) 肉眼:瓷白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2) 镜下: 表面:纤维帽 (SMC+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深层: 增生SMC、 M、泡沫C+基质+脂质,3. 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也称粥瘤(atheroma) (1) 肉眼: 大小不等, 黄白色斑块,(2) 镜下 表面:纤维帽 深

4、层:中央:坏死物、无定形脂 质、胆固醇结晶周围: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中膜:不同程度萎缩变薄,4. 复合性病变(继发改变),(1)斑块内出血:增大 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 心肌梗塞) (2)斑块破裂:溃疡 粥样物 栓塞 相应器官梗死 (3)血栓形成:动脉腔阻塞 ,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 大出血 (6)血管腔狭窄,(三) 主要动脉的病变,1. 主A AS:部位:好发于主A后壁及分支开口处腹主A 胸主A 主A弓 升主A 病变:常见粥样斑块及其继发改变(溃疡、钙化、出血等),2. 冠状A AS: 冠心病 3. 颈A、脑A AS:好发部位:颈内A起始部、基底A、大脑中A及Willis动脉环病变: 脑萎缩:血管狭窄缺血 脑梗死:血栓形成闭塞,多见于颞叶、内囊、尾状核、豆状核、丘脑 脑出血:AS 小动脉瘤 血压时 破裂出血,4. 肾A AS: 部位:肾A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也可累及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病变:AS性固缩肾梗死灶机化形成凹陷瘢痕。,5. 四肢A AS: 部位: 下肢A多见且严重。病变: 血管狭窄 缺血 间歇性跛行血栓形成 闭塞 坏疽 6. 肠系膜A AS: 狭窄腹痛、腹胀、发热;阻塞肠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