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待更多人将令人生厌的“套大空”赶出会场还是几年前了,一位曾长期在第一代中央主要领导身边工作的老同志,向我讲了一件很让他感慨的事:某省负责给书记起草讲话稿的同志诉苦说,现在有些事真让人啼笑皆非。北京的会还没结束,领导就布置我们准备省委贯彻中央精神会议的文件。除中央会议的主要精神外,我们绞尽脑汁,结合本省实际,写些实的内容,提几条落实的具体措施,想几句有地方特点的新话。本来以为会得到表扬,没想到却经常碰钉子。领导追问为什么要写中央文件上没有的内容,有时甚至逐字逐句让提供“话”的出处。本省的实际,哪能在中央文件里找到具体出处啊?于是领导就大笔一挥,把我们费时费事写的内容统统划去。省委领导的讲话完全
2、成了中央领导讲话的“再版” 。 经过几次碰壁, “秀才”也学聪明了,干脆就把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整段整段地重新组合组合,只是把语气改为本省的。结果却赢得领导的充分肯定,夸稿子写得到位,文字干净。于是起草文件的标准套路,就这样在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形成了。如此贯彻中央精神,还奢谈什么求真务实?!再好的中央精神,也被一级一级地变成“套大空”了。为官者也有自己的理由,既做到了“保持一致” ,更避免了“祸从口出” 。当然,又用得上那句老话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有一些不怕“担风险”的领导,虽然嘴上从不表示对“套大空”流行的不满,但实际行动上却早是各有各的高招。最常见的是,传达上级文件时省略“帽子” 、直奔
3、主题,开念前往往这样先关照一下:“由于时间紧,前面一部分就不念了,相信大家都清楚那也很重要” ,接着就读文件的主体内容。听传达的也都心领神会,没人表示异议。于是文件里的大段套话被“留中”了。省了唾沫,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免了大家对“套大空”的腻味。其实感到腻味的不光是下级,也有“上级” 。重庆那位常务副市长,不就在一次市级会议上喝止了一位大讲套话的局长,让他直奔正题嘛。弄得准备发言的局长们都急忙把发言稿的前几页翻过去,从中间念起。其实,谁都清楚“套大空”的源头在哪里,可就是没几个人愿意像重庆的副市长那样打破官场“惯例” ,不仅自己不来“套大空” ,也不让别人来“套大空” 。当然,也有人问,如果不是他主持的会,而是更大的官召集的会,他敢吱声吗?还别说,真有比副市长大的官对“套大空”发炮了,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履新不久就在一次大会上说:“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 ”这“三讲三不讲” ,赢得了满场掌声。如果除了“套大空” ,官员就张不了口,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又要开“两会”了,但愿代表、委员们能带头把“套大空”赶出会场,但愿有更多高官带头“三讲三不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