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心脏电生理江西省人民医院 1906 年, Gremer 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 1952年, Zoll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 ; 1973 年, 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最终,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历史背景定义 食管心脏电生理 是一项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和治疗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 ,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 食管 内 ,应用心脏刺激仪 发放直流电脉冲 ,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 ,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检查设备
2、( 1) 心脏刺激仪 :国内生产的经食管心房调搏仪可用于心内或经食管心脏刺激,只是刺激参数不同,经食管刺激的脉宽 10ms,而心内刺激的脉宽 12ms( 2) 食管电极导管 :双极 4极 6极,常用 7F 4极电极导管( 3) 记录仪 :单通道、多通道的心电图机或多导生理记录仪,推荐使用刺激仪与记录仪一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仪,能在发放电刺激时同步记录 12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 插入食管电极 记录 12 导联心电图,将电极导管前端略作弯曲,从患者一侧鼻腔或口腔缓慢插入,端与电生理仪连接 电极导管定位 :电极导管插入深度为:男性 3640cm ,女性 3438cm,到达上述深度时,当食管
3、导联心电图提示记录电极位置相当于左心房水平,为最佳起搏部位食管电极不同位置记录的心电图特点电极顶端位置 距鼻前孔深度( cm ) P波形态 QRS波形态心房上部 2530 负向为主 Qr型心房中部 3035 正负双向,振幅大 Qr或 QR型心房下部 3540 正负双向或直立 Qr或 QR型心室上部 4050 直立,振幅低 qR RS或 QR型电刺激与不应期 心肌 兴奋性 指心肌对附近组织传导来的兴奋能够发生反应的特性 心肌兴奋激动后在短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称为不应性,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 不应期 1应用大于 阈刺激值 1000倍的刺激 也不引起兴奋反应时,称为 绝对不应期 2应用
4、比 阈刺激值高出 2 4倍强度的刺激 ,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 有效不应期 3用比 阈刺激高 2 4倍的刺激 ,能够引发扩布性激动反应的间期称为 相对不应期心肌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合称为电生理特性,而兴奋性又是自律性和传导性的基础目的:评价兴奋性指标:不应期方法:电刺激刺激方法简介 S1S1和 S1S2 连续刺激 :周长相等的刺激,有递增性和递减性刺激 程序期前刺激 :在基础心律的基础上引入期前刺激,模拟房早和室早刺激方法简介食管电生理的应用 复制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些特殊的心电现象 心肌缺血 诊断房束旁路 治疗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
5、扑 缓慢性心律失常 急救食管心电图特点 食管电极导管记录的心电波形具有 P 波高大清晰容易辨认的特点,在心律失常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复杂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窦性心律失常 窄 QRS波心律失常 宽 QRS波心律失常室速房速一、窦房结功能测定 1、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 测定方法1) 停药 : 48h或 5个半衰期2) 刺激 方式:开始高于自身心率 10-20次 /min开始逐级递增,每级 S1S1刺激 30-60s,同时记录心电图,至停止刺激后 10次心动周期为止3) 测量 方法:每级刺激最后一次脉冲信号至第一个窦性 P波起点的距离S1SNRTaSNRTb 2、 SNRT结果
6、判断:SNRT正常 800-1500ms阳性 1500ms诊断病窦 2000ms起搏器适应症 3000ms 二、房室结功能测定 1、房室传导阻滞点测定方法:1) 刺激 方式: S1S1递增刺激,高于自身心率 10-20次 /min开始,每级递增 10次 /min,刺激 10-30s,其间需要休息 30s。刺激中连续记录心电图,直至出现 2:1房室传导阻滞点2) 测量 方法:低于目标心率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点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应激期P1P3 P2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不应期延长导致阻滞低于目标心率时出现房室结功能测定房室阻滞点 目标心率 阳性标准 一度阻滞点PR200ms 100bpm 100b
7、pm文氏阻滞点文氏房室阻滞 130bpm 130bpm2:1阻滞点2:1房室阻滞 180bpm 150bpm阳性意义:判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三、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解剖和电生理差异:快径 传导快,不应期长慢径 传导慢,不应期短三、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刺激方法: S1S1递增刺激,激动进入快径不应期,开始进入慢径传导,出现 SR间期延长 S1S2负扫描刺激, S2进入快径不应期, S2R延长大于 50ms的跳跃现象三、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S1S1刺激下 SR延长三、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S1S2刺激下跳跃并诱发 AVNRT跳跃四、经典房室旁路的诊断 解剖与电生理差异房室结 传导慢,不应期长房室旁路 传导快,不应期短四、经典房室旁路的诊断 提高 显性预激旁路 诊断的准确性 ( 1) S1S1或 S1S2心房起搏造成最大预激可进一步明确显性旁路部位; ( 2)起搏点距旁路越近,预激程度越大; ( 3)房室结传导速度越慢时,心室预激程度将越大, S1S1频率增快或 S1S2缩短 S2的偶联间期利于显示预激增大的旁路 显性旁路的进一步明确四、经典房室旁路的诊断 诊断 隐匿性房室旁路 隐匿性房室旁路无前传功能,心房起搏不会显示心室预激,但通过 诱发顺向型 AVRT能证实旁路的存在和判断旁路的大概位置 旁路存在单向阻滞, S1S1和 S1S2均可诱发顺向型AVNRT四、经典房室旁路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