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昏迷的诊治,一、定义,过去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现在肝昏迷是肝性脑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危重阶段或类型。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 or latentHE)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二、病因病理,1、病因 :50%由肝硬化引起30%发生于重症肝炎其余:晚期血吸虫病、阻黄、中毒性
2、 肝炎、妊娠急性脂肪肝及肝癌等,二、病因病理,2、诱因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急性大量利尿和放腹水过食含氨食物饮酒创伤手术和麻醉,二、病因病理,3、发病机理:肝昏迷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以为主要是代谢严重紊乱形成的一些有毒性物质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血液循环血脑屏障脑功能障碍(昏迷)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发病机理,(1)氨中毒 (2)胺、硫醇和脂肪酸的协同作用 (3)氨基酸代谢失常 (4)假神经递质取代正常神经递质 (5)-氨基丁酸,3、发病机理,(1)氨中毒是目前公认的发病重要原因。有报道肝昏迷时有75%的患者血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脑细胞对NH3极为敏感,过量的NH3影响乙酰辅酶
3、A的生成和乙酰胆碱的合成,进而影响大脑的功能。,3、发病机理,(2)胺、硫醇和脂肪酸的协同作用含硫氨基酸在肠道经脱氨基及脱羧基反应硫醇 产生肝臭脂肪酸在血中浓度 辛酸大鼠试验证明:当同时给予氨、硫醇和辛酸中任何两种时,可引发脑病,证明三者之间有协同作用。,3、发病机理,(3)氨基酸代谢失常肝性脑病时,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其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最终会形成假神 经递质引发脑代谢紊乱昏迷,3、发病机理,(4)假神经递质取代正常神经递质 肠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胺 门腔侧枝循环脑 鱆胺和苯乙醇胺(假神经递质)其结构与多巴胺相似,可被儿茶酚胺神经原摄取,但其活性只有正常神经递质的1/50,不能起正常的
4、神经传导作用,故称假神经递质。此递质如取代多巴胺可出现扑翼样震颤,取代儿茶酚胺可引发神志改变。,3、发病机理,(5)-氨基丁酸正常的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大类,目前研究认为: -氨基丁酸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肝性脑病时在脑中浓度升高,对大脑起抑制作用昏迷,3、发病机理,在各型的肝昏迷患者中,甚至同一类型的患者处于不同的病期时,其发病机理可能是不同的,是多样的组合。,三、诊断,1、临床表现肝昏迷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原发肝病及并发症有关 急性肝性脑病:骤然起病迅速昏迷数日死亡 慢性肝性脑病:明显诱因神志改变或昏迷治疗后神志恢复昏迷,2、辅助检查,(1)肝功能:总胆红素升高 (2)血
5、氨: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凝血酶:时间延长 (4)脑电图:改变见上表 (5)视觉触发电位:早期诊断的手段 (6)氨基酸谱: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3、诊断标准,(1)有急性或慢性肝病病史,包括门体分流术史,并有相应的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肝病的肝功能试验异常 (2)有肝性脑病各期的临床表现,从轻度的肝性脑病的精神异常到肝性昏迷 (3)有血氨、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或血浆色氨酸明显升高 (4)有脑电图或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变化,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5)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 临床诊断常以1、2、3项为主要依据,4、5两项作为参考,4、鉴别诊断,(1)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昏迷鉴别,如脑血管意外、脑
6、外伤所致昏迷 (2)与糖尿病、尿毒症所致的昏迷相鉴别,5、并发症,脑水肿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DIC一但出现,死亡率非常高,甚至100%,四、治疗,1、饮食控制 2、护理 3、支持疗法 4、治疗脑水肿 5、降低血氨 6、支链氨基酸 7、取代假神经递质 8、减低-氨基丁酸 9、中成药 10、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11、肝移植,1、饮食控制禁食蛋白质,神志清醒后,可口服少量植物蛋白如 豆浆或少量的动物蛋白如鲜牛奶,2、护理,(1)加强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昏迷患者进行鼻饲 (3)准确的记入量,一般病人入水量每日2500ml,腹水的患者进一步控制。 (4)勤翻身,防褥疮,并予床栏护理,3、
7、支持疗法,(1)深昏迷患者给予吸氧或采用高压氧治疗 (2)低血钾者,每日补钾6-9克,浓度0.3%-0.45%,即使血钾正常,如每日尿量 500ml,在应用排钾利尿剂的情况下,也应补钾每日3克 (3)低氯性碱中毒用精氨酸纠正 (4)低血糖者随时补糖 (5)肌痉挛者,可予10%Ca-GS静注,如不能纠正应注意有无低镁血症,可静滴天冬钾镁20ml或硫酸镁10-20ml (6)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或血浆,低蛋白血症输白蛋白,4、治疗脑水肿,(1)限制水盐摄入,抬高头部,冰帽护脑 (2)脱水:20%甘露醇与25%山梨醇交替静脉快速滴入,每6小时1次,症状缓解后减量,应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3)小剂量的
8、皮质激素 (4)速尿静注,每日2次,注意补钾,5、降低血氨,(1)清洁肠道,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或鼻饲硫酸镁 10-20g/d或乳果糖30-60ml/d;生理盐水100ml+食醋50ml保留灌肠日1次 (2)抑制肠道菌群 新霉素2-4g/d,甲硝唑0.6-0.8g/d,每日分4次服用 (3)谷氨酸盐 谷氨酰胺 血氨 一般以3:1或2:1的谷氨酸钠与谷氨酸钾混合静滴 (4)精氨酸10-20g加入GS中静滴, (5)乙酰谷氨酰胺通过血脑屏障血氨500-1000mg稀释后静滴,我们科室常用药物 门冬氨酸鸟氨酸,机理:本品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谷氨酰胺是 氨的解毒产物,同时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
9、式;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尿素的合成及谷氨酰胺的合成会受到鸟氨酸、门冬氨酸和其他二羧基化合物的影响。鸟氨酸几乎涉及尿素循环的活化和氨的解毒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精氨酸,继而分裂出尿素形成鸟氨酸。门冬氨酸参与肝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以利于修复被损坏的肝细胞。另外,由于门冬氨酸对肝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代谢过程的间接促进作用,促进了肝细胞内的能量生成,使得被损伤的肝细胞的各项功能得以恢复。 用法:第一天的第一个6小时内用8支,第二个6小时内分三次给药,每次用4支静脉滴注。 一日不超过20支。,6、支链氨基酸,改善支/芳比例 每日250-500ml静滴,7、取代假神经递质,(1)左旋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口
10、服:2-4g/d 分次口服静滴:0.3-0.6g加入GS中静滴 每日1-2次 (2)溴隐亭多巴胺 开始剂量2.5mg/d 每3日增加2.5mg ,最大剂量15mg/d,维持8-12周,8、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病人血液或血浆该系统的体外循环设置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维持肝功能延长生命,9、肝移植,重型肝炎性肝昏迷为最佳适应症,术后一年存活率40-80%但供体受限、费用昂贵,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己的经验总结,首先,尽早的发现病情,特别是I-II期; 其次,尽早去除诱因; 再次,尽早积极足量使用抗肝昏迷药物; 还有,各位漂亮护士姐妹们积极的护理; 最终,尽早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病重的病情及不良预后,关键要签字画押,减少纠纷的发生,保护好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