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语文最后20天冲刺训练之第15天.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819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最后20天冲刺训练之第15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最后20天冲刺训练之第15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最后20天冲刺训练之第15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最后20天冲刺训练之第15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最后20天冲刺训练之第15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冲刺训练第 15 天(高考倒计时 6 天)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擂鼓(li) 牤牛(mn) 苤蓝(p)棕榈(l) 一服药(f) 汗流浃背(ji)B倒嚼 (jio) 眍(y) 草创(chun)的当(d) 一爿店(pn) 哑然失笑(y)C答应(d) 溃脓(hu) 香蕈(xn)惩罚(chn) 雀盲症(qu) 唧唧喳喳(zh)D梧桐(w) 估衣() 违纪(wi)连翘(qio) 苣荬菜(j) 唯唯诺诺(wi)解析 A全错:擂鼓 li,牤牛 mn,苤蓝 pi,棕榈 l,一服药 f,汗流浃背 ji;B.眍 ku,的当 d(恰当,非常合适);D. 梧桐 w,估衣 ,违纪w

2、i,连翘 qio,苣荬菜 q。答案 C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修葺 涸泽而渔 摧人泪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重听 气喘吁吁 欢呼雀跃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C脉博 期期艾艾 鸠占鹊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D缱绻 残羹冷炙 恰如其分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解析 本题考查形近字。A.催人泪下;C.脉搏;D.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答案 B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B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它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

3、逐步向前推进。C长期以来,各级官员把官场的繁文缛节当成一种为官待遇,习以为常,安之若素。但 2011 年的春天,吹来了礼宾改革春风。期盼这股清新之风,能吹走官场繁文缛节。D虽然我因病久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不时登山造访潭府。解析 A “光风霁月”既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比喻人胸怀坦荡,品德高尚。B.“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C. “安之若素”指身处困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D. “潭府”指深宅大院,多用于敬辞。答案 A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病隙碎笔 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思

4、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B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 52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世界影都洛杉矶。C本着朝阳、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牧草繁茂、无污染、无噪音,威海市将台湾赠送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的圈舍建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南侧。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解析 A 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C 成分残缺,在“无噪音”后加“的原则” 。D 搭配不当,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

5、项是A由人民网和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 30 周年 30 个最受关注节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北京举行, “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榜上有名。B “哪个记者不在质疑呢?不会质疑的记者还叫什么记者呢?”这是王志在央视做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C由于煤灰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和流动温度(FT)。D “我在你的天空布满繁星,你在我的心田种着沉静 ”。是 2007 年度十佳世博歌曲之一闪耀之城中的两句歌词。解析 A 项改革开放 30 周年 30 个最受关注节庆 应该用引号。C 项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去掉

6、“即”字。D 项引号后的句号改为逗号。答案 B6用“黄鹂”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黄鹂_答案 黄鹂在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中,在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里,显示出了它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1)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 ”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伶官传序)_,中原北望气如山。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_,_。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答案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镜中衰鬓已先斑 (2)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新儒学与书院讲学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

8、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

9、,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

10、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

11、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8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12、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解析 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B/ 54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 项可根据信息“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判断正确。C、D 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判断正确。答案 B9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

13、而代替佛寺教育。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解析 A 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 。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 ,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

14、教育。可以说是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B 项根据信息“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仿佛寺而产生的”可知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的原因是模仿佛寺讲学而来的。D 项“ 唯一的教育形式”错,根据信息“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可判断国家办的公立学校一直存在。答案 C10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

15、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解析 A 项,根据文中信息“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判断正确;B 项,根据信息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判断正确。C 项,根据信息 “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等信息判断正确。D 项原文是 “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根据信息,东林党本身只是学术团体而不是政治

16、团体,而是被人们视为“政治集团” 。答案 D四、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 1112 题越调小桃红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注】 杨果是由金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才出来做官。 11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答案 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或“乐景衬哀情” ,答“对比”亦可但不如“反衬”) 。前面描写的是人们乘着船儿、和着歌去采莲的热闹景象,后面则描写了独上江楼而卧的寂寞孤独之人。这样以热闹反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形其孤独。12. 曲的结尾中, “司马泪痕多”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请分析二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答:_答案 白居易抒发的是“沦落天涯”之感,而本词中抒发的则是深沉的兴亡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