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命名 关于卡氏肺孢子菌 (以前称卡氏肺囊虫,卡氏肺孢子菌等)( pneumocystis carinii, PC)的生物学分类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以往大多数学者依据抗原虫药物对卡氏肺孢子菌有效和具有孢囊 滋养体两种形态 ,认为卡氏肺菌应属于原虫命名 近年来分子真菌生物学研究发现 :卡氏肺孢子菌线粒体的 16s和 5s核糖体 RNA的核苷酸序列与真菌有更多的同源性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根据编码 18SrRNA基因序列测定、线粒体基因测序以及后续的许多其他基因分析都阐明 PC 应归属于真菌界。 命名 药物研究证明 ,抗卡氏肺孢子菌的两个关键靶酶即二氢叶还原
2、酶和胸腺嘧啶合成酶的结构与真菌相似,染色特性也类似真菌 2005年 3月 17日 21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了 “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会上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王爱霞指出,卡氏肺孢子菌是一种真菌,不是原虫,应更名为卡氏肺孢子菌。 该菌感染者,称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 在美国, 1/2的 AIDS患者是因 PCP就医而被确诊的 PCP被认为是艾滋病标志性疾病历史 第一次证明可引起人类疾病在 1951年 ,由卡氏肺孢子菌引起的人类疾病被命名为Pneumocystis jiroveci,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60年代后,那些先天性免疫缺陷,恶性肿
3、瘤化疗、器官移植接受免疫剂治疗后所引起的免疫缺陷也可能发生 PCP。 到了上世纪 80年代, PCP可以在以前健康的没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男性中发现,进而人们发现了艾滋病。 1981年以来,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已成为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 是 AIDS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 PCP作为艾滋病标示性疾病,超过 85%的 HIV感染者一生都会受其影响; 在非洲,尸检发现 PCP是艾滋病患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生活史 卡氏肺孢子菌为单细胞型,发育过程经历滋养体、囊前期、孢子囊三个阶段。 包囊为感染型,滋养体为繁殖型。 自然界中存在的孢子囊被吸入肺内,孢子从孢子囊释放出,形
4、成滋养小体,小滋养体逐渐增大成大滋养体,经二分裂、出芽和接合生殖进行繁殖。临床表现 1. 流行型:主要发生于早产儿 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先天免疫缺陷的婴幼儿。 2. 散发型:现代艾滋病发病率高,继发感染增多故又称现代型,因发病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也称免疫抑制型 临床特点 呼吸困难、干咳和发热是 PCP的典型表现 可伴有呼吸急促 鼻翼扇动和紫绀等 ,症状进行性加重 ,单纯吸氧不能缓解 ,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几乎为 100%. 体征较少 ,听诊多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痰液:通过对患者的痰液直接检查是方便、安全而且无损伤 ,易于被病人接受的检查方法。 但由于 PC感染者常表现为干咳,病人很少产生痰液
5、,因而难以收到足够的痰液标本,对于那些衰弱无力将肺底部痰液咳出者更影响痰液的阳性率,检出率仅为5% 6%导痰 导痰可用 Bigby法 ,即用超声雾化器吸入高张盐水 (3%-5%氯化钠 )气雾剂来诱发刺激病人咳嗽来获得痰液 ,再将标本用 2%的 N 乙酰半胱氨酸 (即痰易净 ,粘液溶解剂 )处理 0.5 1小时后 ,离心 5000r/min,10分钟 ,取沉渣涂片 染色镜检 研究显示此诱导排痰法阳性率也仅为10% 15%。 诱导排痰法的检出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痰标本是否真正来自下呼吸道; 痰标本的浓缩、消化等处理程序是否规范; 染色的方法; 技术人员识别菌体的能力。尽管如此,诱导排痰仍不失为诊断
6、 PCP的一种初步、快速、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纤支镜检查 此项检查主要包括 支气管刷检 支气管冲冼 经支气管肺活检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纤维支气管镜等项检查诊断 PCP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可重复进行。 经皮肤肺穿刺活检:可在电视透视或 CT监视下,选择病变明显部位进行,包括针刺活检组织技术和针吸引术。优点是获取标本的阳性较高 ,缺点是对病人均有一定的创伤性。 开胸肺组织活检 : 开胸肺活检术能在直视下观察肺组织的外观,能选取病变明显部位,因而是诊断率最高的一种。染色方法 六胺银染色法 :主要用组织切片,痰液或 BAL涂片。为检查包囊的最好方法 , 包囊壁染成棕色或褐色 ,圆形或椭圆形;
7、 姬姆萨染色 (Giemsa stain) :主要用于 BAL涂片、肺组织印片和呼吸道分泌物; 甲苯胺蓝染色 ,包囊壁染成紫红色 ,圆形或椭圆形 ,囊内小体不着色。包囊周围背景为淡蓝色 ,易于区分 ,操作简便、快速; 免疫荧光法 (immunofluorescent):免疫荧光法可提高检测痰液的敏感性 ,但对于 BALF无优势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环六亚甲基四氨银染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姬姆萨染色 抗体检测 :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 blot,WB)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 ,阳性率多为 50%-90%。可将 PC或其粗提物作为抗原
8、,采用多种免疫学方法检测痰液、肺组织或血清中的抗体。抗体检测价值 由于 PCP多见于免疫缺陷者 ,其产生抗体能力较低,而在健康人群中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滴度 1:40者占 90%, 抗体的检测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早期诊断无应用价值 ,检测抗体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乳酸脱氢酶 (LDH)对排除 PCP有一定价值PCP病理当人体由于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卡氏肺孢子菌作为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侵入 AIDS患者肺部并主要停滞在肺泡间质或肺泡腔内病理学改变为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间隔增宽,病变肺体积增大,呈灰褐色,外形呈不规则结节或刺状PCP早期影像学表现 可出现不典型浸润,病变大多位于肺间
9、质内,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伴斑点状或网状改变,多存在于双肺门周围,此时易误诊为间质性肺炎,但该表现出现时间较短,继续观察( 3 4天后)可发展为典型性表现。 5% 10%左右患者早期胸片可能表现为正常。PCP典型影像学表现 双肺小叶性肺泡和间质浸润,呈广泛网状或网结节状影和 /或磨玻璃影,病变多以肺为门为中心,在多数时候肺尖部及肺底部不出现病变。 分布特征:其网结节病变沿小叶中心分布。PCP典型影像学表现 发展特征:病变多以肺门发中心,逐渐向外带扩散,最后成为弥漫性病变,Thomas报道病变也是以肺门为中心向外带扩散。 不同过程观察,病变由下肺逐渐向上肺漫延。此两种变化特征可作为确诊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