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生态美文之魂王必胜生态文学已成为一道别样风景。尽管其确切定义有多解,比如,它始自何时,其内涵如何,是人言言殊的。生态与文学的关联何在?生态文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都是有志于此的人们所关心的。时下,生态文学是一个闪光点。当一个社会自觉地以自然为友,自然生态的发展变化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程。于是,文学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生态发展水平纳入自己的视野。生态文学,其实是大自然文学,是书写人们在生态建设和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心情感受。生态文学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生态环境成为书写的对象,山水田园,风花雪月,自然生灵,皆成文章,铸成大雅。 “江南好,风景
2、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自然的吟唱,是生活的感怀,是风光的唯美颂歌。二是忧思于自然世界的恶化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所谓寻找“诗意地栖居” ,所谓环境优化型的社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 ,如何成为现实的一道难题。讴歌自然生灵,书写人们乐山乐水,忧思于大自然生态发展利用中,在诸多人为的因素下,风光不再,风华黯然。于是,就有了不少文人笔下,生态自然成为一时的主角,书写高山大漠、森林河流的治理保护也为一时之盛。社会呼唤文学的多样化,而生态文学的出现,更让文学的多样成为可能,有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所谓生态文学,其实是一种对大自然生动而沉静的书写,是一种自在自为的精神
3、舒缓的抒发,是一种充满了善待自然、敬畏生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提纯。因此,作为生态文学的倡行者和实践者,我以为,主要是用一种亲和的态度,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自然,以人性情怀书写每个人心中的自然风物。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文化的自然,是生态文学之魂。如同陶氏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自得的优雅,如同梭罗的心闲神定的自在,如同普列什文的笔下,那些自然生灵,有如亲人似地悠游于你的身边,牵手于你的衣袖,或者,你以“亲人般的关注” ,将自然“艺术化的方式,打动人心” 。当然,还有,真正的生态文学作家,也要像普列什文一样做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贯穿在身体力
4、行中。生态文学不仅是一种纯美的文学,她的厚重在于,既书写这个自然世界的优美和谐、丰姿神韵,也抒发人类对于大自然保护的一种责任。可见风物,也见人文,表达对于消失的风物和失落的生态文明的忧虑。也许,后者是当年陶潜、普列什文、梭罗们所没有想到或做到的,而凸现人文精神,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文学的书写,是生态文学行之高远的灵魂与精髓。(选自文汇报 ,有删节)1.对于生态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是一种大自然文学,她书写人们在生态建设和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心情感受。B生态文学,是一种忧思文学,她忧思于自然世界的恶化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忧思于大自然生态发展利用中,在诸多人为因素下
5、,风光不再,风华黯然。C生态文学,是一种纯美文学,她是对大自然生动而沉静的书写,是一种自在自为的精神舒缓的抒发,是一种充满了善待自然、敬畏生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提纯。D生态文学,是一种厚重文学,她既书写这个自然世界的优美和谐、丰姿神韵,也抒发人类对于大自然保护的一种责任。解析:选 B 以偏概全, “忧思 ”只是生态文学的一部分。2关于“生态文学之魂”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像陶渊明那样过着“采菊东篱下 ”,悠然自得的优雅生活。B自然生灵,有如亲人似地悠游于你的身边,牵手于你的衣袖。C把做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贯穿在身体力行中。D可见风物,凸现人文,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文学的书写
6、。解析:选 D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 “可见风物,也见人文,表达对于消失的风物和失落的生态文明的忧虑。也许,后者是当年陶潜、普列什文、梭罗们所没有想到或做到的,而凸现人文精神,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文学的书写,是生态文学行之高远的灵魂与精髓”。前三项可以体现“可见风物” ,少了“也见人文”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一个社会自觉地以自然为友,自然生态的发展变化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程,文学才可能把生态发展水平纳入自己的视野。B没有生态文学的出现,文学的多样化就不会成为可能,也就不会有生态文学这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C用一种亲和的态度,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自然,以人性情怀书写每个
7、人心中的自然风物,是作者对生态文学的倡导与呼唤。D只要做一个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并贯穿在身体力行中,就能和普列什文一样成为真正的生态文学作家。解析:选 C A 项,原文中是“自然而然地” ,这里用的是“可能” ,不正确;B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D 项, “做一个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并贯穿在身体力行中”是成为真正生态文学作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礼仪文化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
8、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不可否认
9、,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
10、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文化施行于世界。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
11、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 ,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文化纵横2013 年 2 月)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西方文化涌进。西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最快时期。B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C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以及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使得当今国际通行的礼
12、仪基本是西方礼仪。D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如果一个社会的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解析:选 C A 中“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最快时期”原文无据,且只是“横向融合” 。B 中“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说法错误;D 中表述不准确,原文说 “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人,探讨和思考如何保护中国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他们认为中西礼仪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B盲目热衷西方礼仪,拿它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或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
13、层面,会使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陷入误区。C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式容易,从形式上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也不难。D当前,中国只要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合理有效融合,就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解析:选 D “只要就” 的表述与原文不同,应该为“只有才”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最具民族代表性。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B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做法的出现,淹没了民族的传统礼仪,丧失了民族的自尊。C我们要想建立起自信和优越感,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不仅要借鉴西方礼仪的形式,更要借鉴其内在灵魂。D一个社会缺乏礼仪,就是不成熟的社会。别人认同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礼仪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解析:选 C A 中“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应为“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 ;B 中表述有误,变未然为已然,原文说这种情形泛滥可能导致的后果;D 中“一个社会缺乏礼仪,就是不成熟的社会”表述不严密,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