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3.0汕头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2011.03.02.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7860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0汕头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2011.03.0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03.0汕头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2011.03.0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03.0汕头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2011.03.0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03.0汕头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2011.03.0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03.0汕头地理位置与发展历程2011.03.0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汕头市城市与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研究,专题一:汕头市的资源与环境研究,第一章 汕头市经济区位与发展历程 第二章 汕头市自然资源及其比较 第三章 汕头市人文资源分析 第四章 汕头市发展环境分析 第五章 基于资源的城市与产业战略的思考,第一章 汕头市经济区位与发展历程,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 二、汕头市发展历程与回顾,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也是全国著名侨乡 全市现辖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等六区一县,市政府驻金平区。 2004年全市土地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人口487.52万人

2、,是广东省人多地少的地区之一。汕头经济几度沉浮,经济区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现在,汕头正处在由经济低迷走向复苏和振兴的关键时期,对汕头经济区位的分析理解尤显重要。,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一)经济全球化下的信息前沿 目前,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由工业社会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可利用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原有的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市场平均利润下降,开始向外转移(扩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因具备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较广阔的腹地,已成为国际技术与产业扩散的优选地之一,也成为国内重要技术创新的产业化首选地。 汕头地处我国

3、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二)处在两大经济强区中间的经济波谷,可能逐渐被边缘化的区位,图1-1 珠三角、长三角及汕头经济对比 (人均GDP/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表1-2 2003年闽粤赣经济协作区部分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年),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三)粤东中心城市 汕头从一个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特别是1981年11月设立汕头经济特区后, 汕头享有国家赋予的改革开放试验权和地方立法权, 拥有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三大对外开放

4、重点区域。 如今的汕头是广东省东西两翼经济发展规划中东翼的中心城市,理论上将日益发挥经济特区和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表1-4 汕头市与周边城市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对比,资料来源:汕头市统计局提供,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资料来源:汕头市统计局提供,表1-5 广东省部分地市综合竞争力排名(2003),资料来源: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汕头市的经济区位及其意义,(四)与台湾协作的潜在优势 大陆与台湾的空间距离最近的是夏漳泉经济区,其次是汕头。汕头距台湾高雄仅 180 海里,是广东省对台的最前沿

5、区域。虽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不如厦门,但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及竞争力均强于厦门所在的福建省,二、汕头市发展历程与回顾,(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三)改革开放以来,(一)建国前,1商贸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时期(1861年1938年)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潮汕这片封建统治最薄弱、地域相对孤立的河口三角洲平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据点。 由于潮州港淤积,汕头这个不被人注意的海边渔村在1861年被迫辟为商埠,取代了潮州商业中心地位 汕头港开埠后,外国势力在汕头开办洋行、商船和航运公司,国内的官僚资本也在汕头开设钱庄、银行。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区出

6、入船只不断增多,汕头与中国沿海各港口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带来了汕头的商业繁盛,推动了汕头的城市发展。 1906年,潮汕铁路(总长39km)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汕头经济的发展。,(一)建国前,1商贸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时期(1861年1938年) 从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汕头商业贸易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 据有关史册统计,从1932至1937年,汕头每年往来的外洋船舶吨数均居全国第三位。 民国22年(1933年),市区总人口达19万多人,大小商号共3000多家,商业之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位列全国居第七。 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汕头港的货物吞吐量达675万吨/年,

7、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一)建国前,2受战争破坏而艰难发展的时期(1839年1949年) 1938年,日寇入侵、广州沦陷后,遂使汕头一时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国民党统治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当时粤北、江西、湖南以及中国中西部各省进出口货物,都以汕头为转运枢纽。 1939年6月汕头沦陷,从此汕头港变成了死港。汕头的经济处于衰败破落的境地。 抗战结束后,由于受战争的破坏严重,加上国民政府继续推行严格的外贸政策,汕头的发展仍是步履维艰。,(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与“一五”时期(1949年1957年) “一五”期间,经济发展以农业生产为重点,通过兴修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

8、幅增长,同时国营工业也获得了发展,兴建了全国第一家感光材料厂、汕头罐头厂等企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到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45亿元,比1952年增长60.0%,(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2“大跃进”时期(1958年1961年) 受1958年5月“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汕头在“一五”后期就开始酝酿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脱离汕头实际,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据统计,1960年,农业总产值7.62亿元,比1957年下降了23.2%,农村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工业总产值6.69亿元,但很多是没有实效的产值。,(二)建国

9、后至改革开放前,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2年1965年) 1962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下,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获得明显效果,到1965年经济全面好转,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27亿元,比1962年增长48.9%,年均递增14.2%。,(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7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除政治、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外,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又犯了“大跃进”的错误,造成10年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3.7%,发展缓慢, 国家发展政策的调整,大量工业项目向“三线”地区转移。这期间,汕头和广大的其它东南沿海地区演变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边缘区,国家对汕头投资减少

10、,汕头先后迁走13家企业,影响了汕头工业的发展。 汕头发展进一步弱化,到70年代末期,汕头已经由原来居全省第二位退居第七位。,(三)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来广东省生产总值的变化(单位:亿元),(三)改革开放以来,1改革开放及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初的起步时期(19791992年) 1980年5月,国务院批复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1981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1.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3年7月13日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揭阳、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 1991年4月6日国务院批准汕头

11、经济特区范围从52.6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 80年代初,广东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汕头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也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如1978年,汕头的GDP只有8.71亿元,到1990年已经增加到72.44亿,12年翻了三番。,(三)改革开放以来,2南巡后的高速增长时期(1992年1998年)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既肯定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也提出广东要在20年内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 90年代初,汕头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汕头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改造,如广梅汕铁路、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汕头机场改造和国际集装箱码头等。 在80年代末成功开发龙湖区后,汕头雄

12、心勃勃地提出要再建一个汕头,把达濠岛和原属于潮阳市的河浦镇划归汕头市区。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进,汕头特殊政策优势已不再突显,广东自身经济发展也碰到了诸如成本上升、生态破坏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1997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汕头经济增长开始减缓。,(三)改革开放以来,3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整顿发展时期(1999年2001年) 这期间,汕头出现了几个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事件。 1999年7月的汕头市的商业银行案,涉案金额达12亿多元,造成汕头金融危机的出现; 2000年“807”打击出口骗税案件,对汕头的经济影响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001年“815”打击走私犯罪案件,制

13、定了限价政策,进出口限价在国内是最高的,导致很多进出口公司一下子无法运作,一些公司倒闭,汕头的进出口优大为减弱。,(三)改革开放以来,表1-7 2001年汕头经济特区和其他经济特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沿海开放城市统计资料汇编,(三)改革开放以来,4经济恢复性增长时期(2002-至今) 经历了2000和2001年的经济负增长,汕头市积极实施“信用立市、品牌兴市、实业强市”的发展战略,重新塑造形象,改善投资环境。 2002年汕头市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29亿元,比2001年增长5.6,超过预期目标,经济重新走回良性发展轨道。 2004年,汕头市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8亿元,GDP增

14、长率达11,为近年来首次突破10的增长率。,第三章 汕头市人文资源分析,一、潮汕文化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二、人口资源 三、人文旅游资源 四、华侨与国内潮商资源 五、特区资源,一、潮汕文化主要特点及其作用,(一)崇文重商的文化传统 (二)精细务实与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 (三)重视人际关系和富有故土情结 (四)具有一定的文化封闭性 (五)潮汕文化的新变化与影响,(一)崇文重商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潮汕地区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汉化,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历来被认为是崇尚文教之地。 自唐代开始,潮汕地区便重视办学,培养人才,尤其是在韩愈等政界、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人物贬潮后,潮汕地区的教育事业更受重视,并且

15、逐步形成稳固的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 明朝以及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是潮汕文化教育最为鼎盛的时期。文化教育的兴盛是潮汕地区从古至今人才辈出的主要原因。林大钦、翁万达、肖端蒙、郑大进、丁日昌等等,都是潮汕地区杰出人物的代表。,(一)崇文重商的文化传统,重商业贸易也是潮汕文化的另一个鲜明传统。 潮汕人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意识,自唐代便开始对外贸易。 而进入明清以后,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有限的土地难以容纳相对过剩的人口,促使更多的潮人向商贸业发展,从经营日常用品、小食品到大宗的国外贸易,商贸之风非常浓烈。 加上潮汕人往往比较精明,善于经营,在外又比较团结,所以,潮商颇有名气。 自汕头开埠以来,

16、国家时局、地理区位、海外华侨和潮汕人重商的传统,造就了汕头历史上的辉煌。 商贸文化与重商传统是汕头城市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二)精细务实与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潮汕文化具有精细和务实的文化精神。精细务实与历史上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大有关。 精细精神在潮汕多种文化载体上均有所体现, 例如潮汕工夫茶,有人将其总结为“和、爱、精、思”;潮州菜,向以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而闻名; 还有木雕、陶瓷、抽纱等等,此外,在潮商的生意活动中,也无不体现这些精神。 务实精神属于潮汕的文化心态,表现为 不尚空谈,重实干,重经世致用,这是许多出外谋生的潮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 精细务实的文化精神,是汕头市经济社会

17、发展重要的内在优势条件,,(二)精细务实与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潮汕文化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体。因此,潮汕人在具有传统保守的一面的同时,也具有开拓进取的一面。 不少潮汕海外移民,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从小做起,逐渐发展,终于成就了骄人的事业。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众多潮商也经过不断努力,赢得了事业上的辉煌。,(三)重视人际关系和富有故土情结,潮汕文化重视人与人良好关系的营造。 在潮人眼里,好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办好事情,因此,潮人在平时便十分重视和周边的人打好各种关系,并且往往也乐意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关系较好的人。但是,重视人际关系也使潮汕一些地区出

18、现办事过于灵活的现象,这对于规范政府部门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三)重视人际关系和富有故土情结,潮人富有故乡情结。 据研究,从宋代起,就已有潮人到海外谋生,自明清至近代,大批破产农民迫于生计而只身飘洋过海。 他们虽然身在异邦,但心系故土亲人,大多人将自己辛苦劳作之所得尽数寄回,接济、赡养亲属。 此外,海外潮人又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海外潮人陆续投资潮汕的教育事业、公用事业、市镇建设、民用工业等。当时汕头市区的供水、供电以及潮汕地区的许多新建公路、新办工业、对外贸易商行等等,都离不开侨资的大量投入。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海外潮人更是大

19、规模的投资教育、兴办实业、建设地方基础设施等等,这些极大的促进了潮汕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海外潮人往往非常团结,在潮人聚居的地方,常成立了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会、会馆和商会等等。 1981年11月,第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香港召开,标志着海外潮团从分散走向联合。,(四)具有一定的文化封闭性,潮汕文化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源于自身的大陆文化背景,封闭性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相对保守上。 一是比较迷信,潮汕信奉多神,对祭祀祖宗和拜祭神明十分虔诚和认真。潮人也往往比较相信风水、术数、命理等封建迷信学说; 二是重视传统,潮汕在今天仍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三是较难容纳外来文化。 潮人可以比较容易的融入新的

20、文化环境,而外来人却往往难以很好的融入到潮人的文化环境当中。,(五)潮汕文化的新变化与影响,首先,与强势文化的竞争劣势凸现。 文化的竞争力与经济实力、文化个性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发展处于弱势,以及文化自身的封闭性,潮汕文化在文化的竞争当中常处于被动、不利的位置。 其次,相对重利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区的诚信力。 20世纪末汕头出现了一些信用问题,对城市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强化地区信用仍需继续努力。 第三,潮汕某些优秀文化精神的弱化。 潮汕文化中勤劳、精细、拼搏等文化精神,较之往昔已有不同程度的弱化。,二、人口资源,(一)人口数量大,人力资源丰富 (二)人口教育水平不高,人口负担较重 (三)人

21、口密度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 (四)人才相对不足,集聚机制尚未形成,(一)人口数量大,人力资源丰富,外来人口不多,多为务工劳动者。2004年外来人口为19.3万人,主要分布在澄海、潮阳、潮南、龙湖和金平,务工者占外来人口的75.2,表3-1 2003年汕头与省内部分城市社会从业人员数量比较,资料来源:2004年汕头市、肇庆市、珠海市、湛江市统计年鉴,(二)人口教育水平不高,人口负担较重,表3-3 2000年汕头市与广东省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资料来源: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汇编(汕头市),(二)人口教育水平不高,人口负担较重,表3-4 2000年汕

22、头与广东省人口年龄构成与抚养指数的比较(),资料来源:广东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三)人口密度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汕头人多地少,这也是潮汕地区的共同特征。2003年,汕头市人口密度为2348人/km2,是全省水平的5倍,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12亩,而淡水资源则仅为全省水平的1/5。,(四)人才相对不足,集聚机制尚未形成,2004年,汕头市人才总量达45.6万人,万人人才拥有量为942人。其中,以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二者占人才总量的81.6,其次是经营管理人才,占总人才量的11.5。,表3-5 2003年汕头市与省内主要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比较,(五)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力资源优势

23、难以有效发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产业无法消化本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过多的人口集中在第一产业,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发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要素的地区流动更为便利,劳动力更自由的向预期收入更高的地方集中,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或者社会紧缺人才。因此,经济发展滞后又直接地影响了人才的集聚。 1980年以来,汕头市劳动力逐步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但直到2003年,三次产业所集中的劳动者数量却基本相似,而同期的GDP结构则为8.9:49.2:41.9,劳动力产业转移与产业演化步调很不一致。这对于94.8为市区,98.5为市区人口的汕头而言(2004年数据),既体现了地方产业发展不足与升

24、级滞后,也意味着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找不到出路而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见表3-10)。,三、人文旅游资源,(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汕头为百载商埠,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富于旅游价值的山水、海滩、文物古迹和独特的潮汕风情。 据研究,素有“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汕头市,文化型旅游资源占旅游资源量的2/3以上。 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其它文保单位111处。 汕头也在2003年被授予“中国潮菜之乡”的称号。 从地域分布上看,文保单位较多的是潮阳区,另外澄海、南澳、金平和潮南也有较多分布。,(二)开发有待深化,目前,汕头市具有一定开发规模的旅游区(点)70余处,其中国家AAAA级

25、旅游区3处,(礐石风景名胜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南澳生态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农业科技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各1处,省级重点文物10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其他景点60余处。 其次,旅游综合开发有待深化,旅游资源往往独立开发,关联不够。 第三,还没有真正做大一项人文旅游产品,旅游知名度不高。 第四,以国内游客为主,国外游客较少。 所以,人文旅游资源是汕头市旅游开发的潜力所在,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四、华侨与国内潮商资源,历史上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大量的潮人外出谋生,出外谋生甚至成为一种地方传统。 目前,潮人已经形成“三分天下”的地理分布格局,即1/

26、3在潮汕本土,1/3在海外,1/3在国内其他地方。,四、华侨与国内潮商资源,(一)海外华侨资源 1华侨众多,有成者众 潮人移民海外多是民间性质的,其高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全国解放期间。 根据大体的估计,现在每5个海外华人中,便有1个为潮汕人。 2003年,汕头市总人口为484.6万,而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6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四、华侨与国内潮商资源,2关心桑梓,热心公益 近百年来,海外潮人对家乡发展的支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个世纪初至40年代 海外潮人陆陆续续地投资潮汕地区的近代公用事业、民用工业等。当年汕头能有完备的市政设施,就离不开海

27、外潮人的鼎力支持。 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 这时许多海外潮人开始在潮汕地区大量的投资工业、基础设施。20多年来,汕头市引进外资企业51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71亿美元,这些企业大多数就是海外潮人独资或与有关方面合资、合作创办和经营的,而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更是不计其数。 在潮汕地区,许多农村都有他们捐资兴办的学校、道路,许多市镇的医院也是他们出资兴建。 海外潮人对故乡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以捐建学校为例,19781997年海外潮人在汕头市捐建、扩建和改建的中小学共有650所,占汕头中小学总数的72。,四、华侨与国内潮商资源,3侨情新变化 侨情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两

28、个方面。 第一,由家乡对华侨的单向依赖转向家乡与华侨的双向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潮人大量的投资对汕头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和快速发展,中国正逐步成长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海外潮人的发展也需要家乡,他们往往将家乡当作进军中国市场的前沿堡垒。 第二,侨领多为新一代的华侨,对家乡的天然感情淡化。 有人指出,第一代华侨对于家乡大多抱着落叶归根的心态,因此他们赚到钱总想回家乡建设。 第二代华侨是落地生根心态,以居住国为祖国。 而第三代华侨则是脚到便是家的心态,家乡的观念更为淡薄。 海外潮人侨领多已为新一代华侨,他们对家乡的观念、

29、态度与他们的先辈大为不同,因此,在与家乡打交道时,新一代华侨讲感情的成分减少了,而更喜欢用契约的方式来进行。,四、华侨与国内潮商资源,(二)国内潮商资源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逐步放开搞活,灵活而富有开拓精神的潮汕人,纷纷踏出家门,到国内其他地区谋求发展,逐渐形成今天潮人“三分天下”的地理分布格局。 身在国内的潮商,其艰苦创业的精神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例如早期只身闯深圳的许多潮人,开始多是在街边做点小买卖,或者在建筑工地当小工,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发展起来的。如今,国内潮商的业绩也相当辉煌。例如国美电器的创始人黄光裕,铭可达创始人郑明强,腾讯QQ创始人马化腾,创维电视创始人黄宏生,合生

30、创展创始人朱孟依等等。 2005年6月,汕头市主办了首届潮商大会,对推动潮商的互助共进,鼓励更多的潮商投资家乡,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五、特区资源,经国务院批准,1981年汕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早期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经济特区仍然是汕头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享有一些优惠政策 特区享有企业所得税优惠,拥有立法权,特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旁听全国的人代会。 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上看,立法权对于汕头的发展,相较于另外两项特殊政策,将日益重要,它可以为汕头在制度安排上赢得很大的优势。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的逐渐增强,制度优势将发挥更

31、大的作用。,五、特区资源,(二)开放意识与拼搏精神 特区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不仅为汕头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塑造了汕头的开放意识与拼搏精神。开放意识不仅体现在城市对外部资金、人才乃至技术等方面的积极吸引与吸收上,还体现在培养一种区域的、全球的广阔发展视野和对自身城市的正确自我评价与积极谋求发展;而拼搏精神则体现在上到政府下至民间齐心协力、奋斗拼搏的意志,不怕困难、白手起家的气概。开放意识与拼搏精神无疑是汕头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五、特区资源,(三)城市的重要品牌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城市品牌是城市个性的一种标志,是城市竞争的一个筹码。国家经济特区是汕头重要的城市品牌。无

32、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它为汕头赢得荣誉、赢得知名度,是激励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因素。,六、人文资源综合评价,(一)潮汕文化是人文资源的内核,与文化相关的资源比较丰富 潮汕文化是汕头人文的灵魂,无论从人文资源的哪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的影子。潮汕文化所派生的人文精神、地方风俗、行为规范、历史遗产等,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是汕头城市发展的根基。 人口较多和富有文化气息,与潮汕文化传统色彩较浓、崇尚文教有关。人口资源如何转变为人力资源,以至转化为人才资源,是汕头城市发展过程中值得深思和谋划的问题。 海内外的潮商,之所以大部分能够事业有成,能够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也离不开潮汕文化。 因此,个性鲜明、富有生命力的潮汕文化,是汕头人文资源丰富多彩的内核,也使汕头成为人文荟萃的城市。,六、人文资源综合评价,(二)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潜力巨大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汕头市当前的基本情况是,拥有极具文化个性、富有生命力、且对经济发展具有相当促进能力的文化,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又相对较低。如何开发文化相关资源,如何利用文化的比较优势,将文化力转化为地区的生产力,将文化对促进发展的潜力,完全的发挥出来,是一个复杂的又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