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2,凯恩斯名言,“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个体、家庭、企业、政府、局部市场等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一些规律在个体或微观成立,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4,宏
2、观经济分析,* 总量分析、总量经济学 (总量与个量)* 存量、流量、存量差* 乘数、加速数,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flow 是指一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 Stock 则是指一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 人口总数是个存量,它表示一个时点上人口数;而人口出生数是流量,它表示一个时期内新出生人数。 一定的人口出生数来自于一定的人口数,而新出生的人口数又计入人口总数。 同理,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于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又计入国民财富中。,6,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国民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事前变量(计划量、
3、意愿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当重要。,8,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失业)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9,宏观经济分析的五大平衡及其综合均衡:,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率和劳动政策,调整劳动力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劳动均衡。 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通过物价指数和物价政策,调整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商品均衡。 资本市场: 指用于投资的资本市场,通过利率和货币政策,调整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货币均衡。 政府收支: 指政府的税收和支
4、出,通过税率和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达到财政均衡。 国际市场: 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以通过汇率和对外经济政策,达到外汇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10,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监督 、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为国际间横向比较提供依据,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二、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三、我国从七五开始使用SNA,12,国民收入的核算(统计),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六个总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3,国内生产总量
5、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定义:一个经济体领土范围内常住经济单位一个财政年度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与支出法注意: (1)GDP 要以最终产品和劳务来计算; (2)GDP 要以当年市场价格来计算。,14,产值与增加值: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15,GDP核算方法,生产法 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GDP= 支出法,16,GNP与GDP 国民原则VS领土原则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NNP = GNP 折旧费 国内生产总值G
6、D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 = GDP 折旧费,17,国民收入 NI(national income)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得到的报酬。NI = NNP 企业间接税 + 补贴间接税由企业交纳给政府,不构成生产要素的收入,因此须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NI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8,PI = NI 个人得不到的 + 个人额外得到的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 + 红利 + 利息,19,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个人收入(PI)扣除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
7、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对消费水平从而对总支出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DPI = PI 个人所得税,20,GDP核算: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上述公式可具体分解为工资收入、净利息、公司利润收入、所有收者入、租金收入、间接税补贴、折旧 净利息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间接税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和劳务时所支付的税收,它是政府的收入,但补贴是政府的支出,因而计算时应是净值,以免重复。 折旧包括在支出法计算的投资中,因而收入法也应加上折旧,这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否则,支出法与收入法的计算就会不一样。如果不计算折旧,则是国民
8、生产净值NNP。,21,收入法,要素收入 工资:W (wage) 租金:R (rent) 利息:I (interest,公债利息不计入) 利润:B (benefit包括:股息+所得税+未分配利润) 业主的收入:B1(非公司制) 间接税:T(indirect tax) 折旧:D (depreciation)GDP=W+R+I+B+B1+Ti+D,化简后有:GDP=C+S+T,22,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
9、产补贴后的差额。 (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23,24,GDP核算支出法,支出法 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购买本国最终品)总支出可以分为以下几大项: 消费支出,计为:C 投资支出,计为:I政府购买支出,计为:G净出口,计为 :XM,25,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实际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资本
10、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金融投资)。 总投资与净投资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或折旧) I=NI+D(Depreciation)注意: 重置投资是指弥补当期资本设备的生产消耗和意外损坏的投资支出,26,总投资(Gross Investment),总投资 I 固定资产投资(assets Investment ) 机械设备 厂房(非住宅类)、住宅类投资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意愿存货投资 非意愿存货投资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27,投资与资本存量,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 当年底的资本存量=上年底的资本存量+当年的资本流量。 即Kt = Kt-1+
11、It ,或It = Kt - Kt-1,28,政府购买支出G政府购买厂商商品和劳务政府购买公务员的劳务(对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交易行为,但可以认为这些薪金支出是对政府雇员所提供的劳务的一个恰当的评价,由此计入GNP。)注意:转移支付(tr)不包括在内。,29,(4)净出口,计为 :NX = X MX为出口,M为进口,出口应通过国外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应计入GDP。在GDP的统计中,为什么要减去进口M呢?原因是国内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中既包括本国最终产品和劳务,又包括进口品,只有从这三项支出中剔除对进口品的购买支出,才能准确地衡量GDP。恒等式: GDP = C
12、+ I + G +(X M),30,GDP核算:支出法,31,GDP调整,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 (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实际GDP与潜在GDP 潜在GDP :充分利用经济体系一切资源所生产出来的GDP。(即充分就业时的GDP ),32,价格指数与GDP名义GDP (nominal 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2000年美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用2000年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real GDP) 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如果把1992年作为基年,那么2000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13、2000年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用1992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GDP矫正指数 = 名义GDP / 实际GDP,33,1820年GDP(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美元) 世界排位 国家 总量(GDP) 占世界总量的比例 1 中国 199212 287 2 印度 3 法国 4 英国 34829,34,排名、国家、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百万美元(M$) 1 美国 14,486,624 2 日本 4,663,823 3 德国 2,730,109 4 中国 2,259,188(根据05年末人民币和美圆8.0702:1汇率计算) 5 英国 2,227,5516 法国1,972,72
14、4 7 意大利 1,709,668 8 加拿大 1,034,532 9 西班牙 1,019,024 10 印度 719,819 11 韩国 714,219 12 墨西哥 692,961 13 俄国 671,815 14 澳洲 612,800 15 巴西 587,784 16 荷兰 581,318 17 瑞士 366,986 18 比利时 350,326 19 瑞典 348,137 20 土耳其 332,546 21 台湾 323,410 22 奥地利 293,407 23 沙特阿拉伯 264,010 24 挪威 246,873 25 波兰 246,213 26 印度尼西亚 245,073 27
15、 丹麦 243,398 28 希腊 209,712 29 爱尔兰 188,367 30 南非 187,339,35,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05年中国GDP达到182321亿元。中国2005年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世界银行对2004年人均GDP的排名,第一位是卢森堡,为43940美元;总量有可能被中国超过的法国和英国,人均GDP也分别为24770美元和28350美元。在这一排序中,中国在一百位左右。这在发展中国家也不算是佼佼者。,36,GDP 指标注意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价格向量)2.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3.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4. 是流量,而非存量
16、5. 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6. 家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未被计入,37,GDP 是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1.地下经济与黑市2.经济福利的计量方式(总效用OR总金额)3. 人均水平4. 环境保护5. 一个笑话(牛粪与GDP),38,课 间 休 息,39,第三节 价格总水平及其衡量,平均水平算术平均加权平均通货膨胀率,40,第四节 失业及其衡量,就业率 失业率“失业”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欧盟国家、 OECD国家等,在度量失业时都遵循国际劳工组织(ILO) 推荐的失业定义。根据ILO标准,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可以被归入这样三种状态之一:就业者、失
17、业者和非经济活动人口。所谓就业者是指那些在过去一周中从事了至少一个小时有收入的工作或者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例如休假)的人; 失业者则是指那些不工作、积极寻找工作且能够立即工作(到岗)的人;而非经济活动人口是那些不工作而又不能满足ILO失业标准的人。,41,第五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42,消费和储蓄,(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四)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 (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43,(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 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件的依存关系。一般情况下,只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C = f(Y)
18、储蓄函数 表明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S = f(Y),44,(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1.“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消费占收入的比例。2.“平均储蓄倾向”:APS( 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占收入的比例。APC + APS = 1,45,(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消费量变化多少。2. “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
19、nsity of Saving) 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储蓄量变化多少。MPC + MPS = 1,46,(四)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1、消费曲线:C = a +bY,O,Y,C,45度线,C = f(Y) 短期,E,长期消费函数C = kY,a:自发性消费 b:边际消费倾向,47,2、储蓄曲线:S = Y C = a + (1 b)Y,O,Y,S,S = f(Y),E,C = f(Y) 短期,45度线,48,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49
20、,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1、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
21、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50,中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最近20多年来,中国最终消费率 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最终消费率从1985年的66.36%下降到2004年的53%,从下图可以看到,“十五”时期中国最终消费率急剧下降,2004年降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最低点。,51,国际比较:中国消费严重不足,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过去10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这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稳定在77%79%,而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低
22、于70%。以2002年为例,当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80.1%,其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80.7%,中等收入国家为74.3%(其中,上中等国家为75.2%,下中等国家为72.4%),高收入国家为81.0%,2002年,中国当年的消费率仅为58.2%,而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当年的消费率分别为81.2%、78.8%和68.9%。,52,一篇文章,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李健兰莹,2006),53,54,55,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税收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7%,其中,国税年平均增长率为17.1%
23、,地税年平均增长率则高达19.6%,二者均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另据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国税收总收入高达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2004年增长20%,增收5148亿元。,56,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企业利润总水平的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企业利润增长速度,如图7。极端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调查表明,该地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的工资在过去的12年里只上涨了68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005)援引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城务工者的平均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这样的收入只够一天吃四碗炸酱面!”,57,
24、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2004)根据中国19852003年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回归计算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利用19882003年数据回归计算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当期消费主要取决于当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72和0.85,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并且城镇不同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呈现不同的特征:高收入居民(最高10%)、中等收入居民(中间10%)与低收入居民(最低10%)三者边际消费倾向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0.66、0.89和0.90。,58,中国财富及收入分布不均程度逐年升高并达到危险水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世界银行相关研究报告,中国80年代初期的基尼系数为0
25、.28,2000年达到0.458。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所进行的城镇居民财产调查,2003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51,远超过国际警戒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12月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认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很可能已经达到0.45,不同群体之间发展差距过大,该报告提出一揽子的政策建议,建议缩小存在于中国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性别、城市和农村以及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发展差距,建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等。,59,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分别高达3.2311、3.20
26、91和3.2241。,60,政策建议:,1、参照国际标准,将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速度限制在经济增长速度附近,并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预决算,尤其是财政支出的预决算。2、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不断优化和改善最低工资法、劳动法、个人所得税等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稳步提高工资收入(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压减以低工资为代价的暴利行业。3、采取切实而合宜的措施,尤其是充分把握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农村运动”等重大历史机遇,持续而显著地提升广大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缩减城乡差距,强化个人所得税法的执行(尤其对于超高收入阶层),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改善和强化社会救济(尤其
27、是规范并促进民间慈善救济的发展),有效缩减社会贫富差距。,61,第六节 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国民收入的形成。均衡产出,62,有效需求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总和有效需求 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 即:有效需求不足,63,两部门模型国民收入决定,居民和厂商AS=C+SAD=C+I均衡:S=I若SI,则经济收缩 ,S I,则经济扩张。 (S:漏出;I:注入),64,两部门均衡的另一种表述(S=I),Y,S、I,I = i0,S = a + (1 b)Y,E,Y*,65,两部门的均衡产出,66,国民收入的决定(图解法),E,AD,总产出Y(总收入),总需求 (总支出),C,0,
28、Y*,45o,AD,E,C+I,67,三部门模型国民收入决定,居民、厂商和政府AS=C+S+TAD=C+I+G均衡:S+T=I+G (漏出)(注入),68,三部门经济流程图,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69,三部门的均衡产出,70,四部门模型国民收入决定,居民、厂商、政府和进出口AS=C+S+T+MAD=C+I+G+X均衡:S +T+M =I +G+X(漏出)(注入),71,四部门经济流程图,要素市场,家庭部门,
29、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国际市场,居民进口,进出口,资本往来,政府进口,关税,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72,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AD =C+I +G+NXNX=(X-M)消费与投资的变动: 自发变动和诱发变动(相对于收入而言),73,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E,AD,总产出Y(总收入),总需求 (总支出),C+I+G+NX,0,Y*,45o,a+I+G+g,AD,E,Y*,74,AD=AS时国民收入决定,P,Y,总价格水平,AD,0,AS,75,膨
30、胀缺口与紧缩缺口,E,AD,总产出Y (总收入),总需求 (总支出),C+I+G+NX,0,Y* 潜在国民收入,45o,AD,膨胀缺口,紧缩缺口,76,第七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原理某种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国民收入更大的变动。Y=F(C,I,NX)例如,KI =Y/ I, KI 1,77,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之比。KI = Y/ I 实践意义:“双刃之剑”适用条件: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78,税收变动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d=Y-T C= * Yd= (Y-T),79,财政政策乘数,政府支出乘数KG = Y/ G * *
31、 ,( :边际消费倾向)因此,* =(I+G)/(1- )KG = Y/ G =1 /(1- ),80,财政政策乘数,税收乘数KT = Y/ T a+ *(-T) a+ *(-T) ,( :边际消费倾向)因此,* =(a+I+G- T)/(1- )KT = Y/ T =- /(1- ),81,平衡预算乘数,82,财政政策乘数,税率乘数Kt = Y/ t a+ b*(-T) =t * a+ b*(-T) ,( b :边际消费倾向)因此, Kt = Y/ t =-b /(b(1-t)),83,财政政策乘数,转移支付乘数KTR = Y/ TR a+ b*(+TR) a+ b*(+TR) ,( b :
32、边际消费倾向)因此,KTR = Y/ TR =b /(1-b),84,课 间 休 息,85,第八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合均衡,86,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1、消费函数 2、投资函数 3、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4、货币需求函数 5、货币市场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国民收入决定,87,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MEI),r,I,MEI,0,88,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由来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1、均衡条件:I (r)= S2、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I = e dr3、储蓄、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S = Y C= -a + (1- b)
33、y,89,均衡模型:I = s : 均衡条件I = I(r): 投资函数S = S(Y):储蓄函数I(r) = S(Y)IS含义:表示了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90,IS曲线,S,Y,S(Y),0,r,Y,IS,0,S,I,0,91,IS曲线,92,LM曲线的由来,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L = M 均衡条件L = L1 (Y) + L2 (r) 货币需求M = M0 货币供给即: L1 (Y) + L2 (r) = M0 经济含义:该模型表示了在货币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93,LM曲线,L1,Y,L1(Y),0,r,Y,LM,0,L1,L2,0,r,0
34、,L2,L2 (r),L2+L1=m,94,LM曲线,r,Y,LM,0,95,IS-LM曲线,LM,IS,Y,O,r,96,(1)货币政策,LM,97,(2)财政政策,IS,LM,Y0,E,Yf,Y,O,r,98,(3)两种政策相结合,99,流动性陷阱(松货币政策无效),LM,IS,LM,Y0,E,Yf,Y,O,r,古典区域 中间区域 凯恩斯区域,100,课 间 休 息,101,第九节 宏观经济政策,102,概述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充分就业 (二)物价稳定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二、政策及理论的演变,103,政府影响总需求,购买G、转移支付TR、税收T、税率t预
35、算平衡与赤字财政,10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失业救济、各种福利支付等内在稳定器作用,105,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06,货币、利率与货币政策,货币不仅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107,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价值储藏的手段;价值尺度,108,货币供给的形态与组成,形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组成: 0=现金 1=现金+活期存款 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3=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债券,109,银行体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制度存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 为保证存款
36、的取款要求,存款不能全部贷出,而要保留一定的储备,或称准备金。准备金是银行以手中现款的形式,或以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形式,还可能以有价证券的形式所持有的款项或资产。(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110,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准备金率。比如,10%的法定准备金率,决定了一笔100万的存款,最多可贷出90万元;,111,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款创造的前提是: 部分储蓄的准备金制度 存在非现金的结算制度。,112,简单存款乘数 (Naive Deposit Multiplier ),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
37、; 甲银行吸收10000元存款,贷出8000元; 乙银行得到客户8000元存款,贷出6400元;以此类推社会存款款总量=10000元+10000元0.8+10000元0.82+=10000元1/(1-0.8)=10000元1/0.2=50000元即:D=R1/r;其中,D为存款总额,R为初始存款额,r为法定准备金率,而1/R 为(简单)货币乘数。,113,基础货币 The Base Money,也称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以H表示。H=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 即H =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库存现金
38、+流通中的现金 其中:库存现金是指存款银行中的现金库存, 流通中的货币是指公众的手持现金;,114,利率、投资与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s=d=(ky-hr)P s /P =L(y,r)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函数,115,货币的需求理论,货币的需求: 人们愿意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会取得的收益,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手中或活期储蓄的行为。持有货币的原因:即“流动(灵活)偏好” 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116,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A.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B.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
39、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C.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117,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均衡,r,m=M/P,ms,L,md,118,货币市场均衡变动,r,m=M/P,ms,L,md,119,利率与投资,r,I,L,120,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121,一篇文章:2006年中国经济预测分析,122,第十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需求曲线AD) 总供给(总供给曲线AS),123,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因素,总需求 C、I、G、NX 总供给(总供给能力总供给意愿) 税收
40、、货币政策等总供求差率(AS-AD)/AS,124,AD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LM2,AD,P1,P2,E2,Y1,Y2,125,AS的定义,AS定义 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AS函数Y=Y(P) 表示总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AS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126,AS与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劳动N与资本K)的投入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Y=f(N,K),其中N就业量,K总资本存量 生产函数也有长短
41、期之分 短期生产函数:,127,短期生产函数,MPL劳动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128,劳动市场理论,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市场供求均衡,129,劳动需求,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 W货币工资率(名义工资率) P价格水平 W/P实际工资率边际产品价值=工资率,130,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N1,N2,131,劳动市场均衡:Nd=Ns,均衡就业量,均衡工资率,N0,NS,ND,132,总供给曲线AS,劳动市场:生产函数:AS:Y=Y(P),133,AS曲线推导 (加总法),总供给函数时全社会 所有厂商的个别供给 函数加总起来的结果,P,AS,Y,134,P,P1,P2,W1,W/P
42、,W/P,Ns,Nd,N,Y=f(N),Y1,Y2,LAS,(1),(4),(3),(2),古典AS 曲线,货 币工资具 有充分弹 性,劳动 市场永远 充分就业,LAS曲线,W2,135,为什么LAS是垂直的?,在短期当物价上升名义货币工资上升或不变时工人会认为实际工资上升或不变就业增加或至少不变产出增加或至少不变这种被称为“货币幻觉”。在长期名义工资会对劳动供求关系作出应有的调整,工人们会消除“货币幻觉”,劳动供给可被假定为实际工资的函数。,136,AS曲线的经济含义,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SAS曲线表明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
43、平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而LAS曲线说明在长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无关。 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就业水平,就业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137,AS曲线的移动,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以看作是AS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AS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的改变。,138,不同性质的AS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即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无穷大,即它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LAS,139,古典的AS曲线,Y*潜
44、在产量 它表明: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量Y*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实际工资立即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变化。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140,Keynes的AS,Keynes 主义者用工资和价格刚性来解释“为什么AS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在极端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水平。,141,工资刚性(不同于工资粘性),刚性:即劳动工资并不会随劳动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动,原因: “货币幻觉” 工资受劳动合同关系约束;如果整个社会所有企业合同期限不一,则整个社会工资只有缓慢变化。即使就业水平、产出水平变动较大时,工资也只能缓慢变化。因
45、此AS是较平坦的甚至完全平坦。 “菜单成本”理论 即使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需求方有利,企业主也不会解雇熟练工人而用低成本且不熟练的工人。,142,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P,Y,AS,AD,P*,Y*,143,第十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科学的发展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丹尼森的7要素:人及年龄性别构成;工作小时;受教育程度;资本存量;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步增长的极限,144,什么是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Kuznets)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
46、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145,定义包含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重要的。第三、制度与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对于经济增长是重要的。,14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 如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扩大 或总产量的增加、GNP或GDP增加等 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147,世界经济增
47、长的基本特征,库兹涅茨总结出世界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 人均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生产率的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148,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农业转移到非农业 工业向服务业转移 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的变化 劳动力职业状况的变化 消费结构变化等等,149,单位:万亿 人民币,中国GDP 的增长,150,美国1961-1999年 GNP 增长率,151,152,153,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早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论述了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本积累使劳动者人数增加,是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增加的途径大卫李嘉图也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熊彼特关于创新与企业家重要性的论述,154,现代经济增长理论,50年代后主要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探讨经济增长稳定发展的途径60年代后主要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70年代后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极限,即经济能不能无限增长,与应不应该无限增长的问题,155,还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W罗斯托 关于经济增长阶段的研究 关于经济社会的五个阶段划分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 关于经济增长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 关于社会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