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第2章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4075988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第2章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第2章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第2章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第2章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第2章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哈师大政法学院 石春燕,第二章 公共产品理论,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公共产品的概念、分类、公共产品的有效供求以及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的关系,学习时应重点把握公共产品的有效供求,难点是理解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的关系。,在第三章中,主要讲述三节内容: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含义;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含义,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二、公共产品的特点三、公共产品的基本分类四、公共产品理论提出的背景,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最初由林达尔(E.R.Lindahl)提出,后来

2、由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加以发展。 公共产品这一概念提出的目的是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以及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等等问题。,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一)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定义萨氏认为,“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的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含义:1、公共产品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是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受的产品;2、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胡代光等译,中文14版,571页,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1998。),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二)奥尔森(M.Olson)的定义奥氏认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的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则该产品是公共产品。含义:该集团或该社会是不能将那些没有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的;但是,在非公共产品那里,这种排斥是可能做到的。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13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三)布坎南(J.M.Buchanan)的定义布氏认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4、 含义:凡是由团体提供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但是,有的公共产品只能让很小的团体,甚至只有两个人的小团体受益;而有的公共产品却可以使很大的团体,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受益。(美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译,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后来,萨缪尔森的追随者们就发展了萨氏的概念,他们是从分析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两大基本特征来界定公共产品的概念的:消费的非排他性(nonexclusive)和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公共产品的两大基本特征,1、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它包括三层含义:(1)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

5、些人有意想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是,要么是技术上不可行,要么是技术上可行但是成本非常高,因而,是不值得的;(海洋上的灯塔)(2)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是,却无法拒绝它;(3)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比如,国防产品、社会治安、天气预报等等公共产品,都具有典型的消费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两大特征,2、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的消费者从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的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短期生产中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时,总成本增加的数量。边际成本为零是指:增加一

6、个消费者或者减少一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成本不会发生改变。比如,国防产品一经提供,多或少保护一个人不会减少或排斥其他任何人从中受益,并且也不需要额外追加资本的投入。,公共产品定义: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值得注意的几点:,(1)即使每个人消费某一产品的数量是一样的,也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都是相同的。比如,某类国防产品,消费者对其正的评价和负的评价都会存在,但是,只要这个国防产品有利于国防建设,能够起到保护国民的作用,政府就应该提供这类的国防产品。,(2)公共产品的划分是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电视节目,在过去由于技术的原因,国家对电视节目不具备

7、收费的条件,因而电视节目也就不具有排他性;但是,现在通过加密技术,就可以很轻易地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排他性,所以,这也就使部分电视节目变成了私人产品。,(3)不是商品的事物也往往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都会因为诚信而节省了许多交易的成本,西方社会,就把诚信看作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所以,诚信就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因素。,(4)公共产品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有时也会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个人的公益性活动、个人的志愿活动等。(5)公共产品不一定完全由公共部门生产,它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由私人进行生产。例如,国防产品军火,可以由私人进行生产,政府通过采购的

8、方式进行订货。,二、公共产品的特点,(一)基本特点(特征)公用产品的基本特点或特征即前面所讨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二)派生特点(特征)(1) 生产具有不可分性,即它要么向集体内所有的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比如,国防。(2) 初始投资特别大,但是,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却较小,比如,电信、电缆以及地铁等。(3) 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比如,铁路、交通、航空等。(4) 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的成本过高。比如,海洋上的灯塔。(5) 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比如,国家对于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等事业的支持和投资。,三、公共产品的基本分类,公共产品分类的目的在于:让人们通过对不同类型公共

9、产品的了解,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解决公共产品的供求问题。概括起来公共产品主要有三大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一)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根据产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种基本特征,可以将产品分为四类:第一,私人产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第二,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但是,不具有竞争性)第三,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但是,不具有排他性)第四,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一)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1、 纯公共产品是指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的产品,比如,国防保护、天气预报、公平的收入分

10、配、有效率的政府和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等。2、 准公共产品通常是指只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条件则表现为不充分,比如,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一)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1) 俱乐部产品特点: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它却可以很轻易地做到排他性。比如,收费公路、电影院、图书馆等等。因为: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在数目上总是一定的,所以,当消费的成员超过一定的数目的时候,就会发生拥挤的现象,这样,就破坏了这些产品的非竞争性的特点,因此,必须限制其使用者的数目。 定义:俱乐部产品是可以排除其他人消费的拥挤性公共产品。,(一)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2) 公共资源(又称共同资源)

11、 特点:是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它却无法有效的排他,比如,公共的渔场、公用的牧场等等。公共资源归于公共产品之列是因为:第一,公共资源的总量是既定的,具有向任何人开放的非排他性。第二,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就意味着个人的消费在增加的时候就会给其他的人带来负的外部效应。即当我们对公共资源的消费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也会出现“拥挤”的问题。,拥挤与负外部性的区别,带来拥挤这种结果的使用者本身要承担其行为的成本。(不收费的桥梁、道路等)在外部负效应的情况下,带来负外部效应这个结果的使用者本身却不承担其行为的成本。(造纸厂、化工厂),三、公共产品的基本分类,(二)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1、混合产品所谓混合产品,

12、是指同时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比如,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等等。2、公共中间产品所谓公共中间产品,是指未被最终消费,而是被用作投入,进入生产过程的公共产品。这种产品的消费者是生产者,而不是普通的消费者。由于生产者消费这类产品的行为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极为相似的,所以,我们也将这种消费行为归之为公共产品之列。,三、公共产品的基本分类,(三)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根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那些能让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受益的产品称之为全国性公共产品,比如,国防保护,天气预报,环境保护;把那些只能让某些地方的消费者受益的产品称之为地方性公共产品,比如,城市公共基

13、础设施,地方的道路、桥梁、水库的建设等。,四、公共产品论提出的背景,根据我国著名的财政学家张馨教授的分析,公共产品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最早创立于19世纪的80年代。公共产品理论可以说是为了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需要而确立起来的一种理论,它将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的经济行为与市场的经济活动是融为一体的。但是,在系统的公共产品理论提出来之前,经济理论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一)古典学派的理论和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非常重视市场的作用,但是,他们对政府却采取了完全排斥的态度。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存在是迫不得已的。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有三个职责:(1)“

14、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2)“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负或压迫”;(3)“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亚当斯密并没有指出政府为什么要履行这些职责。所以,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亚当斯密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缺陷-亚当斯密并没有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真正地解释清楚。,当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提出了之后,人们就逐渐认识到:1、政府的活动也是能够带来效用的;2、政府的活动也是有价值的生产性活动;3、政府的活动和市场的活动是相融合的。所以,从上述的观点中,人们对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看法,因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古典学派没有解决的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

15、系的问题,此时就开始逐步地得到了解决。,四、公共产品论提出的背景,(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理论基本内容:重视国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该学派还受到了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德国的历史学派认为,国家具有“非物质资本生产”的职能,这一职能与“物质资本生产”的职能一样,能够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缺陷:德国的历史学派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公共产品论。主要是因为:历史学派的分析从一开始就是从哲学的角度,从国家职能的视角进行分析的,而不是从经济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因此,这也就使得德国的历史学派不可能发展出一套系统的解释公共产品的经济理论。,四、公共产品论提出的背景,(三)系统的公共产品论1、系统的公共产品

16、论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原因在于:意大利在1861年统一之后的几十年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所以,边际主义关于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思想就为意大利提供了解决财政问题的重要工具。,2、在19世纪80年代,“财政学”开始具有了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9世纪80年代这10年之中,关于国家经济行为的各项问题的思考就导致了人们创立了所谓的“财政学”,这样“财政学”就开始具有了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国家的经济行为: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财政活动的两种形式。,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求,一、私人产品的供求分析(一)私人产品的需求量可以把某一时间内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对该产品的

17、需求量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到。,一、私人产品的供求分析,(二)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 所描绘的就是纯粹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我们要想得出市场上衣服的需求曲线,我们只需要把某个价格上所有人对衣服的需求量进行加总就可以了。,(c) 所表示的就是,要想在任何给定价格上找到私人产品市场的需求,就需要把该价格下所持的私人需求曲线与垂直轴的距离加总,这个过程就是水平相加。(三)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二、公共产品的供求分析,由于纯粹的公共产品的消费的非排他性存在,所以,纯粹的公共产品是不能定价的。既然公共产品不能定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出某种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呢?所以,下面我们就用图形来显示一下这个形成

18、过程。,二、公共产品的供求分析,根据我们前边所讲述的私人产品的供求原理,为了得出群体(市场)对一种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我们将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了,所以,从私人产品的供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私人产品的供求过程是允许个人在同一价格上消费不同数量的私人产品的。,二、公共产品的供求分析,但是,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曲线则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数量是必须相等的。所以,如果我们把个人在某个价格上所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数量水平相加(加总)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为了获得群体(市场)愿意为灯塔支付的金额,我们不妨将个人的支付意愿垂直进行相加。,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区别:对于私人产品

19、来说,在同一价格下,人们可以消费不同的数量。所以,总需求量是通过横向相加不同的量得到的。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每个人消费的量是相同的,所以,需要垂直相加才能得到群体的支付意愿。,为什么私人产品的需求是水平相加,而公共产品的需求却是垂直相加呢?这是因为,在私人产品的情况下,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承受者,他所能调整的只是他的消费的数量。而在公共产品的情况下,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但是,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结论,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理性的消费者不愿为市场提供这种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存在),同时,每个消费者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存

20、在),不愿在市场上通过购买显示自己的偏好,这样也就导致市场无法提供这种产品。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只能通过政府采取非市场的手段进行。,三、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方式,(一)自愿捐献方式当某一公共产品能够为某一个人带来较大利益的时候,而此时又没有别人(包括政府)来提供此类产品,那么,这个人就会主动出来提供,或者是以捐献的方式让能够生产该种产品的人来进行生产。,三、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方式,(二)成本分担方式当个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独自完成某一公共产品提供的时候,而此时也不存在政府提供,就会有两个以上的个人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公共产品的提供,共同分担该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当然,提供该公共产品的一般前

21、提是能够为他们带来较大的利益。,三、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方式,(三)政府强制性融资解决搭便车问题瑞典的经济学家林达尔认为,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他们所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产品的费用,那么,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就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水平,人们习惯称之为“林达尔均衡”。,三、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方式,这一均衡的实现必须以两个假设为前提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该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2、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

22、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三、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方式,因为:在人群众多的社会里,由于人们不能准确地掌握社会成员的嗜好和经济状况,所以,人们就有可能隐瞒他们从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一方面:人们就可以通过从低呈报自己的边际效益而减少他们对公共产品的出资份额,从而保存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所以,人们也不会因为他们出资份额的减少而失去对公共产品的任何效益。或者,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人们完全可以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就享受到公共产品所到来的效益和好处,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公共悲剧”,如果所有的社

23、会成员都采取“搭便车”的行为方式,其结果将是,公共产品没有任何资金来源,公共产品的效益无从谈起,这种现象被称为“公共悲剧”。,第三节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案例: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一、 背景描述耕地是人类社会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中共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一贯强调保护耕地对我国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从立法、司法、行政、制度建设、教育和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等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进展还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耕地锐减和非法圈占土地搞开发区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1997年到200

24、2年,6年间耕地减少636.13万公顷,补充耕地225.2万公里,净减少410.93万公顷。到2003年年底耕地已从1.3亿公顷锐减到1.234亿公顷。,耕地保护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了,忽视了耕地保护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了从表面上看耕地保护的效益似乎比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效益要低很多。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耕地保护就比较困难。,二、外部性分析耕地不仅具有经济产出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承载和生态服务功能,因此耕地保护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它不仅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较强的“积极

25、的”(或“正的”)外部性。从长期耕地保护的效果来看,进行耕地保护有更加突出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耕地保护有利于社会稳定无农不稳,粮食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国泰民安的基础,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二)耕地保护对农民有保障性作用 在我国,虽然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是,在农村,这方面的建设还远远不足。耕地对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依靠土地,可以解决近9亿农村人口的吃饭、就业、养老等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最终丧失,这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农村,所以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稳定,如果

26、侵占了农民的耕地,就等于侵占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农民失地又失业,生存的问题受到挑战,对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影响。,(三)耕地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的就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土地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是生存的源泉,发展的基石,是利国富民之本。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从上述的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表现可以看出,保护耕地不仅是农业稳定生产的基础

27、,而且能够促使水利、气候、环境等等自然条件实现良性循环,对社会稳定、农民的社会保障、就业安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耕地带来的这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属于公共领域,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属于准公共物品。根据准公共物品的理论,耕地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性,其外部性主要是由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中最好的土地,其自身具有多项功能以及由耕地资源被人类利用而具有的社会性这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对于农民集体或农民个人来说,将耕地用于农业生产带来的货币收益较低,而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农民保护耕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他们(以至于全体社会成员)来讲都是无法以货币形式

28、加以体现的,保护耕地的收益外部化,农民也就缺少了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当农民的其他劳动收入高于农业收入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就会放弃耕种土地或减少对耕地的投入,由此带来耕地面积减少(如农转非、农业内部调整等),土地质量下降(如出现沙漠化、盐碱化等),甚至出现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或途径来将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从而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防止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其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通过政府规制,对耕地保护提供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补贴,降低耕地保护的私人成本;明确产权,通过市场将外部效益进行内部化。,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耕地流失的各

29、种因素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耕地利用的效益较低,应当重新评价耕地的综合效益价值,除了最基本的经济价值以外,它还具有让一种无形的非市场化的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因此,采取政府规制和补贴等等形式,让耕地保护所产生的生态、社会效益等外部性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实现,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效益低下的问题,让耕地保护者真正有利可图,才能够激发他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料来源 邵建英、陈美球: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载广州土地科学,2006(3)。,导致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原因:近年来耕地锐减和非法圈占土地搞开发区建设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耕地保护外部性的价值被忽略了,忽视了耕地保护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农民

30、的其他劳动收入高于农业收入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就会放弃耕种土地或减少对耕地的投入,由此带来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比如,出现沙漠化、盐碱化等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对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现象。,第三节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的概念与特征二、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关系三、外部效应的内化,一、外部效应的概念与特征(一)外部效应的概念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的利益或损失。给他人带来利益的是正效应;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是负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其收益,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其收益,受损者得

31、不到损失的补偿。,正外部效应所产生的收益就具有一种典型的非排他性,并且这些收益同公共物品一样是无法定价的,所以,就会导致某些活动的不足。原因:在正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者的成本大于其收益,生产者是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的,所以,当生产者再次决定他们的活动水平和规模的时候,他们也就不会把这些收益考虑在内。因此,这些生产者就会尽可能地减少从事这类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就会得不到有效的配置。,负外部效应是将一定的成本强加给了别人或他人,所以,就会导致某些活动的过度。 原因:在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生产者的成本小于其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的补偿,所以,当这些生产者再次决定他们活动水平的时候,他

32、是不会考虑到他强加给他人的成本的,他也不会考虑他给他人所带来的损失的。因此,他们就必然会过度地从事这类活动,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错配,或者会造成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三氯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瘦肉精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结论:不论是正外部效应而导致的某些活动的不足,还是负外部效应而导致的某些活动的过度,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这些外部性都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干预。,(二)外部效应的特征,1、外部效应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效应的影响不是通过市场来发挥作用的,原因:市场机制无法对产生外部效应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惩罚或奖励。(市场机制既不能促进外部正效应,也不能抑制

33、外部负效应。),2、外部效应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并且外部效应与受影响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其收益,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所以当生产者再次决定他们的活动水平时,他们就将会尽可能地减少从事这类的活动,因此,正外部效应就可能会导致某些活动不足;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其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的补偿,所以,当这些生产者再次决定他们活动水平的时候,他们就必然会过度地从事这类活动,因此,负外部效应就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活动的过度。上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外部效应具有某种强制性。在很多情况下,不管承受者是否同意,当外部效应强加在某个

34、承受者身上的时候,就具有某种强制性,比如,汽车的尾气、飞机的噪音,河流的污染等等,并且这种强制性也是不能由市场机制来解决的。,4、外部效应不可能完全被消除。外部效应是存在于市场机制之外的。由于市场机制对外部效应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政府干预的作用也只能是限制污染,使其达到人们所能接受的某种标准,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外部效应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外部效应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的。,二、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关系,(一)公共产品是正外部效应的一个特例外部性:包括正效应和负效应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即公共产品可以让许多人都受益,都获得好处,所以,我们可以将公共产品看作是正外部效应的一个特例。,

35、(二)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市场提供严重不足 因为: 1、外部效应只不过是个人或企业自利行为的一种副产品,所以,必须有充分的激励才能促使他们出于私利来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2、个人或企业从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利益或者好处相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来说,却小得足以产生这个反向的激励,所以,个人或企业是根本就没有动力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因此,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经济学家一般用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包括四个方面,即: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社会准则,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一) 行政措施:

36、管理与指导当国家采用经济的手段和法律的手段不能矫正由外部效应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不当的时候,政府就会从行政上来指令生产的企业来提供最优的产量组合,有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指令把产生外部效应的企业和受外部效应影响的企业联合在一起,从而使外部效应得以解决。以污水的排泄工厂为例,在政府的行政调节过程中,政府就可以指令:把这些污水的排泄工厂与下游的工厂进行合并,这样这些污水的净化成本就将会变成这些联合企业的私人成本,因此,作为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外部效应就会得到遏制。,行政措施的主要缺点是:1、强制执行和制定政策的成本可能会相当高;2、存在着大量地计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等等一系列的信息方面的问题;3、直接管制还可

37、能会碰到行政效率和官僚主义等等方面的困难。,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二)经济措施:税收与津贴庇古提出的修正性税,即税收或津贴,其目的就是促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1、税收许多学者认为,征税比政府的直接管制更为可行。因为:(1)税收可以避免行政上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的产生;(2)税收比行政措施更为方便和快捷;(3)无论是污染费,还是公路的使用费,对于那些产生外部效应的人来说,其边际税率都是一样的,都是最低税率。,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2、津贴:政府向消费者或生产者提供津贴的情况有三种:(1)政府向外部效应中的受损者提供津贴,比如,受到水污染的稻田农民;喝三鹿奶粉的婴幼儿

38、。(2)政府向产生正外部效应的一些企业和公共产品提供津贴,比如,考古队、科考队、博物馆、部队等;(3)政府向产生外部效应的生产者提供津贴,其目的在于刺激生产者提高技术,减少污染,有人将这种津贴称为“向污染者行贿”。,3、税收和津贴的比较税收比津贴更为有效,因为津贴在矫正外部负效应方面是有缺陷的:(1)产生污染人或企业虽然得到了津贴,但是,产生污染的活动仍然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所以,这就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产生污染的公司。(2)津贴对采用新技术来控制污染的刺激措施和激励措施比较少,所以,现行的津贴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就是:它不会减少污染,反而会有可能刺激产生更多的污染。(3)污染者将会千方百计地提高

39、补贴前的污染水平,以便得到更多的补贴金额。,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三)法律措施:通过立法的程序或手段来定义产权以便解决和处理现代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类外部效应。1、优点:(1)法律措施不会受到利益集团压力的影响;(2)法律措施可以通过审判的过程得到恰当的解释。,(三)法律措施,2、局限性:(1)诉讼的交易成本比较大,而有些外部效应的损失比较小,不值得动用法律的武器。此外,当我们运用行政的措施和经济的措施来处理外部效应的时候,其交易成本主要由公共部门来负担的,但是,在法律系统中,其交易的成本一般是由私人来承担的。,(三)法律措施,(2)由于诉讼的费用比较昂贵,所以,作为企业或者个人就会把外部效应的

40、影响消减到接近,但是稍稍小于受损者诉讼的成本,因此,这也就意味着产生了较大的效率损失。(3)诉讼的结果具有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诉讼的成本很大,那么受损者就会不太情愿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外部效应的问题了。,(4)由于诉讼的过程中存在着成本比较高和未来的结果不确定性等等的因素,所以,这些情况与公平、正义是相冲突的。(5)在存在很多外部效应受损者的情况下,就个人来说,如果某个人损失的价值比较小而且不足以使他去起诉,就会出现“搭便车”现象-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去起诉,如果他人成功了,自己就可以坐享其成。,三、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四)社会准则:良心效应与黄金率1、良心效应黄有光教授认为,任何一个外部效应事件

41、的产生,都会或大或小地存在着“良心效应”,即每个外部效应事件的背后,“良心”都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良心效应”会产生两种不用的作用:(1)当外部效应的产生者在给他人的福利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在没有给予补偿的时候,良心效应将会降低其自身的整体福利水平。(2)由于良心效应的缘故,庇古税即税收与津贴,就有可能会提高产生外部效应活动的水平。比如,当政府向某个污染企业提供津贴后,这个企业就会良心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技术水平,较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黄金率” 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是解决外部效应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的具体内容是“黄金率”教育

42、。他认为,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黄金率的内容就是:“要产生外部经济性,不要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由于人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人们就要时刻用社会准则来要求自己,并且父母也应该时刻引导自己的孩子按照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行事,这样就不会产生外部负效应了。,“良心效应”和“黄金率”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所以,当我们用上述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有可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把外部效应内在化的根本性措施,或者这两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解决外部效应所带来的根本问题。,小结,1、什么是公共产品以及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

43、争性的产品。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的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妨碍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与此同时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的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2、公共产品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公共产品主要有三种:(1)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2)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3)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4)根据产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以将产品分为四类:私人产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俱乐部产品(只具有排他性而不具有竞争性)、公共资源(只具有竞争性而不具有排他性)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外部效应,是指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给其他的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的利益或损失。给他人带来利益的是正效应,给他人造成危害或损失的是负效应。外部效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公私利益的冲突。矫正措施:经济学家一般用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包括四个方面: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社会准则。,思考与练习:1、比较分析萨缪尔森、奥尔森和布坎南所提出的公共产品的概念的利弊以及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2、联系我国的现实,谈谈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特征?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矫正外部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