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 High-Level Principles for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致谢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感谢以下在原则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士和机构:来自G20国家,非G20国家,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的代表,他们在原则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中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建议和评论;G20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及其副手,他们在三亚、上海、华盛顿特区、厦门和成都的会议上对原则的起草和修订给予了重要的指导;GPFI名誉主席 :荷兰王后Maxima(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特别代表);GPFI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小组主席 :孙天琦(中国人民银
2、行);GPFI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小组共同主席 :Douglas Pearce(世界银行);GPFI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小组成员 (负责原则的起草):-普惠金融联盟(AFI) : Norbert Mumba,Robin Newnham,Kennedy Komba;-优于现金联盟(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 : Ruth Goodwin-Groen,Ros Grady;-国际儿童与青少年金融组织(CYFI) :Bianca Isaincu;-扶贫协商小组(CGAP) : Timothy Lyman,IvoJenik;-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 : Pedro de Vasc
3、oncelos,Michael Hamp;-国际金融公司(IFC) : Martin Holtmann,MominaAijazuddin,Loretta Michaels;-经合组织(OECD) : Andr Laboul,Flore-Anne Messy;-中国人民银行(People s Bank of China) : 汪天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SME Finance Forum) : Matthew Gamser;-世界银行(World Bank) : Douglas Randall,Lois Quinn,Solvej Krause;GPFI联络伙伴和行业机构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4、(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联盟(GSMA);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孙天琦 Katharina Spiess Aysen KulakogluGPFI共同主席(中国) GPFI共同主席(德国) GPFI共同主席(土耳其)序言二十国集团(G20)认识到普惠金融在迈向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这十年中,数字金融已经成功地提高了G20以及非G20国家妇女、穷人、年轻人、老年人、农民、中小企业和其他未获得充分服务的消费者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成功的数字
5、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以及新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有效联动。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将是促进普惠金融的关键。2016年,G20极大地影响并加快了数字技术的运用,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包容性,从而有助于促进和推动国家层面主导的行动,这些行动在家庭、社区、国家和国际层面可产生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影响。G20认为,在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和其他标准制定机构所制定的发展普惠金融原则的指导下,采取具体和有力的行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G20成员致力于采取具体行动推动国家层面的
6、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国际合作和相互交流与学习也十分重要。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精神,G20将致力于进一步帮助低收入发展中国家(LIDCs)采取行动以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i“我们通过了由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制定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以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我们鼓励各国在制定其更广泛的普惠金融计划时考虑这些原则,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计划。”“我们要求GPFI与相关组织合作,在2017年向我们汇报各国在国别层面采取的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行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2016年7月23-24日
7、,中国成都“我们核准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以及二十国集团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我们鼓励各国在制定更广泛的普惠金融计划时考虑这些原则,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并采取切实行动加快工作进度,让金融服务惠及所有人。”G20杭州峰会公报,2016年9月4-5日,中国杭州|1原则一: 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数字金融服务成为推动包容性金融体系发展的重点,它包括采用协调一致、可监测和可评估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原则二: 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在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平衡好鼓励创新与识别、评估、监测和管理新风险之间的关系。原则三
8、: 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参考G20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相关标准和指引,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原则四: 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扩展数字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包括加快金融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用安全、可信和低成本的方法为所有相关地域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尤其是农村和缺乏金融服务的地区。摘要 原则五: 采取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创立一种综合性的消费者和数据保护方法,重点关注与数字金融服务相关的具体问题。原则六: 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根据数字金融服务和渠道的特性、优势及风险,鼓励开展提升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
9、素养的项目并对项目开展评估。原则七: 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通过开发客户身份识别系统,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该系统应可访问、可负担、可验证,并能适应以基于风险的方法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各种需求和各种风险等级。原则八: 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通过全面、可靠的数据测量评估系统来监测数字普惠金融的进展。该系统应利用新的数字数据来源,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分析和监测数字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能够评估核心项目和改革的影响。G20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在此时期内,我们的领导人得以利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机遇,通过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推动包容性经济增长。全球有20亿成年人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服务,也无法获得改善生
10、活的机会。尽管我们在普惠金融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数字金融服务与有效监管(可通过数字化实现)对缩小普惠金融差距仍至关重要。数字技术能够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妇女在其中占大多数)以可负担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如教育储蓄、支付、获取小额商业贷款、汇款以及购买保险等。2010年G20创新性普惠金融原则推动了最初的努力和政策行动。以之前的成功为基础,2016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鼓励各国根据各自具体国情制定国家行动计划,以发挥数字技术为金融服务带来的巨大潜力。G20和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在技术指导方面的丰富经验为这八项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进行风险管理及鼓励开发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有必要对
11、金融创新予以支持。印度一家小额信贷机构的妇女代理商利用电子设备记录的信息开展款项回收(拍摄者:Sudipto Das)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旨在促使G20领导人采取行动运用数字方法实现普惠金融目标,以及实现包容性发展和提高妇女经济活动参与度等G20相关目标。原则认为迫切需要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高质量、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该目标。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通常包括穷人、妇女、年轻人和农村地区人口,也包括少数族群)需要得到特别关注,同时也需要关注移民、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此外,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中可能存
12、在一部分人无法获得数字金融服务或者不愿意接受数字金融服务,我们应切实管理和解决这种风险。“数字普惠金融”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本原则采用2016年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报告全球标准制定机构与普惠金融演变中的格局(GPFI白皮书)中的概念,即“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它包括运用数字技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是以负责任的、成本可负担的方式提供,同时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1“数字普惠金融”涵盖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
13、、证券、财务规划和银行对账单服务等),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技术进行交易,如电子货币(通过线上或者移动电话发起)、支付卡和常规银行账户。2本原则基于2010年G20创新性普惠金融原则3并对其进行了补充。这些原则体现着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字金融服务,整合了自2010年起G20、GPFI以及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提出的重要指引中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原则意识到了仅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不足以达成普惠目标;而且促进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服务的广泛使用和理解,事关个人、国家和全世界的福祉。原则还指出,必须认识到并且积极地平衡好数字创新与快速发展的技术所带来的新风险。落实原则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可
14、实施的国家战略、相关的国家行动计划并采取国家层面的行动。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基本原理|3中国青海省的一位农民正在使用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数字转账服务(拍摄者:李耘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具体行动中国陕西省的农村妇女正在使用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数字支付服务(拍摄者:王波)促进数字金融服务是推动包容性金融体系发展的重点,它包括采用协调一致、可监测和可评估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 贯穿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政策指引与合作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因素。有效扩大广泛的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所有权和使用度进而实现普惠金融目标,需要通过树立榜样和主动促进创新性数字技术的使用,以惠及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和缺乏金融服务的
15、群体。4这一目标可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实现,该战略应具有明确的愿景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它应在磋商中形成,具有协调一致性且能够被严格监测和评估,并且反映出政府与私人部门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正如摘要中提到的,对利益相关者而言,认清如下事实十分重要,即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中可能存在一部分人无法获得数字金融服务或者不愿意接受数字金融服务,我们应切实管理和解决这种风险。“政府与私人部门行动”是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CPMI)和世界银行集团(WBG)联合发布的2016年普惠金融支付领域的报告5(PAFI报告)中的七项指导性原则(PAFI指导性原则)的首项。它强调需要积极的、有足够资源
16、支持的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促使原来通过现金和支票支付的付款方式向数字支付转变。2014年GPFI报告数字化支付机遇6和2015年GPFI报告提高妇女经济参与度的数字金融方案7都强调了在促进数字金融服务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采取相关行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具体国情,确保相关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能够反映实现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目标的新型数字商业模式,能够推广使用这些战略和行动计划,能够以证据为基础,目标具体、结果可测和责任明确。 有效加强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相关监管机构、金融纠纷处理专员和其他负有数字金融服务方面职责的机构(如通信、竞争和消费者保护等管理机构)的合
17、作。 积极促进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和民间团体)之间有关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对话和合作,确保他们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和市场行为预期的理解一致。原则一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7 在可行条件下,政府机构向消费者和小型企业做出的大额经常性支付应数字化,进一步促进和激励以非现金数字方式(如以更低的手续费为激励) 8与政府进行款项收付。 鼓励和加强私人部门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大额经常性支出的非现金化和数字化(比如,与薪金、转移支付和人道主义援助,以及汇款等方面有关的大额经常性支出)9。 倡导金融行业:(1)接受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该理念关注客户的需求、偏好、行为并且促进无法获得
18、和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获取和使用数字金融服务;(2)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低成本的基础性交易账户,此账户能够用于数字支付并提供安全存储。这种倡导应当包括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如年轻人)提供针对此类账户所具有的法律灵活性和可适用性方面的清晰指引。10 消除数字金融服务发展与数字金融服务获取的障碍,包括:让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尤其是贫困人口、女性和年轻人)易于获得和使用移动电话和网络装置;改革阻碍广泛获取新技术的税收制度和进口限制。 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合作消除跨境金融服务障碍,促进跨境金融服务顺利提供。8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在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过
19、程中平衡好鼓励创新与识别、评估、监测和管理新风险之间的关系。 过去几年,数字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包括金融技术创新,也称“金融科技”11)速度惊人,拓展了金融服务群体,拓宽了金融服务空间,改进了金融服务设计和提供渠道,并具有显著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潜力。为增强金融市场韧性,保护金融体系免受非法活动的侵害,政策制定者应鼓励和培育此类创新,利用其所产生的利益惠及大众,尤其是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同时政策制定者也要认识到迅速发展的数字创新也带来了许多个别的和系统性新风险,需要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处理这些风险。12PAFI报告、GPFI白皮书和其他国际标准设定机构的指引都承认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主要风险会不断
20、发展变化和增加,并且应该有效地评估与管理这些风险。13数字金融风险有许多形式,可能来自于已有的和新型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组合;可能来自于新技术的运用;可能来自于对代理商网络的过度依赖;可能来自于多个服务提供商的新产品绑定;更有可能来自于消费者较差的金融素养。数字技术风险在整个数字金融服务与市场价值链上都有可能出现,如运行层面、清算层面、流动性层面、信贷层面、消费层面和反洗钱/反恐融资层面。数字技术还有助于产生和分析大量的消费者和交易数据(“大数据”),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需要妥善管理。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创新与风险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和公私部门的合作,鼓励数字创新,特
21、别是以此惠及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服务和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 鼓励金融行业为数字金融服务研发安全简单的使用界面,使其更易于使用,降低错误交易和冒用的风险,特别是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14 与行业和风险管理专家合作,研究、识别和评估在使用新数字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且确保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这些风险。 在监管者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建立常规的信息分享机制以及畅通的交流渠道。原则二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9 鼓励监管者与行业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该战略需反映不同的司法辖区的特定条件和法律框架,如符合当地情况的“了解你的客户”规则,通过该手段可有效管理和减轻已经识别的风险,而不是规避此类消费者与账户。
22、监管指引也应强调普惠金融作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管中有利因素的重要性,并包含对相关监管规则灵活性的明确建议,包括以运用风险导向监管方法为目的的建议。 鼓励服务提供商更好地使用数字数据中的多种资源,在适当的安全保障下评估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同时促进完善此类数据并且公平、非歧视地使用此类数据。这些可供选择的数据资源包括移动电话的使用、公用事业缴费、企业注册数据信息和其他能够对传统贷款偿还数据或者保险相关数据进行补充的数据。 与金融行业合作,探索发行数字法定货币对普惠金融的益处。 探索识别新兴技术风险的新方法,如针对潜在网络犯罪的压力测试。10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针对数字
23、普惠金融,充分参考G20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相关标准和指引,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如果数字普惠金融市场能够持续地发展和扩大,那么服务提供商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就需要一个可预测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公平的法律监管框架,它允许有新进入者,却不过度增加非风险导向的合规成本。特别是该框架应能够从市场、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的角度反映出对相关风险的认真评估;能够提供明确的市场参与规则;能够为市场参与主体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平衡的竞争环境;并确保在基本的监管能力和资源范围内受到有效监管。15如果没有这种恰当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创新和投资的意愿将被削弱,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获取金融服务
24、的潜在机会也将被剥夺。比外,风险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控制。整体政策环境和监管框架应该反映适当的、可行的监管方法。这对各国充分实现各自的数字普惠金融目标,及相关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16近期的GPFI白皮书介绍了所涉及的适当性方法,如“根据监管者和被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平衡好风险和收益。”17然而,就像GPFI白皮书所指出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对“适当性”的定义是多样的。18法律和监管框架也应反映如下普遍认识:“普惠金融、稳定性、诚信和消费者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兼容,还会相互促进。”(2014年G20普惠金融行动计划)。由于新型商业模式、产品、销售渠道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来说,这些目标之间的
25、相互协调尤为重要。19同样重要的是,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的监管者需具备技能、能力和资源以有效监管相关主体和整个市场。这应当包括理解数字技术和数字金融服务市场创新的能力,以及辨识不断变化的风险和市场的能力。监管者也应当能够利用新技术有效、高效地开展监管行动。20为达到适度监管目标,需要运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监管方法。构建恰当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21: 构建一个数字普惠金融法律框架,规定市场参与门槛(包括准入要求),合适的审慎性条件(如资本和流动性),市场行为和诚信,消费者保护、反洗钱/反恐融资保障机制和破产机制等。该框架应该是技术中性并且足够灵活,能够覆盖新的和现有的服务
26、提供商和产品创新(例如,对受监管的数字金融提供商及其服务进行宽泛定义,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对这一定义进行修改)。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 原则三|1112 |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此框架应该允许尝试创新性的服务提供渠道、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在试验性项目开展早期不需完全遵守所有的监管要求,但必须确保公平、均衡的监督机制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的义务要求,并确保没有参与者在试点中获得不当的优势。此框架还应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风险和监管合规成本。 确保不论何种机构使用何种技术,同样类型的数字金融服务供应商应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市场参与门槛(包括新准入机
27、构和外国准入机构)和特定类型数字金融服务的提供都有明确一致的标准;并且确保对同类风险采用相同的监管方法;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适当的监管方法,以此促进竞争并促成公平、开放、平衡的竞争环境,实现普惠金融。 评估国际国内法律中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所有内容,辨别和处理重叠或矛盾的部分以及准入过程中的差距,阻碍或其他障碍。这些部分可能包括:金融服务;支付系统;通信;竞争;歧视;身份;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群体获取数字金融服务的障碍;代理商和雇员的义务等。 确保在有关数字金融服务和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中,对监管者的职责有清晰描述。 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中的监管者能力,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数
28、字技术(如通过国内或国际培训和同业学习项目),并且鼓励根据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改进他们的监管流程和能力。 制定简单易懂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法规和指引,同时使金融行业和消费者易于获得这些法律法规(如通过可公开访问的网站和其他可获得的交流渠道)。 在G20成员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关于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监管方法的定期交流和信息交换机制,包括与风险管理策略和经验相关的内容。12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扩展数字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包括加快金融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用安全、可信和低成本的方法为所有相关地域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尤其是农村和缺乏金融服务的地区。政策制定者应当与私营部门合作,
29、将优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2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越来越依赖于数字网络传递重要的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从医疗教育到通信和金融服务)。建立数字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的重点在于:加快稳健、安全、高效且广泛可得的零售支付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所有用户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网点,使用户可以在服务网点内收支款项并获得其他数字金融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应在最大程度上打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并服务主要城市地区和重要的交通走廊。PAFI报告的第三项原则讨论了对这些基础设施的需求(包括支持这些系统的移动数据连接和电力供应等)。23数字支付平台具有即时性,且所有服务提供商都能
30、够进行访问。使用数字支付平台有可能大幅降低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的数字交易成本。这些平台能够持续处理那些在世界金融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小额交易。因此,平台能够通过鼓励市场创新和引入更多市场参与者,动态地改变业务状况。开放的数字平台能够扩展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用以进行交易和提供存取款服务的服务网络,提高平台间的互通性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这些服务网点不仅包括分支机构和代理商,也包括ATM、POS设备、移动电话和网络应用等。扩展国家数字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在有需要的地方,各政府机构通力合作,保障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和电力设施。 通过政策机制,如创新性公私伙伴关系、共
31、享基础设施项目的激励机制和有针对性的采购政策,使宽带网络/数据覆盖延伸到金融服务匮乏的地区。 推动零售支付系统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并扩展该基础设施,建立开放的支付平台。该平台与国家支付清算系统相连接,并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新兴支付服务提供商开放,通过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和保障措施,使上述主体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访问。24 鼓励服务提供商推动服务网点及渠道的互通性,并进一步扩大消费者服务网点的覆盖范围、提高使用交易账户的整体便利性。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原则四|13 利用广泛的政府渠道(如在合适情况下可通过邮局)协助提供数字金融服务。 在充分考虑适当的风险缓释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与
32、行业合作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提高批发和零售金融基础设施透明度、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得性方面的潜力。25 在考虑多种抵押物类型的基础上推动完善动产抵押登记系统,更好地反映用户的日常生活,更好地拓宽稳健的中小企业融资部门的基础。26 根据国际信用记录报告委员会(ICCR)提出的最佳方案,推动建立和负责任的使用灵活的、动态的信用记录报告机制模型,模型应包括相关的、准确的、及时的和丰富的数据,采用系统性的方法从所有可靠、正当、可获得的资源中搜集数据,并且长时间地保存这些数据。27针对信用记录报告的整个法律和监管框架应该是清楚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适当的,并支持消费者数据保护和隐私规则。 支持消费者数
33、据保护和隐私规则,鼓励在信用记录报告机制中使用创新性数据来源,如公用事业缴费、手机话费充值,以及电子钱包或者电子货币账户和电子商务交易数据等。此项原则可以由原则七中提及的客户身份识别系统协助实施。14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创立一种综合性的消费者和数据保护方法,重点关注与数字金融服务相关的具体问题。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的必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28在获取和持续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健全的消费者和数据保护框架对构建消费者信任和信心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那些金融素养不高或承担损失能力有限的消费者。就数字普惠金融环境而言,技术、服务、供应商、销售渠道的快速革新以及个人数据处理的数
34、量、速度和种类尤为重要,它们在提高消费者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涉及数字金融服务的消费者风险多种多样,尤其当消费者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时。这些风险包括:作为非审慎监管对象的供应商所保有的消费者资金缺乏安全保障;有关费用、条款和条件(如使用移动电话的条款和条件)的信息披露不全;代理商流动性不足和代理商欺诈;使用具有误导性的用户界面增加错误交易风险;系统安全性不足;通过数字方式不负责任地提供贷款;系统崩溃资金无法获取;不明晰的或限制性的损失追索制度;以及无法维护个人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等。同时,对金融服务不足群体的歧视也存在重大风险。为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目标和价值,消费者
35、保护框架必须充分考虑个人数据使用和处理的数量、种类和速度,其中包括身份识别、交易、账户、手机话费充值和互联网社交平台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提高金融可得性并改善产品和消费者服务,同时也能够提供有关普惠金融水平的公共信息,但使用这些数据也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损害(包括将消费者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采取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并解决相关监管和行业自律问题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设计数字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框架。该框架可以解决数字环境的特定风险,并可以反映统计和行为证据以及直接的消费者信息(如来自免费消费者热线、网上论坛和投诉的数据)。 构建稳定的法律框架以保障不受审慎监管的服务提供商所持有的客户资金的
36、安全(如通过信托账户、引入存款保险机制和追加保险要求)。同时,结合针对弱势群体的项目,进一步严格执行反数字金融服务欺诈行为的有关规则并建立合理的追索机制。采取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原则五|15 确保投诉解决机制便于消费者使用。该机制应易于理解、高效、免费且能远程访问和操作(如通过呼叫中心、网站或互联网社交平台),并由服务提供商和专门处理纠纷的第三方(如金融纠纷处理专员)负责提供。 针对数字金融服务,对服务提供商提出适当的要求。例如:(1)披露条款、费用和佣金等信息,且表述明晰、简洁,内容具有可比性;(2)定期提交反映交易和费用明细的账户报表;(3)开通免费客服热线;(4)明确未经授权交
37、易、错误交易和系统中断的处理流程和责任;(5)规范贷款和债务催收行为;(6)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有效防止个人数据被滥用、泄露、篡改和损毁;(7)提供用于消费者咨询的官方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和网站)。所有消费者信息都能以数字方式提供(包括通过移动电话)并被保存。 要求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对其代理商及雇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涉及产品特征、监管职责、公平对待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和弱势群体、追索流程及应客户要求或在语言障碍情形下对信息披露文件进行解释。 鼓励服务提供商定期提交有关数字金融服务投诉数据的报告,数据应按主要目标群体划分。 鼓励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采用高于通行法律要求的自律标准(如通过
38、可执行的行业行为准则)。 明确“个人数据”的定义,该定义需对综合各类信息以进行个体识别的能力加以考虑。 确保数字金融服务消费者能够对个人数据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控制,包括通过基于相应语言文本的,明晰、简洁、全面、与年龄相符且简短的隐私政策披露的知情同意权;和透明、可负担和便利的访问权和更正权,这些权利可通过远程和互联网访问实施,如移动电话、网站或24小时呼叫中心。 禁止以不公平歧视性方式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相关数据,例如:在通过数字服务提供信贷或保险时歧视女性。 制定指引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其中,数据涉及:账户和交易、销售中的数字金融服务及针对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开展的信用
39、评分。该指引应包括传统数据形式和创新性数据形式,如公用事业缴费、手机话费充值、数字钱包或电子账户29使用及互联网社交平台或电子商务交易数据。16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根据数字金融服务和渠道的特性、优势及风险,鼓励开展提升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素养的项目并对项目开展评估。对政策制定者和服务提供商而言,金融素养方面的缺陷依然是他们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推广金融服务的重大挑战。30金融服务供给的数字化变革给那些没接触过或极少使用数字工具(无论是移动的还是在线的)的新用户增加了新一层的复杂性。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及服务提供商必须通力合作,确保用户能够拥有并充
40、分认识数字金融工具,确保有简易指引告知用户如何操作,确保用户明晰如何获取更多信息,以及用户在即时、非面对面31的新交易环境中对任意错误享有的追索权。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金融知识可以补充和加强对如何使用特定金融工具的理解。否则,数字技术可能在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使用度方面导致更广泛的不公平现象。同样重要的是,商家(特别是小企业)应认识到通过数字方式进行支付和转账可带来诸多好处。急需提升消费者和商家的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素养已得到普遍认可,尤其当消费者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包括属于弱势群体的人群)时。具体例子包括:PAFI报告有关金融素养的第六项指导性原则,2014年数字支付机遇报告引
41、导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对消费者和小企业开展教育,提升其信心、技能和接收度32的第五条建议以及2015年的报告为妇女推出数字金融解决方案33中涉及女性金融技能的核心发现。G20国家领导人在2012年签署的OECD/INFE金融教育国家战略高级原则为制定有效的金融教育国家战略提供了国际指引和政策选择。34提升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素养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明确因金融服务数字化和多元化所带来的金融素养方面的新要求(例如:小额信贷和小额保险能通过移动电话获取,使用创新数据源进行信用评分以及将保险和信贷产品加以组合)。 鼓励开发、评估实用度高、可得性强并着重于数字化的金融素养和金融意识项目,尤其
42、是针对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的项目,需要帮助消费者理解数字金融服务的特征、好处、风险和成本,以及保护个人账户和信息安全的必要性。此外,鼓励业界将这些项目的详情、结果及适用数据分享给监管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原则六|17 利用新兴的高质量数字工具开发数字技术基础知识和金融知识普及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所需的知识,使消费者能够理解数字金融服务并对其产生信心。例如:在消费者需要做决定或需要向消费者提示其储蓄目标时及时发送的短信问题和信息;线上工具(如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理财的各类游戏);监测收入和花销的数字工具包;小企业在线财务管理项目以及互动教育项目。
43、在“可教育时刻”,进行金融知识普及的有效性更高。如消费者在开始新工作,退休或孩子出生等人生重大时刻,往往需要做出具有重大财务影响的决策,此时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消费者特别易于接受信息和建议。 促使小企业充分意识到通过数字方式进行支付和转账的好处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数字金融服务的特性。 推进由雇主和服务提供商赞助的公正的数字金融能力评估。该评估针对当前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随着数字化的推进,这些群体可能成为金融服务的首次使用者。 鼓励通过支持开发相关工具(如价格比对网站),使消费者能够对比相似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做出明智选择。18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通过开
44、发客户身份识别系统,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该系统应可访问、可负担、可验证,并能适应以基于风险的方法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各种需求和各种风险等级。各国政府普遍认可身份证明作为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重要性。全世界约有15亿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亚洲和非洲)因为无法认证官方身份而无法获取基本服务,无法享受应有权利,并在经济活动中被逐渐边缘化。相关证据表明,没有官方身份证明的群体通常是最贫穷国家中最弱势的人群。35由于各国越来越依赖于数字网络提供重要的公共和私人服务,消费者通过身份识别远程获取服务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获取可靠的身份数据对于实现普惠金融目标至关重要。36更简易的客户身份验证促使监管机构和服务
45、提供商在满足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要求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客户登记效率。鉴于可以在线获取身份信息并对其进行验证,服务提供商可以简化获取客户的流程并降低相应成本。数字技术(包括生物识别技术和其他方式)为构建稳定、高效的身份识别系统带来了特有的机会,与传统纸质身份识别方式相比,该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当然,这种数字身份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十分重要。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确保出生登记以及其他基础身份系统的普适性和可负担性。同时,对禁止或阻碍金融服务不足群体(如已婚妇女)进行数字身份识别登记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确保政府身份数据库(如出生登记和税务登
46、记号码)在经过客户同意的前提下(如果数据保护法有相关要求)能够被政府其他部门合理、安全地访问。 在必要且可行的情形下,建立一个互通的、技术中性的国家数据库系统,与相关民事登记和身份系统关联,并在经客户同意的前提下(如果数据保护法有相关要求)向被授权方开放,被授权方(如金融服务提供商)可以合理、安全地进行访问。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原则七|19 必要时,开发和推进新的身份登记和验证方式(如数字生物身份识别产品和在线身份验证服务),尤其针对那些目前还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进行身份识别的人。同时,设立可被接受的开放性标准以管理身份、交易和账户风险。 执行基于风险的客户身份识别和验证要求,促进低风险
47、数字金融服务的获取以实现普惠金融目标。例如:通过客户尽职调查分层框架,授权从一个或多个状态验证源进行身份识别;同时,清楚地说明可以用于身份验证的数据来源,并满足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对“可靠、独立的源文件、数据或信息”的相关要求。37 构建保护身份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法律框架,明确只有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披露该数据。同时,建立稳定的追索机制,使个体在知情权等权利或隐私被侵犯时能够获得救济。 加强与非政府利益相关者,如人道主义机构和其他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推进针对被金融排斥群体的身份识别项目及有关普惠金融和其他目标的身份识别项目。 针对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在身份管理中担任的角色
48、和承担的责任,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并保障其透明度。 鼓励开发安全可靠的数字签名系统,它有利于推进身份验证,尤其是针对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的身份验证。20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通过全面、可靠的数据测量评估系统来监测数字普惠金融的进展。该系统应利用新的数字数据来源,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分析和监测数字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能够评估核心项目和改革的影响。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普惠金融目标需要一个全面的监测评估系统来追踪进展、识别障碍(包括短板)和展示国家层面及项目层面的成果。国家监测评估系统应与新兴数字模式相适应,具有如下三个核心要素:具有核心指标和相应目标的成果评估框架;采集供需方数据
49、所需的数据基础设施;针对核心项目和变革的评估行动。这些要素可用于量化和衡量数字普惠金融重点议题的进展情况,深入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和障碍(尤其在目标群体中38),以及提供有关改革和项目效率、效力及影响的可靠见解。PAFI报告的第五部分指出了监测普惠金融目标进展情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关指引。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的关键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私营部门)进行磋商,设立国家核心绩效指标,并在适当情况下设立获取、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目标。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数据采集系统以覆盖新的数字金融提供商和产品。例如,可以使用个人和公司金融服务需求方调查,金融服务供应方报告(如通过非现场监管报告模板)及新的数字化数据源。 与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通力合作,使数据采集系统适于提供按人口统计主要标准进行分解的数据,如按性别、收入、年龄和地域进行分类。 在收集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数据的各监管当局之间建立谅解备忘录,以确保高效、开放的信息交换。 建立在线数据门户和(或)发布定期报告,提供有关获取和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