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同步导与练:《古代诗歌鉴赏》1.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726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同步导与练:《古代诗歌鉴赏》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同步导与练:《古代诗歌鉴赏》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同步导与练:《古代诗歌鉴赏》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同步导与练:《古代诗歌鉴赏》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同步导与练:《古代诗歌鉴赏》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随堂作业1(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 郎 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

2、的暮色。(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2(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 渔 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_(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

3、 ,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韦诗中, “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 “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3(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 峡 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4、(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_答案:(1)猿声(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 “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 ,愁在人心。4(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_(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_答案:(1)拟人,

5、用典,虚实结合。 “携归画栋修花口” “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谢堂前” ,即王导和谢安, “乌衣巷” ,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 “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5(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 。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

6、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_(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_答案:(1)(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 ,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 ,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2)“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

7、,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6(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 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 ,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 “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 ,如“恼煞人

8、” ,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解析:C 项,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答案:C(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B 项的“当年燕子知何处”和 E 项的“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

9、,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答案:BE(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7(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0、(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_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反衬出山间的幽静。8(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桃 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

11、人。【注】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的形式。(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_答案:(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9(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

12、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_(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_(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_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10(2014江西卷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 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翁: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_(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答案:(1)论语 。(2)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14、),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发罗 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_(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_答案:(1)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 “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 “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

15、,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 “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1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 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_(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_答案:(1)此句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2)(

16、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有又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13(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

17、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_(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_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 ,令人有曲径幽的遐思。14(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

18、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_(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_答案:(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

19、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15(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 “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偏”两词的妙处。_(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0、(2)表现了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的心境。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 ,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16(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 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_(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_(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_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

21、,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17(2013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莲刘 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青房:莲蓬。(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_(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

22、萎,荷花凋谢。(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18(2013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宿王昌龄隐居(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1)颈联两个动词“宿” “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_(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_答案:(1)

23、“宿”字,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字,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暗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两句写出了隐居之地寂静而不乏生机,与人事疏离而与自然亲近的情趣。(2)尾联是说我也要辞别俗世,到这里与鸾鹤为侣,隐逸终生。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19(2013广东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郊 行王安石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_(2)这首诗

24、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与“尽” “密” “肥”相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2)运用对比手法,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20(2013潮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注】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763 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此指指处境的顺逆。(1)“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