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主讲教师:经贸学院 高 伶 ,西方经济学 微 观部分,Micro-Economics,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教材及学习要求,教材: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第5版。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闭卷考试占100% 平时要求: 抽查提问, 完成作业。 检查笔记。,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参考文献,曼昆著: 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1999年第1版。 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同上。 鲍莫尔等著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7版,同上。 (美)H.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
2、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附尹伯成编的习题集。 杨小凯著: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其它:梁小民、斯蒂格利茨、平狄克、费希尔等。,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如何学好经济学,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多做练习,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5,基本认识:经济主体有哪些?,家庭 企业 政府,政府,企业,家庭,要素,产品和服务,工资 转移支付,税收 人员,政府购买,税收,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6,关于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显学,学习的人很多 经济学是作为社会科学的一
3、门学科,分类广泛。(灾害经济学、地震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婚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在众多经济学理论分支中最重要的三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7,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内容为什么要学经济学?都学些什么?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使用何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第四节 学习中注意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8,第一节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一、经济学 1.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不同 经济学思想渊源: 古希腊:家政学,家庭理财的学
4、问 新大陆发现后,重商主义:研究国家财富 亚当斯密:通过劳动分工增加国家财富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之后,称为经济学,研究对象集中在资源配置上。 马歇尔之前,研究人们在创造财富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马歇尔之后,研究重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配置资源。 研究重心发生了变化。,2.经济学定义,经济是研究关于目的与可供选择用途的手段之间相互关系的人类行为-罗宾斯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各个成员、集团以供消费之用。-萨缪尔森 什么是目的?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满足人们的欲望。,西方经济学微观第
5、1章 10,人类欲望的特点,无限性(动态性) 多样性(马斯洛心理学) 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资源-生产出产品和劳务 资源决定了可生产出产品和劳务的数量,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1,人欲望(需要)的无限性-表现,明朝朱载堉有一首诗十不足,刻画了人性的弱点:,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水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人,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低。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儿上天梯? 上天梯
6、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2,资源的特点,用途的可选择性同样资源具有不同用途。例如:土地,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或需要相比,资源的数量总是不足的。(相对概念),与绝对量无关。,无限的、多样性的欲望 稀缺的、用途可选择的资源,配置资源的手段:道德、计划、市场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如何配置资源满足人类,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3,二、选择,如果不存在着稀缺性,便没有必要去选择,也没有必要去节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某
7、一选择已定,便会招致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成本或收益。经济学研究就是使决策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机会成本更小一些。,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4,二、选择,(一)理性人假设 在约束条件下,人会选择他认为对他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被称为“人是自私的”。,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人会选择,这是理性人假设的第一部分含义。 第二,什么是对他自己最有利的? 第三,人的选择是在约束条件下进行的。,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5,二、选择,(三)关于人的目标一个人的目标可以影响他的行为,一些经济学家假设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二)约束条件 一个人在进行选择时面临
8、的约束条件是指选择时他不能选择、但却对他的选择有影响的东西。包含信息、资源、制度 等 。,人的目标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信息、资源、制度等约束条件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6,小结,有 限 的 资 源,无 限 的 欲 望,稀缺性,选 择,机 会 成 本,机会成本是用放弃所有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7,三、资源配置,资源包括: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资本品 技术(各种知识的总称) 利用生产可能性模型说明资源的配置,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8,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Productio
9、n Possibility Frontier,资源、生产技术既定, 所能生产的 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例: 生产可能性曲线,C,A,D,B,汽车产量,1000,700,600,300,O,1000,2000,2400,3000,粮食,说明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9,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如D点,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
10、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也反映出MRT递减法则和“物以稀为贵”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0,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经济增长,电脑产量,E,A,O,1000,汽车产量,4000,3000,2200,2000,700,750,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资源数量增加 技术水平提高(平移、不平移) 移动的位置看出一国技术进步的类型 反映出一国GDP变动,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1,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内容,17、18世纪,主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新古典时代,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通常被称之为价格理论。20世纪中叶,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货币理论,主要研究失业、
11、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长期经济增长等问题。20世纪五、六年代,发展经济学大行其道,研究落后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六、七十年代,制度经济学兴起,研究制度的变迁,八十年代,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工具,融入经济学研究中,使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扩展到机制设计。,归结起来,经济学家们已经把现代经济学扩展成为一门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现象的一门科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2,(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
12、见的手),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一、经济学分类,1、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3,(2)解决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 包括 生产什么品种 生产多少 什么时间生产 什么地点生产等 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4,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物品和劳务,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 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 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 使用物品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
13、是消费。,生产什么,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5,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6,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关系,现实中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何生产影响着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收入分配问题),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又决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7,2.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
14、mics,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体:独立设置关税权;独立货币发行权,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8,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联系,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29,区别,微观:理性人假设,利益最大化 宏观:合成谬误假设.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
15、性,微观:市场出清假设 宏观:市场非出清假设. 原因:菜单成本的存在,微观:市场的帕累托有效性 宏观:市场失灵,微观:自由放任的市场组织 宏观:国家干预,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0,二、经济体制和三大基本问题的解决,1.传统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收入分配都遵循其习惯的一种经济。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有可能是由世代相传的传统所决定的。,2.计划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3.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经济学
16、(第16版)萨缪尔逊,(一)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1,三、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2,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7、3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预先介绍在整个经济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重要思想: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选择就要付出代价,经济学家如何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内容等。,第二章介绍供给和需求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弹性的概念、计算以及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三章效用论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了个人决策。,第四章考察企业生产行为,第五章讨论了企业成本的内容,包括成本曲线。,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了价格接受企业的行为,并得出了市场供给曲线。,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七章非完全竞争市场分别讨论了垄断市场作为市场上惟一卖者的
18、企业行为、垄断定价的无效率、可能的政策反应以及垄断者实行价格歧视的努力。,垄断竞争考察了许多提供相似而又不同产品的买者的市场行为。,寡头是包括只有几家卖者的市场,并把囚犯的两难处境作为解释战略相互作用的模型。,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6,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八章研究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推导出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九章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入手,得出要素的供给曲线,并且分别考察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曲线以及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决定。,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7,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介绍一般均衡的基本原理以及帕累托最优,社会福利的最大
19、化问题。,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解释了污染这类外部效应如何使市场结果无效率,讨论了这些无效率可能的公共与私人解决方法;考虑了当国防这类物品没有市场价格时产生的无效率问题等。,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8,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边际即“额外”、“追加”的意思,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研究资源最优的效率,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39,(2) 边际分析法的特点。,是一种数量分析、变量分析。 研究微增量的变化
20、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精细分析各种经济变量间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更严密。,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是现状分析。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0,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 way things a
21、re),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1,3.均衡分析,均衡即平衡,指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 经济学的均衡:经济主体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意识到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均衡分析: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时的情况及实现条件。,局部均衡分析。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各相关变量,而不受其它因素影响,该种变量如何实现均衡。,一般均衡分析。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2,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达到均衡所需的条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动态分析。考察时间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 加进了时间
22、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将原静态与新静态进行比较。 原有条件变化,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只对既成状态加以比较,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3,第四节 学习中注意的问题,1.偏见 人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可能带有偏见(或先入之见)。 例如,人们可能认为赤字预算不好,担心私有企业的比重过大等等,这种先入之见的主观性会影响到经济分析的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4,2.不能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在经济学分析中,我们大量使用的一个假设就是“其它因素不变” 3.合成谬误:某一事件对局部是好的,不一定对总体就是好的。如果从某一事件对局部为真理推论对总体也为真理,便犯有合
23、成谬误。例如:“节俭悖论”,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5,观察到事件X在事件Y之前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能够证明事件Y为事件X的原因 认为“在此事件之后”便意味着“因为此事件”就可能犯了后此错误。 例:你从我身边跑过去了,然后我摔倒了。(我摔倒的原因是你跑过去撞倒的) 工资上涨了,物价上涨了。(物价上涨的原因一定是由于工资上涨造成的) 可能是(其它因素不变) 可能不是(石油价格上涨),4.此后谬误,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6,5.要有基本的判断,警惕“文字的暴政”。 “北京近六成居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线,贫富差距继续拉大”。这个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半数队员成功登顶”和“半数队员未能登顶”说的是同一
24、件事,可受众的感觉一样吗?,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7,微观经济学鸟瞰,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劳动、土地、资本、管理,产品和服务,产品价格,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家庭,企业,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8,第五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重商主义。代表:英国托马斯孟、法国柯尔贝尔。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只有在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1.西方经济学说简史,(2)古典经济学。 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 ,1758年经济表。 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1817年英国D.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49
25、,(3)新古典经济学。,剑桥学派。 20世纪初由英国马歇尔创建。lfred Marshll ( 18421924)。 马歇尔的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18901963)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边际革命、边际三杰。18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第一版。 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 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50,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多次补充,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以完全竞争为
26、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 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51,(4)宏观经济学。,英国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1930年代大危机使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标志着宏观经济学产生。,对宏观理论的抨
27、击,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和芝加哥学派 拉弗供给学派 罗宾逊夫人新剑桥学派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 F.von哈耶克新奥地利学派等。,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52,2.现代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美国萨缪尔森,把微观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新古典综合派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体系。,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 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萨谬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2009) :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代经济学,直接来源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