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了酒,话就顺溜了十年前,出差去某省某市,当地派个科长负责接待。科长似不善言谈,我们也只能谨慎一些。午餐时,科长点了一瓶酒,见我们不会喝,稍稍犹豫了一下,也不强求,便独酌,三五杯下肚,话就多起来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知道没被冷落。科长说,老婆是个大夫,不让他喝酒,可是为了工作,不喝又不行,难啊。一边喝,一面让我们看他的手指和手臂:所有的关节都有疙瘩凸起,这是严重痛风导致的。我们惊呆了:你都弄成这个样子了干吗还要喝呢?不要命了吗?“工作嘛,为公家嘛!”他若无其事地一杯接一杯。我们劝他不必这样,因为如果他不喝酒,我们反而能早点休息;他这样没完没了地喝,一餐饭的时间就长多了,会耽误我们要办的事。晚餐
2、,他又要了一瓶酒,我们劝他注意健康,无论如何别喝了,他说:“我是想少喝一点,可是我的司机要喝酒的啊!”我们闻言大惊。那个司机竟然老脸皮厚的,喝了半瓶,大模大样地拎着剩下的半瓶,捎上科长走了!我们无话可说,司机也嗜酒,太不可思议了,但在人家的地界上,不能翻脸。后来我再也不愿去那个市,无论他们如何“需要对口支援”。至今一提起那个市,我就会惦记:科长和他的司机还平安么?在某县参加活动,晚餐时一正五副六个局长陪客,客人都说“简单点!简单点”,主人说:“本单位招待所,不是饭店,没关系的;大米是哪儿产的我不敢说,猪羊肉,鸡鸭鱼,都是我们局基地产的,蔬菜是基地田里拔的,也算展示展示成果!”于是先后“展示”了
3、二十多道菜,喝了很多酒-酒是不是可以“私酿”,没敢问。我例不能饮,也见不得土豪山寨式的吃法,局促不安。身边一副局长,忠厚木讷,坐在那里,听局长依例侃侃而谈本地风土,一言不发;我看他尴尬,主动搭腔,发现他说话结巴,明显有语言障碍。奇怪,这个人怎么会在文教系统当上副局长的?一会儿,局长说累了,开始劝酒,副局长的强项终于显出。他竭力劝我喝一点,告诉我,喝一点酒对身体有好处,你就是不喝酒才生了毛病的呀,于是我只好舔一口,他则痛快地喝一杯。一会儿,他站起来,拿了一个酒瓶,绕桌一圈,依次客套并敬酒;待他逆时针回来,手上拿着的已经是另一瓶酒了。他的表情变得生动了,话多起来了,而且非常顺溜,像刮风一样。他眼睛发亮,不停地说,喋喋不休地重复局长刚说过的风土人情,手舞足蹈,有关本地文化建设的各种数字一串串地从嘴里吐出,带着酒气,也不知真假。我似乎有些觉悟:静若呆子,醉若才子,他可能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被上司考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