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 I M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二七年十一月 I 目 目 目 目 录 录 录 录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1 1 1 1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评建工作 评建工作 评建工作 评建工作 7 7 7 7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11 11 11 11 1 1 1 1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
2、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11 11 11 11 1.1 学校定位 11 1.1.1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11 1.2 办学思路14 1.2.1 教育思想观念14 1.2.2 教学中心地位15 2 2 2 2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18 18 18 18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18 2.1.1 生师比18 2.1.2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19 2.1.3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23 2.2 主讲教师24 2.2.1 主讲教师资格24 2.2.2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25 2.2.3 教学水平25 3 3 3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条件与利用
3、教学条件与利用 29 29 29 29 3.1 教学基本设施.29 3.1.1 校舍状况29 3.1.2 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30 3.1.3 图书馆状况32 3.1.4 校园网建设状况34 3.1.5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36 3.2 教学经费.37 3.2.1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37 II 3.2.2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38 4 4 4 4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39 39 39 39 4.1 专业39 4.1.1 专业结构与布局39 4.1.2 培养方案43 4.2 课程46 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47 4.2.2
4、 教材建设与选用50 4.2.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51 4.2.4 双语教学53 4.3 实践教学.53 4.3.1 实习和实训53 4.3.2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56 4.3.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58 4.3.4 实验室开放59 5 5 5 5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61 61 61 61 5.1 管理队伍61 5.1.1 结构与素质61 5.1.2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63 5.2 质量控制64 5.2.1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64 5.2.2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65 5.2.3 教学质量监控67 6 6 6 6 学风 学风 学风 学风 72 7
5、2 72 72 6.1 教师风范.72 6.1.1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72 6.2 学习风气74 6.2.1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75 6.2.2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76 6.2.3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78 III 7 7 7 7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82 82 82 82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82 7.1.1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82 7.1.2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84 7.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88 7.2.1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88 7.2.2 论文或设计质量90 7.3 思想道德修养91 7.3
6、.1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92 7.4 体育96 7.4.1 体育96 7.5 社会声誉98 7.5.1 生源99 7.5.2 社会评价100 7.6 就业101 7.6.1 就业情况101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特色 特色 特色 特色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107 107 107 107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122 122 122 122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学 学 学 学 校 校 校
7、校 概 概 概 概 况 况 况 况 集美大学位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是一所以教学为主、 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服务于 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省属多科性大学。福建省八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集美大学的建校历史可追溯到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迄今有近 九十年的办学历史。1994年10月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 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1 1 1 1. . . .继承优良办学传统 继承优良办学传统 继承优良办学传统 继承优良办学传统, ,
8、 , ,打造本科教育强校 打造本科教育强校 打造本科教育强校 打造本科教育强校 集美大学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早期在陈嘉庚先生的倾 资兴办下,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名家名师云集,师生思想活跃,学术气氛浓 厚,课外活动多姿多彩,体育运动成绩突出,充满了活力。曾被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与 教育杂志称赞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富活力的学校” 。集美航海享有“航海家摇篮” 的美誉,集美财经素有“福建财经人才的摇篮”之称,集美师范还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私 立师范教育之一。著名专家学者鲁迅、马寅初、蔡元培、黄炎培、林语堂和美国教育家 杜威孟罗博士等都曾来校讲学,传授新文化、新科学。早期来校执
9、教的著名专家学者 有:国学家钱穆,哲学家吴康,文学家吴文祺、包树棠等,教育家朱智贤,历史学家韩 国磐,地理学家盛叙功,生物学家伍献文,医学家李景昀,农学家章文才,茶叶专家陈 椽,林业专家叶道渊,经济学家陈庆瑜,科普作家郑公盾,画家郭应麟,体育教育家吴 振西,人类学家庄为玑,水产学专家沈汉祥,作曲家曾雨音,数学家欧阳琦,化学家邓 从豪,著名诗人温树校等。 陈嘉庚先生早期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水产航海科、商科以及集美农林学校,为 社会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发展陈嘉庚先 生教育事业的同时,继承陈嘉庚先生优良办学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努力打造本科教育 强校。经过几代
10、人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合并办学后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2 学质量稳步提高, 办学层次逐步提升,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占地1,900 多亩、建筑面积102.9万平方米的校园分布在著名的集美学村,校区与城区交相辉映, 构成“城在校中,校在城中”的格局。 学校现有航海学院等19个学院,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49个 本科专业,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文学和法学等八个 学科门类,形成了航海、水产两个优势学科。航海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 基地,在全国和东南亚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国内高水平航海院校之一;水
11、产学科是福 建省水平较高的学科之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轮机工程和水产养殖学是省 级重点学科,轮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为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特 色专业点。 学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师德师风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26 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49人、副高职称457人,具有博士学位192人、硕士学位74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 “福 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双聘院士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 全国师德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 此
12、外,还有29人分别获得福建省师德之星、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 新长征突击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有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截至2007年8月31日,全日制在校生22,688人;总资产18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 2.6亿元;图书馆藏书211.9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3个;建成以万兆以太网为主干的计 算机校园网。2000年以来,共立项教学改革项目54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 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精品课程立项110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 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13、16门。 2. 2. 2. 2.弘扬嘉庚精神 弘扬嘉庚精神 弘扬嘉庚精神 弘扬嘉庚精神, , , ,办好集美大学 办好集美大学 办好集美大学 办好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作为一所合并组建的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这一跨世纪工程的成 果。组建集美大学既有利于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又是各级政府部门为弘 扬嘉庚精神,实现陈嘉庚先生夙愿的重要举措。学校的改革发展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 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 “弘扬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3 庚爱国精神,振兴中华教育事业” ,李鹏同志为集美大学题词: “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 美大学” ,乔
14、石、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对办好集美大学也作了专门题词。李岚清同志不仅 对学校的合并改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而且亲自为学校揭牌,亲临学校视察、 指导。200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视察学校并为陈嘉 庚先生铜像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贺国强同志在福建省主政期间,都曾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每年都亲临学校关心指 导,大力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工作。2006年7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来校视察,对 学校所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她说,集美大学合并后,在短短几年里,办学上 了一个新台阶,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取得的成绩充分
15、说明,学校的合并工作 非常成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2007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视察学校 后说: “集美大学这几年发展得很好! ” “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 ,不仅是各级领导和部门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 校友的殷切期望, 更是集美大学全体师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以嘉庚精神为办好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动力,将嘉庚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管 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将嘉庚精神始终贯穿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秉 承陈嘉庚先生亲自制定的“诚毅”校训,把实事求是、言信行果的为人之道和刚强果决、 百折不挠的处事毅力作为治学育人的准则。几十年来, “诚毅”
16、既是集美大学广大师生 道德修养的准绳,也是海内外数十万名集美校友为人处事的行为指南,而且已经成为集 美大学良好校风的重要标志。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弘扬嘉庚精神,培养 具有诚毅品格的优秀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嘉庚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1996年,交通部、农业部、福建省和厦门市的领导, 以及广大校友、社会各界人士以“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为宗旨,成立了集美 大学校董会。历届省委书记、省长均分别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曾经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至今仍然担任着校 董会顾问。每年一次的校董会全体会议或常务校董会议,福建省委、省政府和
17、厦门市委、 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均到会。众多领导、各界人士和知名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集美大学 改革与发展大计, 这已成为办好集美大学的一个独特的优势。 校董们深受嘉庚精神鼓舞, 以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为榜样,为集美大学对外开展合作与交流牵线搭桥,为资助学校 发展慷慨解囊。校董会成立以来捐助学校办学经费超过2亿元。校董、校友对学校的无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4 私支持,不仅给广大师生以极大的鼓舞,并且成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十分生动的 题材。 3. 3. 3. 3.为国 为国 为国 为国乐 乐 乐 乐育英才 育英才 育英才 育英才, , , ,桃李遍 桃李遍 桃李遍 桃李遍布 布 布 布天下 天下 天下
18、 天下 近九十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各类专门人才二十多万人。一批批航海学 子胸怀全球、劈波斩浪,一批批水产学子耕海牧渔、服务基层,一批批体育学子驰骋赛 场、扬威体坛,一批批财经学子搏击商海、为国聚财,一批批师范学子争辉杏坛、为国 育才。集大人不仅遍布世界各地,而且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在集大校友中,有一批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有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烈士,如 时任厦门市总工会委员长的罗扬才、副委员长杨世宁,两度担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的刘 端生,马来西亚归国侨生陈仕烈,农民运动的先驱张大宣;有大革命时期八闽大地多次 武装暴动的发动者,如朱积垒、卢肇西、吴敦仁、郭滴人、卢其中等;有闽西第一
19、个共 青团支部的创建人吴仰文;有厦门第一个共青团支部书记、革命先驱李觉民;有参加南 昌起义的英勇战士江德贤;有在革命战争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人,如江西省委书记 邱泮林,抗战时期曾经担任周恩来同志秘书的陈乃昌等;有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 时期投笔从戎,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有为青年,如延安陕北公学 教务长林仲、著名作家马宁、黄薇、鲁黎。有一批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功臣: 如接受地下党派遣秘密策动了香港招商局起义,并成为中国远洋运输事业先驱的刘松 志、刘双恩、刘辛南、许新识、白力行等,曾任交通部副部长的林祖乙,香港远洋公司 总裁叶广威,中远副总裁陈学坤等。有一批在各行各业表
20、现突出,闻名全国的模范人物: 如著名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船长、十六大代表袁绍宏,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 的英雄严力宾,漳州110大队长、十六大代表李铁军,中远集团第一个总轮机长、全国 劳动模范王新全,全国劳动模范谢铭英、傅亚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久城、蔡 尚芳,获国家计委等部“九五”期间国家重大装备创新成果奖的谢家骥,2006年福建省 “十佳教师”李亚莲。有一批在全国名列“第一”的知名人物: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香港明华公司第一名超大油轮轮机长、超大油轮机务总管李锦泉,首批驾驶着 中国船舶航行环球航线的船长陈柏青,世界上漂过虎跳峡并全程漂完长江的第一人、有 “中华勇士”美誉的
21、王岩。有一批在各自专业领域成名的人士:著名音乐家吴文季、蔡 继琨,著名歌唱家杜声洪、项绪文,著名电影艺术家汤晓丹,著名画家沈福文、李茀辛、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5 张厚进,国家田径队主教练张武纪,国家篮球运动健将黄伯龄教授,著名教育家伍远资。 有一些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校友,如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事处主任、十六届、十七届 中央委员白志健,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有一批活跃在外交战线 上的外交家,如曾任驻外大使、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辛仁,驻菲律宾拉瓦格市总领事陈来 平。还有马来西亚教师总会主席,在东南亚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林连玉,中华厂商联合会 会长庄重文等。 上述校友仅仅是集大
22、众多优秀校友中的一部分, 而广大的集大学子, 在校读书期间, 以“诚毅”校训鞭策奋进,学而成才;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以“诚毅”精神激励进取, 奉献社会,为母校赢得了美好声誉。 4. 4. 4. 4.对台科教交流 对台科教交流 对台科教交流 对台科教交流, , , ,服务统一大业 服务统一大业 服务统一大业 服务统一大业 厦门与台湾有着割舍不断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在近九十年的办学历 史中,学校与台湾有着广泛的联系,对台科教文化交流频繁,与台湾大学、淡江大学、 成功大学、嘉义大学、台湾中山大学、海洋大学、海洋科技大学等13所大学有着广泛的 校际合作与交流,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武艺文化研
23、究协会、台湾作协等团体和机构 进行学术文化交流。1996年,学校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直航研讨会。 2002年,学校成立港澳台学生先修部,同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有单独招收台湾 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目前,在校就读的台湾学生共55人,分布在工商管理等16个专业。 台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增加了了解和切身感受,学 校在学习上、生活上为他们提供优越的条件,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利用寒、暑假 组织他们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旅游等,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 感和亲近感,这对于推进祖
24、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 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 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明确提出“十一五” 期间的三大任务: 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质量、高起点地完成新校区建设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6 任务。学校21世纪初期的战略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切实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把 集美大学办成一所面向世界、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海洋,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 际
25、竞争力和较高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7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评建工作 评建工作 评建工作 评建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其作为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 发展的契机和动力。2003 年底启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扎 扎实实地开展评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 1. 1. 1.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 , , ,狠抓落实 狠抓落实 狠抓落实
26、 狠抓落实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学校领导高度重 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 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升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个政治 高度来认识,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 作来抓。校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听取评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评建工作,解 决评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4 年 5 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 责人为成员的教学工作评建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各学院、部(处)成立了相应 的评建工作机构。2007 年 3 月,调整了教学工作评建领导小组,并于 5 月成立了迎评 创优
27、领导小组和迎评创优指挥部,指挥部下设 6 个专项建设组和 8 个工作组。为了确保 评建工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切实整改薄弱环节,学校严格实行“一把手工程” ,建立 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定期召开评建工 作会议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评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各学院、部(处) ,各专项建设组 和工作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把各项评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年来,学校在加强领导的同时,狠抓落实,着力于建立评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为依据,制定了院级本科教学工 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课程评估等各项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
28、系;深入开 展各项教学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整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第二部分 评建工作 8 改,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 2. 2. 2.广泛宣传 广泛宣传 广泛宣传 广泛宣传, , , ,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 按照校、院、职能部门、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有计划、有步骤、深入细致地开展 宣传动员工作,每年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暨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 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关 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
29、见 ,深刻理解评估方案内涵和相关文件精神。 为了加强宣传力度,让评建工作深入人心,学校编印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 习手册 、 评建基本知识和评建简报 ;建立教学评估网站,组织全体师生学习评 建知识,开展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等媒体,在师生中进行以“学 校是我家,评估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增强了全体 师生主动投入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为学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奠定了良 好的思想基础,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通过评建创优工作,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利于牢固 树立 “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
30、教学质量是生命线, 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的观念,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对将我校建设成为本科教育强校 具有深远的意义。 3. 3. 3. 3.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 , ,有序推进 有序推进 有序推进 有序推进 学校制订了集美大学 20042007 年“迎评促建”工作方案等文件,对评建工 作进行科学规划,明确了学校评建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工作进程,做到任务具 体、责任到人、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学校评建工作分为六个步骤: (1) 2003 年 12 月2004 年 10 月, 准备工作。 调整学校和学院评估工作组织机构; 进行初步自查
31、摸底,并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和整改内容;制定评建工作计划和指标体系任 务分解书,明确职责要求。 (2)2004 年 10 月12 月,学习动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多 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兄弟院校考察, 学习评建工作的经验; 多次邀请评估专家来校作报告, 为教职工讲解评估的意义和评估方案的内涵;召开评建创优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9 认识,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 (3)2005 年 1 月2006 年 8 月,自评自建。通过校内自评,查找问题,制定全面 的整改方案,进行建设。2005 年 10 月11 月,开展校内第一次自评,通过组
32、织校内专 家随机听课、查看自评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集中考察、走访,召开座谈会、调阅试卷、 毕业设计(论文)等,查找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学校将 2006 年 确定为“教学质量年” ,制订了集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通过设立“教学示范岗” 、实施“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措 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2006 年 9 月2007 年 1 月,会诊和落实整改措施。根据自评情况进一步查找 差距,重点整改。校领导深入各学院调研,帮助学院理清专业发展思路,总结办学成绩。 各部门也按照学校评建创优工作要求,梳理自评支撑材料,进一步规范管理文
33、档。2006 年 12 月,开展校内第二次自评,邀请校外评估专家来校进行诊断性评估,进一步明确 努力的方向。 (5)2007 年 2 月11 月,冲刺攻坚。学校制定了评建创优工作倒计时的进程与安 排,着重解决突出问题。广泛征询教职工意见,进一步总结办学成绩,修改完善自评报 告。对评估支撑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编目。2007 年 5 月9 月,多次开展试卷、毕业 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等专项评估工作,10 月,接受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 作水平预评估,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做好 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 (6)2007
34、 年 12 月2008 年 12 月,接受现场评估与整改。2007 年 12 月,接受教 育部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根据教育部专家组评估意见,在随后的一年将进一步整改并向 教育部汇报整改情况。 4. 4. 4. 4.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 , , ,成效显著 成效显著 成效显著 成效显著 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期间,学校通过对办学历程进行全面梳 理和系统总结,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 特色更加鲜明。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牢固。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把人才培 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自开展评建工作以来,各项保证本科
35、教学的政策和措施更加完第二部分 评建工作 10 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得到了持续深入地推进, “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 质量是生命”的思想深入人心,全校形成了所有人重视教学,主要精力投入教学,一切 管理保障教学的良好局面。 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以改善师资 队伍整体结构为重点,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 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 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 、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建设,建立多样化的用人机 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近五年来,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36、,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共投 入 12.7 亿元,新建了工科实验大楼、克立楼、灿英楼、文科大楼、理科大楼、综合教 学楼、综合体育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教工活动中心、新校区学生食堂和生活服 务中心以及 25 栋学生公寓等功能齐全的校舍,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和专业实验室,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学管理更加规范。评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教学管理水 平。不断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的长效机制;建立了现代教学管理信息 系统,加强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管理水
37、平和效率。 教风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通过评建工作,广大教师更 加重视本科教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乐于奉献,涌 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基本理论 与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考研通过率逐 年上升,参加课外科技文化竞赛屡创佳绩,毕业生良好的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嘉庚精神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长期坚持和 大力弘扬的,实实在在地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评建工作中,它表现为 全体师生的团队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和统一的行为准则
38、。这种精神在大家的普遍认同 和自觉追求下,形成一种可感可知的优良校风。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共同营造出 浓郁的育人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内部凝聚力,激励广大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 学习中去,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为 广阔的空间。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1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1 1 1 1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1.1 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 集美大学
39、作为一所福建省重点建设的省属多科性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主动 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 科学、合理。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 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学校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1 1 1.1.1 .1.1 .1.1 .1.1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1. 1. 1. 1.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1)办
40、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全局, 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 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海峡西岸经 济区建设服务,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服务;在发展模式上,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 以水平较高和特色明显的优势学科为建设重点,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发展重点 上,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时要遵循教育规律,把培养人才作 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
41、心,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主旋 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 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求和内容。 (2)学校定位 学校有着科学合理而又清晰明确的办学定位: 第三部分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12 办学类型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 : : :教学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 办学层次定位 办学层次定位 办学层次定位: : :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 : : :发挥航海、水产学科的优势地位,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教育学、理学、文学、
42、法学多学科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带动整体学科水平 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 : :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 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 : : :用 20 年左右的时间,切实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把集美大学办成一 所面向世界、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海洋,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高 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2. 2. 2. 2.
43、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 , ,有效实施 有效实施 有效实施 有效实施 长期以来,学校重视校情分析,坚持科学规划,适时提出阶段性目标和建设任务, 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1)以校情分析为基础,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 集美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大学。从陈嘉庚先生 1918 年创办集美学校师 范部开始,已有近九十年的办学历史。根据学校办学基础、办学历史和服务面向等具体 情况,确定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一所教学型大学的基本认识和基本定位,将本 科教育作为学校的基础和立校之本,以发展本科教育为重点,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2)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学
44、校充分认识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市建设教育之城,以及建设集美文教区 给学校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以此作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1996 年制定了集美大学改革与发展总方案 、 集美大学改革和发展总体规划纲 要( “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 ,2001 年制定了集美大学“十五”规划和 2010 年发展规划纲要 、 集美大学新校区学科布局与发展规划 、 集美大学学科专业建设 “十 五”规划 、 集美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 、 集美大学校园建设“十五”规划 , 2006 年制定了集美大学“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 、 集美大学学科专业建 设“十一五”规划和 202
45、0 年远景目标 、 集美大学科研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 、 集美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 、 集美大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3 学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以及集美大学校园基本建设“十 一五”规划与 2020 年远景目标 。这些规划为集美大学的快速优质发展理清了思路,明 确了目标,都得到很好的实施。 (3)完成三件大事,提出三大任务 组建集美大学之初,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三件大事:实质性合并、本科教学工作评 价、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几年的努力,三件大事均得以完成。之后,校领导班 子在分析新形势、新机遇的
46、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新的三大任务: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 的培养质量;高质量、高起点地完成新校区建设任务。新的“三大任务”正在逐步完成 之中,发展过程状态良好。 (4)积极实施“十五”规划,取得明显成效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 , ,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 ,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 。 。全日制普通本 专科在校生由2001年9月的12
47、,217人,增加到2005年9月的20,453人;本科专业从34个增 加到49个;本科生占全校在校生的85%以上。学校总资产由2.53亿元增加到7.11亿元。 五年内共投入1亿多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由0.58万元增加到0.82万 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从106万册增加到159万册,电子文献从1个中文数据库增加到20 个中外文数据库,新增加了27.6万种电子图书,建立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 资料检索与借阅的自动化。建成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计算机校园网,为我校教学科研 和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因特网连接服务。共投资3.3亿元,完成了11.9万平方米的校舍 建设及新校区765亩土地
48、征用和场地平整等建设任务。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 , ,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 。 。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1月,教职 工总数由2,286人增加到2,471人,专任教师由958人增加到1,240人,其中教授由61人增 加到115人,副教授由329人增加到4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32人增加到105人,具 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331人增加到546人。 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 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 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 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 。 。 。承担省(部)
49、级教改立项3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建成省级精品课程7门, 省级网络课程4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不断取得优秀成绩。人才培养质量稳 步提高,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每年均居全省高校前列。 科研工作有了新发展 科研工作有了新发展 科研工作有了新发展 科研工作有了新发展。 。 。 。科研立项数从2001年的75项增加2005年的112项。科研经费第三部分 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14 从2001年的320多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051万元。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863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 长。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厦门市科 技进步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5) “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学校新的发展目标 在顺利完成“十五”规划的基础上,学校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提 出的“十一五”规划要点是: 到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将达到2.5万人,本科专业达到60个左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