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市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价报告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概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今年安排 800 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我市非遗工作实际情况,该项资金的使用主要分为 4 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非遗名录项目保护;第二部分用于非遗传承人资助;第三部分用于非遗的基础管理和宣传普及;第四部分用于非遗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与拍摄纪录电影项目总目标进一步落实非遗法 ,并按照今年实施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结合苏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围绕“十大文化工程”目标,紧扣科学保护、有效传承、合
2、理利用的主题,深入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年度绩效目标计划挑选 19 项名录项目和 19 位传承人项目进行扶持,完成相关项目资料的整理、收集和录音录像资料的制作及作品制作等;完成 4个名录项目和 4 个传承人项目进行集中拍摄录像;落实对 11 位年满65 周岁无经济来源的传承人和 131 位年满 65 周岁退休或退养,有稳定收入的传承人的生活补助;完成非遗进校园推广、与故宫合作(展览)项目、参与国家级、省级非遗活动及举办市级相关非遗活动、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评估工作、非遗立法后续工作、对保护单位及非遗保护工作者进行培训;完成 8 个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资料的收集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本项
3、目根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结合苏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围绕“十大文化工程”目标,紧扣科学保护、有效传承、合理利用的主题,800 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7 年初,我局根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经过申报、专家评审等规范程序,制定、申报了 2017 年度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具体项目绩效的预期目标,内容分四大类 51 项,包括第一大类非遗名录项目专项经费 23 项(投入 280 万元) ,第二大类非遗传承人专项经费 23 项(投入 180 万元,其中包括传承人补助经费 47万元) ,第三大类非遗宣传及活动经费
4、经费 2 项(投入 140 万元) ,第四大类数据库建设和手艺苏州纪录片拍摄经费 3 项(投入 200 万元) 。从 2017 年底考核情况来看,各子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入选的 19 项名录项目和 19 位传承人项目都在资金下达前和苏州市非遗办签订了资金使用责任书,并按照责任书规定的任务完成相关项目资料的整理、收集或录音录像资料的制作及作品制作或传承人培养等任务;通过公开招投标,聘请专业的制作公司完成了 4 个名录项目和 4 个传承人项目的集中拍摄技艺流程录像;落实了对 11 位年满 65 周岁无经济来源的传承人和 133 位年满 65 周岁退休或退养且有稳定收入的传承
5、人的生活补助;此外,还完成微博、微信及非遗进校园推广、与故宫合作(展览)项目、对传承人、保护单位、非遗保护工作者进行培训,开展第一次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培训及评估工作等预期目标。项目管理成效1、健全制度,规范各项程序我局根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版) 规定,组织了 2017 年度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和专家评审,同时,在下达资金前和所有项目承担单位和传承人签订了责任书,并在 2017 年底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由于较为严格地执行了制度和程序,因此 2017 年度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的目标,也为今后
6、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打下了基础。2、管理较好,基本落实到位 各市(县) 、区文化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项目承担单位和传承人能够根据该办法规定,积极组织、协调,抓好专项资金的落实。从考核情况来看,2017 年专项资金落实情况总体上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传承人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项目保护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并与市非遗办签订责任书。二是能够按照规定,及时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保护和传承。三是专项资金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保留工作台账、拨付凭证等,做到专款专用。3、积极引导,使用效益明显绝大部分涉项责任单位和传承人能够根据签订的责任书要求,详细制定相关非遗项目的实施计划,有效保
7、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考核结果来看,大部分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传承人按责任书要求已基本完成项目,相关绩效作品、出版物、录音、录像等日前已及上交市非遗办集中收存。4、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非遗保护是一个跨度广、历时长的大项目,仅仅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的,努力发动广大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进来,可以让非遗保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17 年,我市非遗保护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618 万元,涉及剧装戏剧制作技艺、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等多个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有利于财政资金在未来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非遗保护引导、扶持工作。另外,2017 年我市继续推
8、进非遗进校园工作,针对市区相关学校情况和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授课、讲座、展演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活动,涉及灯彩、剪纸等内容,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有机会直接接触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了他们对非遗项目及地方特色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5、广泛的宣传与推广,让非遗保护的影响深入群众非遗保护在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更需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只有在得到更广大群众的认可,该项活动才能更顺利、更有效的进行下去。因此,更广泛的宣传与推广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2017年开展了诸如“市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体验活动” 、与苏州博物馆合作“苏艺天工”展等体验、展演、展览活动,
9、让市民多方位的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部分项目缺乏计划,无法按时完成项目。截止 2017 年底,绝大部分涉项责任单位和传承人已按计划完成了当年的项目,但是,仍然有少数单位尚在落实任务的周期之中。究其原因,少数单位和传承人在签订责任书时缺乏计划性,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直接影响到专项资金使用效果。2、后继乏人,项目传承存在危机。大多数非遗项目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学习周期较长、进展缓慢,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较其他行业,收入偏低,因此,年轻人普遍不愿学习,导致大多数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危机,如当年扶持的项目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后塍竹编等均面临此类困境,获
10、得的专项资金往往只够用于做一些资料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危机。3、僧多粥少,专项资金数量有限。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 159 个,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334 名,虽然 2017 年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拨款已增至 800 万元,但还是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难题,每年确定保护项目时都要面临艰难抉择。每个获得资金的项目落实的资金数量也是杯水车薪,很难完全满足保护传承的资金需求。从已经进行的2017 年度项目申报情况来看,实际申报了 48 个名录项目、53 个传承人项目,累计申报资金 1541 万元,而实际能够在专项资金中落实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11、。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的建议1、完善申报制度,加强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使用责任制,从申报环节抓起,选好、选准项目,使专项资金发挥真正效益。在资金下达后,紧扣责任书明确的要求,坚持严格监管,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跟踪问效,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的投向,实行专人负责、专户管理、专款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果。2、拓宽资金来源,提倡生产性保护。专项资金下达后,要求各区、各单位给与相应配套。同时,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确保非遗项目保护计划顺利实施。此外,提倡民众基础较好、目前仍具有一定市场需求的非遗项目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增强非
12、遗的自身生命力。3、建议加强制约,资金跨年度下达。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前才能完成当年专项资金的申报、评审、审核等流程,专项资金到达责任单位和传承人一般在 6 月后,考虑到资金制约,建议是否可以在项目承担单位和传承人完成项目并通过考核后下达所有专项资金,但由于有的项目周期、跨度较长,必然部分专项资金将跨年度下达。4、建议根据实际,绩效目标当年申报。2017 年起,绩效目标要在前一年的 9 月份就完成制定和申报,但实际情况如上点所诉,2016 年的项目尚在完成周期内,也未进行绩效考核,就要确定来年的项目和目标,从操作层面来讲,不甚合理。建议绩效目标是否可以延续之前当年申报。5、加强传承人培养,给予政策性扶持。加强传承人培养工作,鼓励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定期开办技能培训班和提高班;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传承班,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办班等途径,培养专门人才;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各类非遗展览活动,在高平台上开拓眼界,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准。同时,对从事、继承、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个人、集体,给予明确的奖励及相关政策倾斜,吸引年轻人的加入。(标注:项目概况、项目总目标、年度绩效目标由软件自动从申报表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