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体解剖生理学.doc

上传人:jw66tk88 文档编号:406820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新陈代谢: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兴奋: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与动作电位是同义语) 。兴奋性: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AP)的能力。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通过耗能的过程,使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将经抗凝剂处理的血液置于刻度管(如比容管)中离心

2、后,血液被分为 3 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二者之间的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及血小板。血清:把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为血清。2.什么是易化扩散,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特点?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根据膜上蛋白质在物质转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形式:(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特点:a.饱和现象 b.立体构象特异性 c.竞争性抑制(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特点:a.离子的选择性 b.转运速度快 c.门控特性3.人体有哪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有哪些功能?人体

3、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的功能: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各种刺激。结缔组织的功能:具有支持、连接、充填、营养、保护、修复和防御等功能。 4.消化管的组成,何为呼吸道?消化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5.何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是什么?血浆晶体渗透压定义:由血浆中的电解质,尿素以及葡萄糖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体积具有重要作用。

4、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导致细胞脱水,皱缩;反之,引起细胞水肿甚至破裂。血浆胶体渗透压定义: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对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吸引组织液中水分进入血管,而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可致水潴留于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1.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征?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特征在于复极化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下降支和上升支不对称。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其

5、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过程(0 期)和复极化过程(1,2,3期) 。离子基础0 期为 Na+内流;1 期为 K+外流;2 期为 Ca2+缓慢持久内流与 K+外流;3 期为 K+迅速外流;4 期为静息期,此时离子泵活动增强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3.影响心脏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引起 0 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性状。4.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房-室延搁”的意义如何?顺序:窦房结发出的兴奋通过心房肌传播到整个右心房和左心房,同时沿着心房肌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迅速传到房室交界区,再经房室束和左、.右束支传到浦肯野纤维网,最后经浦肯野纤维网由心内膜侧向心外膜

6、侧的心室肌扩布,最终引起整个心室肌兴奋。特点:“两头快中间慢” 。“房-室延搁”的意义:一方面保证了房、室同步收缩,另一方面又避免出现房、室收缩重叠,从而使心脏各部分能有序、协调的活动。5.心肌快和慢反应细胞的电生理特征有何不同? 快反应动作电位(AP) 慢反应动作电位(AP)AP 波形分5个期:0、1、2、3、4期 AP 波形分3个期:0、3、4期电位幅度高 电位幅度低0期去极化快 0期去极化慢0期主要与 Na+内流有关 0期主要与 Ca2+内流有关具有快慢通道,以快通道为主 只有慢通道RP 大:-80mV 至-95mV RP 小:-40mV 至-70mVRP 稳定(普通心肌细胞) RP 不

7、稳定(自律细胞) RP 不稳定(自律细胞)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 通道阻断剂:异博定1.什么时心动周期、收缩压、舒张压?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2.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形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形成血压的另一个基本因素是心脏射血;决定动脉血压的另一个因素是外周阻力;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可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

8、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主要有哪两类?神经调节-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体液调节-血液和组织液中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活动的调节作用。4.心交感神经或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律和血管平滑肌有何影响?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舒张。5.心血管反射中的升压反射有哪些?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6.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升压作用?血管紧张素原(肝合成)肾素(肾近球细胞分泌)血管紧

9、张素(十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主要存在于肺血管)血管紧张素(八肽)强烈收缩血管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氨基肽酶 A血管紧张素(七肽)醛固酮升高 使肾脏保钠保水、排钾,血压升高学习要点1.心脏射血过程(P117)2.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P106)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膜内点位比膜外电位约负 90mV。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与骨骼肌相同,即静息状态下肌膜主要对 K+的通透性较高,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因此,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K+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的结果。静息电位的产生(P45):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主要对 K+具有通透性,由于细胞内液的 K+浓度远

10、远高于细胞外液,于是 K+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顺化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从而导致膜外正电荷增多而电位升高,膜内正电荷减少、负电荷相对增多而电位降低,这就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此电位梯度具有阻碍 K+继续外流的作用。随着 K+的不断外流,阻碍 K+外流的电驱动力也不断增大。当促使 K+外流的化学驱动力与阻碍 K+外流的电驱动力达到平衡时,K+向细胞外的净扩散停止。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便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形成了静息电位。3.心输出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概念: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流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率和搏出量心率受自主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增快;迷走神

11、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减慢。影响心率的体液因素主要有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甲状腺素,心率也受提问的影响。搏出量的影响因素: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4.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组成: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接通路) 、动- 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通路: a、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真毛细血管后汇集到微静脉的通路。其血流主要受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调控。b、直接通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动脉的通路。直接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很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

12、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经脉。c、动-静脉短路血液从微动脉经动- 静脉吻合支直接回到微静脉的通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5.心脏与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P130P133)6.体液调节(P134P136)7.血压及血流的关系(P122)8.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P128)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被重吸收回血液,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当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有效滤过压K+外流,后膜去极化 Cl-内流产生兴

13、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特点:为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表现突触前末梢膜(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是Ca2+依赖性的。3.外周神经递质及受体的种类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外周神经递质的受体的种类: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突触前受体。4.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所发生的作用(P305)5.中枢抑制的类型及机制(P309)类型: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机制见书 P309.4.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P318)概念:与脊髓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当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

14、射称为牵张反射。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5.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对内脏活动的调节(P324 至 P328)6.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P304)种类: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和肽类等。7.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P30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纤维和效应器组成,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单线式联系;辐散式和聚合式联系;链锁式和环式联系。8 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特征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征:特异性投射系统从体表到大脑皮质的投射,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径路都是专一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征:它是不同感觉传导路的共同上传路径,其投射纤维广泛终止于大脑皮质广

15、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9.试叙述脊休克的定义及产生机制。脊休克:当动物的脊髓和高位中枢离断后,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试叙述脊休克的定义及产生机制。产生机制:正常情况下,脊髓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进行活动的。脊休克的发生是由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控制,特别是失去了大脑皮质,前庭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下行纤维的对脊髓的异化作用,使脊髓自身的活力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以致一段时间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10.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及意义生理特征 慢波睡眠 快波睡眠脑电图 同步化慢波 去同步化快波眼 无快速眼动 出现快速眼动肌反射及肌紧张 减弱,人有较多的

16、肌紧张 肌肉几乎完全松弛,部分肢体抽动心率及呼吸频率 减慢但不显著 加快,变化不规则血压 降低,但较稳定 升高或降低,变化不规则做梦 偶尔 经常唤醒阈值 低 高生理意义生长素释放明显增多,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促进儿童生长脑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成人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增强记忆功能9.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定位(P313)10.内脏感觉与痛觉(P316)1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P319)12.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对机体运动的调节(P320)13.学习记忆的过程及机制(P333)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有哪些特征?(1) 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性; (3)绝

17、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2.兴奋在反射中枢传播有哪些特征?(1) 单向传递;(2)中枢延搁; (3)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5) 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3.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它们的不同这是由轴突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以及这些递质与突触后膜的不同受体相结合来决定的。EPSP 沿着轴突传导去影响其他神经元,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IPSP 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因而出现抑制效应。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

18、起神经兴奋或抑制。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 化学 -电”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的过程。 (1).EPSP 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 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 Na+),导致 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2).IPSP 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 Cl-通透性增加,Cl- 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特点:a、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 Ca2+内流引发的;b 、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

19、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c、EPSP 和 IPSP 都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 d、EPSP 和 IPSP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EPSP IPSP突触前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递质的性质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 Na+、K+尤其是 Na+通透性增加 Cl-通透性增加突触后膜电位 去极化 超极化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性 增加 降低在信息传递中作用 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易位 突触后膜神经元不容易产生动作电位4.下丘脑对内脏调节的功能有哪些?(1)调节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2)调节体温;(3) 调节摄食活动;(4) 调节水平衡;(5)调节情绪反应;(6)控制生物节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