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4057092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二 0一四年五月2目 录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3二、入学要求 3三、基本学制 3四、培养目标 3五、职业岗位 3六、人才规格 4七、主要接续专业 5八、课程结构 6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6十、教学计划与学时安排 .14十一、毕业条件 .16十二、教学实施 .16十三、教学评价 .17十四、专业师资配备 .18十五、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203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环境监测技术(0218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

2、制三年(中职教育全日制)四、培养目标主要面向环境监测及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掌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化学检验员、外业采样员、水处理工、室内空气处理工等职业岗位要求,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五、职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环境监测及环境污染治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检验员、外业采样员、水处理工、室内空气处理工等工作

3、。具体职业岗位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下表所示: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岗位性质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门化(技能)方向1 检验员第一任职岗位核心岗位化学检验工(四级) 化学分析与检测2 外业采样员 迁移岗 水环境监测工(四级)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3 水处理工 发展岗 三废处理工(四级) 水质监测与治理4 室内空气处理工 发展岗 三废处理工(四级) 空气监测与治理注 1:带“”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由学生根据各自情况选考。4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2

4、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5具备借助词典解决外文技术资料的初步能力。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8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适应环保行业从业要求。(二)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1具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能力。2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的能力。3掌握化学实验技术、分析化学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4具备阅读和理解分析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能力。5具备识读一般环保工程运行图的能力。6能正确选择、熟练使用与维护常用分析仪器的能力。7熟悉国家标准和国家监测规范,能

5、正确使用国家标准、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行业监测规范方法标准;8能够进行常规项目的监测和应急监测;9掌握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能进行设备运行检测、故障处理和排除。能进行一般水质分析与化验;10具备本专业相应的 12 个工种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三)专业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本专业各专门化(技能)方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是化学检验。1 化学检验(1) 能熟练使用常见分析器具(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等)(2) 能校准、维护常见分析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等)5(3) 能根据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实验操作(4) 会预处理样品(水、气、固)(5) 会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测定

6、常规检测项目(总硬度、pH、DO、COD、BOD5、六价铬等)(6) 会分析测定数据误差来源(7) 会使用常见大型仪器(气相、液相、紫外、原子等)(8) 会使用常见便携设备(臭氧检测仪、PM2.5 速测仪、甲醛分析仪等)(9) 会维护、校准常见便携设备(臭氧检测仪、PM2.5 速测仪、甲醛分析仪等)2 外业采样(1) 会布设采样点(水、气、固)(2) 会采集样品(水、气、固)(3) 会测算流量(水、气)(4) 会制备固废样品(5) 会保存、运输样品(水、气、固)(6) 会测量采样环境参数(温度、气压等)3 水处理(1) 会识别环保机械参数、性能指标(2) 会安全规范操作环保机械、环保设施(3)

7、 会识读简单机械图、电路图(4) 会加料操作(5) 会按工艺参数要求控制 pH、电位、絮凝量4室内空气处理(1) 会识别室内装修材料、汽车内饰材料(2) 会分析室内空气污染源(3) 会设计室内空气治理方案(空间测算、投药量估算)(4) 会安全、规范、文明施工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减排技术、环境工程、工业分析与质量管理、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本科:酿酒工程。6八、课程结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等。公共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以及其他自

8、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一)公共课程1德育环境化学分析与监测水环境监测空 气 质 量 监 测土 壤 监 测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水处理技术拓展课程90 个左右教学项目大气处理技术固废处理技术环境评价技术60 个左右教学项目 30 个左右教学项目清洁生产德育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语文7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

9、会教学大纲 、 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本课程的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法纪法制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掌握职业道

10、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语文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

11、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3数学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4英语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8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

12、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5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6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

13、容中体现专业特色。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7公共选修课由学校根据区域发展状况和自身情况,可开设心理健康、普通话、专业英语、应用数学、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现代科学技术及各类专题讲座(活动)等。(二)核心课程1 环境化学课程任务:围绕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用化学

14、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课程目标:通过讲授和实验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分析与监测9课程任务:通过典型水样分析、监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必备的分析检验技术;掌握典型样品化学检验的核心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

15、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析与监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能对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做出科学的评价;掌握实验室安全规范、规程,具备化学检验的核心技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熟练掌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分析监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对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分析监测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3水环境监测课程任务:通过典型水质监测项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

16、掌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必备的水质监测技术;掌握典型水质监测项目的核心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根据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及类型,制定污染源调查方案。能依据方案进行污染源的调查,能测定污染源流量和排放浓度;会依据各项原则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能进行地表水采样点的布设,能使用采样器采集水样,能正确的保存水样并将其运回实验室。会制定地下水监测方案,能正确的采集地下水样。能根据水样特点对水样进行预处理

17、操作,能使用仪器对水样物理性质、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进行检测,能分析所得数据,能判断水质优劣,具备典型水环境监测的核心技能。4空气质量监测课程任务:通过典型空气质量监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典型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核心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10教学目标:掌握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种类及主要危害、空气中分子态污染物的种类及主要危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用各种空气监测仪器,对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

18、粒物、各类主要污染气体进行测定,会进行监测数据的正确处理,会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结果分析计算、会分析监测结果的质量。5土壤监测课程任务:通过典型土壤监测项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土壤监测的基础知识;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核心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测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国标法进行常见土壤监测;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查阅和理解土壤监测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了解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物质及其特点;了解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方法及土壤污染物

19、主要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具备土壤监测的核心技能。(三)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在开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的需求、区域经济特点和办学特色确定的专门化(技能)方向课程,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1 生活与化学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体验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课程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0、,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体会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CAD制图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计算机辅助制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11课程目标:通过项目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基本技能,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基本的了解;能承担企业的辅助设计的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吃苦耐劳、爱

21、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3 给排水工程课程任务:通过项目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给排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维护、管理环保工程正常运作。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目标:培养具备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适应环保工程需要,维护环保工程正常运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4 水处理技术课程任务:通过典型水样处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水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处理工艺图的识读能力;能识别常见水处理工程部件

22、,具备工艺参数控制的能力,能分析、处理运行中的常见事故;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污染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水污染控制典型生产任务的工艺设计和设备运行的基本职业能力;会进行工艺参数控制,能测试效率指标,会操作设备运转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具备操作常见水处理工艺的技能。5 大气处理技术课程任务:通过大气污染处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处理的基本流程,会燃料的燃烧计算,

23、会估算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会操作除尘器进行参数控制,会分析空气净化设备运行机制。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会进行燃料的燃烧计算,以适应燃煤发电站的工作岗位;会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进行分析估算,以适应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的工作岗位;会对除尘器的运行与管理进行控制分析,以适应除尘技术设置和运行管理的工作岗位;会对气体污染物12的净化设备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以适应气体污染物净化和运行管理的工作岗位。6 固废处理技术课程任务:通过常见固废处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固废处理的基础知识

24、;掌握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与分选,固体废物的固化与热解,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与资源化以及污泥的浓缩与脱水;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掌握固体废物的控制方法和操作技能:掌握固体废物的采集、运输与转运,会进行城市垃圾收集路线设计;掌握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分选、焚烧及热解技术,会进行垃圾焚烧发电设计;学会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会对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设计。

25、7 清洁生产技术课程任务:通过典型清洁生产工艺等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清洁生产的理论及清洁生产审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清洁生产是一种适用于工艺、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预防性战略的不断运用,以追求经济的、社会的、健康的、安全的和环境的效益。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清洁生产的理论及清洁生产审计方法,便于学生在生产岗位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物耗和污染物排放,自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8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任务:通过检测食品理化指标,使学生掌握高水平的食品理化指标的检

26、验技能,熟悉食品分析检验的任务与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通过项目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熟悉食品检验常见任务、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提高学生应用化学检验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9 化妆品检测技术课程任务:通过检测化妆品理化指标,使学生掌握高水平的化妆品理化指标的检验技13能,熟悉化妆品分析检验的任务与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

27、基础。课程目标:通过项目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妆品检验常见任务、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提高学生应用化学检验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10 .环境评价技术课程任务:通过编写典型环境评价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环境基本数据和资料的获取途径;具备统计、处理各种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具备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的能力;熟悉常见环境治理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通过编写环境评价报告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获取

28、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数据与资料,以适应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工作岗位;会对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以适应环境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的工作岗位;会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适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会提出一些环境治理的措施和方法,以适应环境规划或管理部门的工作岗位。(四)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必修的实习训练,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专门拓展课程学习过程中或学完后,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通过综合实训,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五)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应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注

29、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顶岗实习的任务主要是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生产环节、生产组织与管理,熟悉所在实验室及班组的生产任务,不断深化和充实专业知识,熟悉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各工作岗位要求;在带教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上岗工作能力,并了解新仪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学校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与实习企业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落实企业带教师傅和学校管理指导教师,制订并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顶岗实习形式应14灵活多样,可采取毕业前集中实

30、习或工学交替等多种方式。顶岗实习成绩应根据带教师傅评价、学校管理指导教师评价、学生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十、教学计划与学时安排(一)基本要求说明每学年为 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 40周(含复习考试) ,累计假期 12周,每周 30学时计算;顶岗实习按每周 30学时(1 小时折合 1学时) ,3 年总学时数为 3 0003 300。校内课程一般以 1618 学时为 1学分。顶岗实习以 1周为 1学分,共 40学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以 1周为 1学分,共 5学分。3 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 171。公共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1/3,并保证学生修完公共课程的

31、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学时约为总学时的 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课程设置中公共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小于 10%。(二)学时分配表各学年学时分配表周数 内容学年理论教学(含实验技能教学及专门化集中实训)顶岗生产实习复习考试机动 假期 全年周数一 34 3 3 12 52二 34 3 3 12 52三 40 40核心课程学时分配表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核心课程名称 总学时一 二 三 四 五 六环境化学 204 6 6分析与监测 170 2 4 4水环境监测 102

32、 3 3空气质量监测 102 3 315土壤监测 102 3 3合计 680 8 10 10 9(二)三年总学时及学分计划表三年总学时及学分计划表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一 二 三 四 五 六课程类别序号 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17 17 17 17 17 17各类课程学时数与总学时数之比1 职业生涯规划 34 2 2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4 2 23 经济政治与社会 34 2 24 哲学与人生 34 2 25 语文 204 12 4 4 2 26 数学 204 12 4 4 2 27 英语 170 10 3 3 2 2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 6 3 3必修课9 体

33、育与健康 136 8 2 2 2 2小 计 952 56 18 18 10 10952/28.7%10 心理与健康 17 1 111 创新创业课 17 1 112 公共艺术 17 1 113 专业英语 34 2 1 114 专业数学 68 4 2 2选修课15 专业语文 68 4 2 2公共课程小 计 221 13 1 1 5 6学生自行选定,最低应获得10个学分170/5.1%16 环境化学 204 12 6 617 分析与监测 170 10 2 4 418 水环境监测 102 6 3 319 空气质量监测 102 6 3 320 土壤监测 102 6 3 3专业核心课程小 计 680 40

34、 8 10 13 9680/20.5%21 生活与化学 51 3 322 CAD 制图 68 4 423 给排水工程 34 2 224 水处理技术 51 3 325 大气处理技术 68 4 426 固废处理技术 34 2 227 清洁生产 51 3 328 食品检测 34 2 229 化妆品检测 51 3 3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程30 环境评价 51 3 3合 计 493 29 7 5 7 10学生自行选定,最低应获得20个学分340/10.3%16顶岗实习 1020 40 1020/30.8%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150 5 根据学校安排 150/4.5%总学时、总学分、周学时 3312 171

35、 34 34 35 35 3312/100%十一、毕业条件本专业毕业的最低学分为 171学分,其中公共课程为 5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为 40学分,公共选修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为 30学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顶岗实习 45学分。十二、教学实施(一)教材选用1公共课程应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的国家规划教材。2核心课程应选用与浙江省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相一致的教材。3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可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校本教材。(二)教学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公共课程教学

36、要求公共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注重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运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专业课教学要求专业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课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积极创设工作情境,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仿真实

37、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使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应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配合就业与继续进修的需求,并兼顾培养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或继续进修所需基本知能。实习实训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17和职业技能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应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

38、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三)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要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要求,根据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反馈,不断改进。通过教学管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教学实施管理由学校建立统一的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要求,根据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质量监控与总结反馈,不断改进。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至少修满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中规定应修满的学分,并按教学周期进

39、行滚动修改。2教学资源管理由教导处、专业组对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工场)进行合理调配,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注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3教学过程管理按照教学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由教导处、专业组建立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的教学监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4教学业务管理由教导处、专业组对本专业的教学业务工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5教学质量管理由教导处

40、、专业组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十三、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功能教学评价对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18教学评价要注重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指导作用,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2教学评价原则与方法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应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要坚持终结性评

41、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等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应特别注意适时、适当地引入行业、企业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并注意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考核与评价,以使学生适应行业、企业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与机制;不同课程、教学项目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操作规范、熟练程度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文化基础课可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专业课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应

42、采用典型职业活动完成情况评价,可以通过实操、项目、作业完成情况评价配合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识等。不仅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专业课的考核项目和考核方法确定后,再制订详细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按照规范操作仪器、设备、工具的使用情况、完成考核任务后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工作安全等考核要素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十四、专业师资配备1专业师资配备原则专业师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应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43、) ,建立适应本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符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结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师资(教学团队)应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师傅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教学团队)队伍。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本专业相关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专业带头人应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的职业资格,在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教师业务能力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19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

44、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2专业师资配备要求依据省编标准,按本专业年招生 4个班学生规模备齐教师,专任教师人数应达到 12人,兼职教师应达到 26 人,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全部由本校专职教师任教、专业拓展课程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任教的要求。80%以上专业教师应具有高级工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以上的专业教师应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50%以上专业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40%以上教师具有二个或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师资结构见下表。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专业头人 骨干教师 一般教师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 企业指导师傅13 人 4 6人 68 人 26 人 若干(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45、需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对中等职业教育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方面起到领军的作用。其主要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调研,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召开行业企业一线实践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学团队建设;主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主持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等。(2)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在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善于将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

46、相结合;对中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专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运用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相关工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的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3)一般教师一般教师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对专业一般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下行业企业锻炼、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47、20(4)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的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与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6)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的相应岗位能独挡一面;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其主要工作有: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在本企业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具体负责学生在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反馈学生的在岗情

48、况,发现问题与学校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负责学生顶岗期间的考勤、业力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十五、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落实,本专业应建成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具备实训、教研及展示等多项功能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需要。其中校内实训基地需建设核心实习(实训)室、专门化方向实习(实训)室和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校内理实一体课程实施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有力的支撑。校外实训基地为中职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

49、为了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能满足现场课程教学,满足设备及系统的认识、结构特点的演示、设备安装等要求,便于开展理论传授、自主学习、讨论、任务训练、成果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二是能满足工作情境的创设,满足现场实训和现场实习的要求,布局要灵活;三是能应用于本专业相关工种的考证和培训,设置与本专业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关的装置、考位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为核心实习(实训)室和职业技能鉴定站两大类。校内实训基地应能满足产学研共同体建设的需求,建设专业实训工场。即校内实训基地要与行业企业共建具有真实职业场景的教学场地,以保证理实一体的教学,将以前的教学从课堂搬到实训室,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开展教学。所以,校内实训基地一是要建设职业场境鲜明、布局灵活的专业实训实验室;二是要建设按照企业实境构建的教学实验室。2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要采用企业运营模式来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做到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聘任能工巧匠指导生产性实训;形成企业运作的长效机制。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结构框图如下:222校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