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企业所得税法及会计准则下 会计处理的差异与调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于长春教授,【主要内容】,一、会计与税务差异概述:目的、原则、计价基础等 二、收入上的差异:收入的范围、收入确认、视同销售、其他收入 三、资产的差异:资产计价、成本、费用、损失等 四、税前扣除的差异:一般扣除、特殊扣除,一、会计与税务差异概述,(一)影响税收与会计差异的因素 1、一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 2、一国的税收体制和主体税种 3、一国的会计核算体制 4、会计与税收差异解决的方式,(二)会计与税务目的不同,(三)原则的差异,(四)税法的特殊原则,1、税收优先原则; 2、权责发生制原则; 3、真实性原则; 4、实质重于形式
2、原则; 5、实现原则,(五)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变化,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特别扣除、不得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六)计价基础差异,二、收入上的差异,(一)收入的含义 会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税法: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1、经济学资产总量增加=所得 2、资产负债观的所得=净资产增加 其中,货币性收入包括现金、存款、应收帐款(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
3、豁免。 非货币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及有关权益。 货币性收入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非货币性收入条例第13条要求以公允价值计价。特别规定公允价值是市场价格,(二)收入的确认标准,1、收入确认基本原则趋同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税收确认的条件 (1)企业获得已实现经济利益或潜在的经济利益
4、的控制权, (2)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3)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 3、目前流转税收入的确认标准 (1)结算手续 (2)收款凭证 (3)合同约定 (4)移动,(三)收入的计量,1、会计的计量 已收或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通常为已收或应收金额。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通常为现销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2、税收的计价 公允价值(市场价格);组成计税价格;国家定价;预约定价 3、收入的计量方法,(四)价外费用,1、会计核算:据其性质进行会计分类,分别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应付款”或冲减“财务费用”。 2、税法规定:着眼于反避税的需要,要求作为商品销售额的组成
5、部分计税。营业税为避免重复征税,允许凭合法、真实、明确的票据扣除。 3、售后回购:因主要风险的报酬未转移,不作销售,收到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大于原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例:A公司于5月1日向公司销售商品,价值100万,增值税17万,成本80万。公司应于9月30日以110万购回。,借:银行存款117 借:财务费用 2贷:库存商品 80 贷:应付帐款 2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 17应付帐款 20 借:库存商品 110贷: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 18.7银行存款 128.7 借:应付帐款 28财务费用 2贷:库存商品 30,(五)税法与会计准则、制度关于收入确认的主要差别,1、主要差
6、别 (1)合同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款的 (包括分期收款销售) (2)会计上不能采用完成百分比法核算的长期合同(建造合同和长期劳务合同) (3)利息、租金 (4)长期股权投资 (5)按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2、长期合同,(1)长期合同符合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应按完工百分比法。(这与税法规定完成工进度相同) (2)完工进度的确定 已完工的测量;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3)提供长期合同的工程或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
7、估计的情况 已发生成本能够收回,按成本确认收入,不产生利润 已发生成本预计无法收回的,不确认收入,形成损失 税法规定:提供工程或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均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超过180天要按外出经营活动报批。,3、利息、租金,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会计上对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债券)、贷款和应收账款采取实际利率法。 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会计上出租人应采用直线法将收到的租金在租赁期内确认为收益,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应采用比直接法更系统合理的方法。,4、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上对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以下、又没
8、有活跃市场报价的股权投资采取成本法;对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的联营、合营采取权益法; 对公允价值计价的股权投资直接确认损益。 税法基本类似成本法,不按公允价值计价。,5、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1)新税法第五条首创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概念,并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不同,从根源上和性质上来看,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获得的收入。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纳税收入的重要组成,
9、只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如国债利息收入等。 (4)不征税收入和政府补助示意 广义的财政拨款:增加国家投资的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拨款;技术改造资金、定额补贴、研发补贴等;贴息贷款;先征后返、即征即退(包括所得税);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土地使用权、天然林。 政府补助:技术改造资金、定额补贴、研发补贴等;贴息贷款;先征后返、即征即退(包括所得税);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土地使用权、天然林。 (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银行存款等 贷:递延收益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随着有关长期资产的使用,在使用期限内平均分配,计入损益。 (6)与收益相关
10、 用于补偿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费用或损失的,先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费用的期间内,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6、非货币性交易,(1)会计与税法规定比较: 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无法取得的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 A.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视同销售; B.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以及利润分配,应当视同销售; C.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不再视同销售; D.将资产货物、劳务等用于国外分支机构,应视同
11、销售。,三、资产和负债的处理,(一)资产和债务的计税基础与帐面价值 1、税法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同。 2、所得税法基于交易实现原则,对公允价值计价或因重组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3、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4、“交易性金融工具”将来可能税法也趋向公允价值计价。,5、资产的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当企业收回
12、该资产的帐面金额时,就计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应税经济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如果这些经济利益是不纳税的,那么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金额。 示例:一台机器的原值为150,累计折旧为90 ,则账面金额为60 计税累计折旧为50计税基础为100. (150-50),6、负债的计税基础,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帐面金额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对于预收收入,所产生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金额减去未来期间非应税收入的金额。 示例:应付利息账面金额50,利息费用在实际支付时可抵扣。计税基础0。,7、暂时性差异账面金额 计税基础 = 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
13、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减少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用 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 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 所得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资产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8、暂时性差异Vs时间性差异,(1)利润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 (3)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当期发生会对以后期间计税产生影响的事项,9、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应税暂时性差异x 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x 税率 =递
14、延所得税资产,为未来支付的 所得税预提 的一项准备,节省未来所得税的一项资产,10、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事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资本化标准及折旧差异;长期待摊费用的差异;收入确认差异;超过工资总额14%的福利费用;超支的业务招待费;子公司的税后分利, 费用和损失;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等。,(二)存货的比较,1、存货与税法规定区别与联系 2、存货成本的确定(原则相同) (1)存货成本中的借款费用;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或销售状态的财税200780号 (2)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不用后进先出法 (3)存货的期末计价准备金不得扣除,只有实质性损失允许税前扣除,(三)固定资产处理的比较,1、固定资产界定
15、(相同) 2、固定资产成本分期付款取得、弃置费用 3、固定资产折旧折旧范围、方法、年限 4、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5、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6、固定资产界定 (1)固定资产定义税法与会计基本一致. (2)会计的标准: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税收的标准: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4)差别在于弃置费用和资产定义差别导致的准备,(5)会计规定: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16、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场地清理等义务。 借:固定资产 借:成本费用贷:预计负债 贷:固定资产折旧 借:财务费用贷:预计负债 (6)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生态恢复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如改变用途,不允许扣除,已经扣除的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7)区别:计入固定资产成本VS当期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7、会计上不提折旧的范围: (1)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2)土地 8、税收不提折旧的范围: (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与经
17、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9、折旧的年限 会计:不再明确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和固定资产的预计净产值率。(董事会决定) 税收: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净残值:合理估计与会计准则相似。 10、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 :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从事开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企业,在开始
18、商业性生产之前发生的费用和有关固定资产的折耗、折旧方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11、折旧的方法,会计: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数法 税收:原则上是直线法。 (1)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船舶工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化工、医药生产企业的机械设备。 (2)对促进科技进步,环保,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状态的机器设备,可偏短。 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或按40%加速提取折旧。,12、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1)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 (2)条件:当前可售极可能出售 (3)计量原则 预计净
19、残值公允价值处置费用 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作减值损失 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13、修理 (1)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条件: 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大修理支出、改良支出、装修费用 (2)税法规定 大修理支出的界定: 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摊销 租入的固定资产按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摊销 大修理支出, 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摊销,(四)金融工具,1、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公允价值税收:历史成本 2、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实际利率确认
20、利息收入税收: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 3、交易性金融负债,(五)无形资产,1、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有条件资本化VS加计扣除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减值VS摊销税法规定:摊销年限不少于10年; 法律或合同协议中规定使用年限的, 按该年限摊销。,3、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会计处理: (1)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有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 (2)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律规定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情况,如企业经过努力,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或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及企业的历史经验等,来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的期限。
21、 (3)如果经过这些努力,确实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再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再按照使用寿命有限无形资产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税收处理: (1)法定有效期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受益期孰短年限; (2)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受益期 (3)没有受益期限的或自行开发的,10年,4、无形资产摊销的不同,会计处理: 根据确定的使用寿命摊销,可以留存残值,增加产量法 税收处理: (1)法定有效期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受益期孰短年限; (2)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受益期 (3)没有受益期限的或自行开发的,10年,5、摊销
22、的范围不同,税法上不能摊销的无形资产 (1)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 (2)自创商誉; (3)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4)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不能摊销的无形资产 对于根据可获得的情况判断,无法合理估计其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照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需要至少于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6、内部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 (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首先在研究
23、开发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管理费用) 税法处理: (3)加计扣除 (4)条例第67条规定,外购商誉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和清算时扣除 (5)会计准则规定不摊销,测试减值,7、投资性房地产,(1)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 (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折旧、减值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会计:反映市价变动 税收: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处理原则,(六)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符合特定条件的
24、,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固定资产: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 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条件: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所在地存在活跃市场;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信息 不计提折旧和摊销,期末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投资性房地产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税收:成本模式,不承认减值准备,折旧年限不同企业拥有房屋,购买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估计使用年限40年,净残值0,直线法折旧。CA TB 投资性房地产 975 95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七)长期股权投资,1、成本法VS权益法 2、权益法下初始
25、投资成本的调整损益的确认超额亏损的确认:纳税调整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 4、会计:成本法、权益法 5、 成本法 权益法 子公司 重大影响以下, 联营企业投资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合营企业投资 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6、权益法核算的有关问题,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1)比较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2)投资成本大:商誉,不调整投资成本,税收与会计确认金额相同 (3)投资成本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计税基础不调整,(八)债务重组,1、会计处理: (1)债务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偿债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利得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
26、值之间的差额,按照资产处置处理。 (2)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或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重组债权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向从中扣减受让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2、偿债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1)金融资产(权益性工具) 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估值 (2)其他资产 资产本身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 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资产活跃市场的,在市价基础上适当调整 (3)其他情况,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涉及或有应付(或者应收)金额的处理,债务人: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债权人:或有应收金
27、额,不予确认4、债务重组的税收处理 (1)债务人:重组债务账面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重组的收益纳入应税所得额 (2)债权人:重组债权账面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差额债务重组的损失 以抵债资产账面值与公允值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涉及流转税及所得税) 对资产转移时确认,以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损益,计入所得额。 货物涉及增值税,不动产和固定资产涉及营业税。 换出的是使用过的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按4%征增值税减半征收。 以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和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所得额。,四、税前扣除的差异,(一)税前扣除的总原则 1、一般扣除原则:税法第八条确定了税前扣除的相关性
28、、合理性原则 2、不得扣除原则:税法第十条等,规定不得扣除范围。 (1)股东个人费用不得在公司扣除; (2)体现社会经济政策; (3)资本性支出不得一次性扣除。 3、特殊扣除原则:规定特定费用支出扣除的方法和限制条件 (1)特殊扣除原则优于不得扣除原则 (2)两者都优于一般扣除原则 (3)相关性原则,税前扣除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收入相关(收入相关性) (4)合法性原则,非法支出不能扣除 (5)配比原则: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6)确定性原则: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7)
29、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前者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后者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应当分期扣除或计入有关资产成本。,4、税法扣除时的相关要求,(1)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2)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年度全部收回和部分收回时,应计入当期收入; (3)有些费用必须符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有些费用必须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5、扣除项目的特殊规定,(1)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 (2)合理的工资、薪金; (3)按照规定标准缴纳的基
30、本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 (4)住房公积金; (5)按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 (6)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 (7)不需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8)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9)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 (10)同业拆借利息支出; (11)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12)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13)汇兑损失; (14)符合标准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15
31、)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 (16)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17)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 (1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 (19)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 (20)企业参加财产保险缴纳的保险费; (2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 (2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用; (23)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 (24)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分摊的境外总机构的费用(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
32、的费用,并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25)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相关条件,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部分),6、不允许扣除的支出,(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税法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 (7)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 (8)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 (9)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10)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经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可以扣除); (11)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
33、(12)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7、工资薪金支出与职工薪酬,(1)条例第34条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扣除。 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会计规定 职工薪酬:与取得职工服务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其他支出均按实际发生数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支出,包括:构成工资总额的各组成部分:与国家统计局口径一致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如以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34、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辞退福利 (3)确认和计量原则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全部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辞退福利除外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负债金额,区别情况处理: 有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按照规定标准计提。 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缴纳的“五险” 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8、非货币性福利的处理方法,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按成本确定计入成本或费用的金额,销售成本的结转、相关税费等视同正常销售;以外购商品作为福利的,按照公允价值根据受益对象计入成本或费用。 无偿向
35、职工提供住房或租赁固定资产:根据应计提折旧或应支付租金,计入资产成本或费用。 提供给职工整体的非货币性福利,根据受益对象计入成本或费用,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计入管理费用。,9、股份支付,(1)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 (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税法:行权时允许税前扣除 (3)会计规定:为取得职工服务而授予的权益性工具或以权益性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如股份期权、股票等。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或其他方最终要授予股份或认股权等。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或其他方最终要支付现金。 等待期:从授予日至可行权日之间的期间 可行权条件:服务年限或业绩条件。 业绩条件分为: 市场条件
36、:如目标股价 非市场条件:如产品销售增长率 (4)处理原则 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取得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对职工股份支付的价值确定: 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现金结算股份支付: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当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成本费用和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每期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0、三项经费,(1)三项经费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第四十一条 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第四十二条 除国务
37、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准备金变成最高限。 以前年度余额的处理。 (2)计算三项经费的基础“工资薪金总额”如何确定?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3)管理费的扣除 企业(独立法人)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不得扣除,必须按独立交易原则作为管理劳务销售,开据劳务发票。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
38、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 (4)租金、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 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总分机构自动汇总作为一个纳税人,纳税人不能自已给自己支付这些费用。,(二)企业年金,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预计弃置费用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折旧与提取专项资金的区别,(三)准备金,1、税法原则上不允许扣除准备金,因此要正确区分准备金和预提费用; 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少数资产不计提减值(货币性资产、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 2、税法取消了应收账款的坏帐准备金; 3、税法第8条和条例第55条对金融保险有允许提取准备的例外规定。,电话:010-64565790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 邮编:10131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