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丝绸之路到wto》ppt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52053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14.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丝绸之路到wto》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丝绸之路到wto》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丝绸之路到wto》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丝绸之路到wto》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丝绸之路到wto》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丝绸之路到WTO,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始于我国的西汉时期,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全程7000多千米,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來,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

2、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魯番盆地。,丝路简介,张骞(?前114年),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他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他官至大行(负责外交事务,位列九卿),随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丝路初创,张骞拜别汉武帝图,张骞出使西域图,汉武帝时的大将张骞曾经两次通西域,张骞通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与汉朝的通道,而且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的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阳关,于阗,大月氏,大宛,玉门关,疏勒,鄯善,大 秦,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找一找,找一找:汉与西域交流频繁后,下面哪些事物是由中原传到西域,哪些是由西域传到中原?,丝绸,苜蓿,

3、锄头,核桃,木笛,小麦,水稻,葡萄,舞蹈,漆器,石榴,返回,丝绸之路的开辟在中国与西亚、中亚的发展关 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我们吃的胡萝卜、大蒜、葡萄、石榴、核桃等一些蔬菜、水果、肉果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中国的丝绸、铁制品、药材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古代的中国瓷器以昌南镇(景德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直接把瓷器叫昌南,也就是CHINA,后来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是在我国发现的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10、唐朝时在西域曾经召开了28个国家

4、参加的贸易博览会,墨西哥、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银元输入我国,这些钱别称为“洋钱”。,敦煌:东方艺术之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西出阳关无故人,楼兰与罗布泊,玉石故乡和田(于阗tin),返回,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势高敞,人广昌盛”吐鲁番(高昌),伊斯兰教中心喀什(疏勒 ),香妃墓,艾 提 尕g 清 真 寺,返回,民间传言清帝下令由124人抬运她的棺木,历时3年运尸回乡安葬。但据今人考证,她的陵墓就在河北清东陵,香妃墓仅仅是她的衣冠冢。,香妃墓 是阿帕霍加墓的别称,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巴和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面积30亩,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是典型的伊斯

5、兰式古陵墓建筑。 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海 市 蜃 楼,沙漠之舟,丝绸之路上的古井,帕米尔高原,西安 鼓楼,西安,古称长安,为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之首,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并称世界四大古都,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丝绸服装一直是高贵,典雅的代表。 在日本,丝绸和服是最高贵的服装;在西方,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归来向教堂敬献的圣物以丝绸来包裹;里根总统访华期间,第一夫人南希身穿中国旗袍出席答谢酒宴。 丝绸服装不

6、仅质地高贵,并且还是友谊的代表。汉代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褰向异国国王奉上的礼物是丝绸。神奇的丝绸惊动了世界,从此之后,丝绸产品沿河西走廊经敦煌、过玉门、翻天山、越葱岭源源流向到西方,人们把这条中西方文化、经济、贸易的交流通道赞誉为“丝绸之路”。在当时的西方丝绸与黄金等价,被誉为“纤维皇后”。甚至古代西域一些国家就把中国称为“赛尔丝”(seres,即:丝国)。,宋代缂丝(缂丝“也称“刻丝“,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丝织工艺)莲塘乳鸭图,如今,丝绸服装已经成为人类高雅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绿色革命的倡导下,身穿对皮肤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纤维织成的丝绸服装,是消费成熟的表现,是消费

7、者健康意识的表现。随着高科技手段进入丝绸生产领域,古老的丝绸服装将焕发出更加炫丽的光彩。 中国的丝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印度、巴西、越南等国有少量蚕丝生产。中国丝绸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浙江、江苏、四川、重庆、辽宁(柞zha蚕丝绸)、山东和安徽等地。,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古代丝绸生产工艺流程图解,唐.张萱捣练图局部,汉武帝决定派使臣出使大月氏(音:大肉支。春秋时驻牧河西、秦汉时被匈奴驱逐到今新疆西部及阿富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约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打通西去的道路。派出的使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流芳百世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由于来回途中两次被匈奴扣押

8、,历时十三年才逃回长安,虽然他的出使任务没有完成,但却积累了丰富的西域地理资料,并给汉武帝带回了西域诸国的新消息,使汉武帝原本联合大月氏打败匈奴的初衷改变为打通西域通道、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商贸交往的外交策略。,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今伊犁河上游地区),他的副使一直到达身毒(今印度北部)、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和安息(今伊朗北部)等国。由于张骞沿途馈赠给在当时只有麻布和兽皮可穿的西域君主以华贵轻薄的丝绸织物,使得这些国家对古老的东方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商人使者纷至沓来,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大大加强,并促进了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由于这条西去之路是因为丝绸而名噪天

9、下,并且丝绸的身价在当时的西域的确可与黄金媲美,因此这条贯穿中西方的文化、贸易大道就被称为“丝绸之路”。,我们吃的胡萝卜、大蒜、葡萄、石榴、核桃等一些蔬菜、水果、肉果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中国的丝绸、铁制品、药材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自西汉时期形成,至唐代时达到鼎盛,历经一千多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唐代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交通逐步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比之在漫漫沙漠中长途跋涉几年的艰苦历程而言,航海更能发挥出它的运输优势。特别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航海业得以空前发展,陆上丝绸之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这条西去的陆上丝绸之路之外,还有经过四川

10、、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的“西南丝路”;经合浦出海,绕过马来半岛、绵甸沿海再到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甚至有学者论证还有一条穿过蒙古进入俄罗斯的“草原丝路”等等。但就其影响而言,它们无一可与西域丝绸之路相比.,在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不少与郑和有关的古迹和地名,如三宝地,三宝洞等,因为郑和的小名叫三宝。郑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使者,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在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不少与郑和有关的古迹和地名,如三宝地,三宝洞等,因为郑和的小名叫三宝。郑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使者,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

11、之路从秦朝开始,到唐朝时期由于造船业的发达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达到了鼎盛,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漆器等物品运往欧洲,欧洲商人也带来了毛纺品、玻璃制品、象牙等。,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第一次把中国中原地区经过新疆到中亚的路上通道翻译成“SILKROAD”丝绸之路由此得名,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到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

12、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郑和的简介,上 下,首页 目录 末页,明太祖在登基之后,很不放心手下的功臣,他给太子一根带刺的棍子,太子不敢拿,朱元璋将棍子的刺剃掉,把棍子比作大明的江山,把刺比作功臣。以此来教导太子,并把其他皇子封为藩王,带兵守边朱元璋想太子是大哥,其他皇子不会反对他的。可太子朱标却早死,明太祖没有办法,只好立了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就是建文帝,这时各个藩王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削了燕王的亲弟弟周王橚,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

13、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朱棣正式造反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诛杀齐泰,黄子澄等人。官军哪里是燕军的对手?很快金陵就沦陷了。建文四年,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次年,燕王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太宗)。,靖难之役,首 末,目录,明成祖即位以后觉得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自己是个不小的威胁,认为建文帝有可能跑到海外去了,当时虽然明成祖声称在皇宫里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但事实上只有建文帝的皇后和太子的尸体。所以派了郑和去出海寻找建文帝,顺便加强一下和海外国家的往来。第一次出海回来后,明成祖确信建文帝已经死了,但认为出海可以宣扬一下国威,密切和其他国家的往来。所以在明成祖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停止这项活动。,郑和下西洋的

14、目的,首 末,目录,郑和能够七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是分不开的。明成祖即位后,先是完善了内阁制度,使得皇帝既大权在握又不会过度劳累,明成祖派解缙,姚广孝,等人编纂了永乐大典,收集了文化古籍有七八千种之多,又进行了3次北伐,确定了军事地位,由此把大明推向了太平发展的阶段,也才保证有足够的经费来资助郑和下西洋这一活动。同时也使附近国家了解到大明,这个灿烂的王朝。,永乐盛世,首 末,目录,绰号“海盗王”的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从此盘踞马六甲十几年,成为史上最大的海盗集团头子,其成员最多时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范围包括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南海、印度洋等地

15、,总计有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遭其掠夺,明朝有50多座沿海城镇被其攻陷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为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要陈祖义的首级。永乐年间,赏金更是高达750万两。1407年,第一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在回航时抵达当地。陈祖义认定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有宝物”在船上,于是派人向郑和表示他想投诚,其实陈祖义是想诈降,然后一举抢夺郑和的船队。虽说陈祖义的人数和船只数量都不及郑和,但他鼓动部下说:“明朝的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明朝的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更重要的是,陈祖义根本瞧不起郑和:太监算什么东西

16、呀,而且这个太监还是靠陆战出名的陈祖义没有料到,郑和对陈祖义早有提防,因为郑和船队经过占城以后,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对陈祖义的投诉。更幸运的是,陈祖义的阴谋被旧港一个叫施进卿的中国人知道了,他把消息告诉了郑和。郑和命令船队准备应战。,清剿海盗,首 末,目录,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明成祖已经与世长辞了,第七次出海回来时,刚即位的明仁宗也去世了,明宣宗即位时只有8岁,哪里会处理国事?太后认为郑和下西洋花费太大了,国家有些吃不消。于是不得不停止了这项活动,郑和下西洋为何停止,首 末,目录,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

17、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出发点,今越南中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邦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古今地名大抢答,活动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1、圆满地完成了明王朝所赋予的使命: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 2、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3、对中国社会经济的

18、推动作用 4、亚非国际贸易的发展 5、文教的传播与中国人民海外知识的增长 6、建立亚非交通网,(一)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627年,从长安出发。 628年,到达天竺西北部。,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折服。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那烂陀寺遗址,公元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

19、到盛大欢迎。,玄 奘 取 经 回 长 安,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大唐西域记书影,玄奘西行天竺,玄奘西游 舍身取法 玄奘西行路线图,1.玄奘西游,玄奘,俗姓陈,名炜,13岁时出家为僧,玄奘是他的法名.唐朝初年,玄奘研究佛经理论,发现其中诸多谬误,就决心到佛教 “圣地”-天竺求法.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经过寸草不生的沙漠,翻过终年积雪的高山,历经千难万险,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最终到达印度.在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勤苦学习了五年,取

20、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发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在印度留学15年之后,玄奘谢绝了天竺国王戒日王的挽留,于645年带着六百多部佛经及其他物品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接见.玄奘先后旅行18年,历经一百二十余国.,玄奘西行天竺,玄奘西游 舍身取法 玄奘西行路线图 大雁塔 大唐西域记,2.玄奘的贡献,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在世界文化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奘师徒辛勤工作了二十余年,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玄奘的另一伟大贡献是留下了大唐西域记12

21、卷,十余万字。在这部著作中,记载了唐朝国境以西至印度全境138个城邦、国家和地区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沿途的风土习俗、气候物产、宗教信仰、文化语言等情况,这部著作填补了7世纪中亚、南亚地区历,史的空白。这部书由于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叙述明白,已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古代历史的必读著作。这部书已被译成法、英、日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东西方世界,玄奘也因此成为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玄奘,唐朝初年高僧,俗名陈祎,今河南人,13岁出家,曾在四川研究佛理,感到当时汉译佛经有许多错误,于 627 年只身一人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泛指印度半岛)学习佛经,历尽艰难险阻,次年到达天竺,遍访天竺佛教圣地

22、和高僧。,河南偃师玄奘故里,玄奘故居,玄奘陵园,玄奘寺,慈恩堂,玄奘故居,慧泉亭,历代名人碑刻,玄奘建造佛像基座,玄奘受戒寺成都大慈寺,玄奘西行路线,出玉门关,涉过八百里流沙,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葱岭,经中亚,由西北方向进入印度半岛。,玄奘西行图,玄奘西行图,敦煌玄奘取经壁画,玄奘乘大象出行 那烂陀寺有僧众万人,能享受乘坐大象外出待遇的仅十人,玄奘为其中之一。,631-636年,玄奘在那烂陀寺研学佛教理论和印度方言,受到热烈欢迎和周到照顾,玄奘也以其博学赢得僧众尊敬。,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取经回长安图,645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长安百姓

23、夹道欢迎,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出城迎接并在洛阳行宫召见玄奘听取旅途见闻。,玄奘翻译佛经的西安大慈恩寺,玄奘在慈恩寺内修造、用作储藏佛经的大雁塔,陈列唐僧取回真经复制品的慈恩寺纪念玄奘大殿,大慈恩寺前玄奘塑像,西安名胜-大雁塔,玄奘圆寂的西安护国兴教寺全景,寺中卧佛殿,寺中玄奘墓塔,存放于大雁塔地宫中的玄奘舍利,台湾玄奘寺 供奉着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从南京掠走、胜利后日本交还中国的玄奘法师舍利,寺内供奉的玄奘塑像,经过将近20年的不懈工作,玄奘共译成佛经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译文优美且准确,唐太宗为宣扬佛教亲自为译著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特别是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失传,使中文译本成为研究古代印度

24、历史的重要资料。,西安护国兴教寺中玄奘译经图明代木刻,三藏,对佛教经典的三部分即-佛经、戒律和论注的总称,通晓佛经三部分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玄奘就是三藏法师。,玄奘带回的经卷复制品,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书影,大唐西域记共12卷,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和传闻的国家的情况,涉及地区包括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内容详实,文字优美,成为研究上述国家和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和世界著名游记。,大唐西域记内页,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25、。 -大唐西域记,十世纪回鹘文写本玄奘传,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26、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玄奘西行,玄奘(600-664),俗姓陈,名袆(hu),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玄奘取经回长安图,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捐资建塔。,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僧人,僧人,日本,天竺(印度),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结伴,独行,否,回国,玄奘西行誓言,“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

27、而生”,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鉴真东渡日本,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鉴真,生活于唐玄宗时期,俗姓淳于,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早年曾游历长安、洛阳,后定居扬州大明寺,精熟佛教戒律,是佛教律宗大师。,叫阿倍仲麻吕 天宝十二年(753)秋冬之际,日本第九次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宿祢胡磨等离唐返国,顺道扬州邀请鉴真作第六次东渡。随行归国并同时谒见鉴真的,还有两位长期在唐留学和任职的日本使者:吉备真备和汉名晁衡的阿倍仲麻吕。真备回国后在接待鉴真和以唐制推进日本社会改革方面起过很大作用;仲麻吕却因海上遇难,归国未成,最后客死唐土。他们都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仲麻吕与中国的关系尤深。,阿倍仲

28、麻吕(日本音读,阿安、部倍、麻满皆同音,故有称安部仲麻吕或仲满吕的,麻吕又可写作磨,二音读一字。新唐书东吏日本传简称仲满),生于日本文武帝二年,即唐中宗嗣圣十五年(698)。出身于中等贵族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唐、日间往来频繁,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奈良时代初期。元正天空灵龟二年(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仲麻吕随第七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等作为留学生入唐,翌年抵达,时仲麻吕19岁。开元六年(718)遣唐使归国,仲麻吕则留唐不去,继续学习,改汉名晁衡(朝)衡。起初在国子监太学学习儒家经典,结业后以进士科及弟,被任命为春宫坊司经局校书,后擢为左拾遗。开元二十一年,十一年(733),第八次遣唐使多治比广

29、成等归国,时仲麻吕在唐已有17年,奏请随同遣唐使归国,出于对仲麻吕的器重,玄宗未于允许。此后又任秘书监兼卫尉卿。开元十二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归国,仲麻吕再次请归,得到玄宗的应允,并命为唐朝的使臣护送日本使臣回国,应该说这是一种殊荣。这时他56岁。晁衡在唐期间,以他的学识和才能,结识了不少当时负有盛名的诗人文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离唐之际,诗人王维、包佶等皆有送别之作。也就是这一次,他们于十月十五日在扬州延光寺会见了鉴真,实现了第六次东渡计划。,沧海淼漫,风险很大。为了不使重要人员有同遭复没之险,乃分舟乘坐。鉴真及其随从与副使宿称胡磨同船,大使藤在清河与仲麻吕等同船,普照与吉备真备同船,其他人另

30、乘一船,于十一月十五日同时出发。鉴真与副使的船只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川边郡西南方村大字秋目浦),吉备真备与普照的船只也先后抵日。而大使清河和仲麻吕一船遭遇飓风,漂至安南,得以保全生命历经艰险再回长安,此时已是天宝十四年(755)的夏季了。,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居中国 哭晁卿衡 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居中国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文字,唐

31、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 文字 制度 习俗,我们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自己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安城的雄伟壮观,都市的繁华热闹,商业兴隆发达,使国内商贾辐凑.而它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是文人学子的心仪之地.,遣唐使离开日本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仅到朝鲜,两次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一次为特派使团迎接遣唐使回国。日本名副其实的“遣唐使”为十二次。,唐“开元通宝”,奈良时代的 “和同开

32、珎”,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遇险,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唐招提寺是公元759年根据圣武天皇之命为鉴真大师修建的,气势雄伟,集中了中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雕像艺术之大成,成为日本的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明珠。鉴真大师的坐像供奉在御影堂,这尊塑像是763年鉴真大师圆寂后,他的弟子制作的,被尊为日本的国宝。据说鼎盛时期有3000余名学僧在此学经求法。,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路线图,自 743 年起,鉴真在留唐日本僧人邀请下先后进行五次东渡,均遭失败。 753 年,已65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从苏州出发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抵达日本九州岛,受到日本僧俗各界的热烈欢迎,在九州总督府所在

33、地太宰府作短暂停留后被邀请至都城奈良最著名寺院东大寺筑坛传戒,从而把佛教律宗和唐朝文化传入日本。,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鉴真东渡途中遭遇风浪舟破人漂散,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鉴真到达日本,日本各界欢迎鉴真到来,鉴真向弟子传授佛教律宗,现代国画鉴真东渡,现代壁画鉴真东渡,日本奈良东大寺,唐招提寺一角,寺院由鉴真主持建造,仿照唐朝样式,也是鉴真的安葬地。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被列为日本国宝的唐招提寺金堂,金堂内部,参照日本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筑的鉴真纪念堂,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建筑,纪念堂内仿唐招提寺鉴真像,鉴真纪念碑,东渡中日僧人群雕 左至右依次为:日僧荣睿、鉴真、弟子祥彦、思托、日僧普照,广东肇庆

34、邀请鉴真东渡的日僧荣睿大师纪念碑,唐都长安和日本平城京,哭晁衡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晁衡即阿倍仲麻吕,是一日本留学生。,鉴真东渡,鉴真是谁?鉴真东渡是怎么回事?,鉴真东渡,鉴真纪念馆,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唐都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大都会,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长安的城市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码再现千年雄风 一学者还原长安原貌,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请你来当一回

35、导游,带着你的爸爸、妈妈来游览一下故都长安。,交流概况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1、繁华的长安,职贡图 (局部),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来华,向中国皇帝进贡,贡品多为珍稀宝物,这也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左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唐长安城平面图,日本平安京平面图,日本 五重塔,唐 大雁塔,唐 兴庆宫,日本 凤凰堂,日本和服,中国唐装,唐 开元通宝,日本 和同开宝,文字,茶,1、下列内容,哪些是

36、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都是唐朝的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 B C D,A,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D,3、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C,思考题:,.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到 中国贸易。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