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 学年高三年级下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986 年莫言小说红高梁的发表可谓轰动了整个文坛,莫言因此而成为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小说红高粱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然而,以往的研究对该部小说文学价值的认识往往聚焦于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坛形成的冲击波,认为莫言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福克纳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以往的批评界之所以如此评价该小说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与 1985 年以后大量西方文学涌入
2、中国文坛,形成整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这一文学大背景密切相关。其实,如果我们重返小说生产的历史现场,沉潜到历史深处,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就会情不自禁地佩服莫言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与魄力。就文本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经典性因素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读者的阅读期待来看,以往的批评更多关注的是小说对生命意识的极度张扬,对民族精神内核的渲染以及小说在艺术上对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吸纳和扬弃,对于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的社会学、历史学因素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忽视。通过重读经典作品红高粱 ,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文坛掀起一股具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除了小说自身所具备的独创性,也与
3、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家莫言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他在创作时,依据发生在家乡的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进行大胆地想象,一改文革前的军事文学多是再现战争过程的传统写法,而注重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同时,小说打破了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只注重塑造正面英雄形象的传统书写模式,不仅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充满着情欲和野性、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农村妇女戴凤莲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和土匪习气,同时又具有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性格的抗战英雄余占鳌这一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这对于文革前已经被模式化的军事题材小说,无疑是一种新
4、的突破;对于长期经受文革思想禁锢的国人来说,他们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读到这种具备另类因素的新型军事题材小说,无疑会获得一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因此,小说能够引起轰动,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学经典,与当时广大读者的心态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正如莫言本人坦言:为什么这样一部写历史、写战争的小说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我认为这部作品恰好表达了当时中国人一种共同的心态,在长时期的个人自由受到压抑之后, 红高粱张扬了个性解放的精神一一敢说、敢想、敢做。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创作的社会意义,也没有想到老百姓会需要这样一种东西,如果现在写一篇红高粱 ,哪怕你写得再野几倍,也不会有什么反响。现在的读者,还有什
5、么没有读过?所以,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一样,每部作品也都有自己的命运。当然,这或许是莫言的自谦之辞。不过,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一种信息:小说红高粱充其量只是 1980 年代那一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经典,至于其能否成为永恒的经典,2还需要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检验。(摘编自张书群为什么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 )1下列关于红高粱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它经发表,其文学价值迅速得到整个文学界的普遍认可,它被视为新时期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B其文学价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局限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被认为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轨迹。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其文学价值的认知,与当时整
6、个文坛文学审美观念受西方文学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关。D它问世就产生轰动效应,但最终充其量也只是 1980 年代那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个时代的特殊经典。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莫言挑战权威的胆识和魄力,表现在他对十七年走红的红色经典的彻底颠覆,尽管这颠覆可能并不是自觉的。B 红高粱问世后,也一度遭到批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小说极度张扬生命意识,渲染民族精神内核。C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红高粱 文学价值的认知有片面性,其中对作品体现出来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因素有所忽视。D 红高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无论是戴凤莲还是余占鳌都不同于红色经典中的正面英雄。3根据原
7、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A要想深刻认知莫言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与魄力,重返小说产生的历史现场,重新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是条行之有效的路径。B 红高粱具有独创性,又生逢其时,满足了文革结束后读者的阅读期待,所以能在文坛掀起一股有震荡效应的红高粱旋风。C 红高粱不是简单再现战争过程,而是致力于表现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脉动,所以它不同于十七年的红色经典。D 红高粱突破了当代军事题材小说的创作藩篱,而且显得很另类,所以它能给读者带来种心灵释放的阅读快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
8、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即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
9、,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3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
10、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节选自宋史唐恪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吏执其邻人 执:捉拿 B令以为信 信:真实C更俾亡辜死乎 俾:使 D恪乘城救理 乘:凭借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B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C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D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恪关爱百姓,为官尽责。他任郴县县尉时,有百姓被害,找不到尸体。当地官
11、吏把邻居当作罪犯制造冤案,唐恪为之争辩,并不顾县令劝阻,亲自查访,很快找到尸体,捕获真凶。 B唐恪治水有功,受到嘉奖。在沧州做官时,遇河水决堤,抗洪救灾时,他拒绝了孟昌龄的不合理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皇上下诏嘉奖了他。 C唐恪缺少远谋,没有主见。金兵来侵,提出割地要求,作为丞相的唐恪竟然听从十九位大臣的意见,同意割城,并命令勤王部队退去。 D唐恪智谋不足,被罢相位。他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西迁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弹劾免去相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5 分) (2)都水孟昌龄移
12、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戏赠郑溧阳 李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 ,一见平生亲。【注】天宝十三年(754 年) ,李白漫游江东,写本诗赠郑晏(时任溧阳县令) 。羲皇人:即羲皇上人,意指伏羲以前的人,后人认为当时的人生活清闲自适。栗里:即溧阳。8诗中的“陶令”是指谁?请结合诗句谈谈其形象特点及在本诗中的意义。 (5 分)9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阐述。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 (6 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虽能“不加劝” “不加沮” ,也只是做到了“_,_”的程度罢了。4(2)杜牧阿房宫赋用“_,_”写出阿房宫中的楼台栏杆比全国的城池都多,极尽铺陈之能事。(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唱出知己能超越时空、拉近彼此距离的亲切心情。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年 关 李立泰离年切近,还有十几天。我们
14、这里俗称年关。过年要买二斤肉吧,吃顿肉饺子。要买斤油炸丸子,供香老天爷爷、列祖列宗、老奶奶老爷爷,请他们保佑全家平安,保佑来年好收成,祈求我们有好的未来。我找遍屋内放钱的地方,席底下、抽屉里、柜头里,实在可怜,连一分钱都没有。年咋过?家里能变钱的有几十斤麦子,还有点玉米,还有两只寒羊。我摸小羊的脸,它瞪眼看我,抻舌头舔我。我喜欢它,它铰一身毛卖两块多钱,买十几斤盐。明年它就能怀孕生小小羊了。不忍心卖它,它是棵小摇钱树。看别的,麦子所剩无几,孩子小,总要吃点白面。只能卖玉米。我扛着 40 斤玉米赶集。粮食市在七队牛棚外,已来不少卖粮的社员。把口袋口一圈圈翻下来,便于买家看成色。粮食市多是卖麦子,
15、其他杂粮豆子、绿豆、小豆,都是小口袋儿,几斤十几斤的,不多。卖粮的社员脸色都不大好看,黄渣渣,不红润。在粮食市转悠的全是男社员,都穿黑棉袄黑棉裤黑棉鞋,领口被油渍染得黄不拉几,戴的单帽儿,也一圈油渍麻花,包的毛巾,要放到今天就是垃圾,脖子头发脏乎乎的。这其实是我的写照,我大概四个月没理发了,理一次发一毛钱,我节约了四毛钱。就是这次过年去理发,受到理发师的奚落:你快半年没理发了吧。我说没钱理发。反正冬天也暖和。他眼里放射出鄙夷的光芒,我觉得受到极大的侮辱。人,没什么也别没钱。半晌,老天爷爷起了北风,可以说黄风。天地间被尘土包围起来,人都缩着脖子。我多么盼着有买主啊!偶尔来位伸手抓把棒子,我满脸堆
16、笑,乞求地看着人家,说:我这棒子好,是自留地套种,比春棒子不差。可是他问问就走了。风刮得不敢睁眼,看别人就知道自己,浑身上下头脸眉毛鼻子全是黄土,光剩一双眼里没土。天转晌,我看实在卖不出,就扛回来。父亲说:年底卖棒子不行,卖点麦子吧。其实这事我知道,麦子少不想卖。又等五天,逢集,那时全国逢集都是农历的“一、六”两天,是为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我装了不足二十斤麦子,扛着赶集。我已出胡同口,孩子妈撵上来,她不同意卖这点可怜的麦子。她说麦子不多了,还要喂孩子,卖别的吧。我们在胡同口站着对峙。我低头不说话,她求我的样子看我。我们回家来,看来只有卖小羊了。小羊是父母亲去年给我们那只大羊生的。小母羊儿生得的确
17、好看,小羊明年也可以生小羊。那几年流行喂狗尾巴羊,新疆细毛羊。小羊儿的模样可爱,虎势势的。褶皮不少,腚呱子四方的,我给它染了三个红点,头顶、腰上、腚上各一点,拳头般大小。我往外牵小羊儿时,它好像知道要卖它, “咩咩”地哭,它母亲也“咩咩”地声嘶力竭地叫,缰绳快5蹬断了。母子分离的场面叫我们肝肠寸断,孩子妈从我手里拽小羊缰绳。 “不卖了。 ”我说:“那拿什么过年?!” “不过了。 ”我知道她说气话。小羊一牵出来,九叔见了,说,小羊的四个蹄儿黑色,卖不了大价钱。和点泥,叫小羊蹄子踩踩,掩盖掩盖。我如法炮制,猛看看不出破绽。小羊一到羊市里,吸引不少社员围观。它虽个头小,但模样标准,典型的寒羊。一位临
18、清地儿社员相中了,他左看右看,相了好长时间。他终于过来问,卖多少钱?我说了数。他摇头:太多,不靠谱。我说你给多少?给一分不嫌少。他欲还价时,我父亲过来了,说你还个价吧。我父亲抓住那人的手,拉到父亲的棉袄下摆里。他们摸码子。父亲一脸的不乐意,你还得添钱。那人又看了看小羊,他真喜欢上了。我再添这个数,他跟父亲对码子。父亲感到可以了,跟我说了。这时他忽然发现小羊的蹄子黑色,要去钱。小羊蹄儿粘的泥儿转来转去,掉了,露出原色。他跟父亲商量去掉五块钱。卖给你,咱到北边点钱,都省几毛税钱。小羊卖了二十九块五。那人牵走时小羊“咩咩”地叫,叫得我心疼。我再一次摸摸它的脸,擦去小羊儿的眼泪,再没敢看它 (有删改)
19、(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强调小羊的可爱、羊毛的可观价钱,强调小羊母子分离时的不舍、妻的不忍,以及小羊被牵走时的叫声,都突出了“我”的不舍,也从侧面写出了年关之难。B强调卖粮人衣着的脏旧,色彩的单调,脖子和头发的脏乎乎,目的在于强调这些卖粮人的穷困与窘迫,这也委婉地批评了农村人的生活卫生习惯不好。C故事发生在一个穷困的年代,为过年, “我”去卖玉米,玉米卖不成想卖麦子,而麦子又要喂孩子,最后只能卖小羊,这样的情节叙述突出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D父亲和买羊人之间的摸码子写得真实而又紧张,而羊蹄上的泥巴掉了不得不亏价,又给文章增添了些喜剧幽默色彩,父亲约买羊人到
20、北边点钱也让人忍俊不禁。E本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而在于真情实感。文章通过“我”的视角写出了当时那个时代人特有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磨炼,真实可信。(2)怎样理解妻子在“我”卖麦子和卖小羊时进行阻拦这两个情节? (6 分)(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6 分)(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说是在借助年关的难过来反思当时的社会,也有人说旨在展示生命的顽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师昌绪: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1955 年 6 月,刚从美国回来的师昌绪来到位于沈阳的
21、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到金属所后,他被指定为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由物理冶金理论研究,转向炼钢、轧钢工艺开发。两年之后,师昌绪又服从国家需要,转任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带领一支小分队常驻抚顺钢厂,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高温合金。师昌绪带领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很快开发出代替镍基合金 GH33 的铁基高温合金 GH135,用这种新材料制作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装备了大量飞机。更难啃的骨头在后面1964 年,中国的新型战斗机设计出来了,就差发动机用的耐高温高压涡轮叶片。此前,只有美国能研制这种空心叶片,国内的人都没见过。一天晚上八九点钟,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荣科找到师昌绪家里,问他能不
22、能牵头搞空心叶片。6“我也没见过空心叶片,也不知道怎么做。 ”师昌绪回忆说, “但我当时就想,美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怎么做不出来?中国人不比美国人笨,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做出来。 ”第二天,他与时任金属所所长的李薰先生决定接受这个任务。荣科听到这一消息自然高兴,但同时也“提醒”师昌绪:我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师昌绪一笑:咱们就共同承担吧。由师昌绪挂帅,从金属所的相关研究室挑选了“一百单八将 ,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他们采纳了荣科“设计材料制造一体化”的建议,与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厂等合力攻关。他们攻克了型芯定位、造型、浇注等一道道难关,于 1965 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空心叶片。后来,国家决定把空心叶
23、片的生产转移到远在贵州的一个工厂,航空部点名师昌绪带队到生产第一线,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当时从沈阳到贵阳要坐 48 个小时的闷罐火车,路上连喝的水都没有。工厂的条件极为艰苦,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发霉的大米和红薯干,以至于厂里的总工程师过意不去,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买来白面,给科研人员蒸馍改善生活。师昌绪他们日夜在车间里鏖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关,生产的数十万个叶片没出过质量问题。2000 年春,年近 80 的师昌绪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李克健,说想和他一起抓一下碳纤维李克健听后立马摇头:“这事太复杂,谁抓谁麻烦!” 李克健说的是大
24、实话。质量轻、强度高的碳纤维是航天航空基础原材料,我国从 1975 年就开始攻关,大会战搞了不少,钱花了很多,就是拿不出合格稳定的产品,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们的国防太需要碳纤维了,不能总是靠进口。 ”师昌绪说, “如果碳纤维搞不上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李克健听后深受感动,接受了师昌绪的邀请。这年 8 月,师昌绪召集了由原国防科工委、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等相关单位 58 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怎样把碳纤维搞上去。会议纪要里,专门写了这样一句:请师昌绪院士作为技术顾问和监督。师昌绪欣然从命,很快又召集了第二次座谈会,讨论具体方法。座谈会上,有人给师昌绪泼凉水:上亿的资金哪里去
25、找?就是钱弄来了,谁去协调指挥?过去几个部委联合起来都没弄好,你能指挥得动么?“只要国家需要,困难再大也要干!”不服输的师昌绪上书中央,陈说利害。很快,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 1 亿元的碳纤维专项。在实施过程中,师昌绪吸取以前的教训,定了一条规矩:统一领导,谁拿专项的钱,谁就归我们管,不管你是哪个单位的。师昌绪一抓到底,不仅多次到生产企业实地指导,还专门协调有关部门提供 3000万元资金,帮助相关单位开展应用试验。现在,我国航天航空所需碳纤维已可立足国内,完全依赖进口已成为历史。“与师先生相处 20 多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亲和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秘书长袁海波很是感
26、慨, “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尤其需要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 ”“1964 年我担任师先生研究室的学术秘书,刚开始挺拘谨的,后来发现他一点架子也没有。 ”说起 40 多年前的往事,中科院金属所前所长李依依院士至今记忆犹新, “师先生非常尊重别人,从不把自己摆得很7高。 ”让李依依特别钦佩的,是师昌绪对每一个人都平等相待,哪怕对方只是普通的工人。 “在金属所工作时,从他家到科研大楼只有一两百米的距离,5 分钟的路程他要走半个小时,因为一路上老有人找他聊天。” 虽然年事已高,但师昌绪开会做演讲、报告,极少让别人“代劳” ;凡是
27、让他办的事情,他都一丝不苟袁海波刚担任基金委秘书长不久,把大家精心编辑的科技成果汇编送给师昌绪过目。 “我原以为他把大的方面看一看就完了,没想到每篇他都认真修改,连每一项成果的英文标题都不放过!” 1998 年,鉴于师昌绪在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卓越贡献,11 个跨国公司联合授予他“突出贡献奖” ,并称他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 。 “这不对!”师昌绪听说后立即纠正, “在国内搞高温合金有人比我早,我只是做了一些贡献。 ”师昌绪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是能团结大家。 ”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师昌绪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奋力攻关,以很快
28、的速度研制出铁基高温合金材料 GH135,并用这种新材料制作出的涡轮盘装备了大量飞机。B空心叶片研制是一个科研难题,对空心叶片并不了解的师昌绪对研制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为了争口气还是答应荣科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以示决心。C空心叶片虽然研制出来,但一些技术难题并未解决,所以有关部门点名让师昌绪带队到贵州的工厂继续攻关;尽管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师昌绪他们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D我国的碳纤维研发起步较早,但效果并不理想,年事已高的师昌绪认为碳纤维对国防建设很重要,所以主动请缨,知难而上,亲自挂帅,多方协调,终于研制出合格稳定的产品。E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师昌绪的为人处
29、世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同事提起他都很感慨和钦佩;生活中,很多熟人都喜欢与他交谈。(2)师昌绪及其团队能够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代铸造多孔空心叶片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3)师昌绪的卓越功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 (6 分)(4)作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师昌绪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1)待人热情,诚实守信的人在这个西南边陲民风淳朴的小镇上_。(2)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苛捐杂税_,百姓苦不堪言。(3)这种石头在我们家乡_,他居然把
30、这当成宝贝收藏起来,真是不可思议。A比比皆是 多如牛毛 俯拾即是 B多如牛毛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C俯拾即是 多如牛毛 比比皆是 D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多如牛毛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这十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水平的参赛选手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完成苛刻的野外生存训练科目,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奖励。 B美联社称,中国方面今年增加了“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的规格,这说明中国在唤醒世界人民对日本当年野蛮入侵行径的记忆。8C据日本时事通信社 11 月 8 日报道,本着扩大两国交流为目的,日本外务省宣布,将进一步放宽面向中国人的“准免签”发放审核条件。D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文件强调
31、,教科书编写、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单位或人员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竞争手段干预教科书的选用。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在研究人口迁移方面,中国姓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_,_,_。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中国地域广阔,行政区划层级丰富这使得中国姓氏的传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适合将姓氏分布与地理信息相结合,研究人口迁移的相关问题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一般不会改姓具有很好的空间分辨率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 个字。(6 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2、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_。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 _。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_,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17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5 分)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有一只麻雀,立志要高飞,天天练高飞的本领。后来,它终于如愿以偿,甚至能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下自由翱翔。它说:“我想用事实证明,只要敢于梦想,麻雀也可以超越雄鹰。 ”
33、其他麻雀非常敬佩它,这只麻雀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此更加努力学习高飞的本领。在一次高飞时,它忽然发现头顶有只雄鹰,它吓坏了,它记得老麻雀告诉过自己,遇见雄鹰要么钻进屋檐下,要么躲进草丛里。可是,它离屋檐和草丛都太远了!它匆忙逃窜,但最终还是成了雄鹰的美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9作,不得抄袭。2015 年下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1D 该项是对“小说红高粱充其量只是 1980 年代那一特定时代语境下产生的一个时代经典,至于其能否成为永恒的经典,还需要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检验”的片面理解,或者称之为“断章取义” 。2B 该项是对“批评”一
34、词的误解,导致对文中观点的相反理解与把握。3D 该项张冠李戴或扩大范围,原文是“对于长期经受文革思想禁锢的国人来说” 。4D(乘,登上) 5B 6C(不是十九位大臣,是十分之九)7 (10 分) (1) (5 分)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没有谁敢责问。 (关键词:雄、萃、逋、输、诘,译错一个扣 1 分。 )(2) (5 分)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凶猛,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 (关键词:移檄、恶、缓急,译错一个扣 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他)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
35、泣。凭祖上荫功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唐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他)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杀人的强盗(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没有谁敢责问。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
36、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呼起来,扔下兵器服从命令。(后来他)调任沧州。河水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官名)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凶猛,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了他。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
37、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来谋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观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 “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并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谋不被采用。(后来)
38、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他确实不可以在相位上任职。”于是皇上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8.“陶令”即陶渊明。 (1 分)是一个日日饮酒、弹琴,不问世事, (“不知五柳春” )高卧北窗之下,怡然自得,恬淡无为,悠然超脱的闲适自安之人。 (2 分)借陶渊明来喻指郑晏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景仰的高洁人士。 (2 分)9 最后两句诗意思是说,我什么时候能到溧阳见到平生最想亲近的您呀。 (2 分)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又流露出一
39、丝愤世嫉俗的感情。 (2 分)作用:既呼应了标题,又点明了题旨。 (2 分)1010.(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每空 1 分)11.(1)AC(答 C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2)卖麦子时阻拦是因为麦子不多,孩子还小,得给他们点白面吃;卖小羊时阻拦是因为小羊母子分别时的场面让她伤心。这两个情节都能反映出妻子的善良,她心疼孩子,心疼小羊。妻子在极度困难、年关难过的情况下进行阻拦,也反映了当时贫困生活中人们的无奈。 (每点 2 分)(3)爱家,生活贫困。为过年, “我”思前想后决
40、定卖玉米,后不得已只能卖小羊,为了多卖几个钱让小羊的蹄子踩泥。节俭,努力生活。为省钱, “我”四个月没理发。为了度过年关想办法。幽默而又自嘲,对生活有一定的乐观。关于年关要敬的对象,语气幽默,理发时说没理发能“暖和”等。他想小羊过了年能怀孕生小羊,是棵摇钱树。年关祈求来年有好的收成。 (每点 2 分)(4)观点一:本文是在借助年关的难过来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困难这一客观现状,带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作者着力渲染了并不是只有“我”才面对年关的困难,而是带有普遍性,而普遍性就说明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值得反思。文中提到当时“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限制了人们的商业活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困难。去卖粮食
41、的人,其实卖的粮食并不多,说明当时的生产力不行,这是一个整体的社会问题。所以作者虽然没有明确点出,但是处处有当时社会的影子,带有对社会的强烈反思。观点二:本文旨在借助特定的社会时期,来展示生命的顽强。本文虽然发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但是作者也只是提了一下“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别的几乎没提,所以指向性并不明确。文中为了过年关卖麦子、卖玉米,最后卖羊,处处显示着生命的抗争与顽强,永不屈服。不时地幽默一下,乐观中透出了生命的韧性。在困难时期也想让孩子过个有肉饺子的年,父亲对自己的帮助,九叔给“我”想点子等等,都体现了困难时期人们对生活无奈的抗争。12 (观点 2 分,分析合理、充分 6 分)(1)
42、 (5 分)选 D 得 3 分,选 E 得 2 分,选 A 得 1 分,选 BC 不得分。(2) (6 分)有专业的经验积累。师昌绪有物理冶金理论研究和炼钢、轧钢工艺开发的经验,曾研制出高温合金,这都为空心叶片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有充分的自信和挑战难关的勇气。他坚信美国人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有接受挑战、攻坚克难的勇气。有多人多方的精诚合作,合力攻关。师昌绪与李熏、荣科共同承担任务,挑选精兵强将成立专门项目组,采纳荣科建议,与相关企业合作,终于攻克难关。(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3) (6 分)作为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铁基高温合金 GH
43、135;亲自挂帅,合力攻关,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空心叶片;主动请缨,与科研团队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国防建设急需的航天航空基础原材料碳纤维。 (每点 2 分,只单纯答出三种材料可给 4 分)(4) (8 分)服从需要,勇于担当,有高度的责任心。几次变换工作岗位,他都服从国家需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不畏困难,勇闯难关。从研制高温合金,到研制空心叶片,再到研制碳纤维,一关更比一关难,但师昌绪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年事虽高,但做事极少让别人代劳,凡是他办的事都一丝不苟;认真修改科技成果汇编 ,连英文标题都不放过。平易谦虚,有亲和
44、力。工作中,他能团结人,有凝聚力;生活中,他平等待人,尊重别人,没有架子,人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为人谦虚,不居功自傲,面对崇高荣誉,他当即纠正。 (每点 2 分,如果缺少相关信息,酌情扣分。大意对即可,不要求太详细具体。 )五、语言文字运用13.A(比比皆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也可用于人) 。多如牛毛:形容数量非常多,无法计算,往往含有厌恶、鄙夷的感情。俯拾即是:形容某一类事物很多,极容易得到。 )14.D(A“来自”和“不同水平”不能搭配,B“增加”了“规格”不搭配,改为“提高” ,C 句式杂糅)15.C16.答案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45、快的1117. (6 分)参考示例一: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除购书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参考示例二: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然后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内容完整、无重要信息遗漏 1 分;流程表述清晰、层次分明 3 分;语言连贯,无语病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18.参考 2014 年高考评分标准。立意参考:A只有适合自己的高度,才是最好的高度。B理想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要脚踏实地。C不能脱离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D即使丧失自己的生命,也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