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材料之四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材料之四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九年四月1目 录1.重规划、抓落实,不断推进 信息 化建设工作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2.加强信息 化建 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天津出入检验检疫局)133.紧密围 绕总 局部 署 主动 融入地方平台 扎实推进辽宁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44.管理促 实效 变革助 发展以务实求新、 锐意进取精神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45.夯实基础 构建特 色 开 拓创新 稳步推进信
2、息化建设(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446.加强信息 化管理能 力 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47.统一规 划 加快 整合 全面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608.围绕大局 强化服务 以信息化手段全力保障山东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709.坚持统一管理思想 ,深化整合信息资源,切实加强信息化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核心促进作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8010.以信息化推 动口岸申报 和查验模式跨越式变革(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90211.融合与跨 越,信息化助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发展(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9912.加强统一规划,
3、注重 资源开发 全面推进“金质工程”建设(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11113.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发展质监电子政务(宁波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12214.加快“金 质工程” 建设 ,提升 质量监管效能,为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3115.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 质监科学发展(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4216.以需求 为导 向 注重 实践 探索创新深圳质监信息化建设模式(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15017.以 信 息 化 建 设 为 平 台 努 力 开 创 质 监 工 作 新 局 面 (广 西 自 治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16518.科技提升信息化
4、 促服务把 关智能 化(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17419.坚实基础 打造平台 突出亮点(四川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 17920.加强质监信息化建设 发挥信 息化 基础作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893重规划、抓落实,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过去的几年中,在北京局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北京检验检疫局 20062008 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要求,本着“统一规划、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稳步提高”的基本原 则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一、北京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硬件平台及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北京局核心机房现已配置了包括小型机
5、在内的各类服务器、存储设备 100 余台,全局网络设备达到近 150 台。局机关同各分支机构之间建成了全光纤专线连接网络,专线数量达到 26 条并且与各分支局还实现了双光纤线路连接,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我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准确了解全局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我局会同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专业公司对全局信息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估。通过访谈、扫描、试探性攻击等手段,初步掌握了全局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形成了我局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陆续构建了互联网区域安全防护4体系、服务器区域安全防护体系和客户端安全防护体系。使我局网络信息系统的
6、防攻击、防病毒、防渗透能力,以及出现安全问题后的处理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二)北京局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介绍。1、建立、健全了信息化软件系统开发决策机制。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我局对业务软件系统的开发需求大增。为了实现软件业务系统开发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避免重复开发,标准不一的问题,北京局于 2005 年成立了信息中心,并拟定了北京检验检疫局软件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根据软件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信息中心组建了专家组,专门负责对各部门申报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急需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并拟定专家组评审意见提交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从而有效地
7、避免了决策失误。信息中心每年面向全局征集应用软件开发需求,召开软件开发建议评议研讨会,对各项开发提出综合评定意见。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局信息化建设专家组的评定意见,确定每年的开发项目。以 2006 年为例,信息中心共征集到22 个部门提出的 34 项开发建议,最后确定了 16 个项目为拟开发项目。为了加强软件系统开发评审和验收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还制定了北京检验检疫局应用软件评审验收实施细则。近5三年,根据评审细则的要求,完成了多个项目的验收工作。2、组织开发推广各种应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信息中心成立以来,通过自主开发、外包开发、购买等多种方式共开发办公系统 20 个、业务系统 34 个,
8、应用推广了国家质检总局及其它上级机构下发的应用系统 10 个,使得先后应用各种应用系统的总数达到了 64 个,在运行的系统达到了 60 个。这些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规范工作、完善考核,我局建立了以 ISO9000 质量管理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能级管理为落脚点的“三位一体”综 合行政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和推进 “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相关制度顺利措施的开展,我局开发了“三位一体”综 合行政管理信息平台。 该系 统的运行,有效地解决了政府部门中干部考核难以量化和操作的问题,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和客观。为了优化检验检疫工作流程,2007 年底,北京局开发了集中审单
9、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提供准确的执法依据,使执法口径统一规范,减少了工作人员个体差异造成的执法差错或执法不稳定;通过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使布控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提高对重点查验货物、高风险货物的监控力度;另外,该系统还通过支撑数据的全面评估,使守法企业真正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通关速度。6为进一步完善出口产品质量过程监管体系,2006 年 8 月,北京检验检疫局针对信誉良好、出口批次较大或涉及敏感产品的大型出口生产型企业,组织课题组专门开发了“出口企业 ERP 数据采集监 管系统”。该系统的开 发,实现了两大目标:一是加强了生产过程源头监管;二是简化了报检流程。该系统与出口电子监管系统、CIQ20
10、00 系统实现了功能互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监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为了构建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的长效机制,全面掌握企业质量状况,2008 年,北京局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企业质量安全信息库开发任务。该系统已通过中期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系统完善了全过程监管制度,为实现对检验检疫职责范围内所有企业、所有产品、所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随着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近几年来在业务、办公、人事、财务、实验室管理等各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局以前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机制,没有统一的内网门户,各应用系统各自拥有
11、一套独立的用户系统,使用独立的认证机制,造成用户信息资源冗余,用户身份组织零乱,管理复杂,也使得工作人员每天频繁登录退出多个页面、记忆多个系统地址和多套用户名称及密码,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这些问题,7北京局在 2007 年开展应用系统集成项目的建设。应用系统集成项目通过完善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权限管理平台和内网门户,以不同的方式集成了北京局现有的十一个应用系统,解决了重复登录的问题,实现了统一认证和信息集中,不仅为员工提供统一的信息访问入口和交流沟通的平台,还提供了一种可以将现有系统和将来开发的系统有机整合起来的规范框架和标准。该系统的运行,方便了员工的日常工作,规范了
12、对北京局核心数据和应用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增强了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不断提高信息化规划水平为了使信息化建设保持持续、协调的发展,北京局于2005 年下半年制定了 2005 至 2008 年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总结上一个三年规划实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于去年又制定了 09 至 11 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三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我们认为:要使信息化的进程与检验检疫业务发展相适应,与各项管理工作相协调,就必须坚持以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主导的原则。在规划制定上要坚持科学规划,认真听取各部门的不同意见,咨询信息化建设方面专家,提高规划的参与程度,真正体现规划
13、的前瞻性、可操作性。规划中要坚持突出重点,也就是坚持“有所 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8充分发挥本局的优势,牢牢抓住当前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鲜明的特色。为了作好本局的规划,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充分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要与北京局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状况相符合。在整个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方面的规划并不是难题,难的是对北京局未来发展规模的判断,因为信息化建设要和发展规模相一致,过于超前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滞后则对事业发展造成制约作用。二是要注重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信息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而信息化的主人是所有相关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及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各部门的需求之后再做出规划,可以避免单
14、一部门做无用功。三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机制。信息化规划不但要有硬件、网络、业务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规划,还要对保障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决策机制进行规划。在我局的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业务专家组、局信息中心的职责。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北京局信息化工作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如一些部门的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应9有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力度;信息建设的重点还不够突出;综合协调职能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信息化发展的环境还不够理想,缺乏有力的资金、人才支持和健全的信息化配套的制度等等。在以后的
15、信息化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理清思路,把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在北京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中,我们力求把握好两点:一是要高起点,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要有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在未来三年,把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二)以网络信息安全为重点,建立监控系统,防患于未然。在做好互联网区域和服务器区域安全防护的同时,主要加强内网专线的安全防护力度。同时将加强全局信息系统监控力度,构建全局所有电脑、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集中监控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做到
16、奖罚分明。不断加大信息安全的资金投入,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解决内网专线安全问题。购置必要的专线流量控制设备,提高故障的定位与溯源能力,确保专线的稳定运行,一旦发生故障也能迅速的定位与排除。加强同外部10单位联网的安全管理力度,出台必要的网络互联规范,提高网间互联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及时出台和制定一批信息安全政策、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并为各分支机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建立各种应急处置、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成熟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初步建立起全局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安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启动内外网物理隔离建设和应急与灾难备份系统建
17、设。(三)以不断开发和完善业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为核心,在无纸化办公上求突破。北京局与其他兄弟局相比,检验检疫业务规模不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力量有限,发展业务系统开发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以内网门户系统、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权限管理平台为基础,建设基于密钥的集中认证体系,逐步建立现场远程执法机制及相关业务系统,在未来三年中,梳理和整合我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中积累的各类数据资源,构建综合、全面、统一、准确的各部门共享的信息资源库,为建设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必要的数据储备。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移动办公。确保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外网门户网站、企业门户系统和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
18、成,实现内部办公11系统的整合,并为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做好基础。结合权限管理平台,使用 CAS 集中认证系统、桌面安全套件以及电子密钥的应用安全解决方案提高应用系统安全性。逐步实现部分业务系统远程现场执法,业务人员在一线现场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检验检疫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即时记录、登记执法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现场执法“一个本子一只笔” 的传统 做法,提高 执法的严肃性、效率和执法能力。逐步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在现有数据中心基础上,逐步将来自人力资源、财务、资产、业务等不同数据源的不同类型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平台进行抽取、净化、转换和装载,形成我局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数据库。然后根据不同需求,利用
19、多种展现工具,将存放在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展现,生成报表,或生成展现图表,进行分类和聚类,进行多维度检索,使大家都可以根据展现出来的数据或者挖掘出来的关联信息,辅助自己的工作。(四)、以信息化为基础,在检验检疫监管和综合管理能力上求突破。在未来三年中,我们将以业务系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我们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走既符合国家各项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整体要求,又具有我局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按照12总局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统一标准信息化建设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优化检验检疫业务流程为动力,以开发应用软件、整合信息资源
20、为核心,推进北京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通过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为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和管理与决策提供必要支持。13加 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质检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信息化发展成为了推动质检事业创新突破的重要手段。回顾过去的几年,天津检验检疫局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在总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下规划我局信息化发展建设,始终把信息化发展作为促进检验检疫事业腾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务来抓。经过全局
21、人员几年的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我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实现检验检疫业务改革创新、服务检验检疫电子监管、促进天津口岸大通关建设、推动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联系协作构架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平台。一、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大发展2006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确立了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 三北 ”、面向东 北亚的重要功能定位。天津也成 为继深圳、上海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近年来,随着天津口14岸进出口贸易吞吐量的急剧增加和港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检验检疫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局党组根据业务和天津
22、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果敢创新在一年内完成了机构、事业单位和业务三大改革,根据物流和区域的不同增设了南疆、北疆、临港等 7 个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办公地点达到 27处,这给我们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要求。(一)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结构。在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信息化工作业务专家组,为我局信息化建设技术与检验检疫业务系统建设进行应用咨询,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编制、进度等各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咨询和论证。筹建天津局数据中心也是我局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的另一大措施。该中心将对现有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进行梳理,制定数据采集规程,建立数据标准化体系与数据接口技术规范,建立一
23、个集中存储、共享、交换、数据展示公共数据平台,为领导决策和业务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目前我们初步完成天津局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包括数据中心硬、软件平台搭建,数据中心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和标准基础数据库建设。(二)网络平台建设。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加强与天津市政府、海关、电子口岸以及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谋信息化合作发展道路。通15过多元化投资与合作,我局目前 90%办事机构建成了千兆裸光纤主干网,成为检验检疫系统内拥有千兆裸光纤网络环境的第一家,建成了上联国家局、天津市,下联分支机构、办事处,横联海关、港务、外贸企业的安全可靠强大的电子化网络,确保了大通关、金质工程、
24、电子政务、电子监管、视频监控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应用和顺利实施。通过网络行为管理系统的实施,进一步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办公效率,为保障检验检疫事业大发展,从而推动天津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三)高可靠性系统的建设。我局在 2003 年建立起的以小型机为核心的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又于 2005年在天津网通 IDC 机房建立了一套核心数据库同城异地容灾备份系统。2008 年又实施更新了业务用小型机,实现了无任何单点故障的双小机系统,2009 年我们又利用财政拨款正在建设应用级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的高可靠性运转,为天津口岸大通关作业创建了安全高效的环
25、境。同时,我们还对金质工程、电子政务等其他应用系统构建了安全可靠的集中式管理平台。(四)视频监控专网的建设。为了增加资金的利用率,我们通过技术调研,加强与通讯运营商的合作,利用现有资源,首次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构建此网。截至 08 年底,共接入视频信号 369 路,覆盖了天津局辖区内所有的集中查验点。同时,16按照总局视频监控平台建设规范,通过宽视界平台、采用10M 光纤 互联网出口,在 视频监控中心完成了我局与总局视频监控平台的连接工作。通过天津局视频监控中心和视频监控专网的建设,实现了监控指挥的高度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发挥各部门的综合效能,加强业务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达到对特殊、突发、应急
26、和重要事件做出有序、快速而高效的反应目标。(五)制定三年规划,完善规章制度。遵照总局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为实现天津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稳健快速的推进,在我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制定了天津局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天津局机房管理办法、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奥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起草了天津局信息化应用软件管理办法、 天津局视频监控管理办法、 天津局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天津局信息类设备和耗材管理办法,并且编写了一系列操作手册,包括机房环境巡检操作手册、 硬件设备巡检操作手册、 网络通信巡检操作手
27、册,从而保证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标准化、统一化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建立中国检验检疫天津电子分中心,服务区域检验检疫协作大发展17为了更好地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拉动和促进内陆省市区经济快速增长,贯彻落实总局支持滨海新区发展 20 条意见,我局配合总局建立了中国检验检疫天津电子分中心。现该分中心已通过总局信息中心的基础验收,并成功实现进口海运舱单信息管理系统、天津口岸卫生除害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船舶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航空器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环渤海媒介管理系统、短信申报系统的部署应用。按照总局和天津局对中国检验检疫天津电子分中心的发展规划,该分中心首先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从而加快实现其服务
28、滨海新区,辐射三北,提供检验检疫一体化服务,建立区域检验检疫信息共享平台,创造更加便利于外贸的通关验放环境的功能定位。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检验检疫分中心在完善服务功能,为区域检验检疫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在信息服务方面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上,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三、加强与口岸合作,服务滨海国际物流大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滨海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外贸和口岸的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的通知、总局关于积极支持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力支持和配合搞好天津电子口岸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促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
29、8在和天津电子口岸 4 年多的密切联系中,双方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协作关系,实现了口岸内物流、舱单等信息通过天津电子口岸和天津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经过运行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特别是对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更好地服务滨海新区国际物流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受到了总局、兄弟局、地方政府、口岸各有关部门和外贸企业的一致肯定。四、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服务国家重大经济项目大发展为落实局党组全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适应天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破解当前检验检疫管理、业务改革一系列问题的工作精神,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还积极走出去,主动与当地政
30、府联系,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就国家重大经济项目与我局相关部门一道进行磋商,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对应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如空客项目和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项目。空客总装线项目既不同于来料加工、又非进料加工,项目运作有与现行规定许多不一致的方面,对检验检疫会有特殊需要。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再生资源及有色金属集散地,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对检验检疫工作模式也有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给提供全19方位快速服务。根据其特定检验检疫模式,高速、有效地建设好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互连互通,有效地保障了为我局开设检验检疫监管区,使得检验检疫工作可以前移,打造了高效、快捷、
31、便利的环境,促进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产业的发展。五、加快创新检验业务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服务区域通关与合作大发展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越来越多的区域合作要求,天津检验检疫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旧的业务和管理模式遇到了发展瓶颈,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工作模式需要改变,为此我们加快创新检验检疫业务信息化系统,使之能够大大加快口岸进出口商品的通关速度,更好的服务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服务于口岸内地通关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三集中”系统的实施。为推进检验检疫模式改革、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提升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机构协同把关能力,在总局
32、统一规划领导下,针对天津口岸特点,我局建立并完善了以检验检疫电子报检集中审查中心、集中查验中心和集中转检运输平台为核心的“ 三集中” 系统。以“构建一个功能平台,打造三大核心模块,实现五点自主创新,突出七项技术亮点” 为目标所构建“ 三集中 ”系统,实现了电20子报检数据集中审查、应检货物集中查验和集中转检运输的业务功能。该系统是在总局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支持下建成的,涉及口岸的多个部门和业务环节。在系统建设中,我局始终坚持按照总局“一口 对外” 的要求,将分中心和 电子口岸作为重要的外部数据交互平台,一切和“三集中” 系统发生信息和数据交互的外部系统,均通过分中心与电子口岸相连接。通过不断完善,
33、我局以“三集中” 系统为 核心检验检疫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口岸检验检疫的全链条、全监管的闭环式管理。构建了“三集中 ”系统这一统一的功能平台, 实现了整个系统界面风格的统一化、登陆入口的唯一化和参数项目的一体化。打造了以“ 电子报检数据集中 审查、应检货物集中查验和集中转检运输平台”为核心的三大模块。实现了舱单底帐式核销管理,全指令化布控反馈,审查规则设定、下达和落实的“ 三权分离 ”,集装箱电子封识 管理及转检车辆全程监控。系统突出实现了以下实用创新之处:船舶舱单与报检信息自动对碰核销;非法检、非疫区、不查验货物自动电子放行;针对每项货物自动给出审查布控指令及施检指令,同时将布控指令发送给局
34、内外相应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对照落实和反馈;施检结果自动回写 CIQ2000 系统;包装查验、现场检验检疫和卫生除害处理一次集中完成;集装箱电子封识管理、全程定位监控、闸口自动放行,运输路线、到达时间监督控制;短信、网站、报检回执等多种方式告知货物,检验检21疫流程随时查询。(二)船舶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检验检疫对天津口岸所有国际航行船舶的快速查验、卫生处理和有效监管,提高了船舶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与天津电子口岸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区域信息化合作提供基础数据,真正做到企业减负、执法增效,适应大通关的要求。(三)环渤海区域外来媒介生物监测系统。该系统建立起覆盖环渤海口岸乃至全
35、国的媒介生物监测网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使环渤海乃至全国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统一的规则对国际航行船舶携带媒介生物疫情进行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传染病媒介生物传入性和致病性的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保护人类健康、环境卫生安全,维护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服务。(四)木质包装防伪溯源联网核查系统。木质包装防伪溯源联网核查系统的建设是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的一部分,是中国检验检疫天津电子分中心的有机组成。该系统采用全国大集中工作模式,能够应用到全国系统各局及企业木质包装管理中,能够起到保护合法企业,利于相关企业的整合壮大;实现口岸内地联合打假,维护合法者权益,确保出口木质包装安全,加快木质包装处理速
36、度。阻止疫情流入和流出,为我国进出口事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国家安全。 22该系统实现木质包装从企业生产到流通领域的全过程监管,系统采用全国大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木质包装 IPPC标识 100%识别、现场查询真伪及追溯。建立木质包装生产企业热处理、熏蒸处理的电子监控体系和处理库的视频监控体系;建立统一的木质包装标识管理系统,实现木质包装标识的统一管理、下发、核销、真伪识别等管理功能,并与企业前端电烫滚码设备实现数据通信及同步,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查询。 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下面内容主要开展工作(一)按照总局金质工程、中国电子检验检疫的推进以及顶层设计的要求,在充分
37、保障信息可用和安全的基础上,为本局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以及通过总局检验检疫电子分中心与天津电子口岸的数据共享提供集成化数据而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完成信息数据收集、加工、整理,过滤,进而通过质检广域网实现与内地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口岸内物流信息、舱单信息、企业诚信信息的数据共享和无纸化办公。(二)在天津口岸辐射区域内试行“一点申报,全网通行”的检验检疫通关新模式,发挥滨海新区区域优势,提高口岸与内地合作水平,加快口岸通关速度,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三)建立区域系统把关服务体系,推广跨区域、跨关区23直通放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对进境货物,实施风险评估、分类管理、口岸接单、内地施检;对出境货物,实
38、施源头施检、口岸直放、重点监控、网络呼应。发挥天津口岸检验检疫区位优势,建立海陆空货物联运检检验检疫新机制,适应新区立体交通运输的特点,将建立海上运输链接铁路运输,海上运输链接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链接陆地运输检检验检疫新模式,积极为区域经济服务,加快口岸通关速度,降低货物物流成本。(四)通过推进我局门户网站的建设,逐步对现有不同开发平台和异构系统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同时为新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平台、统一数据标准。进而实现对现有信息系统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提取、数据展示,对内、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实现系统优化整合和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总之,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国内企业面临的外
39、贸形势日益严峻,为促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力保国民经济增长。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创新、服务水平提高,提供安全、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撑。24紧密围绕总局部署 主动融入地方平台扎实推进辽宁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辽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总局信息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遵照总局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统一标准,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契机,把握信息化发展新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健全保障措施,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与地方信息化建设的横向融合,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信息交换、资源共
40、享和业务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全省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随着全省大集中模式下CIQ2000、办公自动 化、视频会议、门户网站和分支局站点及内网交流平台的深入开发和应用,由 2 台小型机,2 台光纤存储,41 台微机服务器群与核心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各种系统软件和安全软件构成的辽宁局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承载着近 30 种应用系统连续运行。截至目前,CIQ2000 共处理报检 数据 310 万批次,生产业务数据110G,2008 年全年 处理报检数据 71 万批次,日高峰处理5500 批次;OA 系统 注册人数 1981 人,高峰期间同时在线达1000 人,生产数
41、据达 185G;实现了全系统电子公文传输,基25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目标。二是省域网建设日趋完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实现了局本部双主干网络及分支局和办事处的双 2M SDH 线路扩容,截至目前,全系统共铺设 44 条2M SDH 线路,提高了省域网通信的稳定性。三是信息化办公条件大幅度改善。2008 年底,为解决系统内信息化设备老化的问题,辽宁局党组多方筹措资金,一次性购置 600 台 PC机 220 台打印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化设备老化的问题,改善了信息化办公条件。四是综合实验楼智能化工程进展顺利。新大楼智能化工程通过方案设计、方案论证和公开招标,顺利完成了方案选定和集成商确定工作,本
42、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的原则,方案集成了智能化工程全部 19 个子系统,建成后将为辽宁局的内部办公、业务服务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和便捷的智能化办公环境。二、电子政务应用稳步推进一是顺利完成门户网站升级改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全面铺开。顺利完成网站全面升级改版,搭建了功能丰富、操作灵活的网站内容管理平台,提高了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规范化程度,整合了常用信息资源,增强了信息交流、信息反馈、信息搜索等内容,扩充了政务公开、在线办事、视频回放等功能。资源整合力度和人性化程度增强,公众参与的渠道和互动机制得到健全,网站的整体应用效果趋于合理化,充分体现了政府网站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
43、作26用,拓展了便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质检总局 2008 年度各直属检验检疫局网站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在 35 个直属局中位列第五名,在在线办事专项测评中,位列第二名,网站整体水平较往年有了较大提升。二是紧密围绕辽宁局党组中心工作,完成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遵照总局“三位一体” 工作推进部署,先期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辽宁局全系统绩效管理的导向、奖惩激励、评价考核功能,确保绩效考核公平合理、执行有效,合理量化,开发了辽宁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网上监督和持续改进机制,为辽宁局的绩效管理工作搭建起统一的信息平台。三是办公自动化和视频会议普遍应用,全系统无纸化办公目标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视频
44、会议系统在省局、分支局和办事处之间已全部实现互联互通,系统运行平稳,公文网上交换开展顺利,多类信息实现网上报送,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四是全面落实, “金质工程”试点准备工作现已就绪。根据总局金质工程办公室细致、严密、规范的工作部署,我们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成立了“金 质 工程 ”软硬件平台建 设领导小组和平台建 设办公室,积极参与系统测试和试点方案研讨,制定了落实方案和实施计划,确定应用系统的部署范围、部署模式,准备机房环境,为圆满完成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注重实效,在推进视频电子监管上取得新突破。本着节约资金、最大限度降低视频监控企业负担的原则,深入企业现场调研,在广泛征27求企业意
45、见的基础上,与大连网通公司签订租用“宽视界” 业务框架协议,推动了视频监控业务的发展,为实现辽宁地区检验检疫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口岸、生产企业实时视频监管提供了统一的监控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截止目前,签订“宽视界”业务的企业共有 72 家,已接入平台的企业共有 61 家,共计:221 监控点。同时,探索性应用视频电子监控手段,将大窑湾保税港区放射性监测通道的“门” 式监测仪 的监测数据和图像实时接入“宽视界” 电 子监管平台,在推 进视频电子监管应用上实现了新突破。三、保障措施逐步健全一是健全信息化组织领导机制,工作进一步理顺。参照总局的做法,及时调整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
46、由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办公室,由信息中心承担信息办的职能,信息化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二是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进一步充实。在辽宁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信息中心已由刚成立时的 6 人发展到今天 12 人的规模。在2008 年 9 月份,辽宁局全系统一次性公开招聘 7 名事业编制计算机专业人才,大大缓解了系统内 IT 人员短缺的局面,为辽宁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三是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局党组千28方百计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局在资金上比较紧
47、张,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局党组多方协调,想方设法保证信息化建设。经初步统计,2008 年辽宁局共投入信息化资金 1358.57 万元,其中自筹资金 616.5 万元。四是完善信息化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为了进一步做好辽宁检验检疫信息化工作,规范网络安全、软件开发、信息化设备的管理,本着信息化工作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原则,参照总局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并下发了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三个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信息化工作。四、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一是技术保障和服务不断加强,网络系统运行平稳。IT运维是信息化工作主要内容,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近
48、年来,根据总局信息办印发的“网络安全管理文件汇编” 和“IT 运 维规范”,发挥全体技 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建立科学的运维体系,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对 26 个信息系统进行了等级保护备案,制定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预案,认真落实两会、奥运等特殊时期“零 ”事件通报 ,同时通过部署网 络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内网运行监测和安全监控等网络安全软硬件辅助设施,做到制度严密,方案细致,对故障定位准确,处理措施得当,服务及时,保证了网络平台的平稳运行。二是信息化设29备日常管理规范严格,维护成本降低。着力做好信息化设备和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帐物清晰。同时,在打印机耗材管理
49、等方面积极探索节约措施,通过连续供墨和硒鼓加粉技术,大幅度降低打印机使用成本,节省至少 80%的打印机耗材费用。五、在电子口岸建设中主动作为,促进与地方信息化平台的融合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为辽宁局业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满足和适应保税港区信息化建设需求,我局研发了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检港联动 ”电子监管信息系统,并成功运行。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码头与检验检疫之间业务的相关性,将检验检疫工作与码头作业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涵盖从船舶靠泊前的舱单获取、船舶在港口动态、集装箱在港移动指令、CIQ 内部派工、 现场查验工作记录、卫生除害处理监管、集装箱及其疫情布控、信息查询,直至所有货物闸口管理等诸多环节,创新了口岸集装箱及其货物的监管模式,有效地解决进口货物“ 全申报” 的疑难问题,执法程序严谨,检港协作验放迅捷,集装箱在码头按 CIQ 监管要求一次性卸船到位,减少重复倒箱和短倒运输,大大降低了码头作业成本,以年吞吐量 400 万标箱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支出 9,600万元,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系统开通以来,在大窑湾口岸四个集装箱码头、几十家船公司、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