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村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4038321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村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村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村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村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村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村中心小学“创现”组织机构为了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校“创现”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决定成立“创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如下:1、 “创现”领导小组组 长:李佳国副 组 长:李万铭 邓秀娥 邓响华 周世州组 员:李建中 谭 骁 谭敏强 汤金兰 刘香玉 张梦丽 陈剑萍二、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组 长:邓秀娥副组长: 谭骁(兼电教中心主任)成 员:李万铭 谭敏强 汤金兰 刘香玉(数学教研组长)张梦丽(语文教研组长) 陈剑萍(信息骨干教师 )长村中心小学2013 年 6 月 22 日长村中心小学“创现”技术中心为了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

2、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动学校的全面大发展,学校决定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技术中心,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邓秀娥副组长: 谭骁(兼电教中心主任)成 员:李万铭 谭敏强 汤金兰 刘香玉(数学教研组长)张梦丽(语文教研组长) 陈剑萍(信息骨干教师 )长村中心小学2013 年 6 月 22 日长村中心小学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方案为推动我校“创现”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模、远程教育工作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以适应学校在现代教育装备、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快速发展,特制定长村乡中心小学“创现”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校、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一、成立长村乡中心小学“创现”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李佳国副 组 长:李万铭 邓秀娥 邓响华 周世州组 员:李建中 谭 骁 谭敏强 李 欢 刘香玉张梦丽 陈剑萍 二、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组 长:邓秀娥副组长: 谭骁(兼电教中心主任)成 员:李万铭 谭敏强 李 欢 刘香玉(数学教研组长)张梦丽(语文教研组长) 陈剑萍(信息骨干教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五岭乡沙坪小学“创现”工作领导小组顾

4、问:廖小瑜组 长:段月华副组长:蒋小全、廖海斌、肖祥兵成 员:肖小斌、侯细县、肖丽萍2、成立五岭乡沙坪小学“创现”工作小组组 长:肖祥兵成 员:肖小斌、侯细县、肖丽萍、黄桂香、张偶香“创现”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教务处,由肖祥兵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和学校“创现”的具体工作。三、工作目标积极营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积极推进学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1、加强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组建教育城域网,实现全县宽带网络“校校通” ;3、加强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实现

5、宽带网络“班班通”和多媒体“班班通” ;4、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5、建设好学校的电子备课室;6、加强学校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在充分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堂堂网”在线课堂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学校资源库;7、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实现师生学习空间“人人通” 。四、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学校“创现”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是全面统筹、协调、指挥、决策“创现”工作,督促解决“创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二)广泛宣传,全员发动一是召开全校“创现”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创现”工作。二是及时了

6、解宣传各地开展“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建设”的动态和经验。(三)突出重点,强势推进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准确把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创建标准,加快学校宽带网络和多媒体“班班通”和电子备课室的建设。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定期培训、校本培训和进修制度,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3.强化制度,加强应用监督。积极建立健全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与应用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效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应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育进行,在下载别人优质资源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到“湖南

7、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宜章县基础教育网络中心。教师要带动学生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与其他师生分享、交流教与学的经验与快乐。4.建立台账,完善资料。严格按照“创现”迎检标准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分门别类装档成盒。长村乡小学2013年6月20日荔园小学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方案上一篇: 荔园小学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信息实验学校发展规划下一篇:无开展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项带有深刻影响力和创新意识的工作,对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有效依托实验学校建设这一平台,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

8、和实践探索,对于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因此,为更好的以此带动学校的全面大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实验,主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1. 探索校本资源建设的新模式,提高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教师成长档案袋、博客群、网络备课等三方面着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3. 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9、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4. 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 “空中课堂”开发出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教材,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5. 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先进理念,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6. 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形成反映时代内涵、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发展特色。二、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1、建立组织结构学校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要求为准则,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实验工作,为推进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为指导,加强信息和知识的管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安

10、全性与保密性,保证信息知识收集和传递的畅通。(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已成立了“荔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协同负责实施。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我校的实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已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今后,

11、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实验目标。2建立各项有关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为了促进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保障电教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已制订了一整套电教工作职责及相关管理制度,各室均有管理细则,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学校建立的管理制度主要有:计算机室管理制度 、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 荔园小学网络安全责任制度 、 信息中心管理制度等,明确了信息化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职责。在以后的实验阶段,我们将继续完善建立各项有关建设现

12、代教育技术的制度,将制度要求落到实处,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能够以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状态发展,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设一支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学校将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和区级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基于校本的培训活动。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特长的专家型教师。(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

13、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3)培训方式:今后将定期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并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

14、干教师外出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 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 操作、课件设计培训、Flash 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教学中任何运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网络运用等。4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我校是较早一批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在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我校也走在前面,信息化应用涵盖到学校行政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使这些教学环境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整合,更有利于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协作性、交互性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在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过

15、程中,我们将继续抓好一下几方面的工作。(1)优化学校行政管理。我校办公平台分个人办公、信息发布、协同办公、档案管理、知识管理和系统管理六个模块,具备发布通知、公告、周工作安排,设备报修、设备采购、人事管理、校内论坛、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在日常办公中,体现了网络的方便和快捷,作为学校办公的有力支撑。学校要督促教师们养成了每天查阅办公平台的习惯,不断提高办公效率,优化的学校的行政管理。(2)优化学校学籍管理。学籍管理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我校采用深圳市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学籍进行管理,改变了原来的手工卡片档案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该系统具有日常班级管理和学籍管理两大模块,其中班级管理包括班

16、级设置、分班,学籍管理包括在校生档案、转入、转出、插班、升级、毕业、复学等功能,满足了对于学籍管理的所有要求。学校教务处要继续做好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准确迅速地完成学籍管理。(3)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优化了教学活动。我校教学应用平台丰富,可以满足教师教学活动和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备课方面,我们有教学共享资源库,老师们备课只需要作一个个性化的整合,不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中大花时间。对于每学期的计划总结,老师们也都养成了上传归档的习惯,这为教学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下一步,学校要督促教师在日常工作,坚持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通过成长记录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4

17、)优化学校学习评价。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就显得更为重要。学校现已有的互动教育平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表现,通过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家校互动平台使用的监管,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完美的结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5、以课题带动信息化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独立承担了广东省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评价策略研究的课题工作。目前,国内外对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尚处于探讨阶段,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研究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人们尚未开发出广泛认同、简便高效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在

18、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三个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分别是“worldlinks 项目”(中央电教馆与美国 word links 组织二期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研究的具体选题)、 “小学语文、英语跨越式发展研究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的子课题) 、整体推进课题(国家“十五”重点课题) 。这些课题的开展对于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本次申请的广东省电教馆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进度安排与任务分工1、以课题为抓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课题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结合我校实际,我校申请了信息技术

19、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评价策略研究 ,通过这一课题,探索新时代下的教师发展和教师的评价的方法和策略,为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强调,并召开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会议,通过会议明确了下阶段要开展的工作,现制定具体计划如下: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 年 7 月9 月)l 筹备课题组,精选课题组成员,选定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交流、研究和论证。l 研制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人员,并对各自承担职责进行分工,落实到各成员,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工作。l 组织进行开题工作,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两次以上的专题培训。第二阶段 计划阶段(2009 年 9 月12 月)l 将课题组分

20、为三个小课题组,每个校区负责一个小课题,分别实施电子档案袋、博客群、网络备课的运用研究。l 运用前段时间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做好继续研究和推广工作。l 组织课题实验教师的进行专题培训学习,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的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反复研讨、学习、为本课题提供论点。l 各小课题组,做出研究实施方案。l 对各小课题组的方案进评估,请专家到校对课题进行指导。第三阶段 试验阶段(2010 年 1 月-2012 年 1 月)l 利用电子档案袋、博客群、网络备课,从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考

21、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l 调查研究、追踪带规律性的现象。l 完成中期报告。l 实验教师每人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实验总结,学校要对教师的总结进行评定。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2012 年 1 月6 月)l 完成实验报告,交给有关专家、领导审查鉴定,邀请有关部门对实验进行评估验收。l 发布与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将学校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区、市、省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校特色资源共享平台要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课程改革,设计、编制一些有特色的教学资源(素材、课件和案例等) ,构建科学、适用的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发挥学校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2、。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 年 7 月2009 年 11 月)建立学校网上备课系统,搭建好平台,细化功能,按学科按学期按章节,保证每节课都有资源。资源的种类也力求全面丰富,满足教师的备课需要,同时减轻教师备课负担。第二阶段 上传资源(2009 年 12 月2010 年 7 月)通过课件制作比赛、荔园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形式鼓励老师们积极制作课件,上传资源。同时,对参赛课件进行评比打分,鼓励制作精品课件。第三阶段 完善丰富资源(2010 年 9 月2012 年 1 月)丰富资源,做精资源库,力求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资源库。3、开展网络教研,营造学校教研氛围通过博客群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以

23、教研促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参与博客讨论,组织网上的备课、评课等活动,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促进教学思想的迸发,同时形成网上教研的氛围。在学校常规活动中,如:荔园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骨干教师开放月等结合网络教研同时开展,在提高教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 年 7 月2009 年 10 月)搭建博客平台,进行用户注册,完善教师分组等工作。第二阶段 建立个人博客(2009 年 10 月 2010 年 7 月)建立个人博客,让教师参与到博客建设中来,养成撰写日志的习惯,善于使用博客发布自己的教育心得、教学反思等日志,同时通过访问教育同行的日志提高自己

24、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三阶段 通过博客开展教研(2010 年 9 月2012 年 1 月)开展网络教研,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教师专业发展无数的名师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名师平时的积累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校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来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留下足迹,为教师的日后发展做好准备,同时养成教师进行反思的习惯。允许教师选择评价的资料,建立基于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档案袋,强调教师对评价信息的自主选择,鼓励教师寻求支持自己工作、表明自己成功的资料,帮助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其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及在观察与反思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

25、09 年 7 月2009 年 12 月)通过网络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让教师了解成长档案的重要性。第二阶段 上传和完善(2009 年 12 月2010 年 12 月)上传资源,同时结合学校的工作,养成从上到下运用档案袋上传资源的意识。第三阶段 评价(2010 年 12 月 2012 年 1 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而不进行评价,这项活动就失去了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的作用;若评价不科学同样会伤害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成长记录袋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体现主体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家长、领导、专家多方参与的评价理念,评价可采用考核、考试、调查、座谈 、听课、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 深圳市福田区荔

26、园小学2009 年 10 月 14 日【远古先秦音乐】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致说来属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它们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长江流域是中(蟹) 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约五千年前,各个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氏族社会晚期,音乐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属于这个时期

27、的龙山文化、青 (蟹)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乐器皆可为证。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蟹) 造了原始音乐。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 、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从公元前二十世纪的夏朝起,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关于夏文化仍在探索中。夏以后的商(约前 17前 11 世纪)和西周(约前 11 世纪前 770 年) ,已是文明灿烂的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音

28、乐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出现了桑林 、 濩 (h 音户) 、 裓 (ji 音节) 、 大武等乐舞,并有更多的乐器品种出现。此外还产生了多种音阶调式,创立了十二律,已经有了绝对音高、半音观念,对旋宫转调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兴办了一些音乐教育事业。 春秋战国(前 770前 221 年)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当时列国纵横,战争频繁,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几个大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也推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在郑、卫、宋、齐、 (今河

29、南、山东)各国,商周旧乐“雅颂”开始失去往昔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民间新乐“郑声”日益受到重视。 诗经所载十五国“风”和二“南” 、 “小雅” ,很多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歌或贵族的吟唱。城市中的音乐生活也很丰富,产生了不少杰出的民间歌手和器乐演奏家。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南(蟹) 方楚、越、滇等地的音乐文化相当发达。大诗人屈原填词、楚国女巫祀神时唱的“楚声”“九歌” ,越国裸体女巫跪唱祭祀的铜雕,滇人祭祀时敲击的铜鼓、羊角编钟,似乎使我们看到了南国艺术特有的神韵和丰采。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理论空前活跃。见于曾侯钟的乐律铭文和管子地员篇 、 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记述了我国最早的乐

30、律计算方法。音乐美学方面,儒家孔丘、荀卿、公孙尼重功利、重情理;道家老聘、庄周重艺术、重精神。他们的见解,对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育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 “百兽率舞”与奋五谷 先秦典籍尚书中记有“击石挝石,百兽率舞”的传说故事。大约在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进入以渔猎为生的母系氏族社会。他们在劳动之余需要抒发和表达生活和劳动中的感受,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狩猎时手持武器与野兽搏斗的情景,于是产生了用于祭祀以狩猎为内容的原始歌舞音乐。所谓“击石挝石,百兽率舞” ,就是远古人们敲击着石头化装成各种野兽歌舞祭祀的生动写照。 近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上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其内壁上有五人一列,共三列

31、舞人,环绕盆沿形成圆圈。下面有四道平行带纹,代表水面。盆中盛水以后,这些舞人好像在河边,摆动着身上装饰的兽尾,欢快地歌舞。从画面来看,舞者神态逼真,作育节奏的跳跃动作。它是我们了解原始社会歌舞的生动的形象资料。 至于敲击的石头,最早可能是原始的石制生产工具,后来逐渐演变成祭祀时伴奏歌舞的礼乐器。近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至今年代较早的“石磬” (图 2) 。它的斜上方,有一个悬桂用的圆孔,并有长期使用的磨损痕迹,整体打制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十分锐利,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我们曾将它悬挂起来敲击,仍能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测音结如表明,其音高为 大约从六、七千年前起,在长江流域和黄河

32、流域,我们祖先的经济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除狩猎以外,已经开始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在音乐上得到相应的反映。传说在一个叫做葛天氏的氏族里,流行着一种集体歌舞。表演时,由三个人手里拿着牛尾,踏足而歌。殷商时代甲骨文中的“舞”字,写作“”或“” ,像一个人两手各执一根牛尾在舞蹈,就是表现了当时人们跳舞的形象。 吕氏春秋记载,跳这种舞蹈时所唱的歌有载民 、 玄鸟 、 遂草木 、 奋五谷 、 敬天常 、 达帝功 、 依地德 、 总禽兽之极等八阕(qu 音缺) 。其中, 奋五谷是祝愿五谷更快地成长;遂草木是祈求牧草长得更加茂盛, 总禽兽之极是希望牲畜繁殖得很多;敬天常和依地德是颂扬天和

33、地的功德,反映先民们为了耕种的需要,对气候和土壤的重视;达帝德 、 载民 、 玄鸟 (燕子)等,则是歌颂祖先与图腾(氏族的标志)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生死、风雨、雷电等,都不能理解。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常常在一定的季节举行种种宗教的仪式,唱歌跳舞,祈求祖先、天(蟹)地、图腾保佑他们,希望风调雨顺,免除灾难,更能够五谷丰稔,牲畜兴旺。这八首歌就是在宗教仪式上唱的。它的内容说明,农耕和畜牧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奋五谷等乐舞在音乐上有何特点,由于年代久远,已难以查考。看来它与原始舞蹈结合紧密,可以推知节奏应是它的基本因素。曲调可能较为简单朴实,古人记载说原始歌曲“

34、乐而无转” (盐铁论 ) ,其旋律性不强,是可信的。 二、治水之歌一大夏 大夏传说是我国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产生的著名的歌舞。 大约四千年前,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农田无法耕种,人民颠沛流寓。传说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舜(shn 音顺)任用鲸(gn 音滚)来治水。鲸用筑堤堵水的办法,始终不能制服洪水。后来,舜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用了十年时间,日夜操劳,不敢稍懈,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疏通三江五湖,凿开龙门,让洪水通畅地东流入海。洪水平息后,禹又亲自拉犁开荒,发展农业生产。人民为了欢庆治水的胜利,歌颂禹的功绩,举行盛大的歌舞祭把活动,人们表演的乐舞,后来就叫做大夏 。 春秋时期,南( 蟹)

35、方的吴国(今江苏苏州一带)有一个贵族,名叫季札,非常喜爱音乐。有一次,他充当吴国使臣,到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去访问。他听说鲁国保存了很多西周宫廷中的著名乐舞,就请求参观学习。鲁国很热情地为他演出了大夏 、 韶等古乐和“大雅” 、 “小雅” 、 “周南” 、 “召南” ,以及郑、卫(今河南) 、豳(bin 音宾) 、秦(今陕西) 、齐(今山东临淄) 、魏(今山西) 、陈(今河南、安徽一带)等国的民间歌曲“国风” 。 据说大夏演出时,舞者每八个人站成一行,称为一“佾” (y 音义) 。舞者头上戴着毛皮帽子,袒露上半身,下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羽毛,左手持乐器“籥”(yu 音月) ,边唱边舞,颇为

36、质朴、粗旷。季札看后,深深地被它的内容和表演所感动,说:“真美啊!像这样勤劳而又有道德的人,除了禹,谁能比得上呢?”季札的话,虽然带有过分赞誉的成分,但也说明大夏的内容确与大禹治水有关。所以商周以来,它一直被奴隶主贵族用来作为祭祀山川的乐舞。 大夏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它共分“九成” (九段) ,用“籥”伴奏,又称“夏籥九成” 。 “籥”在甲骨文里写作“”像是用数根苇竹制成的管子,周围用绳子捆扎在一起,管子上端有一个吹孔,可以吹奏发声。一个籥,可吹出数个不同的乐音。这种乐器,就是后来“萧” (排萧)的前身。 大夏用这种乐器伴奏,比起“击石拊石”的原始乐舞来,要进步多了。不过,因其乐音较少,推想其

37、曲调可能比较简单。 除大夏以外,这个时期还流传一首与禹有关的南(蟹) 方民歌。据吕氏春秋记载,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涂山氏”氏族的女子。后来禹又到其他地方巡行,那个女子便派人站在涂山(今浙江会嵇)南麓,唱着她所作的“候人兮猗”这首情歌,等待禹的到来。这首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首南(蟹)方民歌。 这首歌的歌词,实际上只有“候人”两个字,即等待她的情人的意思。它可能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里,人们的爱情生活。结尾的 “兮猗!”两字,是感叹词。 “兮” ,古音读如“啊” , “猗 ”与“兮”字音相同。这种结尾形式表明原始歌曲是用婉转起伏的旋律抒发其强烈的思念之情的。歌词中词语的重复,说明旋律性已逐渐成

38、为原始音乐的重要因素。三、埙的演变和音阶的形成与发展 埙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状有管形、橄榄鱼形、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埙的历史很悠久,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埙,是大约六千年前居住在今天浙江杭州湾河姆波遗址的居民使用的椭圆形无音孔陶埙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两个陶埙。其中一个无音孔,另一有一音孔者能吹出一个小三度音程:即羽(F)与宫(bA )两个音。 据近年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时期众多陶埙的测音结果来看,这些陶埙的绝对音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吹出小三度昔程。就是说,都能吹出后来五声音阶中的 lado

39、(羽、宫)或 misol(角、徵)两个音,它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种音阶形式。估计当时的乐曲,如奋五谷等,可能就是由这少数几个音组成的。 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在今天山西万泉县荆村和太原市郊义井村,还使用一种二音孔陶埙。这种陶埙能吹出三个音: 荆村埙 义井埙 其中荆村埙吹出的音,构成一个纯五度和小七度音程;义井埙吹出的音,构成一个小三度和纯四度音程。就是说,荆村埙能吹出相当于后来 G 调五声音阶中的 635(羽、角、徵)或 D 调的 261(商、羽、宫)三个音。义井埙能吹出相当于 G 调五声音阶中的 612(羽、宫、商)或 C 调的 356(角、徵、羽)三个音。当时人们尚无绝对音高观念,因此,这

40、两个埙实际上就是在半坡埙所吹出的小三度音程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商”音或“羽”音。它们所构成的两种三昔列,应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三声音阶。 据目前考古实物证明,埙的进一步发展是在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近年在甘肃玉门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的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平民墓葬中,出土了二十多个彩陶埙。其形休呈鱼形,鱼嘴处是吹孔,埙体上有三个按音孔。测音结果表明,这些埙的绝对音高各不相同,但都能吹出相当于后世五声音阶中的 domisolla 即宫、角、徵、羽四个骨干音。有的埙还能吹出 fa(清角) 。少数埙能吹出羽、宫、商、角四个骨干音。据此推想,当时可能至少已有上述以宫、羽为调式主音的两种四声音阶调

41、式。 埙的基本定型,大体在晚商时期。实物有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墓、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三枚一套的陶埙和殷墟 1001 大墓出土兽面纹骨埙。三者埙体均呈圆锥形,有五个按音孔。测音结果表明,辉县埙与妇好埙基音相同,均为 a,因此当时可能已有绝对音高的观念。从辉县埙的音阶结构来看,实际上是在甘肃埙两种四声音阶的基础上增添了两个变化音。如以 a 为宫,可构成宫、角、徵,羽与清羽及变宫的音阶序列;或以 e 为宫,可构成羽、宫、商、角与清商、清角的音阶序列。变化音的出现,说明已存在使用色彩性变音进行变化装饰或旋宫转调改变调高转换音阶调式的可能性。 后世文献都说“商已前但有五音” ,至周代始有“七音” 。近年

42、出土的殷王室妇好墓五枚一套的编铙能奏出相当于后世 G 调的 56145 的音阶结构,如果联系起来看,我国五声音阶正式形成,可能不会早于商周之际。 关于七声音阶“七音”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前 632) 。如果从商埙已能吹出七声结构中的某些偏音的事实来看,它的正式形成可能与“五声”相差不会太远。目前由于缺乏确证,尚难定论。 随着七声音阶的出现,牵涉到中国传统调式研究中经常遇到的新、旧音阶与清商音阶问题。旧音阶“角” 、 “徵”之间为“变徵” (#fa) ,半音位置在四度、五度和七度、八度之间;新音阶“角” 、 “徵”之间为“清角” (fa ) ,半音位置在三度、四度和七度、八度之间;清

43、商音阶“角” 、 “徵”之间为清角,半音位置在三度、四度和六度、七度之间(“”表示半音关系,其余均为全音): 在上述三种七声结构中,五声音阶的五个正音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这就是子产所说的“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 (左传昭二十五年 ) 。 从现有测音材料看,辉县塌虽然还未形成完整的七声结构,但是清角在火烧沟文化遗址鱼形坝已经能吹出的事实,以及清羽在辉县埙中的存在,说明上述三种七声结构都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音阶形式。 从半坡埙产生最早的一个小三度音程到晚商至春秋之际出现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其间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可见,人们对于音阶的认识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的。 四、巫与商

44、代音乐 巫原是原始社会拥有较多知识、能歌善舞,传说能交通神人的神秘人物。 商殷的巫,与史、卜、贞等同掌占卜的职务,能替鬼神说话,影响国家的政治与国王的行动。 尚书洪范篇就讲到商殷的国王有疑难的事情就应该和卿士(高级贵族) 、庶民(低级贵族)商量并以巫、史等所进行的“卜筮(sh 音事) ”定吉凶, “卜筮”的吉凶有决定行动与否的作用。占卜、祭祀时,巫常要唱歌跳舞来配合,所以巫也是商殷精通音乐与舞蹈的人。 商代音乐属于巫文明。 商原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以玄鸟(燕子)为图腾的原始部族。夏末,已进入今河南地区居住,并在汤的领导下灭夏建立商朝。商代在盘庚迁殷前(约前 16前 14 世纪) ,尚处于刚进

45、入早期奴隶制的阶段,从郑州二里岗等早商遗址出上的二音孔或三音孔埙看,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并不特别发达。在祭祀等重大场合,往往由巫主持表演本部族的传统乐舞桑林和赞颂汤代夏立商武功的乐舞濩等等。我国古书左传记有一(蟹)个( 蟹)故(蟹)事:公元前 641 年,商王室后裔宋襄公在楚丘为晋侯举行盛大的宴会,晋侯提出要看宋国祖先的传统乐舞桑林 。这个乐舞,据说由用鸟羽化装成玄鸟的舞师与化装成先批简狄的女巫进行表演。由于它描写了筒狄吞玄鸟卵生商始租契的具体过程,因而使讲究礼法的晋侯看了十分害怕,不得不躲到房中去。商代音乐正因为带有浓厚的原始古风,而显得那么粗野离奇,荒诞不经。 商代音乐真正进入文明的盛期,是

46、在定都安阳以后(前 13前 11 世纪) 。出土于安阳殷墟王室墓葬的成组饰有狰狞可怖的饕餮、夔龙等纹样的各类乐器均可为证。这个时期,不仅王畿及其邻近地区,甚至一些偏远的方国,如武丁时进贡“亚弱”编铙的弜国、出有多件青铜大铙的今湖南宁乡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均已存在相当发达、既有商文化特征又有本地特色的音乐文明。 商代后期,乐器的品种已相当多样,制作工艺也很巧妙。打击乐器有多种形制的铙、铎、磬(qng 音庆)和鼓等。铙与铎,最早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上制成。现存实物有陕西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的素面陶铎商代的铙均为青铜铸造,或手持演奏,或植于座上演奏。商铙因其形休的大小不同

47、而有大铙、小铙之分。其中,单个的大铙,有人称为“庸” (yng 音拥) 。卜辞中“其(置)庸,壴(鼓)于既卯”就说明这一点。由多枚铙组成一套的称为编铙。小型编铙比较常见,一般由三枚组成一套。近年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b 音比)辛墓中发现有五枚一套的编饶。我们曾对这套编饶进行测音,其音高大约相当于:G、A、C、F(?) 、G,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大型编铙比较少见,现存实物仅见于湖南宁乡一带。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它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磬,如安阳武官村殷代大墓出土的虎纹石磬,纹饰瑰丽,声音悠扬。经测音,其音高为#C; ,与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遗址出土石磬音高相同。一种是编磬,一般均为三枚一套。近年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鼓,在原始时代已有,叫做“土鼓” ,鼓框可能是由陶土制成,故有此名。另有一种大鼓,鼓腔用木制成,外施彩绘,鼓面蒙有鼍皮,又称鼍鼓。商代的鼓有多种,一般鼓身下面有鼓座,鼓身上面有羽毛作为装饰,甲骨文中的 “”字,就是它的正面形象。近年在湖北崇阳出土一件晚商至西周早期的铜制贲鼓,即是这样一种形制。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