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通过抓住卖山薯老人的外貌、言行和作者的心理活动、语言,感受他们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2、 、抓住卖山薯老人的外貌、言行和作者的心理活动、语言,感受他们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让我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说了一件什么事?(生说)2、你概括的这件
2、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板书:老人、我) 、有事件,非常完整。二、品读感悟1、课文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老人和我之间充满温情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这两位主人公。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人的语句,想一想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2、谁来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3、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外貌来体会。“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穷苦、艰难)师:你抓住了老人的外貌来体会,还有谁找到有关老人外貌的句子?“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很老、很贫穷、很辛苦)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想说说?“望着他微微驮着的背
3、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老人为了生活每天都要卖烤山薯,身上背着很重的东西,给背脊都压弯了。 )“卖烤山薯的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 ”(辛苦)师:我们来看看,就是这样一位满脸风霜、艰辛生活的老人。出示课件:老人的图片4、师:除了通过外貌了解到的,你还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慈祥,对小孩子很友好)出示课件: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a、谁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b、 “笑呵呵”体现了老人的慈祥和友好,他并不认识“我”却送给“我”一个山薯,体现出他对我的喜欢。老人
4、“一声不响”地给了我一个烤山薯,说明老人很善良。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读得真好,谁还想读读?带着你的感受给你的同桌读读。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从你的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那颗善良的心。这时,二婶来买山薯,原本十个铜板,她只给了九个铜板,便扬长而去,可怜的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此时老人想(生说)师: 我们再把老人和二婶的对话读读好吗?第三自然段,我们分角色读读。 (生读)二婶就这样捧着山薯进去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老人的善良还体现在哪儿?生说,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师: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塞进、摆摆手)你抓住了关键词
5、语来体会。 还有吗?课件出示:“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他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听出来了,你是从“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体会出来的,对吗?老人好半天才明白,好半天老人想些什么呀?跟同学交流一下。老人会想些什么?还可能想些什么?还会想些什么?(生说)师:在与老人的心进行了一次对话后,我们也体会到老师的心是如此的善良。那你能从老人的话中把这种善良读出来吗?试着读读老人的话。(生自由读)谁来读读老人的话,你就是那位善良的老人。(生读
6、)你就是那位敦厚的老人,(生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读旁白,生读老人的话。)师:这样一位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两次送给作者烤山薯,足以体现出老人的(生齐说:善良)5、老人真诚和善良一次又一次震撼着我们的心,面对这样的老人,作者的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捧着香喷喷、热烘烘的烤山薯,此刻竟然如此难以下咽。小作者会怎么想,她又会怎么做,赶快来找找描写小作者的语句。 谁想和大家交流。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那一个铜板师:还有吗?课件出示:“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
7、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老师也想读读这段,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好吗?师范读。(生说)能把你们的体会试着用一个句式说说吗?课件出示:虽然两枚铜钱但是为了我还是决定把这两枚铜钱交给老人。三、深化中心,创境表达这段记忆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好了,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他的心中存着善良,而历经沧桑的老人也同样怀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在他们相遇后,他们之间才能产生这样一段打动人心的真情。此时此刻,善良的老人打动着每个人的心,此时,你就是文中的作者,来表达你的心声吧课件出示: “我永远不能忘记,不能忘记您(你)的”说一段话。(学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一起
8、结识了这么善良的一老一少,那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这毽子里的铜钱,仅仅是两枚普通的铜钱吗?怎样的铜钱?(生说)这是怎样的铜钱?(生说)这更是怎样的铜钱?(生说)毽子里的铜钱对老人和我,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万分珍贵。毽子里的铜钱可能已经找不到了,烤山薯的余温也可能不再热了,但是老人和我之间真诚、善良、关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板书:真诚 善良 关爱教学反思: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
9、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一、 品词酌句,重点深入 语文,只有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地悟出其中的情,从而自己也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几处描写老人外貌、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赞叹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二、想象补白,挖掘人物内心。把语言文字活化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生活,活的感受。有着生活经验参与的阅读,能够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多处补白使学生的主动想象深化了语言。三、拓展延伸小练笔在课的结尾处拓展延伸进行练笔,通过练笔,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