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案】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4036606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案】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案】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案】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案】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 2 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SAS” ,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材安排了一个情景,通过让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形,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过程中,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教学目标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SAS” ,并能应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来源:学科网 ZXXK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AS”,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

2、件 “SAS”及应用.教学准备1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每一小组分发两根木条,一枚螺栓.2每人一把剪刀.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 设 计 说 明一、创设情境小红为了测出池塘两端 A,B 的距离,她在地面上选择了点 O, D, C,使 OA=OC,OB=OD,且点 A,O,C 和点 B, O,D 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量出 DC=18 米,她就知道 AB 的距离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二、探索新知1. 猜一猜:教师演示:把两根木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将课后作业题5 进行适当变形,把教学背景从孤立的人工背景过渡到现实背景,并提出你想知道为什么吗?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通过动态形象OA BCD

3、A CBB设置问题:问:连结另两端所成的三角形能唯一确定吗?如果将两条木条之间的夹角(即BAC)大小固定,那么ABC 能唯一确定吗?2做一做:(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验证猜想.)(1) 、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使 AB=2cm,BC=2.5cm,ABC=60学生动手画图,然后剪下来,再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2) 、将ABC 的度数换成 20,再试一试,情况会怎么样?通过“猜一猜”和 “做一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得出: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 或“SAS ”).(教师强调:必须是“对应相等”.)几何语言:如图,若ABC=ABC

4、,AB=AB,BC=BC 则ABCABC .(3)画ABC,使 AB=2cm,BC=2.5cm,ACB=40学生动手画图,然后剪下来,再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学生画出的可能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得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阶段性小结:“边角边”中的角必须是对应相等的两边的夹角.3学生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的演示,使学生发现问题流畅具体,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喜悦,培养了学生观察、 分析能力.这一环节通过把文字叙述转化为几何的图形语言和符号

5、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AB CAB C4师生一起归纳: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到目前为止有“SSS” 、“SAS”.三、体验转化1例 3:教科书第 23 页设 置两个问题:要说明AOBCOD,已具备了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学生可能会回答缺第三边或缺夹角对应相等)教师进一步问:根据图形找哪个条件比较恰当? (请个别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规范解题步骤.)2做一做:教科书第 23 页.3例 4:教科书第 24 页分析(1)要说明 CA=CB,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COACOB)(2)要说明COACOB,需要什么条件?(由学生讨论,个别学生回 答 ,教师将产生的结论标在图形上,以使学生更直

6、观的理解.)请学生板书,教师及时纠正.解后反思:分析题意时,应注意 由条件所可 能产生的结论,如:已知垂直,可得 90的角.结合图形,善于寻找出图中“天然”的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线 l 与线段 AB 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并归纳出: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比较得出结论.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导入时的问题,前后呼应 ,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问题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是具有“ 挑战性”和“启发性” ,可以使学生处于教学活

7、动的核心.学以致用,适当体现学数学用数学.教师的启发式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如:上图中,直线 l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观察图形思考:若在直线 l 上再任取一点 P,则 PA 与 PB 相等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归纳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 点 P 在线段 AB 的中垂线上 PA=PB阐明:所得结论是说明两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4练习:教科书第 24 页第 1、2 习题四、归纳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科书第 25 页的作业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从下列的备选题中选做.备选例题1如图,AB,CD 相交于O,OA=OB,OC

8、=OD,请问AC 平行于 BD 吗?为什么?2如图,已知 ABBD,EDCD,且 AB=CD,BC=DE,请问ABC提问与学生的自主探索相结合,在师生对话中,解决问题.解后反思: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实现数学的三大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几何语言之间的切换,并板书,以突出其重要性.评价的方法是对于说出结果但不COA DB是否全等于 CDE?AC是否垂直于 CE?为什么?引伸:若将CDE 沿 CB 方向平移,且其余条件不变,则结论 AC1C 2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备选练习:1下列条件中,可以确定ABC 和ABC 全等的是( )ABC=BA, BC=BA, B=BBA=B A

9、C=AB AB=BCCA=A AB=BC AC=ACDBC=BC AC=AB B=C2如图,根据“SAS”来判定ABDACE,若已知 AAB=AC,AD=AE,则还需 能说明理由的小组给予鼓励,能说明理由的给予掌声表扬.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小结本节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来源:学科网第 1 题是为教科书中例 3 配置,进一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第 2 题是提供给能力层次相对较高一点的学生学习的,此题把解决特殊的问题推广到一般,把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再延展拓广到更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AC1B DE( )C2ABC2 DE( )C

10、1 AC1C2 B(D)EAB C DEAC1B C2 DE添条件( ) E DAB= C BD=E OCEAB=DAC DEOB= DOC B C这组练习一方面是巩固学生的对三角形全等条件“SAS”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与备选例题相配套.设计思想本节开始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改编自课后作业题 5) ,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画图、分析、验证等过程,并从中探索出“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这个条件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在例 4 基础上提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再通过在直线 l 上任取点 P,并验证 PA=PB,从而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使学生体验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