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 1 议论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老照片的秘密当我们看老照片时,会看到有些不能宁静下来的东西这构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存在。老照片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办法被理论或今天穿透的,而且即便是在那个时代也是不能被穿透的。老照片会揭示一种无意识的空间,代替有意识的操控,在没有照相机之前,人类没有办法创造出这样一个无意识空间,这个由摄影机创造出来的无意识空间是照相机发明后人类视觉经验里出现的一个革命性的东西。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和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照相机创造和揭示出新的自然面相。摄影师通过机械设备,利用慢速度、放大和曝光等技术手法使捕捉光学的无意识性得到产生。摄影以物质形态揭
2、示了所有影像的细节,包括躲在白日梦后面的信息细节,它使得技术和魔术之间产生了关系,因为摄影技术可以赋予被拍摄对象一种神秘感。它把过去无从获知的瞬间和微小展现出来,就像通过精神分析把潜意识展现出来一样,这就使大自然某种内在的神圣性与照相机之间建立了同盟,自然的这种隐秘是摄影机产生和发现的,是机械时代赋予人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影与世界的本原之间具有一种同构性,摄影是世界借助人类技术的发展获得的一种表达自我和命名世界的新方式与新语言。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童年留下了一张照片:6 岁的孩子穿着不太体面的小孩衣服,过多的饰物,以棕榈为背景,手上还拿一个西班牙式的宽边帽子。这些背景不自然。唯一让这个照片具
3、有意义的,是这个孩子的眼神,特别忧郁的眼神。如果没有这个眼神,孩子就会消失在背景中。正是这个眼神本身的独特和不可重复性,使得这张照片有意义。本雅明曾用这张照片说明什么是“灵晕”(Aura),他指出,所谓“灵晕” ,就是指某个特定时代不可重复的、不可被复制的东西,也就是影像的历史性。这个世界的某种独特性被摄影的光看到了,具有了某种神圣性即灵性,因为它属于这个世界的本原。比如,在时空交织下,你觉得景象好像近在眼前,当你栖息在夏日的正午,目光掠过山川或者树丛,作为观者的你也笼罩在树的阴影里,成为景象的一部分,呼吸着远山和树林的氛围,自己也成了这个氛围。观察者本身也被世界的整体性笼罩,这个时候就是“灵
4、晕”降临的时刻,也就是观察者和这个世界交融无间的时刻,自我与世界融合的时刻。人物的时代性和机械、摄影师之间非常有默契,这是造就早期摄影伟大的地方。当摄影技术和艺术之间产生背离,光学的进步能征服光影的时候, “灵晕”就开始消失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摄影师开始修版,不是通过镜头捕捉,而是通过后期暗房里的修补来完成,这个修补就使得“灵晕”消失。用提高照明度来征服黑暗,使得照片的姿势越来越被刻意摆布,暴露了这一代摄影师面对机械技术发明时的软弱无力。(选自 文汇报 ,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思路。答:2 “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和“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有怎样的不同
5、?答:3为什么摄影师“后期暗房里的修补”会使“灵晕”消失?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旅游三香流沙河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 “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
6、看近却无” ,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声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
7、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
8、,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4文中“隔锅香” “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答:5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答:6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
9、什么作用?答:题组 2 学术论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怎样写文章老 舍写文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仅就我个人的经验作点报告,这不是一定的不变法则,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而已。不论是写一百个字,两千个字,或是五十万字的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样子,全想过了再写。在我们小的时候写文章,老师在黑板上出个题目,是爱国论也好,是清明时节也好,总先写上“人生于世”四个字,再往下连。这样当然写不好文章。大家都说用白话好写文章,只要将说的话写下来就行了,其实不然,说话到底不是写文章。譬如两个人坐冷酒馆,他们从酒味谈到日常生活,又谈到世界大局,甚至于谈到平价米,买猪肉,爱谈什么就谈什么,是可以随便的。写文章,可就不
10、能这样了,设若将坐冷酒馆的谈话,一字不漏地记载下来,送往报章发表,人家看了,一定会骂你胡说,有神经病。所以,写文章是应该先想过了再写,就不会被骂为神经病,也不会每篇都用“人生于世”了。当想的时候,我们得想到这篇文章大致要说些什么。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第三段说什么,把它截开成段的来想。我们常听说写文章是有灵感作用的,这话确也不错,只是灵感扑涌,文章就来了,完全是胡说。灵感只是很少的一点东西,绝不够写一篇文章用。一篇文章的写成,是靠我们的功夫,我们自身的文章修养,而我们得到了灵感,不想全就下笔,结果只能写得很少的一点。即使,至多高高兴兴地写一万字就没有了,你必得先想完全,一段一段地想过了该
11、说些什么,然后下笔,就保了险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看到了最后一段,不致中途而废的!要不然,永远只是“人生于世” 。过去的老八股,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异样,提倡作八股,正是养成那时候的一般人麻木性,奴隶性。现在我们写文章,要每篇每篇的不同。假如分好了段,看打哪边写起,决定用哪种写法漂亮,哪种写法经济。写法经济是写文章很主要的一点。只有要每篇文章不一样,将来才越写越高兴,花样越多。有些人往往拿起笔就发愁,正因为他根本不去想,若大致想了从哪个角落下笔,再一直写,如此,写文章倒是很快活的事情。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成其文章。有些青年,老是啰唆一大堆,结果不知道他写些什么。你问问他自己
12、都不明白重点在哪儿。不论是什么样的文章必定有一个重点,假若本篇以人为中心,则人物的性格、举止、容貌,我们必须描写得灵活生动;假如本篇以事为中心,我们就得老老实实,必须将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了重点,就懂得用哪一种文字或支配文字。比方写限价一类的文章,你用上些“祖国在呼唤”和“怒吼”的字样,写赈灾,你也用上了些“祖国在呼唤”和“怒吼”的字样,那根本不是文章。文章应是一篇一样,要刺激读者的眼泪,使读者读到必哭。要使读者高兴,使读者读到必乐。决定了内容,如何用什么样的文字,并不是写上“祖国在呼唤” ,写上“怒吼”就成了文章。假如能这样写,你的笔才会是活的,不是刻板的。所以先得想过。然后决定从什么地
13、方写,怎样写得经济,漂亮,写人还是写事,使人笑,还是要使人哭 ,总之,你必得用你的思想来支配文字。( 有删改)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答: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也不会每篇都用“人生于世”了。答:(2)要不然,永远只是“人生于世” 。答:9请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写作体验,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刘立辉华兹华斯重视自我的发展,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把诗歌作为自我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华兹华斯认为诗人拥有超越于常人的感觉,人能够在没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兴奋起来,知道这种能力的存在,他就比别人更优秀,体会到“心灵的美丽和尊严”
14、。这种能力是人自身的认知能力,也是认识到人自身价值或尊严的必要能力。虽然这种能力非常重要,但华兹华斯看到,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这种能力受到了限制。人们“渴望非常的事件” ,文学和戏剧为了迎合新时期的需要, “抛弃”了像莎士比亚和弥尔顿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疯狂的小说,许多病态而又愚蠢的德国悲剧,以及像洪水一样泛滥的用韵文写的夸张而无价值的故事”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把人们分辨的能力弄得迟钝起来,使人的头脑不能运用自如,蜕化到野蛮人的麻木状态” 。这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华兹华斯对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的总结。人对周围的事物变得麻木,失去了敏感性,倒退到需要强烈刺激才能
15、活动的状态,这也就失去了感受客观世界的能力,不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去体会心灵的美丽和尊严。强烈地依赖外界的刺激,人的认知能力退化,感情和思维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因而人失去了某种能力,也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就不可能实现自我发展。华兹华斯认识到个体能力的丧失,但他还是相信, “人的心灵具有一些天生的不可毁灭的品质,一切影响人的心灵的伟大和永久的事物都具有一些天生的不能消灭的力量” 。这些天生的“品质”和“影响心灵的伟大和永久的事物”是人内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天生的品质得到激发之后,人就可以脱离麻木状态,体会心灵的美丽和尊严。这种能力的恢复和发展,是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自我的发展。对个体发展的重视,
16、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人类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强调个体的自我发展,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在个体的素质得到提高之后,社会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从个体与社会的这种关系看,提高个体素质是从整体上提高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古至今,诗人都强调诗歌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罗马诗人贺拉斯认为诗歌的功能是寓教于乐,英国诗歌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英国文论第一人锡德尼就认为诗歌是为了教育而娱乐。华兹华斯很强调诗歌的娱乐功能,认为诗歌首先是带来快乐,诗人进行创作,除了给人带来快乐的目的之外,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这种快乐体现出对人自身尊严的敬意。诗歌满足了人对快乐的追求,显示出了对人之作为人的尊重,
17、体现了浪漫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重视。他认为, 抒情歌谣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有价值的目的” 。这就是“使读者的理解力有某种程度的提高,他的感动也必定会因之增强和纯化” 。普通人能够阅读诗歌,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情感,也就拥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想象力,使头脑摆脱麻木状态。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实现了诗歌的教育功能。华兹华斯让诗歌走下圣坛,实现提升和纯化人的感情的目的,显示出积极的人世情怀。(摘编自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1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答:11重视个体发展能产生哪些作用?答:12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曾说:“当我们用诗歌的方式重新来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情意绵绵的中
18、国,绝对不是麻木、冷漠、硬邦邦、都是钢筋水泥的中国。我相信诗歌对疗救中国人内心的麻木和冷漠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答:答案解析1首先指出老照片能保留时代特有的存在;接着分析老照片能保留时代特有的存在的原因,指出摄影技术创造了无意识空间,以物质形态揭示了包括信息细节在内的所有影像的细节,因而能够反映世界的本原;然后以卡夫卡的童年照片为例,阐述什么是照片的“灵晕” ;最后指出现代摄影中“灵晕”的消失及其原因。解析 作答本题,可先概括各段大意,然后将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划分段落层次,再进行思路归纳。第一段指出老照片的特点,即保留时代特有的存在;第二、三两段从摄
19、影技术的角度论述老照片能保留时代特有的存在的原因,即以物质形态揭示了所有影像的细节;第四、五段举例说明什么是“灵晕” ;最后一段指出现代摄影中“灵晕”的消失及其原因。2 “说话”是指大自然的表达方式, “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是指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大自然;“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是指摄影机拍摄到的大自然。前者因有人的意识的参与,未必能揭示所有影像的细节;后者是无意识的,能揭示所有影像的细节,反映世界的本原。解析 作答第一问,关键要明确“说话”即表达方式, “对着人说话”就是对人的表达, “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其实就是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大自然, “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就是摄影机拍摄到的大自然
20、。作答第二问,关键要抓住有无意识、能否揭示所有影像的细节、能否反映世界的本原进行说明。3 “灵晕”是某个特定时代不可重复的、不可被复制的东西,是影像的历史性,是观察者和世界交融无间的时刻捕捉到的。后期在暗房里进行修补时,自己没有成为景象的一部分,没有为世界的整体性所笼罩,凭主观经验无法制造影像的特定历史性,因而也就无法产生“灵晕” 。解析 作答本题,关键要明确什么是“灵晕”以及“灵晕”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分析“后期暗房里的修补”会使“灵晕”消失的原因。 “灵晕”的本质特点是具有历史性,不可重复、不可被复制。 “灵晕”只有在摄影者与世界融合时才能产生,而暗房修补是凭经验行事,自然无法获得“灵晕”
21、。4 “隔锅香”是指自家风景差,别处风景好;“碰头香”是指开头感觉好,后来感觉差。5先提出本段话题“隔锅香” ,再用苏诗和西谚来阐释何为“隔锅香” ,接着分析“隔锅香”产生的原因,最后指明“隔锅香”的弊端。6第一次举例,以亲身经历证明旅游的最大收获就是回甜之香;第二次举例,与上文一九八零年的北戴河之游作对比,说明无论景物美丑,回忆香是一样存在的。7首先提出观点,文章一定要全想过了再写;接着以小时候写作为例,批评了套作的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否定了直录白话的做法;最后再次强调文章是应该想过了再写的观点。解析 文章第二段共有七句话,认真阅读这七句话并理解语句的内容,可将这七个句子分成四部分:第一句,第
22、二、三句,第四、五、六句,第七句。将这四部分语句意思进行总结,然后分析这四个部分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8(1)本句话强调文章“先想过了再写”的重要意义,即不会千篇一律地用 “人生于世”作为文章开头了。(2)本句话强调文章如不提前构思,往往会中途而废,而写作也只能停留在起始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解析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寻找语句所在段落,然后根据语句与前后文的关系来分析画线语句的特殊含意。(1)句在文章第二段,结合前文意思可知,此处 “人生于世”是指写文章开头用的套话。(2)句在文章第三段,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此处 “人生于世”是指写文章完全凭灵感,不想全就下笔,写作水平停留在起始阶段。9写文章
23、首先要想过了再写,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感情,明确每段写什么;在段落内容确定好后,再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选合适的表达方式,力求经济、漂亮;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用自己的思想支配文字。解析 作答本题,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因为本文讲的就是“怎样写文章” 。文章第一段是引子,第二、三段谈写文章要先想过了再写,第四段谈写文章不应该“八股” ,应该自己选写法,第五段谈写文章必须有重点,第六段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据此结合自己的体验组织答案即可。10首先指出诗人具有一种超越常人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阐述这种能力受到限制的体现,最后阐述失去这种能力对人的影响。11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能提高个人的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的整体素质提高。12谢有顺教授认识到诗歌具有教育功能,视诗歌为个体自我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读诗歌,人们的情感会得到提升和纯化,显示出积极的人世情怀。一个内心麻木、冷漠的人通过读诗歌,能激发天生的品质,从而摆脱麻木、冷漠状态,懂得去感受周围的世界,体会到心灵的美丽和尊严,获得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