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 1 绝句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找出诗中点明“伤心”原因的词语。由“伤心”可以联想到杜甫 登高中直抒“悲凉”之意的哪个句子?答:(2)一、二两句诗中“猿啼” “水自流”表达了同病相怜的深情,请简要说明。答:(3)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吴城览古陈 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注 。馆娃宫怀古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注 馆娃宫:故址在今
2、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1)简要分析“香径无人兰叶红”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答:(2)诗人指责越王“大有堪羞处”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3)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题组 2 律诗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行黄庭坚失枕 惊先起,人家半梦中。闻鸡凭 早晏 ,占 斗 辨西东。辔 湿知行露 ,衣单觉晓风。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注 失枕:失眠。凭:凭定,断定。早晏:早晚。占: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辔:驾牲口的噘子、缰绳。行露:指路旁的露水。
3、(1)这首诗题为“早行” ,诗中是如何体现“早行”的?答:(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答:(3)诗中诗人的情感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答: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金陵怀古许 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 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洛中:古都洛阳。(1)刘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
4、诗人怎样的感慨?答:(2)请概括许诗中颔联的内容。答:(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答:题组 3 词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 注 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 平山:堂名,在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公元 1048 年) 任扬州太守时所建。(1)词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平山堂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答:(2)下阕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表现出刘原甫怎样的形象特点?答:(3)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分条阐述。
5、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近柳 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答:(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答:题组 4 散曲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黄钟人月圆倪 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注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
6、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答:(2)这首元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 小梁州 秋贯云石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1)这首曲子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这首描写秋景的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解析1(1)逐臣。万里悲秋常作客。(2)“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主客双方心境悲凉;“水自流”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流放
7、之情。(3)借景抒情、对比。翘首远望,表现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2(1)“香径无人”承接上文“水烟空” ,“兰叶红” 与“香径无人”及“水烟空”构成对比,“兰叶红”引出后文“年年先发”的感慨。(2)立新奇之意: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3)陈诗扣“览”展开,览景抒情( 或: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 或: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
8、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3(1)首联写诗人辗转难眠,迷糊间忽然惊醒,发现人们还在睡梦之中,颔联的“闻鸡”“占斗”等词语的运用,以及颈联的早露湿辔、晓风觉寒等描写,都充分体现了旅人行路之早。(2)这首诗看似单纯地在叙事、写景,其实将情感含蓄地蕴含在事与景中,寓情于事,寓情于景。(3)诗人的情感有变化。本诗前三联以诗人于“人家半梦中 ”而早起上路,晨鸡啼鸣,路径昏暗难辨,以及“湿辔”之凉与“衣单”之寒等描写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早行的孤寂、清冷与寥落之感;尾联则写秋阳初上,染红了旅途的丛林,以“弄” “吐”字活绘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色调由冷转暖,表现了诗人因爱
9、秋日晨景而心情转向愉悦。4(1)拟人。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 或“物是人非”)的感慨。(2)写六朝衰败残破的景象。(3)刘诗写当今“四海为家” ,而故垒萧瑟荒凉,警诫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的统一。许诗写英雄已去,豪华已尽,只有“青山似洛中” ,抒发了对人间万事多变的感慨以及对唐朝江山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5(1)“平山阑槛倚晴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的雄伟气势。“山色有无中”写出了平山堂绝佳的地理位置,登临远眺,景物层次清晰,迷离多姿。(2)“文章太守,挥毫万字”写刘原甫才思敏捷,表现出刘原甫的倚马之才; “一饮千钟”则写出刘原甫的豪气。这几句展现
10、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太守形象。(3)“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表达了词人对扬州生活的追忆和对平山堂的思念之情。“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是词人对友人的劝告,表达了词人人生易老而必须及时行乐的态度,蕴含着一种苍凉郁勃的情绪。6(1)渲染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2)“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3)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
11、和无奈之感。7(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2)一句一景。 “鹧鸪啼” “东风草绿” “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重叠展现的效果。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 “残照花开” “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8(1)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清丽明净的西湖秋光图。西湖上满目秋光:亭亭的荷花倒映在湖中,金黄的菊花傲然绽放;凋谢的枯荷下,藏着鹭鸶;秋风阵阵,送来桂花的馨香。作者营造的开阔秀美的意境,正是他闲适心境的写照,表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开阔的胸襟。(2)渲染。菊花黄、荷叶枯、鹭鸶藏、桂香飘、雁成行等都是有秋天特色的景象,渲染秋的清爽明净。白描。抓住特征简笔勾勒。动静结合。大雁南飞与弯月斜挂,一动一静。多角度描写,绘形绘色。大雁成行绘形,菊黄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