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该产品的面世,无论是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还是在皮肤再生修复方面,都取得了传统烧伤外科产品_的功效。(2)400 余名文化工作者代表在印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 ”的横幅上_签名,并发表_,今后将立足本职工作,用优秀民族文化引领各族群众,以矫健的步伐走上现代化的文明之路。A望尘莫及 郑重 声明B鞭长莫及 庄重 声明C鞭长莫及 郑重 申明D望尘莫及 庄重 申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就对孩子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B局
2、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我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D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_。_,_,_。_,_。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西方节日文化已为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
3、切分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A BC D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诗经蒹葭)(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孟子鱼我所欲也)(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 (苏轼赤壁赋)(4)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5)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6)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7)失之东隅,_。( 后汉书)(8)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三、古诗鉴赏绝句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4、然后回答问题。西 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 注 ,卧看千山急雨来。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元 稹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赠江客白居易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1)元诗和白诗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答:(2)比较两诗一、二句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答:(3)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5、?答: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台览古李 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阊门即事张 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1)请赏析第一首诗中“只今惟有西江月”中“惟”的表达效果。答:(2)第二首诗中“春草青青万顷田”一句是怎样以乐景写哀情的?试作说明。答:(3)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别陈述。答: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襄邑道中南宋 陈与义 注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 此时
6、诗人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答:(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答:答案解析1A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郑重:严肃认真。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申明:郑重说明。2D A 项语序不当,应是“对孩子从小” 。B 项“速度”与“扩大”搭配不当。C 项“ 受 等因素的影响”与“ 造成的”杂糅。3B 是总述,并和上文衔接紧密;和构成转折关系,重点在中国春节文化;
7、是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解读。4(1)宛在水中坻 (2)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 歌窈窕之章 (4) 蟹六跪而二螯 (5)乘骐骥以驰骋兮 (6)艰难苦恨繁霜鬓 (7)收之桑榆 (8) 天街小雨润如酥5(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时的壮美景象。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海浪、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6(1)元诗选取黄莺、柳絮、牡丹花等意象,写出暮春时节的季节特点。白诗选取江柳、鸿雁、霜天和芦花等意象,描写
8、出秋天的景色。(2)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元诗写听觉的“莺声” ,视觉的 “飞絮、花叶” ;白诗写听觉的“鸿声” ,视觉的“江柳”等,以此构成有意境的画面。以景衬情:元诗借暮春景物表达对朋友的深情,白诗借秋天景物衬托朋友离去的悲愁。(3)同:都表达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异:元诗着重表达对朋友的宽慰之意,赠朋友花片以表祝愿,花虽开尽来年会再开,寓意美好;白诗着重表达对朋友独自离去的担忧和悲愁之情。7(1)“惟” , “只”的意思,没有人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只有空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 “惟”强调惟一,没有例外,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2)农民都被召去当兵,万顷农田无人耕作,长满了青草。用春草青青的美景来写荒凉,突出了战事给人民带来的灾难。(3)苏台览古表现的是对古迹的凭吊,感慨昔盛今衰。 阊门即事表现的是对战争和招募制度的谴责和控诉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8(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 。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三峡前往渝州。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 ,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 “我”俱静,写出行舟平稳的特点。(2)李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