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 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 ,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诗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其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作的颈联简要分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二月二日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 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2、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诗的颈联是怎样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浚弹琴李 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霜钟”出自山海经中山经 中“(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根据郭璞所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诗人在这里使用“霜钟”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答: 4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 水仙子 客乡秋夜赵善庆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
3、 注 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注 嵯峨:山高峻貌。本曲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由画溪三箬至合溪 注清余怀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注 画溪、三箬和合溪都在今浙江长兴县境内。请从用典的角度对结尾一联作出赏析。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
4、,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令李 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的前两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早起(其二)苏 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巫山的秾秀之美的?请简要分析。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
5、,然后回答问题。入若耶溪王 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诗人是如何表现若耶溪的环境的?请简要分析。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歌三章的开头都从写蒹葭的色彩入手,这样写有何好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答: 答案解析1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
6、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之情。解析 诗的颈联用了孙楚和屈原的典故,将感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2诗人通过用典,间接抒写思乡之情。客居异乡, “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做事,不曾回乡。 “万里” “三年” ,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表现诗人的羁泊天涯的痛苦之情。解析 注释中明确点出“元亮井”代指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诗人通过对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情感,这是典型的用典手法。3 “霜钟”不但点明了时令,也照应了“秋云暗几重” 。诗人也借此写出了音乐连绵无尽,令人听着入神的感觉。
7、解析 要结合整首诗来理解“霜钟”的作用。4(1)烘托渲染。三更时分,诗人梦中醒来,眼前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耳畔听到数声离群孤雁的悲鸣,渲染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诗人离乡在外内心的孤单、凄苦。(2)动静结合。眼前寒灯,耳畔孤雁数声悲鸣,一静一动,两相映照,表达诗人孤苦的心境。(如答情景交融、铺排、虚实相生,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5放眼望去,美景宜人,加之“枫叶纷纷” ,水路宛转,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自然产生仿佛世外桃源的
8、错觉。诗人利用眼前之景,巧妙地引典入诗,烘托出舟行水乡的观感,拓宽了写景诗的思想内涵,不仅赞美了浙北地区优美的景色,还表现出一种追求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解析 这是一首旅途山水诗。作者的情感变化主要寄予在诗中的叙事和写景中。诗中主要描写了秋高天阔的季节置身船中、畅游江面所观赏到的大好景色,正是撩人的秋山、秋色、秋叶激发了作者无限的喜悦和欢乐,好像进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尾联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自然产生仿佛世外桃源的错觉,表达出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赞美和期望。6用典。 “弃捐勿复道”暗引汉乐府怨歌行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一句,意为假如
9、你真的抛弃了我,我就不想提这件事了,因为提了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增加自己的悲伤。解析 这种来自文学作品的典故尤其是暗用,要特别小心,平时多积累多记忆。7烘托。前两句作者渲染了一个阴雨晓寒毫无暖意的环境,把自己凄冷、阴暗、愁苦的心境全烘托出来了;盖的罗衾耐不住晓寒,透骨的寒,与下面的一晌贪欢及自己所在的阴冷环境对比,将亡国之君囚徒般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解析 开头两句实际写环境,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背景,此处的景物描写阴冷、凄寒,烘托生存环境的恶劣。8烘托渲染。诗作不是着力于细致描绘景象,而是从广阔的时空变化中用色彩渲染景物的特征,重在绘景绘色,层层烘托。诗的尾联,诗人在群山之中特别写到巫山,
10、先是着一“秾秀”之词概写巫山之美,然后用“依然不负远来心”进一步加以强调,而不是对巫山进行具体描写。这种手法,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艺术想象空间。解析 前三联都是为表现巫山的秾秀之美服务的, “赤如赭”的“荒榛” 、 “落日”时分的“霭新画” 、 “更远色更深”的“前山” ,都为巫山的出现做足了准备工作。9对比烘托。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 “鸟鸣” 。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 “鸟鸣” ,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 “鸟鸣”之对比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解析 这是比较特殊的烘托,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完成。10烘托人物心情。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次章的“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解析 “蒹葭”是“伊人”活动的见证,写蒹葭就是写人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