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讲义: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强化翻译和简答训练学案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3412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讲义: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强化翻译和简答训练学案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讲义: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强化翻译和简答训练学案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讲义: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强化翻译和简答训练学案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讲义: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强化翻译和简答训练学案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讲义: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强化翻译和简答训练学案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案 3 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学案略语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的评分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不仅强调常规采分点(如重要词语、特殊句式 )的落实,更强调句意的准确、译文的通顺。也就是说,即便你把全部常规采分点都翻译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确、不准确,恐怕也很难得分,起码得不了满分。这就给考生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翻译中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情况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本学案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在翻译时做到“文意准顺、满分保证”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元行钦,幽州人。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

2、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

3、,骂曰:“我儿何负于你!”行钦目直视曰:“先帝何负于你!”乃斩于洛阳市。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有删节)(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 分)译文: (2)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译文: (3)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3 分)译文: 话说“陛下”本文段中元行钦称庄宗为“陛下” ,它是对皇帝的特称,相当于“你” 。古代臣子不能直接上宫殿见皇帝,有话要经过台阶下的侍卫传达

4、,这些侍卫就是“陛下之士” ,时间一长,人们便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

5、;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选自欧阳修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译文: (2)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译文: (3)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译文: 说“畿”古代“畿”指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文段中的“畿之民”的“畿”就是指这个意思。像双音节词“畿甸” “畿服” “畿辅”都是指京城附近地区。由“京郊”义可衍生出“田野” “边境地区”两个义项,如“畿田”指方圆几千里的土地等,不过,这两个义项不大常用。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

6、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 注 ,止司刑使,停斩决,飞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选自大唐新语)注 诖(u)误:贻误,连累,牵累。(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 ”(5 分)译文: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译文: 释“郊迎”本题中的“宁州耆老郊迎”的“郊”

7、字,从表面上看释为名词活用为状语“在郊外”很顺当,但其实它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到郊外” 。为什么这样解释呢?因为古代“郊迎”是一种礼节,遇到尊重之人,官员一般要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 战国策秦策一中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问题反思做完上述题目后,你发现自己在翻译的句意准确、文意通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打算如何解决它们?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 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 1题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该答案除“经年离去父母”译对外,其余都是叙其大意,根本没有依据文字直译的精准意识。如把

8、“取”译为“遵守” ,固然无关大局,但这种译法是“不信” ;“奔归”是两个词,却漏译了一个字;“追悔何及”明明是个反问句,却任意变为感叹句,改变了原句语气。1 分该答案失分有二:一是误把“敕旨”理解为“赦免的圣旨” ,损害了原意;二是“奔归” ,漏译了“归”字,影响了文意。2 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失分在语气误译上, “后悔不已”直接把反问语气译成了陈述语气。不注意语气的准确,是影响文意通顺的一个方面。3 分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该答案把三个得分点“经年离去父母” “奔归” “追悔何及”译得准确,尤其是“奔归”这本该是两个词须分开翻译的词语译得好,从中能看出该考生对文言

9、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特点理解到位,对逐字翻译、不能漏译的翻译原则执行到位。再加上结合语境把“敕旨”这个影响文意的点译得好,能不得满分吗?满分4 分完善你的答案2.题目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3 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 1 题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该答案失分在于:“所以”未译出,句式特点未译出。1 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把“所以” “苟生”及判断句均译出了,但可能是想把第二个“以”字落实,结果,译出的句子犯了句式杂糅的语病而影响文意分。其实,当“所以”(表原因)与“以”(表原因) 共用时,灵活一下,即可。2 分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所以者,以尔(

10、也 )”这个句式多年出现在高中文言文及高考试卷中,问题屡屡出现,原因不在于考生未掌握准句式的特点、“以”的用法,而在于照实译出的句子是个病句。解决的办法是译出“所以” ,舍去“以”(必须是在“所以” “以”皆表原因的情况下),满分3 分灵活翻译、不出语病也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该考生对这一点理解得很到位。完善你的答案3.题目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5 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 3 题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该答案未把“耆老” “郊迎”翻译准确,尤其是把表推测的语气译成了陈述语气。2 分该答案三个得分点译得很好。失分处在于未准确译出“耆老” ,更主要的是把

11、原本表推测的语气译成了反问语气。3 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常规采分点译得准确,失分就在于细节上,或者说在语意上。一是把“汝”译为“你” ,也算改变了原意;二是本是疑问句,句末却标成了句号。不少考生平时不注意问号与句号的区别,通常把问号标成句号,如果认真想想会发现:表面上看是标点不同,实际上两者原意相去甚远。4 分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该答案让人称道的不只是“次” “活”的翻译,更在于对“耆老”的准确翻译(这体现了积累的厚实),对原句推测语气的准确把握。准确译出语气是文意通顺的一个具体体现。满分5 分完善你的答案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

12、落实”的翻译原则,追求“信” “达” “雅”的完美统一文言文翻译一般要遵循“信、达、雅”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讲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信,多就词法而言,追求规范准确,要求字字落实,忠于原文。要达到“信” ,就必须直译,字字落实。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 ,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更改。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直译为主” ,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达,多就句法而言,追求通顺晓畅,要求做到文从字顺、文理畅达;雅,多就语言

13、表达而言,追求文采,要求优美自然、完美表达。要达到这两个标准,就要“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求信,意译求达” ,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机械地采用直译,而是要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尤其是使用了比喻、借代手法的词语,不便直译,若直译,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借助意译,将其准确译出。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译文: 2意北亦尚可以

14、口舌动也。译文: 3(2015全国)是日旦将朝, (来护儿,指传主)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选自北史 来护儿传)译文: 二、坚决避免硬译和漏译问题所谓“硬译” ,就是在明知无法翻译的情况下强行翻译。碰到这一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它可能是专有名词(国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帝号、年号、度量衡等) ,另一种是它可能是疑难词。这时,只要结合一下语境就明白了。当然,还要靠平时文化常识的积累。漏译也属常见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理解不透。古代汉语中,常

15、常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一个词,表示一个词义。双音节词则很少,多数是指同义复词,如“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一个同义复词,不必逐字翻译。考生有时会把两个词当成一个词(同义复词 )看待,于是漏译问题就产生了。再者,个别文言虚词既有实义又有虚义,考生有时会误把实义当成虚义而不翻译了。另外,粗心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解决漏译问题,最主要的是坚持一字一词一译的原则,碰到确实需要合译的一定要慎重,如果能对译句以词为单位进行切分,效果就好多了。如:陛下/兴/ 军旅,百姓/易/ 受/咨/ 怨,车驾/游/ 幸,深/ 恐/非/宜。对于个别虚词,如果真的不要译,则要慎重,看看不译会不会影响文意表达。总之,对

16、于要合译或不译的词语一定要慎重。边练边悟请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译文的硬译或漏译之处并改正。4(陈子昂)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卢藏用陈子昂别传 )译文:隐士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问题: 改正: 5君讳嘉(指孟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译文:(她) 在家孝顺友爱,别人不能离间她与家人的关系,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问题: 改正: 6秦将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攻平舆,破鄢、郢。楚军大败李

17、信。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取际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译文:楚人听说王翦率领军队而来,就召集国内军队防御他,王翦坚守,不与楚军交战。问题: 改正: 三、当补必补:当补不补,表意不明,文意不畅1省略句的补充省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古代语言的一个特点。省略句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因为省略现象普遍而复杂,而且很难找到鲜明的标志,不像判断句、倒装句那样容易判断。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中如果不补充出来,就很难达到现代汉语表意清楚、表达流畅的要求。因此,补出省略成分是文意通顺的关键。省略句的类型复杂多样,怎样才能在阅读实践中准确判断省略句呢?怎样才能准确补充

18、成分翻译出精确的意思呢?方法就在于勤于积累与灵活运用。(1)译出省略部分,须回归语境、把握语境,这是根本。例如 2012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译句“(郭)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 “颁示 ”的主语是谁?从该句来看,主语似乎是“郭浩” ,但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只兼一个永兴军路的经略使,怎能“颁示诸路”呢?这里的主语应是“朝廷” 。(2)积累常见省略句型,灵活判断、运用于翻译。最常见也是最常考的省略句有:省略主语,省略动词后或介词后的宾语,省略介词“于”或“以” 。边练边悟7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出省略的词语。(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廉颇为赵将,( )伐齐,大

19、破之。(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5)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 而竭。(6)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7)竖子不足与( )谋。(8)得之( ) 心而寓之( )酒也。(9)赐之( ) 彘肩。(10)于是秦王不怿,为( )一击缻。8翻译下面的句子。(2014上海)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原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译文: 2其他词语的补充在翻译过程中,除省略成分要补充外,还要添加、补充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意更加明白,表达更加流畅。如翻译一些高度凝练的句式(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必须补充一些词语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这样的补充,没有标志,也无规律,全凭自己对原意的精确理解。例如: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译文: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 ,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9(钱)公先御之于石撞( 地名) ,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 戒庵老人漫笔)译文: 10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 公孙衍张仪章)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