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检测题(二)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青草的声音车永静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在绿色中变得诗意葱茏,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远山被这种神秘的春之手点拨着,草色驱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将大山渲染得绿意盎然。草的呢喃是那么柔和,深情地回应着
2、大地母亲的爱抚和呼唤,它们日生夜长,日益繁茂。那片片叶茎,在风的细语中悄悄地抻大抻长,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绿色的生命体酣畅地吟唱。它们的花瓣在阳光下层层地舒展着,轻轻地绽放,一朵又一朵,发出难以觉察的声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籁。我迷恋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倾听着植物生长的声音,倾听着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样。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上来的它们争着在山坡上、河岸边的泥沙地里,冒出了毛绒绒的团状幼苗。接着,蒲公英也出来了、长得漫山遍野那黄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在风中飘姑朵花,狗尾巴草我最初接触的小草,是从茵陈草开始的,它给了我太多的儿时记忆。在我的家乡,父亲是个乡镇医生
3、,每年都会依据季节和草药药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回不同的药材来。每年最先采摘的,就是茵陈草了。那时我家房头有位肝病患者,脸黄黄的,每年都大量的吞服茵陈草,那种草熬出的汤药的味苦苦的,带着一种蒿味,很不好喝,看着他对一堆堆草药贪婪的样子,我感到了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恐惧的心情,他说他不能死,还有一对没有拉扯大的孩子。那时父亲经常领着我,在大地上寻觅这种小草,我一看到他们就在心里产生一种欣喜,并对它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我们家虽然生活艰难,但父亲的诊费通常很低,对待贫困的患者有时还会无偿地赠送,我的这位贫穷的邻居才得以长久地喝下去,后来他们病好了,成了我们家的好朋友,父亲的许多贫穷好友就是这样
4、结交下来的。长大后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篇文章,说三国时代的吴国人董奉隐居匡山,为人治病不取财,重症愈者植杏树五株,轻者一株,多年后医人无数,得杏树十万棵,蔚然成林,被后人传为佳话。我把那上面的事讲给父亲听,父亲那时已经有些驼背,脸上皱纹丛生,仍然辛苦地为一家人生计操劳父亲闻听后欣然地笑着,笑得胡须抖动,一连好几天都很高兴。父亲说,这样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专为名为利而活着的人活着总有些更好的东西。我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向往城市,向往幸福和爱情。当我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扬洒向外面的世界时,我满怀希望地跋涉着,可是我的真情总是换欺骗,总是会失望,心被爱情一次次烙伤,人在痛苦中一次次挣扎。我不
5、明白,人为什么那么自私,贪婪,嫉妒,在物欲和权欲中变得丑陋不堪。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孤独地住在城市里一间阴暗漏雨的房间里,心灰意冷,了无生趣,心里无限的烦闷和忧郁。可是当我在雨停后起身,站在窗前,在我目光所及中,我看到在昨天的暴风雨的浩劫中,地上的一丛青草,它们在风雨的摧残中虽然变得凌乱,根须依旧死死地咬住大地,正在阳光下立了起来,身着泥污和伤痕,在风中颤颤地晃动。那一刻,我的心震颤了,我分明听到了一首小草之歌。我弄来一盆清水,洗去它们的满身泥浊,它们又一身新绿地沐浴在阳光下。它们那么卑微渺小,却又清雅高贵,居柔宁拙,倔强峥嵘,葆有着一种不屈不挠默默向上的精神,我想我从那一刻才真正地懂得
6、了草的语言,草的精神。我想起了故乡的那片青草覆盖着的原野,我拿起了电话,当父亲那熟悉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我的心里出奇地温暖和激动。没有谁不熟悉草,它们其实是与人类同在的,大古以来就在那里。甲骨文把一茎两叶叫做草,草们带着柔弱的身体和不屈的精神从远古时走来。我的居室里堆着书籍,堆着现代生活的用品。我的窗前总会摆一抹绿色,一丛小草。我愉快地生活着,在书籍之中寻求智慧吸取营养,我的心情沉静、平静、明晰透澈如一台明镜。(选自散文百家 )1.纵观全文,分三点概括草的作用。2.草本无声,如何理解“青草的声音”?。3.“父亲说,这样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专为名为利而活着的,人活着总有些好的东西。 ”这句
7、话有何深刻含义?。4.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一、1.答案:小草能装点大地,使村庄变得诗意葱茏,使田野变得生机勃勃,使山变得绿意盎然。草默默奉献自己,给人治病,让人恢复健康。草虽然卑微渺小,却清雅高贵,给人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2.答: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表现青草生长的酣畅淋漓和勃勃生机;更是告诉人们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4.在记叙的顺序上采用了插叙的写法。作用:插叙父亲用茵陈草给他人治病的故事,既使文章有起伏美,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既使草的精神具象化,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展示了小草温柔、慈爱、顽强不屈的精神。3.答案:人不能为名利所羁绊,应该多为他人着
8、想,还要具有像青草一样不屈不饶、默默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考虑是否回答充分,到位)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父亲的死周国平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我的这个感觉,是在父亲死后忽然产生的。我说忽然,因为父亲活着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存在对于我有什么重要。从少年时代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就有点疏远。那时候家里子女多,负担重,父亲心情不好,常发脾气。每逢这种情形,我就当他面抄起一本书,头不回地跨出家门,久久躲在外
9、面看书,表示对他的抗议。后来我到北京上学,第一封家信洋洋洒洒数千言,对父亲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批判。听说父亲看了后,只是笑一笑,对弟妹们说:“你们的哥哥是个理论家。 ”年纪渐大,子女们也都成了人,父亲的脾气是愈来愈温和了。然而,每次去上海,我总是忙于会朋友,很少在家。就是在家,和父亲好像也没有话可说,仍然有一种疏远感。有一年他来北京,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他突然提议和我一起去游香山。我有点惶恐,怕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彼此尴尬,就特意把一个小侄子也带了去。我实在是个不孝之子,最近十余年里,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那是在妻子怀孕以后,我知道父母一直盼我有个孩子,便把这件事当作好消息报告了他们。我在信中说
10、,我和妻子都希望生个女儿。父亲立刻给我回了信,说无论生男生女,他都喜欢。他的信确实洋溢着欢喜之情,我心里明白,他也是在为好不容易收到我的信而高兴。谁能想到,仅仅几天之后,就接到了父亲的死讯。父亲死得很突然。他身体一向很好,谁都断言他能长寿。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到菜场取奶和买菜。接着,步行去单位处理一件公务。然后,因为半夜里曾感到胸闷难受,就让大弟陪他到医院看病。一检查,广泛性心肌梗塞,立即抢救,同时下了病危通知。中午,他对守在病床旁的大弟说,不要大惊小怪,没事的。他真的不相信他会死。可是,一小时后,他就停止了呼吸。父亲终于没能看到我的孩子出生。如我所希望的,我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11、。谁又能想到,我的女儿患有绝症,活到一岁半也死了。每想到我那封报喜的信和父亲喜悦的回应,我总感到对不起他。好在父亲永远不会知道这幕悲剧了,这于他又未尝不是件幸事。但我自己做了一回父亲,体会了做父亲的心情,才内疚地意识到父亲其实一直有和我亲近一些的愿望,却被我那么矜持地回避了。短短两年里,我被厄运纠缠着,接连失去了父亲和女儿。父亲活着时,尽管我也时常沉思死亡问题,但总好像和死还隔着一道屏障。父母健在的人,至少在心理上会有一种离死尚远的感觉。后来我自己做了父亲,却未能为女儿做好这样一道屏障。父亲的死使我觉得我住的屋子塌了一半,女儿的死又使我觉得我自己成了一间徒有四壁的空屋子。我一向声称一个人无须历
12、尽苦难就可以体悟人生的悲凉,现在我知道,苦难者的体悟毕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分量的。(选自守望的距离 )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赏析。6.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短语的含义。(1)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2)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7.父亲死后,特别是在“我”做了一回父亲后, “我”产生了“内疚”的意识,联系全文,请分要点归纳作者对父亲有哪些内疚。8.作者说:“父亲的死使我觉得我住的屋子塌了一半,女儿的死又使我觉得我自己成了一间徒有四壁的空屋子。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父亲于我重要、我于父亲重要”的角度,去解读“屋子的一半”和
13、“徒有四壁的空屋子” 。二、5.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父亲活着时, “我”没有感觉到父亲于“我”的重要;父亲死后,深感自己门户倒塌。通过对比,突出了“我”的内疚之心,表达了父亲的死给“我”带来的剧痛。6.答案:(1)父亲在,忽视了父亲于我的重要,忽视了思考,做出了许多糊涂的事而不醒悟,将过去的路遮掩;父亲死后,内疚之心将“我”刺醒,对自己走过的路有了清醒的认识。 (2)父亲一死,自己的门户塌了,墙壁倒了,没有了依托,茫然了未来之路。7.答案:小时候,曲解父亲发脾气因而采取离家的反抗方式;工作了,每次父亲光临“我”的居处,总是疏远他,冷淡他;成家了,多年不给父亲写信,成了不孝之子;
14、父亲突然去世,没有尽儿子的义务,给父亲送终;没能让父亲有生之年实现见到“我”的孩子的愿望。8.答案:父母是儿女的庇护神,他们共同架起房屋,为儿女遮风挡雨,他们中失去一个,房屋就失去了一半。儿女是父母的财富,失去了儿女,屋空如洗。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 ,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
15、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
16、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 “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 ”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 “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 ”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 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史先生说:“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于是他过上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生活,
17、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1951 年出生于北京,16 岁初中毕业,18 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21 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28 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30 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礼拜日 、 命若琴弦 、 病隙碎笔 、 务虚笔记等等优秀作品相继面世,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 活着的事 、 写作的事 、 病隙碎笔和我的丁
18、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
19、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010 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9.试分析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方法及作用。10.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
20、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11.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自然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12.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三、9.答案:这段文字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寄托了作者的哀思。10.答案:(1)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 (2)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12.答案: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我们 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举例要扣住这两点。11.答案: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