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一、新旧准则主要差异 K(一)准则名称发生变化 K旧准则的名称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修订后新准则的名称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正为“前期差错更正”。(二)增加了有关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 新准则规定,就以前某一特定期间而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无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或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1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3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
2、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 (三)取消了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 K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1在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2在编报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期可以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包括由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生前期差错时,如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二、新会
3、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我国修订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准则(以下简称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 8 号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以下简称IAS8)及其他有关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内容的规定已经比较接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1会计政策的定义 K7IAS8 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管理、规则和做法”,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比较宽泛 ,实质上包含了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会计处理方法 ,甚至还包含某些非会计假设。本准则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未作修改,仍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的定义基本相同,“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
4、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原则”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它在内涵上更为集中。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IAS8 对会计政策变更给出了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1)基准方法:会计政策变更时,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除非有关前期的调整金额不能合理确定。由于采用追溯调整法而产生的调整金额,应当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如果前期调整金额不能合理确定,则采用未来适用法。比较会计信息应当加以重编,除非重编比较信息不可行。(2
5、)备选方法: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除非有关前期的调整金额不能合理确定。由于采用追溯调整法而产生的调整金额,应当计入调整当期的净损益;比较信息的表达方式应与前期一致,同时,应当按基准方法所要求的那样,提供模拟比较信息,除非提供模拟比较信息不可行;模拟比较信息经常单独作为一栏。企业采用备选方法时,如果应当计入当期的调整金额不能合理确定,则采用未来适用法。本准则要求会计政策变更时除有特别规定,均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并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但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如果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
6、未来适用法。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可见,IAS8 给予企业自主选择的空间比本准则大,本准则与 IAS8 的基准方法类似,而不允许企业将累积影响数调整计入当期损益。本准则此次修订增加的有关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规定,令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的选择更为明确。3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内容IAS8 针对不同的方法分别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应披露的内容。在基准方法下,企业应当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当期的以及所列报各期的调整金额;比较信息以前各期的调整金额;重编比较信息的事实,或重编比较信息不可行的事实。
7、在备选方法下,企业应当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计入当期净损益的调整金额;比较信息所包含的各期调整金额以及以前各期的调整金额,或列报模拟信息不可行的事实。本对会计政策变更应披露内容的规定比较简单,要求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内容是与会计处理方法相对应的,本准则的规 定仍然与 IAS8 的基准方法相类似,但本准则只要求披露累积影响数,比 IAS8要求披露的比较信息以前各期的调整金额更为简单。4前期差错的定义 K7IAS8 指出,前期差错的产生可能源于计算错误、会计政策应用错误、曲解事实、弄虚作假或粗心大意。本准则规
8、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在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在编报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期可以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包括由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可见本准则对前期差错的界定与 IAS8 基本一致,但比 IAS8 更加具体。5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 IAS8 对于前期差错,同样规定了两种处理方法:(1)基准方法:与前期相关的错误更正金额应通过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来反映,除非这样做不可行;比较信息应重新表述,除非无法做到这一点。(2)备选方法:会计差错更正金额应计
9、入发现当期净损益。在财务报表中,比较信息应如前期的报告方式一样报告。附加模拟信息也应予以报告,除非无法做到这一点。本准则规定,重要的前期差错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生前期差错时,如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本准则不允许计入发现当期的净损益,而要求对前期的相关项目重新表述。对于非重要的前期差错,则不需要采用追溯重述法,可以计入当期的净损益和有关项目。即本准则仅与 IAS8规定的基本方法相类似。三、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1主要会计科目:(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使用说明 采用追溯
10、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如涉及损益,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及其相关科目核算,并将调整的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不影响损益,则在相关科目中进行调整。四、主要会计分录举例 K1会计政策变更(1)会计处理原则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否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在以下情况下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A应用追溯调 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B应用追溯调整
11、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C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2)会计分录举例例 1:甲公司 2001 年 1 月1 日对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表决权资本的40,并具有重大影响。按照 2001 年的会计制度规定,按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 1200000 元。乙公司 2001 年、2002 年和 2003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200000元、100000 元和 150000 元。甲公司 2003 年和 2003 年
12、分回现金股利分别为 36000 元和44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所得税率均为 33,甲公司所得税按应付税款法核算。按税法规定,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分得的利润或股利以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股利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分别按净利润的10和 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从 2004年起如果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 20及以上,并具有重大影响,均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并要求对这项会计政策的变更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因此,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A.计算由成本 法改为权益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年度 权益法 成本法 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税后差异 2001800000800
13、000800002002400003600040000K7400020036000044000160000K716000小计 K7180000800001000000100000甲公司在 2001 年、2002 年和 2003年三年间按成本法和按权益法核算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税前差异为 100000 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所得税率相同,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已经交纳企业所得税,故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后不需要补纳所得税,按权益法核算与按成本法核算的所得税影响为零,税后差异也为 100000 元。即甲公司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为100000 元。B.帐务处理 调
14、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 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00(10000015) 贷:盈余公积 15000 C.报表调整 甲公司在编制 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时,应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也应作相应调整。下表列示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的数字调整前后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调整前后的有关资料。2004 年12 月 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按调整后的数字为基础编制。 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K2004 年12 月 31日
15、单位:元 资 产 年初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K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K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450000450000短期借款 620000620000短期投资 3000030000应付票据 292900292900应收票据 500000500000应付账款 500000500000应收账款 740000740000应交税金 5000050000存货 K7800000800000流动负债合计1462900K71462900K7流动资产合计2520000K72520000K7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800000800000长期负债合计800000800000长期投资:
16、负债合计 2262900K72262900K7长期股权投资1200000K71300000K7股东权益: 固定资产: 股本 K71400000K71400000K7固定资产原价1200000K71200000K7资本公积 800000800000减:累计折旧 290000290000盈余公积 7693591935固定资产净值910000910000其中:法定公益金2564530645无形资产: 未分配利润133065218065无形资产 4290042900股东权益合计2410000K72510000K7资产总计 4672900K74772900K7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4672900K7477
17、2900K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K编制单位:甲公司 K2004 年度单位:元 项 目 上年数 调整前 调整后 K一、主营业务收入2700000K72700000K7减:主营业务成本1200000K71200000K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001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1400000K71400000K7加:其他业务利润8000080000减:管理费用 430000430000财务费用 8000080000三、营业利润 970000970000加:投资收益 5000066000营业外收入100000100000减:营业外支出7000070000四、利润总额 1050000K71066000
18、K7减:所得税 K340000340000五、净利润 K703500719500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K7436500507900 (注 1)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K71140000K71227400K7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K7035071950 (注 2)提取法定公益金 K73517535975(注 3)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1034475K71119475K7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K7901410901410八、未分配利润133065218065注 1:5079004365008400085 注 2:71950703501600010注 3:3597535175160005D.附注说明 甲公
19、司对乙公司的股权投资原按成本法核算,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从 2004年起改按权益法核算,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00000 元;2003 年度的净利润调增了 16000 元;调增 2003 年期初留存收益 84000 元,其中,调增未分配利润 71400 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 71400 元。2会计估计变更(1)会计处理原则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如果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则影响数应于当期确认,否则,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
20、于当期及以后各期分别确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如以前包括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损益中,则以后也应包括在相应的损益类项目中;如影响数以前包括在特殊项目中,则以后也相应作为特殊项目反映。(2)主要会计分录例 2:甲公司于 2000 年 1月 1 日起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一台,价值 84000 元,估计使用年限为 8 年,净残值为 4000 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至 2004年初,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等原因,需要对原估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作出修正,修改后该设备的耐用年限为 6 年,净残值为 2000 元。假定税法允许按变更后的折旧额在税前扣除。甲公司对上述估计变更的处理方式如下:A.不调整以前 各期折旧,也
21、不计算累积影响数;B.变更日以后发生的经济业务改按新估计使用年限提取折旧; 按原估计,每年折旧额为 10000 元,已提折旧 4年,共计 40000 元,固定资产净值为 44000 元,则第五年相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固定资产 84000 减:累计折旧 40000 固定资产净值44000 改变估计使用年限后,2004 年起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 21000 元(440002000)(64)。2004 年不必对以前年度已提折旧进行调整,只需按重新预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算确定的年折旧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1000 贷:累计折旧 21000 C.附注说明 本公司一台原始价值
22、84000 元的管理用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原估计使用年限为8 年,预计净残值4000 元。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该设备已不能按原估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本公司于 2004 年初变更该设备的耐用年限为 6 年,预计净残值为 2000元,以反映该设备的真实耐用年限和净残值。此估计变更影响本年度净利润减少数为 7370 元(2100010000)(133)。3前期差错更正(1)会计处理原则非重要的前期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项目。重要的前期差错,应采用追溯重述法,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进行调整。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
23、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2)会计分录 A非重要的前期差错 K例 3:甲公司在 1998 年 12 月 31 日发现,一台价值 9600 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1997 年 2 月 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 1997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 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1998 年 12 月31 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 9600 贷:管理费用 5000 累计折旧 4600 假设该项差错直到 2001 年 2 月后才发现,则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B重
24、要的前期差错 K7例 4:甲公司在 1998 年发现,1997 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 元,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假设 1997 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递延法,并对上述折旧费用记录了 49500 元的递延税款贷项,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分析错误的后果 1997 年少计折旧费用150000 少计累计折旧150000 多计所得税费用(15000033)49500 多计净利润100500 多计递延税款贷项(15000033)49500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K10050 多
25、提法定公益金 K75025 帐务处理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K150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0 调整递延税款 借:递延税款 49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K4950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K100500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5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75 报表调整 甲公司 1998 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分别按调整前和调整后的金额列示如下,1998 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该调整后
26、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K1998 年12 月 31日 单位:元 资 产 年初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K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K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500000500000短期借款 800000800000短期投资 4000040000应付票据 300000300000应收票据 440000440000应付帐款 550500550500应收帐款 900000900000应交税金 5000050000存货 K7830000830000流动负债合计1700500K71700500K7流动资产合计2710000K72710000K7长期负债: 长
27、期借款 1600000K71600000K7长期负债合计1600000K71600000K7长期投资: 递延税项 长期股权投资1300000K71300000K7递延税款贷项495000固定资产: 负债合计 3350000K73300500K7固定资产原价2000000K72000000K7股东权益: 减:累计折旧 400000550000股本 K71800000K71800000K7固定资产净值1600000K71450000K7资本公积 300000300000无形资产: 盈余公积 6000044925无形资产 00其中:公益金 K2000014975递延税项: 未分配利润10000014
28、575递延税款借项00股东权益合计2260000K72159500K7资产总计 5610000K75460000K7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5610000K75460000K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K编制单位:甲公司 K1998 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上年数 调整前 调整后 K一、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K73000000K7减:主营业务成本1400000K71400000K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000003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1300000K71300000K7加:其他业务利润5000050000减:管理费用 150000300000财务费用 9000090000三、营业利润 11100
29、00K7960000加:投资收益 5000050000营业外收入8000080000减:营业外支出4000040000四、利润总额 1200000K71050000K7减:所得税 K396000346500五、净利润 K804000703500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K7660000660000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K71464000K71363500K7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K120000109950提取法定公益金 K78000074975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1264000K71178575K7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K71164000K71164000K7八、未分配利润10000014575附注
30、说明 本年度发现1997 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 150000 元,在编制 1997 年与 1998 年可比的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此项错误的影响,1997 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00500 元,少计累计折旧 150000 元。五、新旧会计准则衔接规定1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 本准则此次修订并未涉及会计科目的变更。具体使用的会计科目已在前述第三点详细说明。2相关衔接会计处理 K本准则本身即是对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的具体规定,因此仅指明了生效日期,而未专门提出衔接办法。本准则主体部分指出,企业按照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时,应按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执行,
31、如果没有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并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但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因此,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本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充分披露。六、本准则对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的影响1会计政策变更本准则要求,除有特殊的外,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变更引起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
32、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将直接影响期初的留存收益,使所有者权益出现变动。同时,会计政策变更涉及的相关资产、负债科目的调整,将导致资产结构发生变化。2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时不需要计算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但应对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估计进行处理。可见,会计估计变更不影响以前年度的权益和损益。如果变更仅在当期有效,那么其影响数将计入当期损益,同时造成相关资产、负债科目的变动;如果变更的影响持续到未来期间,则其影响数还要计入未来期间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中。损益的变动最终会反映于会计主体的所有者权益之
33、中。因此,会计估计变更主要影响变更当期和未来相关期间的权益、损益和资产结构。3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重大的前期差错,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需要如同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这将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前年度的损益、本期期初的权益以及相关的资产、负债科目。而对于非重大的前期差错,如影响损益,则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则调整本期相关项目。即非重大的前期差错仅影响本期的权益、损益和资产结构。七、其它(对新准则的建议)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和会计披露 ,没有区分非重大变更与重大变更 ,而是将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披露方式以同样
34、的方法或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令会计信息提供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建议区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出发 ,对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进行充分而详细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对于非重大的变更,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处理办法。2对于重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前期差错的更正,应将其对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于股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由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的更正,使股东的财富受重大影响,股东应该更清晰地了解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变化情况。事实上,美国的会计准则就一直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重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
35、计变更以及前期差错更正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这也是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保护。3. 本准则对重要的前期差错与非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重要的前期差错要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非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直接调整相关的科目,如果涉及损益的,则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准则正文中,对于如何界定前期差错是否重要,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建议在本准则的正文作出相关的规定,如:“重要的前期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 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附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准则比较表序号 项目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1准则名称改变
36、旧准则称“会计差错更正”;新准则称“前期差错更正”2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的定义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合并会计报表政策、外币折算方法、收入确认方法、所得税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坏帐损失核算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等。 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如坏帐准备的估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估计、无形资产受益年限估计、或有损失估计等。(1)旧准则定义:会计差错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包括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及其他会计差错等。(2)新准
37、则定义:前期差错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一是在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二是在编报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期可以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包括由于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3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 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指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指企业对于发生的会计差错,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正。4变
38、更或更正的条件 会计政策变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1)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使会计估计也相应作出改变。(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3)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1)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
39、会计差错予以更正。(2).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5变更或更正的例子 K(1)国家发布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变更会计政策;(2) 通货膨胀时将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1)企业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原定为10 年,以后情况发生变化,该资产的收益年限已不足 10 年,则应相应调减摊销年限。(2)原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 是 5%,现判断坏帐增多,将计提比例提高为 15%。(1)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如购建固定资产在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损益而错于
40、资本化,应更正;(2)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如多计或少计坏帐准备,影响损益应更正;(3)其他差错,如科目使用差错应更正。6会计处理方法(1)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如果是比较会计报表,应当调整比较期间各期的净损益和有关项目;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当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作相应调整。追溯调整法的运用步骤: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41、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附注说明。(2)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不须计算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需计算确定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为了使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能够可比,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特殊项目,则以后期间的会计估
42、计变更的影响数也应计入特殊项目。 新准则增加了追溯重述法,指在发生前期差错时,如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
43、数字也应一并调整。7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K(1)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改变会计政策的同时,也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按规定办法处理。如国家发布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办法。(2)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改变会计政策,但没有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3)由于经济环 境和客观情况发生改变 ,为使会计信息更为可靠、相关而改变会计政策,则采用追溯调整法。(4)如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采用未来适用法。 (1)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2)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
44、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3)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8在会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 K(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以及变更的原因等。(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变更对当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等。(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包括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以及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金额等。(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对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变更的日期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等。(2)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和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等。(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理由。(1)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2)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