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州近现代本土美术教育家研究王寄舟先生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概述:徐州近现代本土美术教育家研究是江苏省第四批重点课题徐州乡土美术教学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在承担研究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和侯集中学陈文书老师及徐州第一中学的杜丽颖老师在市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及学校的积极协助下,经过近二年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果,现汇报如下: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基础及意义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长期
2、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2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了解人类社会的知识,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
3、、美术的表现,这就需要学校要经常性地与社区在文化上沟通和互动,开发一些当地的民族特色课程和乡村文化艺术的课程,整合这些资源。在我市,学校教育的条件尚不理想,要普及教育,提高美术的效率,光靠现有的教材是很难达到我们理想的教育目标的。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像其他学科一样,走的是“教材中心主义 ”的道路,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材而进行的,评价教师,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很难从人文素养的层面培养学生,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对美术教育空间和实施渠道进行拓展,教学内容才能更加充实、丰富,教学形式才能灵活多样。因此,充分吸收乡土美术资源,使得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
4、学生素质的差异”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视野的拓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文化传承。从这种意义上说,让学生接触本土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2、课题研究目标的确立:徐州拥有十分丰富的美术资源,为徐州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提供3了充足的养分,涌现了一大批美术名家、美术教育家,如中国画的代表人物有李可染、萧龙士、喻继高、程大利、张立辰、江文湛、贺成、李畹、郭公达、朱振庚、卓然、徐培辰等,油画
5、有朱 德群、罗尔纯、杨洪泰等,版画有王寄舟等,雕塑有王子云、刘开渠、郑于鹤等,书法有张伯英、尉天池、王学仲、武中奇等。而正是在上述名家的激励之下,徐州的美术教育在近现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的省美术高考统考,徐州每年的美术上线人数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作为在美术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为了让徐州的美术教育明天更加辉煌,我们肩负着传承并发扬老一辈美术教育家优良传统的历史使命,因而徐州近现代本土美术教育家研究课题的确立显得十分有意义。面对如此众多的徐州美术教育家,仅有三个成员的课题小组显得力不从心,经过反复商讨、论证特别是在市教研室李亚伯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将研究目标放在对美术教育家王
6、寄舟的研究上:1、 作为美术家王寄舟先生技能娴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时期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他热爱家乡,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表现家乡山水的版画,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通过研究,教师能够学习王老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了解其艺术创作思想。而学生则能感受版画艺术的魅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陶冶艺术情操。2、 作为教育家王寄舟先生将一生都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4他默默奉献,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在徐州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为徐州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极高的贡献。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学习他对待美术教育事业的忠诚,坚定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的信念。而学生则能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的艰辛,
7、学习他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3、 作为美术教育家的王寄舟先生平凡而伟大,他从不计较名利,从不张扬,平易近人,一生谦逊好学,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的名子在徐州远不如李可染等人名气大,除了美术界、教育界,甚至可以说是鲜为人知。因而将他列为研究目标,并向广大学生宣传他的美术作品、教育贡献及人格魅力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必要,有重要的意义。4、课题研究过程:(一)、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2002 年 3月2003 年 11 月)本课题组成立于 2002 年初,当时由徐州矿务局第一中学王池老师担任本课题的组长,负责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成员包括徐州二中谢洋等老师。课题下达后,成员们进行了初
8、步的分工,布置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和研究方向,制定了研究计划。在王池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先后与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取得了联系,为搜集相关资料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特殊5原因,至 2003 年底课题制订的计划并没有很好的得到落实,搜集的材料没有得到整理,研究工作停滞不前,课题组成员基本解散,课题研究一度中断。面对这种情况下,在市教研室领导特别是市美术教研员李亚伯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课题组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由徐州二中的谢洋老师和侯集中学的陈文书老师及徐州第一中学的杜丽颖老师担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新课题组成立之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1、 由于课题中断和课题成员的变更,原
9、来的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均要重新制定。而此时别的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均开展的十分顺利且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为了保证整个总课题的结题按计划完成,要求本课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研究计划,确立研究方向,取得研究成果。2、 徐州在近现代涌现了大量的美术教育家,要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每个人的资料对于只有两个人的课题组来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此时许多有能力和有研究经验的老师都已在别的课题组开展了研究工作,如果加入本课题组势必影响其它课题组的研究工作。3、 课题组成员是中青年老师,虽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此前均没有担任过课题研究工作,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面对大量的资源不知从
10、何入手。6面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并没退缩,而是克服困难、步步为营,勇对挑战。首先是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根据本课题组实际的情况,在市教研员李亚伯老师的亲自指导帮助下,课题组从徐州本土近现代众多美术教育家中确立将王寄舟先生的美术教育生涯作为研究的目标:他是美术家;他是教育家;他是平凡且对徐州美术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美术教育家。这一研究目标确立使本课题研究首先避免了摊子铺得过大,收集资料过多,不能较好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毛病。其次,避免了与兄弟课题组的类同。第三是便于研究操作。(二) 、进行课题研究资料采集和整理(2004 年 1 月2005年 9 月)有了研究目标和方向后,课题组成
11、员立即行动起来,研究计划的制定及材料的收集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从 2004 年初至 2005 年 9 月,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到徐州高级中学、徐州美术家协会搜集相关文字、作品资料,采访了了王寄舟先生的朋友、家人及他的众多的学生。阅读了其自传,参观了他的画廊。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期间,恰逢王寄舟先生病重及驾鹤仙去,故而没能采访到其本人,实是憾事,但从各方面收集的大量资料,及所闻所见,使课题组的成员心灵无不受到净化、感染,这更坚定了课题组成员要用这位前辈作品让广大学生感受家乡之美,用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用他的人格魅力教7育学生实在做人的品质。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课题组
12、成员认为,王寄舟先生在美术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与徐州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许多美术作品流露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表现手法上有汉风之韵。对待教育工作具有徐州人的热忱、执着。因此,为了更好的、全面的对王老美术作品及美术教育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对王老生王寄舟先生的故居、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可能影响他创作灵感的云龙山、云龙湖、戏马台、利国铁矿等地进行写生采风,搜集整理了大批的影像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开展及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起到了莫大的帮助。(三) 、课题组教师培训:(2002 年 4 月2005 年 9 月)要做好课题研究,把成果合理的转化到教
13、学中,以适应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课题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美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为此,在徐州二中、侯集中学及徐州一中,特别是教研室等单位的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课题组成员分别参加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1、2002 年 8 月12 月、2004 年 8 月、2005 年 8 月谢洋老师分别参加了江苏省省级骨干美术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培训;陈文书老师在 2003 年到天津美院深造,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美术专业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其了解和掌握了与课8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2002 年 5 月 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聆听
14、了国家教育司侯令先生的关于乡土教材课题的报告。通过这次论证会,课题组成员对如何把课程、课程资源、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等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为课题组成员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3、2003 年至 2005 年,本课题组的成员与其它子课题组的成员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分别到利国铁矿、山东枣庄、河南太行山等地进行写生采风活动。这几次活动不仅使课题组老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利用这些宝贵时间促进了各子课题组的交流,汲取了各自的经验,促进了本课题的研究。4、2005 年 9 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在彭城饭店举办的徐州市乡土教材结题子课题汇报会。这次会议为九个子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全面交流机会。看到了
15、其它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上的初步成果展示,课题组成员感到了压力,同时也树立了信心。在此次会议上,课题组成员总结了工作经验,相互交流了看法,研究制定了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得到深化。(四)课题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课题研究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否则课题研究只能成为空洞的理论或乏味的资料。为此课题组成员始终坚持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91、 课题组的两位成员利用高中美术鉴赏课,分别开设了“美术教育家王寄舟” 、 “王寄舟革命体裁版画赏析” 、“王寄舟眼中的徐州” 、 “学做版画”等以介绍王寄舟先生
16、美术教育的系列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王寄舟先生对徐州美术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感受到王寄舟先生艺术作品的魅力;发现了家乡的美丽;认识到教育工作者的平凡而伟大。2、 利用王寄舟先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表现徐州山水的特点,在学校组织美术小组的学生开展了以“爱我家乡,爱我校园”为主题的描绘徐州风光,展示学校风貌的风景写生活动。并带领学生在 2005 和 2006 年参加了由市美术教育学会组织的大型写生活动。2006 年 6 月,在侯集中学的支持下,特别是市教研室李亚伯老师及课题组成员协作下,陈文书老师编写了菁菁校园教材,一方面体现了在老一辈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激励下,新一代美术教育工者对教
17、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同时,通过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的品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能更好的理解王寄舟先生的作品,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家乡、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了美术技能和素养。3、 2005 年 12 月,陈文书老师面向全市开设了课题研究汇报课。在课堂上,他很好的利用生动而详实的课题研究10资料向学生全面介绍了王寄舟先生作品、事迹,下课时从学生的热烈掌声中,我们感受到这不仅是学生对寄舟先生的最好的评介,也是对从事美术教育工作间辛勤园丁的感谢。4、 杜丽颖撰写的论文正道沧桑 ,不仅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王寄舟先生的一生、主要作品的特点,同时还阐述了王寄舟先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对
18、当前我市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及所应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五)研究成果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徐州近现代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徐州美术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在美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对美术教育工作的认真执着、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无疑是对今天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的一种激励,坚定了我们从事美术教育的信念。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水平,同时也教育了要树立学生尊师重教思想。2、通过对本土美术教育家的介绍,使学生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激发了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陶冶了艺术情操,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3、通过对美术教育家事迹的介绍,使其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进步,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无
19、数平凡人的奉献,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教师课题研究、应用的能力,提11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这些美术教育家的启发,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5、课题组出版了一本教材,根据教材,陈文书老师在全市美术优质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研究活动中,杜丽颖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受到许多启发并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大胆尝试新方法,面向市区开设了富有特色的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课题组成员面向全市开设了课题汇报课,在市级评优课、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辅导的学生在省市级美术比赛中多人多
20、次获奖;近年来在美术高考中,辅导的美术特长生有近百人进入高校进行专业美术学习。(六)研究的反思1、研究的力度不够: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初次从事课题研究,同时受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制约故而本课题在研究质量上有待提高。所以今后希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课题研究的培训。2、研究的广度不足:徐州在近现代出现了众多的美术教育家,由于多种原因,课题研究范围过于单一,缺乏广泛性。今后的研究内容急需扩大范围。3、研究队伍的人员严重不足:课题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材料搜集工作,但本课题组由于只有三名成员,且平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因而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十分艰难。今后要加强本课题的宣传力度,12让更多有志于进行
21、课题研究的教师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这样对于解决前面两个问题将大有帮助。总之,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量的徐州近现代美术教育家等待我们去研究、发现,我们有责任挑起重担,为徐州美术教育开创更美好的明天。大事记:2001 年 10 月 参加徐州市乡土美术教学研究启动开题会2002 年 2 月 参加徐州市乡土美术教学研究确立子课题实施会议,2002 年 3 月 徐州近现代本土美术教育家研究开始实施。2002 年 5 月 参加徐州市教研室关于乡土教材论证会,国家教育司侯令做课题报告。2003 年 10 月 参加徐州市中小学乡土教材公开课观摩活动。2004 年 1 月 徐州近现代本土美术教育家研究课题重新启动。2004 年 5 月 课题组部分成员到山亭地区写生 。 2005 年 6 月 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美术基本功比赛。2005 年 9 月 参加在彭城饭店举办的徐州市乡土教材结题子课题汇报会。2005 年 9 月 布置课题资料汇总。2005 年 10 月 带领学生参加云龙湖写生活动。2005 年 11 月 课题组部分成员到太行大峡谷审美采风。132005 年 12 月 陈文书老师在侯集中学开课课题汇报课2006 年 3 月 编写课题教材。2006 年 5 月 杜丽颖老师撰写论文正道沧桑2006 年 6 月 课题教材问世,并在学校试用。结题人: 谢洋2006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