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类文本阅读 02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化资本: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互融施炎平文化资本,是指能带来价值增量效应的文化资源,或指以财富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它是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互渗融合,既有经济学意义,又具文化学意义;既有财富属性,又具价值属性。文化资本概念确立的基础,是要克服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意义之间的背离,建立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结,用于指导和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历史地看, “资本”在其发展演变中曾递进出现过四种形态:经济(货币)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文化资本。前两种资本形态,曾是工业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增长和财
2、富创造的主要原因。但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通过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效应的反思,自然资本、文化资本观念被提出来了,且很快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关于自然资本的理论, 自然资本论有具体、详细的论述。该书的一个关键论点认为,形态。文化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关于 “文化资源”的定义,已有学者指出:“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以及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以及一些名人、名城,等等,我们都把其认为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 ”可以说,文化是以有形(遗址、文物、古建筑等)或无形(文本、语言、音乐等)资源形态出现,承载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
3、值,因而是客观、实存的,且是不可再生的。但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具有资本属性,只有其中经过社会的交易、流通、服务等领域,以转化的形式即文化产品来满足和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而产生价值增量效应的那部分文化资源,才可称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本还可以从产业经营的文化附加值这个层面加以理解。产业经营的文化附加值,是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时提出的。他们发现,熊彼得在用“创新”观念解释企业家精神时,实际上是指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投入了文化资本。正是企业家的文化投资,提升了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力和整合力,促进了其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制度资本的合理组合和高效运作,产生报酬递增的结果,使产品具有文化附加值。(选自从
4、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 ,有删改)1.下列有关“文化资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资本属于文化资源的范畴,能带来价值增量效应,或表现为文化价值积累的财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资本形态。B.文化资本是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互渗融合,兼具经济学意义和文化学意义,具有财富和价值双重属性。C.文化资本强调在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经济效益和文化意义之间的有机结合,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文化资本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增加其他形态资本的文化附加值,促进其合理组合和高效运作,进而产生报酬递增的结果。【解析】 “文化资本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增加其他形态资本的文化附加值”有误,应该是能够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答案
5、】 D2.下列说法属于自然资本论一书所论及的观点的一项是 ( )A.经济的发展要强化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意识,淡化提高人力生产率的意识。B.工业资本主义片面强调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作用,而忽略了文化资本的作用。C.在民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和分配体系中,所有形式的资本都会得到充分的评价和发挥。D.要解决世界上最深层次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和文化系统的作用。【解析】 A 项, “淡化提高人力生产率的意识”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B 项,没有强调自然资本的作用;D 项,无根据。【答案】 C果关系。【答案】 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
6、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 ) 。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 ,进而臻于“王” ,臻于“天” ,臻于“道” ,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
7、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8、。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 ,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
9、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 、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节选自新华文摘 ,略有改动)5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
10、华文明的组成部分。C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D契丹族建立了精美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 、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分别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 “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 、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是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而“契丹族建立了精美的山西应县木塔”是为了“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与题干不符。【答案】 D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C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