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整合宜宾市第四中学 王萍【摘要】教学内容太多、 知识容量过大,情境生活化,形成探究化,过程动态化、结构衔接较散、体材应用化、信息技术滞后、评价机制模糊、目标多维化、知识模块化,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及教师启发式讲解己无法确保以上课程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与学 习方式形成、评 价形式有效支撑,而 现代信息技 术的使用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实际 操作亦存在某种短绌,其本身对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存有不足与操作普及化的瓶颈,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各有不及之处,必须在优势互补的基 础上形成某种高端的有机整合的现代教育技
2、术体系。【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必然结晶;课程整合; 存在问题;对策教学内容太多、 知识容量过大,情境生活化,形成探究化,过程动态化、结构衔接较散、体材应用化、信息技术滞后、评价机制模糊、目标多维化、知识模块化,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教材力求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静态的课本材料变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教学活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及教师的启发式讲解己无法确保以上课程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故不少情况下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加盟,但作为信息技术的电教
3、手段在数学理性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转化代换等解题技能上又着实存在着她天生的不足,而且也存在着客观条件和软件自身人性化的瓶颈制约,因此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师生的双边活动是联接多种教学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整合的最佳结合点是适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之优势的地方,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传统教学遇到的困局,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及之处,使学生更有利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要真正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贯彻,必须形成高端性有机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研究背
4、景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李连宁强调,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技术实践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和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的运用到学习之中实践。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5、合所追求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新课程容量大,情境生活化,形成探究化,过程动态化、体材应用化、目标多维化、知识模块化,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教材力求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静态的课本材料变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教学活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及教师的启发式讲解己无法确保以上课程的实
6、施与目标的实现,故不少情况下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加盟,但作为信息技术的电教手段在数学理性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转化代换等解题技能上又着实存在着她天生的不足,而且也存在着客观条件和软件自身人性化的瓶颈制约,因此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师生的双边活动是联接多种教学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整合的最佳结合点是适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之优势的地方,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传统教学遇到的困局,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及之处,使学生更有利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要真正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贯
7、彻,必须形成高端性有机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二、从高中数学谈现代教育技术是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有机整合的必然结晶一)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1.1 信息技术对高中课程内容的有效支撑 1.1.1 信息技术对高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并不完全代表课程,必须着力校本开发,网络资源浩瀚无边,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可以突破书本有限的知识,可以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孤立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应用等。又如:艺术中数学,商标设计与几何图形等等。极大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理念与开拓创新精神。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
8、找到所需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组为已用,这无疑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创造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1.1.2 信息技术对高中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 高中数学的各章节形成了知识结构的纵横体系,每章讲完后都要进行知识归纳总结。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只能将知识罗列起来,形成线性结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用 powerpoint 即可变为多媒化的超级链接结构形式,按照网状结构非线性地整合全章知识结构。高中数学新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等等。讲解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或网络架构
9、,把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1.2 信息技术对高中教学方式的有效支撑,可喜的释解了传统高中教学方式的困境1.2.1 使抽象静止的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的动起来,有效分解和突破高中知识难点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主要靠教师讲解、启发、分析,学生理解的程度如何,关键看个人能力,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有效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借助先进的数学软件,使学生一动
10、就清楚明白,一看就豁然开朗。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达,从抽象到具体,从猜想到证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利用先进的数学 CAI 软件可以创设有效的高中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更深刻。如:在上抛物线的定义这个概念之前,我们认真研究了三个问题:教材是怎样引进概念的,怎样扩展内容的 ;怎样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怎样有效组织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因此,对课件的设计着力于展示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本质属性。对此概念的学习主要需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抛物线概念的成因,即由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集合。其设计思路大致如下:先设置
11、一定点及与该定点有一定距离的定直线,然后截取一些长度不等的线段,作为“距离“d,作出以该定点为圆心,以该距离 d 为半径的圆,此即到该定点距离为 d 的点的轨迹;再作出与该定直线平行,且到定直线距离也为 d 的两条直线,此即到该定直线距离为 d 的点的轨迹,两轨迹的交点即为所作曲线上的点;不断变换线段的长度,即改变d 的大小,就可得到不同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所有符合条件点的轨迹曲线。可以通过动画显示得出抛物线形状的过程。1.2.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更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多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
12、,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合理分配和使用教学时间;精心设计安排课时练习;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 40 分钟“变长“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 、函数作图器等等,利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对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极大的解决教师的繁重艰施,其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1.3
13、 信息技术对高中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极大的丰富了新课程目标的内涵和学生的过程性体验与情感价值观的体验1.3.1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教学实验、探究体验知识问题本质 高中数学的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如果直接抛给学生,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会产生困难,只能无奈地接受。优秀的数学软件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对一些函数图象的形状进行实验、观察、归纳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学生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所实验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曲线,可将典型的呈等腰分布的 9 行铁钉之均匀空隙下的玻璃球实验
14、,通过 flash 软件制成课件搬进课堂屏幕轻快反复地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正态总体分布的规律和曲线有一个确信而深刻的认识。1.3.2 利用数学软件探索解题结果,启迪解题思路借助于数学软件可以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找到可行性方法。例如,求方程的近似解问题,利用作图软件作出函数图象,得到函数图像与横轴交点,再显示交点的横坐标即得解;再如,正方体内线线、线面垂直关系或夹角问题的证明或找寻,当证明或找出一对关系后,再利用数学软件将正方体旋转或翻滚很快发现位置结构完全相同或均匀对称的的其它关系对,很快就启发找到是解题思路;再如运用极端原理用数学软件使曲线和图形退缩到极端情形寻求问题的特殊解,再拓展到一般,往
15、往很快突破解题思路。 1.3.3 利用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建模、有效探究和优化拟合函数模型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数学的应用性, “数学建模”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其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需要调研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实验试探、拟合数学模型,探索的结果又运用于实践。利用计算机软件能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拟合出最贴近的数学模型。1.3.4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多媒体技术以其形、声、景,动静结合等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大容量、超时空、易接受等特点,备受师生的
16、青睐,一方面它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另一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高中数学的教与学。二)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实际体验课堂教学的某种短绌2.1 信息技术本身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存有天生的不足与普及化的瓶颈。数学的综合解题教学无疑要突出理性抽象思维,要暴露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要展现逻辑推理、转化代换等解题技能机巧,可不断切换和闪现的媒体屏幕显然会存在着她天生的不足,这一点还得依托于传统教学导疑启发、手写板画、凝注沉思的方式方法
17、,而且多媒体信息系统的配置规格和专业应用软件在课件制作、演示操作、针对性和兼容性上的人性化工具化程度都给信息技术在实际数学课堂中的普及实施带来一定的制约瓶颈。因此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必须有高度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功力本领和开拓进取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实施的前提保障。2.2 部分教学课件等同于“电子读物” ,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教学。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教学课件后,往往教师将许多东西都呈现给了学生,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大,其实是课件演示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教学。更有甚者,只是利用
18、课件代替大量板书,仍使用“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繁杂的知识,没有真正实现记忆过程,繁荣之后呈现出比传统教学还差的教学效果。2.3 部分教学课件展示了完美的教学内容,却无意识地制约了学生的想象。课件中优美的画面为学生优化了视觉环境;课件中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水平的高深;课件整体设计的和谐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可这些完美教学内容甚至是科学严谨的结果,在 40 分钟内快速展现于学生眼前,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想象,违背新课程的主干非线性原则,限制住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完全陷入无条件接受的漩涡,仅将教学内容记忆为定式。2.4 信息技术课与体验数学课的不同步新课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渗
19、透到高中数学教学,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但对于一个不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的人,是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三) 、现代教育技术是新课程目标体系有效实施的必然结晶从以上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各有不及之处,必须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某种高端的有机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
20、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就是简单的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教育技术的一个含义是指在教与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及其开发与应用的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总体过程,从而获得优化效果的系统方法,即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技术,她必将以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有机整合的必然结晶自成一个独立的不可分割的学科体系。全国各师范院校必将逐渐把教育系取代为现代教育技术系。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开创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课堂教学
21、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数学历史的时候,我们用 PowerPoint$0 作了一个有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幻灯片。利用丰富的史料,图文并茂的画面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得到精神上的熏陶。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揭示知识过程时,我们制作了相关的演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成过程。在教授立体几体演示空间笑系时我们通过空间演示更直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J:Sketchpad(3L 何画板)的灵活性我们根据需要翻转立方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丰富了
22、学生的空间思维。再比如,在教师教授新课程版中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及应用时。大家都觉得统计这部分很难讲,大量的图表、数据在课堂上处理起来不好操作,像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演示。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占有知识较多的强势群体,而学生则是相对“无知”的弱势群体。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传统的教学和
23、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教具就是一些实物、挂图之类的东西,有的教具不便于准备、携带和保存,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所以计算机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
24、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 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可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四、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较弱的现象普遍存在。什么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很多教师只有在开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技术,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需
25、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使用。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技巧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Word、Excel、Internet 等,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几何画板”或“Z+Z 智能平台” “Advanced Grapher”,TI 图形计算器等,熟练掌握并不占多数,能熟练制作课件制作,并能在教学过程经常运用的教师也只有参加课题实验的几位骨干教师。3 多数教师利用信息
26、技术教学目标不明确。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是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仅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将教学内容搬上屏幕。并没有将既定教学目标积极地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付诸实施。有些教学内容甚至别人做好的现成东西,不符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不具有时代精神、违背了课程改革初衷和教学原则。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的是加强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整合的培训。1加强培养教学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许多教师在职前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并不具备把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与技术学习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且随着科技的进
27、步,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也日新月异。所以,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的重要的意义缺乏深刻和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基于这些原因,对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进行。这种学习,学员兴趣浓,学习的效率高。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如“几何画板” 、智能“Z+Z”平台等) ,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2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分析他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
28、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作用。我们几个实验学校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是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的。教师是“整合”能否顺利进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其中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基本保障。但是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了,而教学思想仍然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么,信息技术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物,不能很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只能将其作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如果,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了现代的教育思想,那么,他就能正确摆正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等教学要素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3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以期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原则
29、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一个具体的整合培训活动中,上述程序一般是具有一定程序的,程序往往不是一次性、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教学专业知识,只有正确摆正数学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基本的数学教学原则和方法,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才能做到居高临下、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真正成为具有非常创意的教学革新者。二) 、软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一)适当的软件是“整合”的关键性问题,解决“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是“整
30、合”教学的重要条件。1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匮乏影响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首先,缺少相应的教学课件。不少教师认为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最大的困难是,备课时间太长。事实上,许多教师找不到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的课件,如果多数的多媒体素材或课件都要教师自己去开发,不但耗时而且耗费精力。但是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就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障碍。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兴趣、积极性都受到极大挫伤。2现有课件的设计偏离教学使用价值,不符合时
31、代精神。在目前,无论是现成的课件还是自己编制的课件,超量、超限、超时的现象普遍。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迁移” 、 “内化”等有效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在使用与设计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教轻学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放在课件的外在表现或者计算机的功能展示上,忽视了知识内容的挖掘,忽视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人机关系处置失当,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课堂常常是整个幻灯片放映时
32、间,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解决软件和相关资源问题可以寻找以下几个途径:第一是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并且确实对教学有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下载为自己教学服务。当然对网上的资源不能是不加改造地盲目使用,一定要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需要。第二是与相关的数学资
33、源库进行商业或友情合作,国内有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库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很多素材能被老师直接使用或稍加改造即可被使用。像 K12 资源库、科利华、清华同方的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科资源库。第三是倡议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之余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或是专门可以组建制作小组进行自制软件,统一资源的配置使用。教师自制开发的课件,实用性很强。教学效果明显。利用这三种渠道建设起来的资源库的质和量都是很高的,并在不断修改、更新、交流、共享。使老师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实用、快捷,从而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兴趣、积极性都得到提升,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因而资源丰富是“信息技术与
34、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条件。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配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开发软件,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它占的比例将大大缩小),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因此,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等等,调动学生制作相关软件的信心和热情,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
35、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实际上硬件使用质量和利用率的高低与软件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首先,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是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校园建设等,在建设硬件设备时,要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其次,让硬件发挥作用,应该有赖于与学校各种业务相关的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的。由于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比如支持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管理信息资源等;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
36、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不少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不能为教师配置适量的电脑及上网条件以供备课之需,而使用方便的 Ti 图形计算器在各个学校也不多见。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前提是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硬软件设备作支撑。相对充足且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是开展“整合”教学的保障,而科学合理的硬件装备所建立起来的教室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堂环境;一般来说,一所学校要有几个多媒体的网络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设“
37、数学实验室” ,还有充足的可供共享的软件资源为“整合”提供强大的信息基础,保证教学中信息的方便获取,这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建立校本的课件库和数学的积件库,当然更多的资源可以来自互联网,但对互联网上的资源教师应有选择的筛选,结合个人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使用。硬件看起来是一个投入问题,但没有硬件, “整合”只能“空对空” 。目前,基础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这是大家共知的事情,但我们也可以在有限的现有条件下寻找硬件建设的途径和创造条件:1学校立足实际自筹资金购买可行、实用的硬件设备。所购设备不追求高档、不赶时髦。2学校发挥优势资源取得与社会、电脑公司沟通。在不违背社会、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同社会和公司长期合作
38、的原则来争得社会和公司的援助方式进行硬件建设。例如:学校和电脑公司长期合作,一次购买三五年内分批付款还清,电脑公司让利,学校计算机的配件在三五年内都必须在该电脑公司购买,采用“双赢”的方针可以达成协议。3学校培养硬件技术过硬人员,使学校的所有硬件最大限度地运转,使物尽其用。尽最大可能地不让硬件随意成为废物,使其变废为宝。三)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化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本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1大量学生知识积
39、累少,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特别对来自农村及信息设备差的学生这个问题更加明显。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目的便是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工具。影响“整合”的因素除了环境、教师等因素外,最终,要取决于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将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为解决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我们尽量在校园网上建立大容量的信息,学校应该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资源库,把有关的图片、声音、动画、教案、习题、课件等分类存放。教师可以尝试着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当然,首先教会学生搜索、获取、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然后布置学习目标
40、、研究任务等,让学生在网络教室或家中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还能求助于互联网,到网上去搜索,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研究任务。2过分注重信息技术操作,忽视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在开始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往往会比较困难。学生对“整合”课的兴趣虽然很高,但有的是对计算机本身感兴趣,有的是对“整合”课感兴趣。无论是哪种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强于对数学知识本身。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来学习数学往往变成了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学生的兴趣点更多的在信息技术操作本身。就一个多媒体课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相
41、当于一个“助教” ,其教学设计也应当在“点拨”学生方面大下工夫。学生能够理解的,要简单化,对于难点部分,也不能一下子就演示给学生看,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还有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尺度和场合问题,切忌华而不实。同教师一样,学生要想自如地拿起信息技术这一学习的工具去学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可以通过计算机课、信息技术基础课,或在家由家长辅导提高操作水平,当然,在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水平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也恰恰是“整合”的一个基本理念之一。由此,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再好,也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工具。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
42、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这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关注与思考的话题。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灵活性大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时应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引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从而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工具恰是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好能手。四) 、科学对待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的关系。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这种教学模式
43、对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要实现上述教改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五种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
44、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
45、所必不可少的。总之,信息技术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是意味着技术能取代人,技术不是用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必须是恰当的应用才真真正正发挥其作用。必须谨记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在它的参与下,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改变了教学模式。参考书目:1 尹俊华等 .教育技术学导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 李龙. 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体系.http:/www.chinaet.org. 2005-6-103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4 张巧英、庄如虎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http:/www.ep-5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http:/
46、.20036 白永潇等 .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 . 信息技术教育 2005.4第 61 页7 王荣良 .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的再认识 J. 信息技术教育.2006.2 第 5 页8 蒋敦杰等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 2004.49 方明一. 新编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简介J.数学通讯,2000,8.10 张天宝. 主体性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11 程庭喜,崔海友,邹应贵。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3 孙印杰等。新世纪多媒体 CAI 课件制作
47、培训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4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溪定华 数学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教育技术通讯,2005, (1)17陶维林.几何画板新版特色与实用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8引用,何克抗 教育论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通途”19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沈柏英2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束峰琛21张景中,彭翁成 .动态几何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骆魁敏,网络科技时代新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网络科技时代,2002 年 3月号教师版;23骆魁敏,高中数学的 “网上协作”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 年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