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集.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30999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音版 教案 课件集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第一单元 第 1 节 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

2、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 ,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点击浏览该文件课件请到这里下载:http:/ 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 第 2 节 高亢的西北腔第二节 高

3、亢的西北腔南菁高级中学 马俊燕 课 题 :高亢的西北腔 课 时 :1 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一 、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海民歌)二、 刨洋芋 (山西民歌)三、 脚夫调 (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 、 “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 、 “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

4、做适当的审美评价。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 。 教学难点:一、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5、。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

6、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脚夫调又名拉骆驼 ,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第二单元 第 2 节 高亢的西北腔常州市第一中学:洪毅 教 案 课 题 高亢的西北腔 课 型 欣赏与鉴赏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l、通过聆听、演唱上去高山望平平川 、 刨洋芋 脚夫调三首民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总结其各自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及运行方法、情感表现、演唱特点,从而形成对西北民歌之音乐风格的认识。 2、通过上去高山

7、望平川 、 刨洋芋两首不同版本民歌的对比欣赏,学生能够对作品各自风格特点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3、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总结出西北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课:(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草图,并标出西北、谣南、东托、江浙字样及黄河位置) 教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呈现着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音乐,我们现在就来听一首风格很独特的歌曲,试试看,你们会把它放在哪个位置上,为什么? 二、新课一高亢的西北腔 教师: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叫做上去高山望平川,大家刚才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感受,现在我们来逐句欣赏,感受它的歌词、旋律的运行方法有何特点,要求逐句欣赏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l、请试着画出它的旋律线,每

8、句的起伏有何特点 ? 2、每句歌词都是怎样的格式? 3、全曲有那些音组成,请将这些乐音由低到高排列看看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4、教师总结-民间格律诗;双句双字尾 :五声调式 5、对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带伴奏版) 思考:清唱版本有何特点?学生可讨论回答 6、教师总结:节奏相对自由舒缓;演唱技巧运用真假声结合:采用了方言 三、欣赏刨洋芋 导语:民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F 面这首民歌就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 l、欣赏倒洋芋 2、跟录音学唱 3、说出歌曲风格特点(教师可提示结构、节奏、旋律与语调、演唱者的演唱风格) 4、淡淡自己对两种版本的不同看法 5

9、、对比欣赏合唱版,说出合唱版特点 6、教师总结:经过艺术加工,演唱风格变化;声部丰富,用人声做伴奏声部;各声部的相互交错,结构上由短短的四旬发展成引子一主体一尾声构成。 四、赏析脚夫调 导语:我们下面要欣赏的民歌,处于黄河中游,那里的人们都爱唱信天游,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劳的说法,你们能说出这是西北的哪个地方的民歌? 1、欣赏脚夫调 2、教师:脚夫就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常年赶着牲口走在黄土高原上,为了消除寂寞便借歌抒怀,你们从歌声里能感受到什么? 五、学生总结西北地区民歌风格特点 六、拓展思考:西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七、收集一些西北民歌与同学共

10、享第二单元 第 4 节 醇厚的中原韵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 单位: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姓名:缪丽君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邮编:214431个人电话:13771266737学科:音乐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 1 版)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如高一开设美术,也适用高二年级)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 、 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 ,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

11、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 ,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20 世纪 40 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

12、、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 re、do、la、sol 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 。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王大娘钉缸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

13、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 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 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宫(do)音上

14、,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

15、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与沂蒙山小调相比, 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商宫羽徵”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态。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四、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

16、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 1、 沂蒙山小调(1) 、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2)欣赏沂蒙山小调 (由王世慧演唱)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 ,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 ,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

17、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 、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2) 、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3) 、聆听好汉歌 ,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

18、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1) 、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 提问:河北

19、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4、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

20、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体裁:小调最丰富;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5、拓展与探究(1) 、第 2 题、第 3 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2)在第 1 题、第 4 题、第 5 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3)一起完成第 5 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只完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采用老师给节奏,学生创作旋律的方式,适当降低难度)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三单元

21、第 6 节 鼓乐铿锵萧山六中 俞霞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掌握“打溜子” “鼓吹乐”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了解“螺蛳结顶”和“对偶”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教

22、学重点:“打溜子” “鼓吹乐”概念的掌握。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设计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综合美术戏曲舞蹈等姊妹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3、通过为寓言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具准备:课件 打击乐器(鼓 、锣 、钹 、排鼓等) 座位设计:三排半圆形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 教 法 设 计 设 计 意 图课 堂导 入新课利用校民乐

23、队演出资料,揭题鼓乐。(一) “听”鼓多媒体1播放演出资料。师:(1)认出几种乐器?(2)这组乐器总称?1 多媒体34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心,课堂导入做到事半功倍。教 学 1 了解湖南土家族风情2 听音乐讲故事3 重点段分析4 视听八哥洗澡片段5 介绍“打溜子”(二) “赏”鼓1 打击乐器介绍2 教师排鼓表演3 介绍鼓吹乐,欣赏滚核桃2 根据音乐与 5个小标题,给音乐配故事。3 多媒体5,指导生念锣鼓经,复听第一段。讲解“螺蛳结顶”与“对偶”的创作手法。4 多媒体6展示5 多媒体7提问,通过回答介绍“打溜子”1 媒体介绍鼓、钹。教师引导学生徒手模仿打击方式。2

24、 教师表演,学生欣赏。3 重点分析乐曲的结构。教师提醒学生从节奏上听。通过风情了解,引出锦鸡出山 。通过乐图结合、视听结合、讲听结合,以及学生的观察、聆听、对比听辩等,了解“打溜子”的艺术形式,掌握“螺蛳结顶”与“对偶”的创作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徒手模仿打击方式,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教师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音乐教师的风采,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打击乐的无限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对鼓的种种用途,教学拓 展 (一) “用”鼓1 戏曲中的运用2 舞蹈中的运用3 生活中的运用(二) “玩”鼓1 节奏练习2 节奏创编锣鼓经花鼓 金山战鼓 秦王

25、点兵举 2 例,并请学生再举其他例子。1 分组进行节奏训练,课堂完成。2 为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节奏。课后完成。1 欣赏中国第一让学生体会鼓更多的魅力。其中,选取的舞蹈作品中,前两个都是用鼓做道具,秦王点兵却是用绛州鼓乐做舞蹈音乐,从不同艺术形式再一次复习了课堂内容。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有了强烈的想参与打击乐活动的欲望,这时适时安排学生进行活动是水到渠成的,也使学生真切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针对课时安排课外完成。这是本堂课的升华,象征着我们 民间艺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选“红樱束”打击乐团的资料,不但贴近当今社会,更课堂小 结 1 鼓在现今社会

26、的发展。2 在鼓声中结束本堂课。 支专业女子打击乐团“红樱束”精湛的演出及外国友人学中国鼓的画面。2 X X XXX X XX XXXX X打 溜 子 鼓 吹 乐 铿 锵 鼓 乐 真 魅 力齐念声中结束本堂课。3 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的齐念一段话“打溜子、鼓吹乐”总结课堂,点明课题。第三单元 第 7 节 丝竹相和教学目标:1 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使学生能够对民间丝竹乐产生兴趣和爱好。2 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3 通过老六板与中花六板的比较,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江

27、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风格和特点。教学难点:老六板和中花六板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曲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民歌一样,有着独特的风格韵味,表达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上堂课,我们欣赏了趣味盎然的民间锣鼓乐,今天,让我们来感受“丝竹相和”的魅力。二欣赏: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一) 欣赏:中花六板的一段(约 1 分 40 秒)1、 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段音乐,注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情绪及乐队规模的大小,并听听里面有哪些演奏乐器?播放:去掉曲名的中花六板一段。2、 师:沉浸于这段音乐中,大家的身心是一种怎样

28、的感觉?生:(轻快、舒畅)师:音乐确实给了我们轻快舒畅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生:(略)师:好极了。清代有位古人听这首乐曲时,感到犹如南风拂面,熏得人陶醉。他想起舜作的一首南风歌 ,诗里写道:“适时和煦的南风啊,定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和财富。 ”他认为此曲极能表达诗中所渴望的人民其乐融融,安居乐业的景象,遂托古将这首乐曲改名为熏风曲 ,大家觉得合适吗?(生点头)而它的原名“中花六板 ”似乎流传得更为久远,广泛。3、师:一起来说说这首中花六板体现了什么地方的音乐风格?生:(齐答)江南师:我们以前欣赏过江南的民歌茉莉花 、 无锡景 ,对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很了解,江南的音乐风格具有什么特点

29、呢?师生总结:细腻流畅,清新淡雅。师:乐曲情绪?生:轻快。师:乐队规模,属于大型还是小型?(截取片段再次回顾一下)生:小型。师:听得出来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吗?生:二胡。师:二胡的音色饱满柔和,在这首乐曲中的演奏连绵不断,给人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师:还有哪些乐器?生:箫、琵琶、扬琴。师:上堂课我们讲过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革木,丝竹匏土” ,二胡、琵琶、扬琴属于什么呢?(生:丝) 。箫属于什么呢?(生:竹) 。早在晋书 乐志一书中就有“丝竹更相和”的说法。丝和竹的合奏和谐悦耳,美不胜收,这样的音乐就是丝竹乐,而这首洋溢着浓郁江南气息的丝竹乐,就可以叫做“江南丝竹”了。师:在旋律

30、演奏的背后,有没有听到“嗒,嗒“轻轻敲打的声音,那是什么?生:打击乐器(拍板、木鱼、鼓等)师:打击乐器在这首乐曲中音响极轻,和着旋律轻轻敲击拍打,显得简洁淡雅。4、师总结介绍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丝竹乐,具有典型的江南丝竹风格:细腻流畅、清新淡雅。江南丝竹乐曲大多体现出轻快的情绪。乐队规模小,少则 2 人,一丝一竹即可,多则十几人,这样小型的乐队规模很适合在室内演奏,音响柔和,自娱自乐,也多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的场合。所用乐器有二胡、笛子、箫、笙、琵琶、扬琴等丝竹乐器,并辅之以鼓、板、木鱼、铃等轻型打击乐器伴奏,在突出主要乐器二胡、笛子、箫的基本原则下,其它

31、乐器灵活自如地依据一定的规律特点相互对比衬托,默契谐调,从而获得的韵味。(二) 请大家带着对江南丝竹的认识完整欣赏:中花六板 (三) 中花六板与老六板的关系比较。1、师:“中花六板”是个音乐性极强的名字,概括了这首乐曲的性质。 “六板”的原意为六句,我国民间习惯把含有八拍的乐句称为一大板;“中”为中速, “花”为加花,是民间乐曲创作的常用技法,就是骨干音的装饰变奏,比如:“6 5 3 ”加花后可以唱成(略) ,这样原先简朴的旋律加花后变得婉转流畅,丰富了表现力。这样, “中花六板”的名字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中速的加了花的六句体乐曲。2、师:中花六板在谁的基础上加了花呢?看来,这是一首子曲,是在

32、母曲老六板的基础上放慢加花而成, 老六板熟悉吗?初一我们学唱过一首学堂乐歌祖国歌:“光阴似流水,不一会,课毕放学归”这首歌激励我们要珍惜光阴,将来报效祖国,是在老六板的旋律基础上填词而成,广为传唱的。请把书翻到 51 页,我们一起来唱唱老六板的前 2 板(即前 2 句)教唱:老六板1、2 句3、师:现在我们将老六板放慢四倍,唱一唱: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唱一遍。 )4/4 3 3 | 6 2 | 1 | 5 6 | 1 | 6 1 | 1 3 | 2 3 3 | 6 2 | 1 | 5 6 | 1 | 3 2 | 1 6 | 5 4、师:中花六板就是在老六板放慢 4 倍的基础上加花而成。请同学

33、们看老六板与中花六板的比较谱,听教师范唱(加手势)5、师:老六板中的每个骨干音在中花六板中总会及时地出现。请同学们在 P51页老六板的每个音下方垂直画一条竖线,看下方对着的音是否相同,当然,也有骨干音提前或延后出现的情况。6、师:让我们来做一个合作练习,一起来感受这两首乐曲的母子关系:请大家和着中花六板的旋律,女同学放慢 4 倍轻唱老六板的乐谱,男同学打响指两拍一个为我们伴奏。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合作练习。 )7、师:由母曲老六板发展而来的子曲除中花六板外,还有快花六板 、 花六板和慢六板 ,五首乐曲联成一套,俗称“五世同堂” 。这种称谓,既有五曲同出一宗之意,也有合家幸福,大吉大利之意。

34、因此,人们喜爱在喜庆之日成套演奏,既好听又圆满吉利。而由一首母曲发展而成若干首子曲联成一套的现象,正是江南丝竹中常见的现象。(四)师:江南丝竹中流传广泛的有八大名曲:中花六板 、 慢六板 、 三六 、 慢三六 、 欢乐歌 、 云庆 、 行街 、 四合如意 。让我们听听三六的一个片段。 (听时提示主奏乐器是什么?要求学生注意乐曲的风格、情绪。 )师:你们知道江南丝竹的发源地在哪儿吗?(太仓。每一两年举行一次江南丝竹的邀请赛,老少皆有,其乐融融。 )我们江阴哪个镇被称为江阴丝竹之乡吗?(顾山)三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一) 师:我国的丝竹乐历史悠久,流行地区非常广泛,各地都有各自的丝竹乐种。在众多

35、的丝竹乐中,影响广泛的除了我们的江南丝竹外,还有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丝竹乐广东音乐。作为丝竹乐,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这是由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创作的广东音乐新曲,从字面上,我们就感受到了歌舞升平的欢庆场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及演奏乐器,与我们江南丝竹有何异同?(二) 播放娱乐升平 (用手势提醒同学们注意主奏乐器的音色。 )(三) 对比异同,填入表格(岭南; 细腻流畅,华丽活泼; 欢快; 小型; 高胡、扬琴)(四) 师总结介绍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同江南丝竹一样,也常于民间婚丧喜庆的场合。此外

36、,广东音乐有着更强大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国电影早期的无声默片时代,几乎所有的电影配乐都用广东音乐;今天,许多广东音乐作品还经常被选作全国人大选票及盛大国宴等重要活动场合的背景音乐,显示着它独特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凡有粤籍华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被他们称为“乡音” ,是联系海外华人和祖国家乡感情的一条纽带。广东音乐新旧乐曲共有四百多首,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其中一部分来自传统民间乐曲、民歌、戏剧音乐的改编,还有一部分来自广东音乐专业创作者的热情创作。除娱乐升平外, 步步高 、 旱天雷等作品都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让我们来略略浏览一下旱天雷。播放:旱天雷片段(广东音乐名家严老烈改

37、编,表现人们在干旱天听到雷声时喜悦的心情)四、拓展与探究:师:最后,让我们来做个练习,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一) 播放 CD(二) 集体判断、评价:江南丝竹是第三首,为欢乐歌 。广东音乐是第一首,为步步高 。(第二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喜洋洋 ,旋律直接取自两首山西民歌卖膏药 、 碾糕面 ,故洋溢着浓郁的山西地方音乐风格)五、课堂小结在我国众多的丝竹乐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两个丝竹乐种,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好听别具风味的丝竹乐种,比如,福建的“南音” ,山西的“二人台”牌子曲,潮州的“弦诗” ,云南的“洞经”等,都值得我们去聆听,去了解。请

38、大家课后收集、查阅我国各类丝竹乐种的资料,完成“拓展与探究”第 4、5 题,待下节课交流。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四单元 第 8 节 京剧大师 梅兰芳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中 王珏问题思考: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

39、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

40、乐意的。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4

41、、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二、汇报与交流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 年 10 月 22 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

42、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 ,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 ,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八年抗战期间

43、,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梅兰芳曾于 1919 年,1924 年,1956 年,三次访日,1930 访美,1935 年,1952 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

44、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1983 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 1984 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

45、文化。三、欣赏与学习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四式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介绍京剧,1790 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京剧的行当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

46、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教师进行补充。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 。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 。打:武打,虚拟表演。4、京剧的伴奏(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五、实践与练习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1

47、)学习锣鼓经的念法(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 手势,动作,亮相等)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六、归纳与小结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教学反思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音乐美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