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背景,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4、熟练背诵 25 段。 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典故。 2.理解内容和意见。 3.情景
2、交融的写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笔者的心里天下,感悟诗人的思想体式格局和情感内涵。 2.解决办法:A. 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及笔者的生平遭遇。B.借助课文解释,理解解释中的主要典故。C.反复诵读全文,感受情感基调。D.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加入图片、音乐和影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
3、径。) 【教学课时】共计 3 课时 【教学方法】背诵与赏析相结合,团体感知。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借助解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四楼吗?(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鹳雀楼) 古代文人墨士都有对这四大名楼有题诗,大家学过有关崔颢的黄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 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岳阳楼,有关滕王阁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句子?它写的就是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三、相关背景介绍 1 关于作者 王勃(649 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 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
5、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2 关于滕王阁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构筑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3 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 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
6、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4、体裁介绍: “序”-体裁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平常饯别文章赞颂、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5、骈体文介绍: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体裁,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
7、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体式格局与平常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 ”,又称为“四六文” 。2 、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二、整体感知 深入研读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地 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主宾尊贵,俊采星驰 由文及武,盛会空前。( 人)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
8、,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一)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 “流丹”, “耸翠”, “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写尽九月之景”。这句是因果性的推论。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
9、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用电影手法,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 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 远景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
10、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二)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1.“潦水尽 ”,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2.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
11、为观止。3.“落霞 ”的朦胧秋景, “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舳” 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6.“绣闼 ”,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用三字句,加快节奏。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7.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8.“舸舰弥津 ”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9.“云销
12、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10.“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三、拓展延伸 再读品味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四、小结作业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再读文章,体会作者抒发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感受作者“居卑位而有为”的进取精神。板书设计滕王阁序王勃晚秋暮色图色彩变化 远近变化上下浑成 虚实相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