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模拟检测 12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 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 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 。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
2、,如荀子君道 “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 ;二是“公平” ,相当于管子形势 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 “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 “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 “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
3、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他分别把“均” “和” “安”和“贫” “寡” “倾”当作两种价值,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 “和” “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 “寡” “倾”的问题。总之,是利用“均” “和” “安”的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目的。 “均”作为分配形式同“贫”并非完全没有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
4、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 “均无贫”是说“均无极贫” ,绝对平均会致贫,但相对平均却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其实,从另外意义上说,孔子又何尝不“患贫” “患寡”呢,他对足食、足兵、民信的肯定,对庶、富、教的赞许,就是最好的说明。 “贫”确实是“不安”的重要原因,但历史表明“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均贫富,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在文化分子特别是儒家的心目中,它不过是相对的平均思想,是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之意。 ”(封祖盛、林英南: 开放与封闭) 一定的贫富差距在私有等级社会是必要和必然,只是孔子在肯定使各个等级的财富与其身份地位相
5、一致、强调等级分配的同时,坚决反对过度贫富差距。当季康子试图借改革税赋制度以聚敛更多财富时,孔子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孔子讲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增加他的财富;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选自涂可国也谈儒家的财富观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贫富差距已造成了社会的频繁动荡,这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忧虑,为消除社会隐患,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B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中的“寡” ,不能简单解释为土地财产少,而是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
6、中的“寡民” ,指人口少。C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在宣传平均主义。D反对孔子“均”富思想的人,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因为他们是在脱离了特定的历史语境的条件下加以阐释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的“均” “和” “安” ,都是手段和途径,他的目的是想利用这些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B孔子提出的“均无贫” ,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相对的平均,这样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C贫富差距在等级社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孔子主张的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在
7、适当限度,则更有利于这种社会的稳定。D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冉求还替他不断搜刮、聚积财富,这让孔子无法忍受,他认为,季康子不应拥有比别人多的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的“有国有家者 ”应“患不均” ,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这一点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B “贫”是“不安”的首要原因,孔子理解这一点,他也因此“患贫” “患寡” ,对足食、足兵、民信给予肯定,对庶、富、教进行赞许。C “均”是分配形式, “贫” 是财富多少,二者虽无必然联系,但“贫”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D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
8、,是为了维护等级社会的稳定、和谐,本质是在强调等级分配与诸侯、士大夫的身份地位相一致。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博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
9、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
10、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
11、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选自明史)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 /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 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 /三万有奇/ 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5下列对文中加点
12、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 ,第一名称为“会元” 。B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制即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C “兵部主事”指兵部职方司,全称 “职方清吏司” ,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 ,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兼掌关禁、海禁。D “讣闻”又叫“讣告” ,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 “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
13、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 “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说,他关起门来,专心致志,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不少心得。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10 分)(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译文: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89 题。庆清朝榴花王沂孙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8这两首词都属于咏物类,但从表达手法上讲,两者又有
15、所不同,请结合全词分析庆清朝榴花区别于卜算子咏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 分)答: 9 庆清朝榴花一词结尾有何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6 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 一文中,描写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的两句是“_,_!”(2)韩愈于师说中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 的句子是“_!_!”(3)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 ;_”两句表明自己忧君忧民的情操。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乘车记俄蒲宁谁要是以为这种等次的火车,他想乘
16、就可以乘,别人管不了,那就大谬不然了!在1911 年 3 月锡兰 注 的科伦坡,我就有过这样的遭遇。早晨,还刚刚七点多钟,可是已经火伞高张,燠热异常,这是一种凝重的、呆滞不动的暑气。每当要下可怕的暴雨前,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酷热。我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坐在一辆晒得滚烫的、小小的人力车上。在人力车的两根细细的车杠间,一个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身子微微前倾,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向前奔去、他的健美的裸体上上下下都闪耀出亮光。我这是上火车站去,打算到好吧,随便举个地名吧,阿努拉达普拉市去。前面已是车站广场,空荡荡的,白得耀眼,而在广场后面是白得更加耀眼的车站大厦,在热得发白的天空的
17、映衬下,这座建筑物的白颜色几乎叫人觉得骇怕。置身于这片白色的建筑物和太阳的白焰之中,那个泰米尔人漆黑的身躯和漆黑的头发显得格外刺眼。走进车站大厅,人就感到舒服些了,到处都有柔和的穿堂风。我摘下凉帽,一面揩着大汗淋漓的冰冷的前额,一面急匆匆地朝站台入口处走去。列车已停好在站台上,车顶是白色的,窗帘也是白色的。我赶紧去售票处,一边走一边掏出几枚硬币,正好够买一张去阿努拉达普拉的三等车票。一个英国人从售票处向外张望,我把硬币在他面前敲着,说:“三等车,去阿努拉达普拉!” “是头等车吗?”英国人问。“不,三等车”我喊道。 “是,头等车!”英国人也喊道,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我气得火冒三丈,粗着喉咙讲出
18、了一席话,内容大致是:听着,我讨厌这种做法!我想亲眼看到这个国家的全部风土人情,这个国家的全部生活和这个国家里各种各样的人,直到所谓的“贱民” ,你们是喜欢把有色人种算作“贱民”的,不消说,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胆子乘坐头等车。可是每回只要我想坐三等车,就会同售票员争起来!我明明讲得清清楚楚要乘三等车,售票员却总是利用这些字眼发音近似,打断我的话,跟我胡搅蛮缠:“您是想说头等车吧?”我大声喊道:“不是的,三等车。 ”但是他却不睬我,还是给我一张头等车票。我把票子扔回去,于是售票员恼火了,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他也开始大喊大叫,吓唬我说,我会从那些
19、土人身上传染到一身虱子的,而主要的是教训我,在这里,绝对没有一个白人乘坐三等车,白人乘坐三等车是不能接受的,是有失体统的,是令人愤慨的!这回,我斩钉截铁地说:“别啰嗦,请您立刻给我一张我要买的票!”售票员终于屈服了,我的愤怒使他大为吃惊,有一刹那间,他愣住了,后来,突然横下心来,扔给了我一张三等车票。我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地在车厢里坐好,等待着旅伴,也就是那些有色的“贱民” 。可是见鬼,他们不上来,一个也不来!而站台上,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跑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却一刻也没有停过,他们都打我的包房前跑了过去。他们干吗都不上来,只是往前跑,跑到哪儿去啊?噢,我恍然大悟: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
20、了他们!于是我摘了凉帽,缩在角落里,重又等他们上车,可是重又白等了一场。我感到纳闷:“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人上来呢?现在他们看不到我了呀?”我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头探出车窗,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立刻弄清楚了,而且非常简单:在我乘坐的这间包房外边,有几个粉笔写的大字另有用途!我刚走进这间包房,车站上的人立刻就在外边写上了:另有用途!唉,你呀,又吵又闹,寸步不让,总算买到了张三等车票,那你就自作自受去吧,一个人就像白痴似地枯坐着吧。列车飞驰着,在由空中倾注到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的炫目的热浪中飞驰着。车窗外,繁花盛开的密林无尽地、飞一般地向后退去,清晰地回响着车轮的隆隆声。“椰子!”每
21、到一站都有人高声叫卖椰子,伴随着那凄凉的叫卖声的是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过我的包房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在此后的一个车站上,我像个小偷一样悄悄地溜进四等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有坐的、有站的,肤色全都是黑的或者褐色的,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注 锡兰,即斯里兰卡,印度洋岛国。18 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 年独立。(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我”穿戴一身白,广场也是一片白,泰米尔人却是一身漆黑;天气异常燠热,车站却不让黑人乘坐有白人的三等车厢,对比鲜明,揭示了黑人和白人不平等的待遇。B小说突出描写了“我”和售票员多个回合的较量,情
22、节曲折,矛盾冲突激烈,虽然被晾在三等车厢,但是最终“我”大获全胜。C小说第七段中作者反复说自己买一张三等车票。英国人售票员一开始没听清楚,听成“我”要买头等车票,所以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D “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 ”,突出有色人种穿着随便,物质贫穷,地位低下。E小说以“我”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及难堪遭遇为线索,表达了“我”对有色人种受歧视的愤慨及对他们的同情,同时揭露了殖民制度下的等级差别和种族歧视的罪恶。(2)概述第八段的主要内容,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 分)答: (3)小说中“我”为什么执意要做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符的事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我”的形象特点。(6 分
23、)答: (4)简要概括“我”在坐三等车的过程中遇到的波折,并探究这些情节有何作用。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于敏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周光召称他“毕生奉献、学界楷模”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的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于敏出生于 1926 年 8 月,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门
24、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1944 年,于敏考进了北大工学院机电系。1946 年,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1951 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 岁的于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1957 年,以朝永振一郎(后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这次改变决定
25、了我的一生。 ”从事氢弹的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从理论到技术,氢弹都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为了加快氢弹的突破,1961 年 1 月,于敏被钱三强选派参加我国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年轻有为的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从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围,经历了我国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之后,于敏带领的科研队伍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的重大突破。朱光亚院士评价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 “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 ,被一同参与研究的同事们直接评价为氢弹的“首功” 。以我国当时的条件,想要快速突破
26、氢弹困难重重。不过, “土专家”有他自己的办法。于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的特质得以发挥,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着,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巅峰。钱三强称,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并代表获表彰科学家作了发言。他在发言中总结,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 7 年 3 个月,前
27、苏联用了 6 年 3 个月,英国用了 4 年 7 个月,法国用了 8 年 6 个月,而中国人只用了 2 年 8 个月的时间。于敏在回忆自己的“转行”心路历程时说到, “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说,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正是因为怀抱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才让于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 “我当然不愿意打仗,我打心眼里赞成核武器最好都彻底销毁、完全禁止。可是,在 50 年代,核大国几次威胁要使用核武器来打我们,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负的话,就不能没有核武器。 ”于敏说,我国的核
28、武器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完全是为了自卫,主要防备他国干预我国内政。 “我想,核武器最终会被销毁。 ”于敏坚信,当全球战略多极化,霸权主义没有实战余地的时候,和平与发展将真正成为现实。(选自赵竹青“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有删改)相关链接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
29、用。(百度百科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 1999 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 2015 年 1 月 9 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选自 “ 感动中国”2014 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因为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的保密性,于敏这位核物理学家曾“隐身”三十年之久,后来他的名字得以解禁,并获得多种奖项,他的
30、事迹常见于报端为众人所知。B出于兴趣和天赋,于敏从北大工学院机电系转到北大理学院物理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此开始了他的氢弹预先研究生涯。C从氢弹开始预先研究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 年 8 个月,中国研究过程用时之短、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这是于敏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世界纪录。D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被同事们评价为氢弹的“首功”。他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足见他在中国核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E于敏热爱和平,却将自己的研究奉献给了核武器研发,他赞成禁止核武器,最好彻底销毁,但是想不受欺负就不能没有,拥有防御性质的核武器才能自卫。(2)被称
31、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有哪些突出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答: (3)“从事氢弹的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 ,他为什么从事氢弹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 分)答: (4)于敏独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答: 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
32、阁” ,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A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B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C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 “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B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C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D针对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站楼前交通管理,加大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小说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_,_。_,_。_,_,反之亦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连最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批评家阿多诺也承认, “一个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就在于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