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2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 4 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Aa
2、aBb、Aabb BaaBB、AAbb C aaBB、Aabb DAABB、aabb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 Y 和 y 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 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 种,9:3:3:1 B2 种,13:3C3 种,12:3:1 D3 种,10:3:34. 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 1R和 r、和 2和 r控制,且独立遗传。 1R和 2决定红色, 1r和2r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 R 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12()R与白粒 12()杂交得 1F, 自交得 2,则 F的表
3、现型有 A.4 种 B.5 种 C.9 种 D.10 种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 1自交,播种所有的 F2,假定所有 F2植株都能成活,在 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 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 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 F3中表现有芒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6 D.3/16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
4、T 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2 B1/4 C1/8 D1/16 7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 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 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B.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 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D.黄斑是隐性性状 8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 91 只后代中,有黑翅 22 只,灰翅 45 只,白翅 24 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 33 B5
5、0 C67 D1009.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 对 g、g-是显性,g 对 g-是显性,如:Gg 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 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 和 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10某动物的体色有褐色的,也有白色的。这两种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Z 与 z、W 与 w 控制。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就表现为褐色。现有一对动物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值
6、为 71。试从理论上分析,这对动物可能是下列哪一组合:A、ZzWw 与 ZzWw B、ZzWw 与 Zzww C、Zzww 与 zzWw D、zzWw 与 zzww11.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 1)自交后代为 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F 1植株上结的种子,灰种皮白种皮接近 31F 1植株上结的种子,黄子叶绿子叶接近 31F 1植株上结的种子,胚的基因型有 9 种F 2植株上结的种子,灰种皮白种皮接近 31A B C D12下表为 3 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7、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 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13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 92 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 12 2314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基
8、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不考虑交叉互换) A.2 个精原细胞 B.4 个精原细胞C.3 个精原细胞 D.5 个精原细胞15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最多产生多少种精子和多少种卵细胞 (考虑交叉互换)A.2,1 B.不确定,不确定C.4, 4 D.4,116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 M,DNA 分子数为 N 个,且 M不等于 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数 分别为AM 和 N BM 和2N C2M 和 N D2M 和2N17从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右图所示,则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
9、数、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A3,6,6,6 B3,12,12,6 C3,6,6,12 D3,12,12,1218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右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 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 多19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 10 条染色体、10 个 DNA 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10、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 DNA 复制20a 和 b 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 内 DNA 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 a 细胞中核 DNA 含量是 b 细胞的两倍, 最可能的解释是Aa 是正常体细胞,b 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Ba 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 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Ca 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 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a 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 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21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C 1,C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 1,S
11、2) ,比较 C1与 C2,S 1与 S2细胞核中 DNA 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 数目 C1与 C2相同 S1与 S2不同 B遗传信息 C1与 C2相同 S1与 S2不同CDNA 数目 C1与 C2不同 S1与 S2相同 D遗传信息 C1与 C2不同 S1与 S2相同22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 过程细胞数目不变Cc 过程发生细胞融合 Dd 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2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 AaBb(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其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
12、基因型 AB、ab 或 Ab、aBB.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aY 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Y、X b、X b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 Y 染色体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24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家族中世代相传 C 7与 8再生一个孩子是
13、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 1/8 D已知 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 乙病的类型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25. 刺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共同决定,B(黑色)对 b(褐色)为显性;具 CC 和 Cc 基因型的鼠是正常体色刺鼠,基因型 cc 的鼠是白化鼠。亲本为黑色的刺鼠与 bbcc 的白化鼠交配,其子一代中,12 个体是白化鼠,14 是黑色正常刺鼠,14 是褐色正常刺鼠。问: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AbbCc BBbCc CBbCC DBBCc26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对 d 完全显性) 。下图中 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 5为听
14、觉正常的色盲患者。 4(不携带 d 基因)和 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0、14、0 B. 0、14、14 C.0、18、0 D.12、14、1827下列系谱图中,6 号无患病基因,7 号和 8 号婚后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A1/48 B1/24C1/16 D无法确定28现有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男孩。若男孩色觉正常,其母色盲,其父正常;若男孩色觉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若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则中此染色体变异分别发生在什么生殖细胞中A精子、卵细胞、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细胞C卵细胞、精子、不确定 D精子、不确定、精子2
15、9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 X 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得到下表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P 灰身()黑身() 红眼()白眼()F1 灰身 红眼F2 灰身黑身31 红眼白眼31A.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雌、雄和雄B让 F1个体间杂交得 F2,预期 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9 种CF 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 1/8D让 F1自由交配获得 F2,若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则表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30如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16、A第一极体 B初级卵母细胞 C肝细胞 D卵细胞31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 Y 染色体的是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精子和雄猴的上皮细胞C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肌肉细胞32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A4、4、5 B5、4、4 C4、5、4 D5、4、533右图表示某 DNA 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胞嘧啶核糖核苷酸B在 DNA 中的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C如果该片段复制两次,则至少需要游离的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6 个DDNA 解旋酶作用于处的化学键34已知某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在碱基 G 的比例为 20%,那么,由
17、此 DNA 克隆出来的某基因中碱基 C 的比例是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35如果用同位素 32P 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 DNA 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 400 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A1 % B2 % C0.5 % D50 %36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数为 n,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 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一个链中 AT 的数量为 G 的数量为 mnA B C D37某 DNA 分子中含有 1 000 个碱基对(P 元素只含 32P) 。若将 DNA 分子放在
18、只含 31P 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A.减少 1 500 B.增加 1 500 C.增加 1 000 D.减少 1 00038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 DNA 分子都用 15N 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 14N 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 15N、 14N 标记的 DNA 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0 B.50%、50% C.50%、100% D.100%、100%39DNA 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 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 A54
19、B43 C32 D344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 型、R 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 41 (9 分)如图是 DNA 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DNA 的复制发生在_期。(2)过程称为_。(3)指出中的子链_。(4)子代 DNA 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 分子,由此说明 DNA 的复制具有_的特点。(5)已知原来 DNA 中有 100 个碱基对,其中 A 有 40 个,则复制 4 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6)一个双链均被 15N 标记的
20、 DNA 分子,利用含 14N 的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 4 次,则含 14N 的 DNA 分子占总数的_,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总数的_,只含 14N 的 DNA 分子占总数的_,只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总数的_ 。 42.(9 分)某家族有的成员患有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 B ,隐性基因为 b) ,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 D,隐性基因为 d) ,如图。现已查明-6 不携带致病基因。(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于_性遗传;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于_性遗传。(2)写出下列两个个体的基因型-4_,-7 。(3)若-8 和-9
21、结婚,则违反了婚姻法,因为他们属于婚姻法规定的近亲结婚,其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患乙病的概率为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43 (20分)下面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作(1)由图判断该动物为_性,图中细胞都可以在_ 器官中观察到。(2)上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图像有_(填字母) 。(3)图中 a、i、j 细胞的名称为_、_、_;(4)图 c 所示细胞中有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 分子数之比为_。(5)将上图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6)左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参照此图,在右下图中绘制此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
22、变化曲线。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生物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兔的长毛和细毛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2、隐性性状是指( )A、测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 F1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3、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 4 只,4 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23、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基因型是( )A、Tt tt B、TT Tt C、Tt Tt D、TT TT5、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 3 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 4 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 3 次,在 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7、采用下列那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
24、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和度 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8、父本的基因型为 YYRr,母本的基因型为 YyRr,则其 F1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9、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和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和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是( ) A、1/8
25、 B、1/16 C、3/16 D、3/810、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的红花窄叶和纯合的白花阔叶杂交后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 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1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1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26、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13、10 个卵原细胞和 5 个精原细胞,如果全都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可能产生的新个体数目为( )A、5 个 B、10 个 C、15 个 D、20 个14、下列关于 D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类中,每个人的 DNA 分子都存在差异B、有两条染色单体的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 DNA 分子 C、在 DNA 复制时,必须先解旋为两条单链D、心肌细胞的 DNA 分子含有控制人体所有形状的整套遗传信息15、将双螺旋结构的 DNA 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 B、四种脱氧核苷酸 C、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D
27、、 C、H、C、N、P 五种碱基16、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A、DNA、细胞核、细胞质 B、核酸、染色体、细胞核C、DNA、染色体、细胞质 D、DNA、染色体、细胞核17、果蝇的红眼为伴 X 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8、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
28、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19、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 )A、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20、如果用 A 和 B 分别代表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 数,则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和 DNA 分别是( ) A、 2A 和 3B B、2A 和 4B C、4A 和 4B D、4A 和 2B21、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 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A、 DNA 连接酶 B、DNA 酶 C、DNA 解旋酶 D、DNA 聚合酶22、在原核生物中,DNA 位于( )A、细胞核 B、核糖体 C、细
29、胞质 D、蛋白质23、已知 1 个 DNA 分子中有 2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 1100 个,这个 DNA 分子中应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2000 个和 1800 个 B、4000 个和 1100 个 C、4000 个和 900 个 D、8000 个和 3600 个24、1 条染色单体含有 1 个双链的 DNA 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 1 条染色体含有( )A、4 个双链的 DNA 分子 B、2 个双链的 DNA 分子 C、2 个单链的 DNA 分子 D、1 个双链的 DNA 分子25、 DNA 的一条单链中 C+T/G+A=1.25,那么在其互补链和整
30、个 DNA 分子中其比例分别是( )A、0.25,0.8 B、2.5,1 C、0.8,1 D、0.4,0.826、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复制联会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联会C、联会四分体复制 D、联会复制四分体27、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 B、 C、 D、28、下列遗传系谱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遗传的是 ( )29、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准确地复制 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C、是 4 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30、
3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其主要原因是细菌等单细胞生物( )A、遗传物质不是 DNA B、遗传物质不在染色体上 C、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D、无细胞核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40 分。1、 (5 分)根据右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图为 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 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 。(2)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 。(3) 果蝇的一个体细胞性染色体上的 W 基因在 期形成两个 W 基因。2、 (10 分)豚鼠黑色皮毛基因 A 为显性,白色皮毛基因 a 为隐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一只黑色雌豚鼠生了一只白色子豚鼠,该
32、母鼠的基因型必定为 。(2)与此雌鼠交配的雄鼠基因型为 ,表现为 ;或基因型为 ,表现为 。(3)如果用此雌鼠进行测交,其后代表现型为 和 ,相应的基因型为和 ,其比例为 。3、 (5 分)下图为一色盲的遗传系谱图: (1) 14 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 “ ”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 (3 分)(2)若成员 7 与 8 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4、 (10 分)下面是 DNA 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请用文字写出图中 110 的名称。1、 2、 3、 4、 5、 6、 7、 8、 9、 10、 5、 (10 分)鸡
33、的性染色体为 ZW,其中公鸡为 ZZ,母鸡为 ZW。芦花鸡羽毛有黑毛相间的横斑条纹,由 Z 染患病女正常男正常女患病男7 813 141 23 4 5 6109 11 12色体上显性基因 B 决定;当它的等位基因 b 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1)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 5 种情况,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公 鸡 母 鸡 基因型 ZBZB ZBZb ZBW ZbW表现型 芦花 芦花 非芦花 芦花 非芦花(2)在数量足够大的鸡群中,若只考虑鸡的芦花和非芦花这一对相对性状,芦花鸡的雌雄个体和非芦花鸡的雌雄个体随机相互交配,交配方式共有 6 种,即:a:Z BZBZBW b:Z BZBZbW c:Z BZbZBW d:Z BZbZbW e:Z bZbZBW f: (3)在养鸡场,为了多养母鸡而多得鸡蛋,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早期的雏鸡根据羽毛的特征把公鸡和母鸡分开,以便淘汰公鸡,保留母鸡。利用伴性遗传的原理,从第(2)题中选择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把早期的雏鸡根据羽毛特征把公鸡和母鸡分开,请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杂交组合为 (用字母表示) 。 遗传图解:P: (非芦花公鸡) (芦花母鸡) 。 配子: 子代:Z BZb( ) Z b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