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雄文贾谊过秦论解读北京四中 连中国一、作者简介贾谊,西汉杰出的 、 。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后贬为长沙王太傅,不被重用。33 岁抑郁而死。他的政论散文 等,这些作品文风的特点是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二、 师说内容赏析1.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经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 ,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2.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4)叙述秦朝的兴亡过程。第 1 段写秦国雄心勃勃的创
2、业,这是秦的崛起;第 2 段写秦国日益强盛,所向披靡,这是秦的发展;第 3 段写秦势如破竹地统一中国,这是秦的发展鼎盛期;第 4 段写秦一败涂地,最终灭亡。这 4 自然段都在记叙,是文章的论据。第二部分(5)第 5 段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段是议论,是本文的论点。3.第一自然段写秦国的崛起,从四个方面来写:地理雄心政策成功4.第二自然段写秦国的发展,从秦国和其他诸侯两方面来叙述。秦国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和秦国比,诸侯有很大的优势:才多、地广、师众。才多: 地广:师众: 但是,六国诸侯却败给了秦国,而且败得很奇怪:逡巡而不敢进;从散约败
3、,争割地而赂秦。后来秦国: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5.第三自然段写秦国的鼎盛时期,分为:前期、后期以及作者的设想。前期:后期:设想:6.第四自然段写秦国的灭亡,从秦始皇和陈涉两人的角度来写。秦始皇余威震于殊俗陈涉出身氓隶之人;才能不及中人;兵力数百疲敝;武器斩木为兵。最后的结果却是:天下响应,并起亡秦。六国非常强大都对付不了的秦,被以陈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给灭了。7.第五自然段用两组对比,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第一组对比秦国:国力,天下非小弱;地利,崤函自若也。陈涉:地位非尊,武器非銛;兵力非抗,战术非及。第二组对比秦国:致万乘势,百有余年;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秦朝:一夫
4、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从而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三、文言常识1.通假字合从缔交 通“纵” , 合纵之策。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倔起阡陌之中 通“崛” ,兴起。始皇既没 通“殁” ,死。赢粮而景从 通“影” ,像影子一样。威振四海 通“震” ,震撼 百有余年 通“又” , 连接整数和零数。2.一词多义北追亡逐北 名词,败逃的人北收要害之郡 名词作状语,向北因因利乘便 介词,趁着因遗策 动词,沿袭 策因遗策, 名词,策略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马鞭子致致天下之士 动词,招纳致万乘之势 动词,达到而致千里 动词,到达延延及孝文王 动词,延续秦人开关延敌 动词,引进、迎余人各
5、复延至其家 动词,邀请3.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内立法度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 外连衡 名词作动词 在国外南取百越之地 名词作动词 向南(2)动词的活用斗诸侯 使动用法,使诸侯斗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使朝拜会盟而谋弱秦 使动用法,使秦弱以愚黔首 使动用法,使黔首愚伏尸百万 使动用法,使尸伏流血漂橹 使动用法,使橹漂浮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使匈奴退却 聚之咸阳 使动用法,使之聚于咸阳(3)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以西一带
6、;今义:通指河的西面。 赢粮而景从 古义:担负;今义: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蒙故业 古义:继承;今义:遮盖。西举巴、蜀 古义:攻取;今义:向上抬。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相与为一 古义:结交,帮助;今义:和。(4)难句翻译外连衡而斗诸侯:(秦国)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就这样,秦国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会盟而谋弱秦:(他们便)聚在一起谋划使秦国变弱(的办法) 。追亡逐北:追逐逃亡的败兵和溃败的军队。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派忠诚的大臣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往来的人们。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呀!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响应(他们的号召) , (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 。四、拓展阅读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