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二章练习题选择题(共 40小题,每题 1.5分,共 60分)1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 B机体中细胞外液仅指组织液 C血浆浓度升高会促使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2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流经肝脏,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BH 2CO3和NaHCO 3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缓冲物质C组织代谢增强会引起组织水肿D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3.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
2、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B.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D.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4.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5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6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
3、加入等量蒸馏水,用 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 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 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 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 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 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 稳定不变7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神经元 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4、 )A神经元 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神经元 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 b兴奋C神经元 c可以接受神经元 a和神经元 b发出的信号神经 元 c运动神经元 a运 动 神 经元 bD神经元 c对 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 a的兴奋8.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 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被抑
5、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9.右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表示抗利尿激素 B.激素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的量均增加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10.下列有关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B运动员服用睾丸酮不会影响生殖功能C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D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和精子成熟11右图为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器A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B 若
6、神经-肌肉连接也算突触, 该图中有4个突触 C 刺激B点, 在D处测到电位变化, 说明兴奋传递是单向的D抽指血时被针扎不会缩手,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脊髓的反射活动12.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 下列有关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预期, 错误的是( )A实验大鼠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兴奋,产生冷觉B实验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实验大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D实验大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13. 19世纪流行这样一种理论: 动物血液中的糖都是直接从食物中来的, 血液中的糖的多少取决于所吃糖的多少。 为了检验这种理论, 贝尔纳用狗做了以下
7、实验: 他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之后,发现它们血液中都有大量的糖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贝尔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支持当时流行的理论B实验说明血液中糖的来源不仅是直接来自糖类食物C减少食物中糖的摄人就能控制血液中糖的含量D食物中的肉进人体内后能通过生化反应转变为糖14.以下有关体液免疫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集团或沉淀; T细胞接受病原体特有的抗原; B细胞增殖分化; 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A.B.C. D.15.右图表示两个细胞或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是精子, b是卵细胞, 则它们的结
8、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 若b细胞内部被麻风杆菌入侵, 则a可能是与其密切接触的浆细胞C 若 a是 凋 亡 的 细 胞 , 则 a被 b吞 噬 细 胞 分 解 的 过 程 与 溶 酶 体 有 关D若a是HIV,则b是T细胞,HIV的入侵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丧失16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对抗 EB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在对抗 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B抗 EBV抗体与 EBV结合,可使 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 T细胞可识别并消灭被 EBV侵染的细胞D被 EBV感染后,人体只能产生一种抗 EBV的特异性
9、抗体17.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 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 a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 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B 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 Na 十 通道大量开放C 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 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 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 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18.在人体内,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激素 B抗体 C递质 D受体19.人体免疫包括非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特异性免疫又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系统完善的结
10、构和多方面功能,可以清除外来抗原和机体异变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对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体液免疫中,能直接识别抗原的有 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浆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相对发达的高尔基体 记忆 B细胞能快速识别抗原,以便产生更多的抗体参与免疫 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功能 T 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效应 切除胸腺的实验动物,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减弱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20.如右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厌氧呼吸的 强度,从而
11、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B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C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D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21. 下列哪项组合与图示结构的功能特性有直接关系(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形成效应 B细胞分泌抗体植物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 B C D2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23关于细
12、胞内外 K+、Na +和 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 +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 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K+外流DNa +和 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4下列有关酿脓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血管胰岛 细胞O2C6H12O6CO2C3H6O3(乳酸)胰岛素合成分 泌泌促进A. 含有 DNA或 RNA,其中贮存着它的遗传信息B. 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C.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D. 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25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
13、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26.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 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27. 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2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 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 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 Na+浓度高于膜内29.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D.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30. 图示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 25时,
15、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 25下降到 10时,从时间 t1 到时间 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的结果C.时间 t2 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31.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B.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32.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
16、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33.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血红蛋白 B激素 C氨基酸 D葡萄糖34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浆细胞分裂并产生抗体C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 B.刺激某一反射弧
17、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3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37.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区受损,不能听见别人讲话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
18、在分级调节38.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示的是浆细胞 方框内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A. B C D 39.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有 T 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 反应,因为过程可迅速完成40.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
19、,、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 a、b、c 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 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41. (8 分) 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 40 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 和餐后 1、2、3 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
20、 2 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 ,主要原因是 。(2)在 4 组实验中,早餐后 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4)若餐后 1 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填序号)。ABC ACB AB=C A=B=C(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在“之前” 、 “之后” 、 “同时”中选择), 这是因为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 B 细胞的多种受
21、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 B 细胞受体识别的有 (填序号)。胰淀粉酶 胰高血糖素 促甲状腺激素 神经递质42(8 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下图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图解。由图推测,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 内,其直接调节的是 过程。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图中功能蛋白质的最终生物效应是 ,使产热增加。(2)甲状腺的生理活动直接受 激素的影响;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会抑制 的活动,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反馈调节机制。(3)取甲状腺腺瘤组织,经胰蛋白 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浮液,培养 48 小时。再换取含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试验液,培养 48
22、 小时。最后检测细胞的生长功能 (吸光值的大小与细胞数量成正比)。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甲状腺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作用下,甲状腺细胞 (不增殖、增殖被抑制、正常增殖、加速增殖),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甲状腺细胞生长功能的影响是 。43.(10 分)从植物中提取的苦皮藤素和苦皮藤素具有很好的灭虫作用。它们均对昆虫的突触有影响,能抑制并阻断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 。(1)正常情况下,兴奋沿着昆虫体内的 神经传导到神经 -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以 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肌肉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苦
23、皮藤素增大了细胞膜的膜电位,使细胞更不易兴奋,导致肌肉 ,进而起到杀灭昆虫的作用。(2)研究人员将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标本分别置于图中所示 AF 组不同溶液中,电刺激神经并在肌肉细胞处测定电位变化。记录数据并整理如下图。上述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为保证神经细胞能维持正常电位变化,实验所用的生理溶液中至少应加入 、K +、Ca 2+、Cl -等无机盐离子。从图中总体趋势看,不同条件处理下各组的 EJPs幅值变化率均比对照组 。图中结果显示,单用苦皮藤素时在 分钟阻断 EJPs,而在苦皮藤素:= 时与单用苦皮藤素阻断作用相似,但当苦皮藤素比例 (填“高”或“低” )时,EJPs阻断时间明显延长,说明此
24、时苦皮藤素使苦皮藤素的作用效果 。44.(6 分)右图是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 _ 决定,B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_ 中。(2)在抗禽流感病毒的机体内,A 与 B结合后将使 A失去_ 的能力。(3)B 类物质可应用于检测是否为吸毒者等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_。(4)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消失,为何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 (5)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众多抗原中的一种。这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在抗原刺激下由其它淋巴细胞再转化形成的?为探究之,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几个实验:先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X(与之结合的细胞被强射线全部
25、杀死) ,小鼠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再给未标记的抗原 X,不再发生免疫反应;最后给其它抗原 Y等,机体能对其它抗原正常免疫。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25.(8 分)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瘦素合成后,以 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 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 结合。(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 A 兴奋,神经元 B 受抑制,使信号分子 x 与 y 的比值 ,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 z 的释放 ,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其体内 ,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信
26、号分子 X信号分子 Y信号分子 Z下丘 脑神经元 A饱中枢饥中枢神经元 B 脂肪细胞 瘦素(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 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 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二章练习题答案选择题(共 40小题,每题 1.5分,共 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D D D D C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C B B D B B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27、 D B B B A A A C B D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A A B B D D D B C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41.(8 分,每空 1 分)(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2)高糖早餐 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水解(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 (5)之后 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6)42. (8 分,每空 1分)(1)细胞核 转录 促进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2)促甲状腺 下丘脑和垂体(3)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正常增殖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越大,甲状腺细胞生长功能(或增殖速率)越大43.(10 分,每空 1分)(1) 传出 扩散 不收缩 (2) 苦皮藤素和不同比例混用对 EJPs的影响 Na+ 低 11 3:1 高 减弱44. (6 分,每空 1分)(1)遗传性 血清 (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 (3)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胸腺是 T细胞发育的场所;B 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 T细胞传递抗原 (5)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先天决定的 45. (8 分,每空 1 分)(1)胞吐 体液(血液) 特异性受体(2)增加 减少 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 (3)吸收(摄取)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