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和园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可真精神啊!一、图片导入 整体感受颐和园的大和美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 18 课,谁来读一读课题?生个读师:你们读得可真准确,特别是生字“颐”,这是个生字,在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来提醒一下?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眼睛真亮!“颐”字左边的中间是一个口,可别写成大臣的“臣”了。请大家拿起小手和我一起写一写!师:你们知道吗?颐和园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最初它可不叫“颐和园”,而叫“清漪园”,乾隆年间花了 15 年建成的,可是,后来被英法联军烧毁,到了光绪十四年才得以重建,并取名为“颐和园”,寓意着能在此园中颐养天年。师:我相信,了解了它的故事,更能读出味道,让我们
2、一起再来读一读。生读师:那么这寄托了美好愿望的皇家园林,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出示组图颐和园的美景,配乐)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颐和园实在是太大了 颐和园实在是太美了 师:是啊,若是置身其中,你们的感受会更深,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齐读二、初读文章,感受作者选景的典型性,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师:正如我们所见,颐和园如此宏伟壮观,而作者却只用了几百字就把颐和园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究竟是用了什么办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选取了哪几处典型的景点写出了颐和园的大和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3、师:很多同学都读完了,看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想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生: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这些景点真像是散落在颐和园中的一颗颗珍珠啊,为了更好地展示颐和园的美,作者还用了一根看不见的线把这些珍珠串了起来。看,王老师就找到了一条。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划上横线。生默读师生交流 出示: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自己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看来你已经研究过文章的结构了。生:这
4、些句子在向我们说明作者的游览顺序。师:是啊,用上了这样的句子不仅把作者的游览顺序写清楚了,而且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神奇的四句话吧!像这样一边走一边看,一路的景色都在变,这种方法叫做移步换景。这是新出现的游览顺序,请同学们记在课文中。 (板书)三、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师:接下来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阅读要求)师: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并想想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长廊很长。我是从长廊有 700 多米长,共 273 间看出来的。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写长廊的长的,他们有什么不一
5、样?师:你关注到了这段文字中的数字,真不错。昨天老师查了下资料,颐和园的长廊全长有 728 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为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呢。你能读出它的长吗?(生读)师:怪不得文中说,一眼生:一眼望不到头师:来看看这长廊,你能读出它的“一眼望不到头”吗?指名读 齐读 师:我仿佛看到长廊犹如一条长龙卧在万寿山脚下。真有气势啊。师:真是气贯长虹啊,再来一起读读吧。写法提示:师: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长廊除了用文字描写,还用了数字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相结合,让我们更形象地体会到了长廊的长。在今后的习作中,你也可以用一用。师:漫步在长廊中,你觉得这还是一条怎样的长廊?生:美丽的长廊。每一间的横槛都
6、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师:嗯,这些画把你深深地吸引住了,这长廊上的画啊,五彩缤纷的,真是美极了,赶紧美美地读一读。师:这画上画着人物、花草,还有风景,你看,这幅是(出示组图)师:真是几千幅画,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每一幅都惟妙惟肖,每一幅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啊!谁来为我们读读这一幅幅美景?生读师:你甜美的声音仿佛把我带到了画中。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形态各异,色彩各异的画面。我们一起读读吧。师:除了横槛上的画很美之外,还有哪里也能看出长廊的美?生自由说 出示: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花儿很美呢?生:栽满、这一
7、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师:栽满了花木,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百花齐放、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师:是啊,这么多的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好不热闹!读师:同学们,若是漫步在这长廊上,闻着花香,感受这从昆明湖上吹来的风,那真是-神清气爽!让我们漫步在美丽的长廊中,领略这份美丽。齐读第二自然段四、模仿写一段话师:同学们,作者用了短短的 100 多个字,为我们展示了长廊的长和美。如果我们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也能抓住她的不同特点写,就能写得更丰富了。看,这是昆明湖,你能抓住昆明湖的特点介绍一下它吗?五:总结今天我们不仅领略了长廊的美,而且还仿照长廊的写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那作者又会如何来写他眼中的昆明湖呢?让我们下节课去细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