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学院概况 .1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 .2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3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6课程教学大纲 15第一部分 基础课 .16电路教学大纲 .16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20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大纲 .24第二部分 专业主干课程 .28物联网新技术教学大纲 .28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30JAVA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33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38通信原理 B教学大纲 .42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46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9物联网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53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64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 .6
2、9ZigBee 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教学大纲 71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教学大纲 .74第三部分 专业内选修课 79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79NS2 仿真教学大纲 .82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90水声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95定位应用开发技术教学大纲 .98物联网测控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103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 106水电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110第四部分 专业外选修课 11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113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117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120HDL 及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124第五部分 实践教学 128C 语言项目设计教学大纲 128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130模拟电子技术
3、实验教学大纲 132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39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4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144物联网数据库技术项目设计教学大纲 147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150物联网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大纲 152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155嵌入式软件开发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157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591学院概况2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前身为 1986 年建立的河海大学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培养电气信息类人才为主的研究教学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通信与电子工程系、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署),电气与控制
4、工程系、电气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合署),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署),物联网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研究所(合署),水下信息感知技术研究中心、输配电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省级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输配电及节电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10 个二级机构。建设现状:学院现有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校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 6个本科专业,与南京本部相关学院共同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水信息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 个硕士点
5、,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 2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教职工 104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2 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 95以上。目前在校本科生 2000 余人,硕士研究生 180 余人,工程硕士生 150 余人。学院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毕业的学生已成为 IT 产业的行业骨干和中坚力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创新: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已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参与和得奖率高,获得国家级奖励
6、40 余项、省级奖项 150余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科研特色:近三年学院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承接和完成 “863”、“948”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 130 多项,有 40 余人次荣获省、部、市及校级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发表论文 35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等检索收录 70 多篇),成功申报专利 70 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 20 余种并有 15 项教学改革成果和建设项目分别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学院已经在计算智能与智能决策、输配电装备状态检测技术、节电技术、微
7、机远程测控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传输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智能仪器仪表、通信电子与声学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多媒体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科研特色。党建创新:学院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可喜成绩,连续多年获得河海大学文明单位、河海大学先进单位、河海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6年学院党总支被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中共常州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 年学院党委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3专业介绍4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造就具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
8、识,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能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医疗、教育等部门从事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规划设计,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工作,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信息产业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等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培养计划上注重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注重文理渗透、理工经营结合,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建有江苏省电子信息技术实验示范中心和常州市传感网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内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二级类
9、学科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专业学科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现代信息网、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方向一 无线传感网络 :计算机通信网、ZigBee 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移动通信、水声通信技术方向二(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数据库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云计算与云存储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通信及信息系统” 、 “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情况普遍就业在物联网产业、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医疗、教育等行业和部门。5专业培养方案6物联网工程 专业本科人
10、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工 学 专业大类: 计算机类 专业名称: 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 080640S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造就具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能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医疗、教育等部门从事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规划设计,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工作,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信息产业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等工程技术
11、与管理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无线传感网络和物联网应用为重点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物联网工程领域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物联网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2.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3. 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4. 熟悉国家信息网络产业政策和法规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 了解
12、信息网络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7. 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和国际视野、国际交往的能力。三、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二级类学科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专业学科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现代信息网、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方向一 无线传感网络:计算机通信网、ZigBee 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移动通信、水声通信技术方向二 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数据库技术
13、、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云计算与云存储双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新生研讨课:物联网导论研讨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7五、实践教学 军事训练、C 语言项目设计、电气工程训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物联网数据库项目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六、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方向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本方向侧重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的研究,强调物联网传输与网络层的开发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学生将掌握扎实的无线传感网络的
14、基础理论,具有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本方向重点是物联网网络层和感知层的研究与设计。方向二、物联网应用开发本方向侧重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强调物联网应用层的开发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学生将掌握扎实的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物联网基础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本方向重点是物联网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研究与设计。七、课程框架及学分要求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学分 比例(%)公共必修课 必修 28 16.76%自然科学类 1 0.60%人文社科类 4 2.40%经济管理类 2 1.20%通识课程 通识选修课艺术类选修1 0.60%学科基础课 4
15、2 25.15%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 必修 33 19.75%专业内选修课 10 5.99%跨学科/专业课程国际交流学习理论课程个性课程 专业外选修课辅修专业选修 4 2.40%实践课程 必修 42 25.15%总学分(不含素质拓展学分) 167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参考学分5740 创新创业 1-65075 社会实践 25127 公益活动必修15076 中国语文水平测试 25077 课外读书活动 25741 竞赛、技能证书、论文、专利与成果 1-10素质拓展5742 其它活动(文体、社会工作等)选修1-5共 10 学分,详见河海大学素质拓展实施办法八、毕业条件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专
16、业课程、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 167 学分,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 10 学分方可毕业;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附:教学计划物联网工程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教学) 物联网工程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物联网工程 专业辅修教学计划8物联网工程 专业学程安排表9物联网工程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教学)(一)通识课程(共 36学分)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57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Moral,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
17、w 2 一51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hinese Modern History 2 二5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5 四515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5 五5732 形势与政策Political Circumstance & Policy 1 七0319 大学英语 I (a, b) 注Foreign Languages 3 一0320 大学
18、英语 II (a, b) 注Foreign Languages 3 二0321 大学英语(a, b) 注Foreign Languages 3 三2270 程序设计语言(C) Programming (C) 3 一 5018 军事理论(含课内实践)Military Theory 1+1 一 0244 基础体育Basic Physical Education 1 一0245 体育专项 IPhysical Education I 1 二0246 体育专项 IIPhysical Education II 1 三公共必修课必修0247 体育专项Physical Education 1 四自然科学类Na
19、tural science 1人文社科类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4经济管理类Economic management 2通识选修课选修注艺术类Art 1合 计 36注 大学英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小班化教学。对于已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可继续修读大学英语,也可选修拓展英语课程,但必须修满 9 学分。注 通识选修课: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通识选修课 8 学分,其中理工类专业至少修读人文社科类课程 4 学分、经济管理类课程 2 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 1 学分、艺术类课程 1 学分;10(二)专业课程(共 75 学分)注:带 “”为研 讨 教 学 课 程 。
20、注 :带 “ ”为 双 语 教 学 课 程 。 注 课 程 2822为 课 程 2828的 前 继 课 程 , 课 程 2456为 课 程2862的 前 继 课 程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0198 高等数学 AIAdvanced Mathematics AI 5 一0199 高等数学 AII Advanced Mathematics AII 6 二0509 大学物理 IPhysicsI 3 二0505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AComplex Function& Integral Transform 3 三2324 电路Circuits Theory 5 二0510 大学物
21、理Physics 3 三0503 线性代数 ALinear Algebra 3 一00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3 三2143 模拟电子技术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4 三2378 数字逻辑与系统Digital Logic and System 3 四学科基础课必修2163 微机原理与接口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 Interface 4 四合 计 422849 物联网新技术注New Technology of Internet of Things 2 一2221 信号与线性系统S
22、ignal and Linear System 3 三2736 Java 语言程序设计JAVA Language programming 3 三2223 数字信号处理 注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3 四2815 通信原理 B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3 四2136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3 五 2181 传感器技术Sensor Technology 3 五2850 物联网数据库技术 Principles of Database 3 五2819 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Radio Technology & Wirless
23、 Communcations 3 五2820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注 注 WSN Principles 3 五2757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2 六2822 ZigBee 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Principle, Application & Exploitation 六专业主干课必修2911 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注Embedd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2 注(2 选1) 六合 计 3311(三)个性课程(共 14 学分)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最低应选学分学术研究型2494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24、Processing 3 六2821 NS2 仿真NS2 Simulation 2 六2945 云计算与云存储 Cloud Computing and Storage 2 六2763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 3 六2844水声通信技术Underwater Sou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 六应用技术型2854定 位 应 用 开 发 技 术 Positioning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2 六2855物联网测控技术及应用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25、 Application of IOT3 六2856 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IOT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2 六2857水电工程无损检测技术 Hydropower Engineering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Technology2 六专业内选修课选修注 10跨学科、跨专业建议课程1034 工程图学Engineering Graphics 20026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2271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CU 22421 数据结构 AAlg
26、orithms & Data Structure 42026 高频电子线路High Frequency Circuits 42394 HDL 及系统设计HDL & System Design 2国际交流学习专业外选修课选修注辅修专业(详见所修专业的辅修教学计划)4合 计 14注 :专业内选修课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个模块,学生可在上表给定的应选学分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侧重选修相应模块内的课程,但两模块选修学分之和不低于 11。注:除以下跨学科、跨专业的建议课程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其他专业课程。12物联网工程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注:实
27、验:20 学时计 1 学分;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1 周计 1 学分。课程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5708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实 践Practice for Moral,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1 一57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Practice for Chinese Modern History 1 二5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Practice for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1.5 四57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Practice for Mao
28、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1.5 五5733 形势与政策实践Practice for Political Circumstance & Policy 1 七5163 军事训练Military Practice 2 一2851 C 语言项目设计C Language Project Design 1 二2110 电路实验Circuits Experiment 1 二0512 大学物理实验 IPhysics Experiments I 1.5 二0513 大学
29、物理实验 IIPhysics Experiments II 1 三2858 Web 系统设计 Web System Design 2 三2146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s 1 三2859 电子工程实践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2 三2156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Experiment 1 四238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Digital System Course Design 1.5 四2493 计算机网络实验 Network exp
30、eriment 1 五2860 物联网数据库项目设计 Internet of Things Database Program Design 2 五2828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WSN Experiment 1 五2921 物联网工程专业综合实践Internet of Things Synthesis Design 2 六2861 无线传感网络综合设计WSN Synthesis Design2946 嵌入式软件开发综合设计Embedded Software Development Synthesis Design2 注(2 选1)六必修注2838 毕业设计 Undergraduate Projec
31、t 14 七、八合 计 4213物联网工程 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2223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3 四2849 物联网新技术 2 一2927 传感器技术Sensor Technology 3 五2819 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Radio Technology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3 五2820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WSN Principles 3 五2821 NS2 仿真NS2 Simulation 2 六2945 云计算与云存储Cloud Computing and Storage 2 六2856
32、 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IOT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2 六2855 物联网测控技术及应用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OT 3 六2850 物联网数据库技术 Principles of Database 3 五2822 ZigBee 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Principle, Application & Exploitation 2 六合 计 2814物联网工程 专业学程安排表课内学时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实验实践上机课外学时课程属性5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3、2 32 公共必修课57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1 8 8 实践课程0319 大学英语 I 3 48 16 公共必修课2270 程序设计语言(C)注 3 48 24 24 公共必修课5018 军事理论 2 16 16 公共必修课0244 基础体育 1 32 公共必修课5163 军事训练 2 2 周 实践课程2849 物联网新技术 2 32 专业主干课0503 线性代数 A 3 48 学科基础课0198 高等数学 AI 5 80 学科基础课第一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选修课) 24 51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公共必修课57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1 8
34、8 实践课程0320 大学英语 II 3 48 16 公共必修课0245 体育专项 I 1 32 公共必修课0509 大学物理 I 3 48 学科基础课0512 大学物理实验 I 1.5 30 实践课程0199 高等数学 AII 6 96 学科基础课2324 电路 5 80 学科基础课2110 电路实验 1 20 实践课程2851 C 语言项目设计 1 1 周 实践课程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选修课) 24.50321 大学英语 III 3 48 16 公共必修课0246 体育专项 II 1 32 公共必修课0510 大学物理 II 3 48 学科基础课0513 大
35、学物理实验 II 1 20 实践课程00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学科基础课0505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A注 3 48 学科基础课2143 模拟电子技术 4 64 学科基础课2146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20 实践课程2221 信号与线性系统注 3 40 8 专业主干课2736 Java 语言程序设计 3 32 专业主干课2858 Web 系统设计 2 2 周 实践课程2859 电子工程实践 2 2 周 实践课程第三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选修课) 295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0 公共必修课5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 1.5 12 12 实践课
36、程0247 体育专项 III 1 32 公共必修课2378 数字逻辑与系统注 3 48 学科基础课2156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 20 实践课程238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5 1.5周实践课程2163 微机原理与接口注 4 54 10 学科基础课2223 数字信号处理 3 44 4 专业主干课2815 通信原理 B 3 42 6 专业主干课第二学年第四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选修课) 20.5+0.5=2115物联网工程 专业学程安排表 续前页学分 课内学时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授课 实验 实践 上机课外学时课程属性5158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37、主 义理 论 体 系 概 论 2.5 40 公共必修课5711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 概 论 实 践 1.5 12 12 实践课程2181 传感器技术 3 42 6 专业主干课2819 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 3 44 4 专业主干课2820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 3 48 专业主干课2828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1 20 实践课程2850 物联网数据库技术 3 48 专业主干课2860 物联网数据库项目设计 2 2 周 实践课程2136 计算机网络 3 48 专业主干课2493 网络实验 1 20 实践课程第五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
38、选修课) 232757 嵌入式系统 2 32 专业主干课2921 物联网工程专业综合实践 2 2 周 实践课程2911 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2 322822 ZigBee 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 2 28 4专业主干课(2 选 1)2946 嵌入式软件开发综合设计 2 32 2 周2861 无线传感网络综合设计 2 32 2 周实践课程(至少 2 学分)2763 移动通信 3 44 42844 水声通信技术 2 322945 云计算与云存储 2 322854 定位应用开发技术 2 322494 数字图像处理 3 48专业内选修课(至少 6 学分)第三学年第六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
39、选修课) 8+6125732 形势与政策 1 16 公共必修课5733 形势与政策实践 1 8 8 实践课程2855 物联网测控技术及应用 2 322857 水电工程无损检测技术 2 322821 NS2 仿真 2 322856 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2 32专业内选修课(至少 4 学分)第七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选修课) 2+462838 毕业设计 14 14 周 实践课程第四学年 第八学期 最低修读学分(不含通识选修课与专业外选修课)14通识选修课 8 学分不固定学 期 专业外选修课 4 学分最低修读总学分 166注:标为后半学期开课。注:标为前半学期开课提醒:通识选修课
40、(共 8 学分)和专业外选修课(4 学分)由于修读学期不定,在每学期最低修读学分中没有体现;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必须修读,通识选修课可在第 18 学期任意一学期选修、专业外选修课可在任意一学期选修。该方案经 河海大学物联网与电气信息本科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审核人: 范新南 经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 学院教学委员会通过, 审核人: 朱昌平 16课程教学大纲17第一部分 基础课电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路Electric Circuits二、课程编号:2324三、学分学时:5.0 学分 / 80 学时四、使用教材:邱关源 罗先觉, 电路第 5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五、课程属性:学
41、科基础课 / 必修六、教学对象: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科专业本科生七、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几何与代数、物理九、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常用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受到用电路知识分析实际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训练,初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十、课程要求: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课程讲授与启案例教学
42、、课堂讨论、设计应用电路、解释实际现象、撰写课程论文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实行互动研究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电路分析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课前必须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和参考文献;课上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进行教学互动交流。十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6 学时) 知识要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 学时) 知识要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 Y 形和形联结的等
43、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18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重点难点:电阻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8 学时) 知识要点:电路的图、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重点难点:图论、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四章 电路定理(10 学时) 知识要点: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重点难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六章 储能元件(2
44、学时) 知识要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重点难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10 学时) 知识要点: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重点难点: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八章 相量法(4 学时) 知识要点:复数、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重点难点: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
45、量形式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8 学时) 知识要点: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 重点难点: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图、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以及功率19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6 学时) 知识要点: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重点难点: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理想变压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4 学时) 知识要点: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 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RLC 并联谐振电
46、路 重点难点: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 RLC 并联谐振电路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6 学时) 知识要点: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重点难点: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6 学时) 知识要点: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重点难点: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6 学时) 知识要点: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47、、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重点难点: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连接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自学、作业十二、实践环节: 单列实验课程电路实验1.0 学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见附录十三、教学参考:1参考教材 邱关源编著, 现代电路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James W. Nilsson、Susan A. Riedel, Electric Circuits (Eighth Edi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江缉光,刘秀成主编, 电路原理 ,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720 史建芬主编, 电路基础 ,人民邮电出
48、版社,2006 年 宋凤琴主编, 电路实践教程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年2参考文献 陈燕主编, 电路考研指导与真题解析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 潘双开等编著, 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Charles K.Alexander,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Matthew N.O.Sadiku,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2 月3网络资源 http:/ 国家精品课程 江苏大学“电路” http:/ 100 分,具体安排为:平时作业 10%小测验 10%期末闭卷考试 80%十五、课程说明:“电路”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考研课程。河海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大纲编写人:张金波 谢迎娟 林善明 邓立华大纲编写时间:2012.4.2121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二、课程编号:2143三、学分学时:4 学分 /64 学时四、使用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第五版)